世間的事物,總是難以完美,張愛玲說她人生有三恨,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而對於愛喝茶的人來說,最堪恨的,莫過於茶不可久泡了,還未盡興,短短4-5泡之後,茶湯便味道寡淡了。可這纖弱的茶葉雖不耐久泡,自古卻有煮茶喝的方式存在,這又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茶葉為什麼不能久泡?
其一,久泡的茶葉營養物質變少。我們知道,在高溫的水中,茶葉中的有益成分很容易滲出,以至於在衝泡數次之後,茶葉中的有益物質就已經被析出的差不多了,再行衝泡意義就不大了。一般來說,茶葉中營養成分析出的多少,跟衝泡茶葉的次數有很大關係,此外,析出的速度還與茶葉的外形相關,葉片越大的茶葉,養分物質析出得越慢,嬌嫩的茶芽營養成分析出尤其快,耐泡度不高。
其二,久泡的茶葉口感不佳。久泡的茶葉,隨著有益成分的耗損,茶湯的香氣也會漸漸低迷,滋味由甘轉淡,並且茶葉中苦澀的成分也隨著所泡時間的增加逐漸被析出,影響口感。
其三,茶葉在衝泡的過程中,有益的物質會先析出,隨著衝泡的時間增加,茶葉中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才慢慢析出,因此久泡的茶並不適合飲用,這也是隔夜茶不能飲用的原因之一。
2.茶葉為什麼可以煮著喝?
茶葉中物質的析出,跟水溫有很大的關係,不同的物質沸點不同,故不同的溫度析出的成分也不相同。我們日常泡茶用的都是80℃左右的水,但煮茶的時候,沸點要高得多,茶葉中高沸點的物質(比如咖啡因、茶多酚、茶色素等)便能在煮茶的過程中得到完全的釋放,煮出來的茶湯也會更加香醇。而泡茶是長時間的浸泡,水溫會逐漸降低,茶葉中高沸點物質便不能完全得到析出,這便是有時候煮茶的滋味比泡茶要更好的原因了。
3.哪些茶葉適合煮著喝?
煮茶雖然好處很多,滋味也更好,但並不是所有的茶都適合煮的。適合煮的茶葉一般是老茶或重發酵的茶,像白茶、黑茶、紅茶、烏龍茶都適合煮著喝。反之,輕發酵茶和未發酵的綠茶不能煮,因為這類茶發酵程度輕,衝泡就已經足以將其中的物質析出來了,若用來煮,則會造成茶葉發黑,茶湯發紫,使得茶味難以讓人忍受。
煮茶之風在唐朝就已經流行開來,為茶文化添上了光輝的一筆。泡茶和煮茶的利弊,長久以來一直為人們所論道。其實無論是泡茶還是煮茶,只要掌握了科學正確的方法,都能得到一杯甘醇又有益的好茶。#茶生活#
【本文由「神農溪茶業」新媒體原創出品,圖片來源於網絡。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