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列維王朝,在其國勢巔峰時,是如何「自取滅亡」的?一句話概括

2020-12-14 劉紀堯說史

伊朗,是古代亞洲一個歷史悠久的強大國家,卻在近代以後走向了衰落。自伊朗落後於世界潮流之後,眾多伊朗有識之士,展開過一系列救亡圖存的運動。19~20世紀,伊朗先是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巴布教徒起義(類似於中國太平天國起義),後又於1905年展開了聲勢浩大的立憲運動(類似於中國維新變法)。但這些運動,都未能改變伊朗的命運。1907年,英俄兩國在伊朗(波斯)劃分了勢力範圍。波斯民族,來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

19世紀以來,伊朗版圖不斷縮水

歷經一戰的衝擊,腐朽沒落的伊朗愷加王朝於1925年覆滅。軍人出身的禮薩·汗,在愷加王朝的廢墟上建立了巴列維王朝,執掌伊朗大權。巴列維王朝成立後,禮薩·汗憑藉開國雄主所特有雄心的魄力,而在伊朗的土地上進行了一系列現代化改革。禮薩·汗退位後,禮薩·巴列維延續父親的國策,繼續推行變革。1963年,巴列維王朝開展了名為「白色革命」的社會改良運動。經過這次運動,伊朗的經濟實力有了明顯的增長,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

巴列維的改革,其成果是顯著的。1963~1976年,伊朗GDP年均增速在10%以上,工業和農業水平都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伊朗的人均產值,在1962年為200美元,到1976年時已達到2000美元,成績相當巨大。憑藉著數目可觀的收入,伊朗還大量購買武器,建立了在中東名列前茅的強大軍隊。70年代中期,伊朗擁有50萬常備軍,軍隊規模龐大,裝備精良,博得「海灣憲兵」的稱號。總體而言,70年代,是巴列維王朝國勢的巔峰,彼時,海灣國家無一不怕它。

同時,得益於1973年的石油危機,伊朗通過大肆出口石油,而賺取了極為豐厚的利潤。1972年,伊朗石油收入只有28億美元;而到了1975年,伊朗石油收入就飆升至178億美元。數目可觀的石油美金,極大充實了伊朗的財政力量,並且也讓巴列維王室(以及大資產階級)賺了個盆滿缽滿。伊朗日漸增長的財富與國力,一度讓巴列維國王樂觀地認為:「未來世界會出現『五強』,除美蘇德日外,再加一個伊朗。」

國力增強後,伊朗又舉辦了眾多國際性活動,以提升自身影響力。1971年,伊朗舉辦了「波斯帝國2500周年」大型慶典活動,邀請世界各國名流參加。此後,伊朗又於1974年舉辦了亞運會,於1976年承接了亞洲杯。通過這些國際性活動,巴列維王室向世界各國展現了伊朗豪華、氣派的一面。彼時,經濟尚不寬裕的中國,也派代表隊參加了伊朗的賽事,而伊朗大城市的繁榮和富裕,已經超出了許多國人的認知。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締造了「黃金十年」的巴列維王朝,卻在70年代後期走向了崩潰。1977年起,伊朗各地的反王室運動驟然增多。巴列維王朝雖有強大的軍隊,卻難以平息此起彼伏的反抗。1979年,在霍梅尼的領導下,各支反對力量匯聚在一起,最終推翻了巴列維王朝的統治。那麼,曾經創造輝煌成績的巴列維王朝,為何會在短時間內驟然崩潰呢?其實,原因可以概括為一句話:改革尚未完成,就開始好大喜功、貪圖享樂,最終導致了滅亡。

第一,伊朗王室成員奢華鋪張,樹立了不好的榜樣

當伊朗的國內建設有所成就之後,巴列維王朝開始「花錢大手大腳」了。1971年,王室舉行了「紀念波斯帝國創立2500周年」的浩大慶典活動。為了辦好活動,王室耗費巨額資金,從裏海運輸高檔魚子醬;從義大利採購上等紅酒;法國聘請頂級廚師。慶典的各種花費,至少有1億美元。巴列維國王親自坐鎮指揮,更使活動盡顯金碧輝煌之風光派頭。當首相胡韋達指出時慶典不應該過分鋪張時,巴列維國王卻不以為意。

但巴列維王室最為人稱道的,還是他們鋪張奢華的日常生活。當時,巴列維王室掌握了全國的大部分財富。國王一家,用黃金建浴室,用寶石鑲馬車,用10億美元修建陵墓,其豪侈的生活,宛如古代的波斯帝王。60~70年代王朝極盛時期,王室成員每逢外出,就必定身穿最豪華的衣服,乘坐最高檔的轎車,可謂奢侈到了極點。受王室奢華之風的影響,許多伊朗富人也跟風效仿。彼時,整個伊朗上層社會,幾乎都處在一番歌舞昇平之中。

第二,與此同時,伊朗勞苦大眾卻尚未溫飽,國家貧富差距懸殊

但是,當伊朗上層享受優渥時,廣大伊朗民眾卻並沒擺脫貧困。首先是農業方面,1962年,巴列維批准土地改革法案。這次土改,讓960萬農民得到了數量不等的土地。為此,巴列維王朝於1971年宣布土改「完成」了,然而實際並非如此。由於改革只涉及有租佃權的農民,結果導致30%的無租佃權農民仍舊沒有土地。此外,土改分給農民的土地,也多是薄地、爛地,而好地仍被地主和富商佔有。結果,多數伊朗農民,生活並沒改善,依舊在貧困線上掙扎。

伊朗農民生活艱辛,伊朗城市居民也不斷遭受「變革」的衝擊。巴列維王朝重視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將伊朗傳統的巴扎商人視為落後生產力的代表,對其進行打壓。伊朗的買辦資產階級,以美國、西德等發達國家為靠山,大肆剝削產業工人。與此同時,許多沒有土地的農民,迫於生計,也紛紛湧入城市。此時,伊朗的社會矛盾已經十分明顯:廣大民眾不滿國王的豪華奢侈,貧困工農痛恨富商名流的燈紅酒綠。巴列維王朝的統治基礎,也被大大削弱了。

與此同時,伊朗廣大農村仍很貧困

第三,伊朗不徹底的改革,徹底激化了其內部矛盾

公平地講,歷史上任何一場改革,都會出現一些問題,產生一些矛盾。在改革出現問題時,國家統治階級應當尋找正確出路,繼續深化改革,方能渡過難關。然而,當伊朗的「白色革命」遭遇瓶頸時,巴列維王朝卻並沒有繼續為百姓謀福利,而是大搞獨裁統治,企圖以強權來壓制民眾的不滿。50年代,巴列維王朝組建了「薩瓦克」間諜機構;60年代,巴列維王朝努力培植各種御用政黨。70年代,巴列維王朝已經構建起一套「軍、警、憲、特」相結合的獨裁統治。

70年代後期,伊朗內部面臨階級固化的掣肘,外部遭受國際油價下跌的衝擊,整體經濟增長減緩,改革真正進入了「困難期」。此時,教士階層、左翼成員、巴扎商人、城市貧民、破產農民等等社會群體,都極度不滿巴列維王室。而巴列維王室縱有「五根支柱」(宮廷部、御用政黨、內閣、情報機構、軍隊),也難以維繫自身的統治了。1978年「庫姆慘案」發生後,絕大部分社會力量都倒向了霍梅尼。巴列維王朝眾叛親離,最終於1979年覆滅。

總體來說,巴列維王朝的改革,雖然取得了眾多成就,但並沒取得最終的勝利。而巴列維王室,在改革處在十字路口上的「關鍵時期」,放鬆了對自身的約束,貪圖起了享樂,從而引發了嚴重的內部矛盾,最終摧毀了王朝的統治。

參考資料:《伊朗史》

相關焦點

  • 伊朗巴列維王朝1925——1979
    伊朗巴列維王朝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之前的一個時期。它是由巴列維家族推翻卡扎爾王朝建立的。有兩位君主,分別是禮薩汗和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王朝建立,開國君主禮薩汗雄心勃勃希望建設伊朗的現代化。二戰爆發,因為英國和蘇聯(沙俄)之前對伊朗的危害較大,因而禮薩汗的外交主要放在於德國義大利等國關係,二戰時宣布中立,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德國技術人員在伊朗境內。英國蘇聯都很在意伊朗的石油補給站,便有了英蘇入侵伊朗的一幕,以後美國也加入,三國共同管制了伊朗的石油通訊等,並且流放了禮薩汗。所以二戰時才有了德黑蘭會議,三大同盟國在伊朗首都開會。
  • 看似美好的伊朗「巴列維王朝」為何會被民眾推翻?
    但恰恰就是看起來更加現代文明的巴列維王朝統治卻被伊朗人民推翻了,這點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在查閱了相關資料,終於明白了背後的原因。 所以,本文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伊朗巴列維王朝興衰史,談談為什麼看似文明發達的伊朗巴列維王朝卻被伊朗人民推翻?
  • 巴列維被趕出伊朗,臨行前的一句話,至今讓世界動容
    在1979年1月15號,在位長達38年,將伊朗建設成為世界第九富國,中東第一強國的巴列維國王。  而其臨行前說了一句話,他說「自己如同一隻死老鼠一樣,被美國無情的扔出了伊朗」……這句話可以看到巴列維國王當時的心情,是多麼的悲痛,多麼的無奈,將自己比作一隻死老鼠,多麼的可憐。
  • 伊朗巴列維王朝覆滅以後,末代王后法拉赫最終的結局如何
    伊朗王朝的末代王后是法拉赫·巴列維,她是國王禮薩·巴列維的第三任王后。那麼,身為末代王后的她又有著怎麼樣結局呢?在法拉赫即將畢業那一年,伊朗國王巴列維出訪法國。法拉赫作為留學生代表,在伊朗駐法國領事館晉見了巴列維國王。此時,巴列維國王才和第二任王后索拉亞離婚不久。說起來,巴列維國王對索拉亞並非沒有感情,遺憾的是索拉亞遲遲沒有生育,這讓國民憂心忡忡。
  • 巴列維被趕出伊朗,臨行前說的一句話,至今讓世界動容
    最典型伊朗的巴列維國王,也是亡國之君,被趕出伊朗時,臨行前說了一句話,至今讓世界動容。在1979年1月15號,在位長達38年,將伊朗建設成為世界第九富國,中東第一強國的巴列維國王。駕駛著自己的專機,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準備離開伊朗。年近60歲的巴列維老淚縱橫,依依不捨,他在首都德黑蘭的空中盤旋了幾圈,最後才離開,直接飛到了國外,此後再也沒有回來。
  • 巴列維王朝:本是中東第一強國,卻被遊行推翻,現在還沒恢復元氣
    究其根本,還是「強中更有強中手」。▲伊朗首都德黑蘭01這個「脆弱的強國」就是伊朗巴列維王朝。巴列維王朝只存在了半個世紀,但它是公認伊朗近現代史上最強大的王朝。時任伊朗沙阿的巴列維國王也十分自傲,一心以為自己的國家堅不可摧。1971年,他舉辦了紀念波斯帝國2500年的盛大慶祝活動,此舉寓意著巴列維王朝是波斯帝國的延續,也表達著希望王朝可以持續幾千年時間。可惜,這個強大的王朝8年後就毀於遊行示威。
  • 獨一無二的布加迪,當年法國政府隨的份子,見證巴列維王朝興亡
    因為就在1939年,伊朗王儲巴列維要迎娶埃及公主芙絲亞,法國當時在非洲擁有眾多利益,而且與伊朗素來交好,自然不會錯過這個隨份子的機會,於是定製了Type 57C Cabriolet,當作送給王儲的結婚禮物。
  • 波斯帝國的榮耀:巴列維時代的伊朗軍裝,女兵自由地接受步槍訓練
    眾所周知,伊朗的巴列維王朝1925-1979年存在於世,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禮薩汗)被某些學者認為是拯救伊朗的人物,也被認為是最西方化的一個王朝。今天,我們就來回顧巴列維時代的伊朗軍裝,看看那個時代的伊朗軍人的風採。
  • 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手握雄兵四十萬,為何頃刻間垮臺?
    巴列維國王是伊朗巴列維王朝的第二位君主,也是伊朗歷史上最後一位國王。他於1941年登基,在位長達38年的時間。巴列維手裡面有三張王牌,第一張就是軍隊!巴列維在位期間,伊朗軍隊人數迅速增長,1953年時為10萬,到1960年增至19萬,到77年已經達到41萬,此外還有1.2萬海軍、空軍。
  • 一句話概括中超16強!
    一些大V早已對各隊進行盤點,作為球迷我就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中超各隊吧。(調侃居多,無地域歧視,僅代表個人觀點)廣州恆大:理念先進的挖掘機隊,不差錢!北京國安:永遠爭第一的千年老二,沒毛病!上海上港:信仰高於一切!
  • 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推行改革促進伊朗經濟,為何反被民意推翻?
    在1921年,一個名字叫禮薩·漢的軍官謀權奪位,最後取得了王位,並且建立了巴列維王朝,他是第一位君主。1941年,禮薩·漢退位後,他的兒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繼承了王位,但最後在革命中被民眾推翻,巴列維成為了伊朗歷史上最後一任國王,君主制正式在伊朗走向終結。那麼,這個在位38年的巴列維國王,手握雄兵40萬。
  • 裡約奧運會上高舉巴列維國旗的伊朗女人
    而更為詭異的是,在其他伊朗觀眾拿著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國旗向著球場揮舞之時,這個女人卻高舉著前巴列維王朝的國旗(即中間有獅子和太陽的那面),招來旁人疑惑的眼神。由於國際奧委會規定賽場上人們不可以攜帶任何與政治目的有關的標識,因而很快就有安保人員前來,企圖驅逐她。而此前情緒高漲的她卻因此而流下了眼淚。
  • 一句話概括ATP世界排名前二十 費納德將會是什麼評價呢?
    德納最近有很多媒體正在流行用一句話或者一個詞語去評價某個人物和事件,感覺頗為新穎和有趣,小編今日拾人牙慧,用一句話來概括網壇ATP世界排名前二十以饗讀者。世界排名前二十德約科維奇:巔峰實力最強大的歷史第三納達爾:體育史上最偉大的鬥士
  • 伊朗末代王朝,國王客死異國,王后仍在流亡,王子和公主被迫自殺
    巴列維王朝的末代君主名叫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以下簡稱巴列維二世),他是現代歷史一位相當悲劇的末代君主。巴列維二世生於公元1919年,是巴列維王朝開國君主巴列維一世的長子,他出生的時候巴列維一世還沒有建立巴列維王朝,當時統治伊朗的朝代是卡扎爾王朝。
  • 2020中超即將開戰,一句話概括中超16強
    一些大V早已對各隊進行盤點,作為球迷我就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中超各隊吧。(調侃居多,無地域歧視,僅代表個人觀點)廣州恆大:理念先進的挖掘機隊,不差錢!北京國安:永遠爭第一的千年老二,沒毛病!上海上港:信仰高於一切!
  • 四大文明古國,此帝國終結了倆,卻又先後六次求援中國助其復國
    波斯薩珊王朝進入尾聲時,東方剛好是大唐帝國最巔峰時期,處在太宗高宗時期,與此同時,阿拉伯帝國強勢崛起,波斯薩珊王朝危在旦夕。處於絕境的薩珊王朝先後六次求助唐朝,畢竟太宗高宗時期的唐朝是當時的世界霸主,沒錯就是霸主,不是霸主之一,世界第二的阿拉伯帝國也要懼其七分,東羅馬帝國(拜佔庭帝國)雖然排在世界第三,但是與大唐和阿拉伯還是有一定的實力差距
  • 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執政38年國富民強,被推翻後百姓如今後悔了
    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國家,國王在位38年裡將一貧如洗的國家建設得富裕發達,然而就因為被放大的缺點,民眾推翻了其統治,至今百姓對此追悔莫及。▲巴列維畫像這個人就是伊朗的末代國王巴列維。1919年,扎薩汗國王的長子巴列維出生,6歲時他就被立為王儲。1941年,年僅22歲的巴列維繼承父親的位置,成為伊朗國王。
  • 揭秘唐玄宗「開元盛世」後,大唐國勢迅速衰落的客觀原因
    單純的從疆域面積和人口這兩項指標來對比的話,「開元盛世」絕對是超過同一朝代的「貞觀之治」,並且毫無爭議地站在中華帝國時代的頂峰,但弔詭的是,「開元盛世」非但沒有維持多久就爆發了「安史之亂」,而且徑直將大唐的國勢推入了衰落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