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句話即使上升到國家層面來說亦是如此。縱觀全球歷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做到完美無缺,即使是那些強盛發達的國家,也有許多缺點。
一個國家只要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國家經濟發展穩步持續,國力日益提升,這樣的國家就偉大且深受人民愛戴。也或許仍然會有一些細微的缺點,但只要不惡意放大,就能好好地發展下去。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國家,國王在位38年裡將一貧如洗的國家建設得富裕發達,然而就因為被放大的缺點,民眾推翻了其統治,至今百姓對此追悔莫及。
這個人就是伊朗的末代國王巴列維。1919年,扎薩汗國王的長子巴列維出生,6歲時他就被立為王儲。1941年,年僅22歲的巴列維繼承父親的位置,成為伊朗國王。當時的伊朗,國家一貧如洗、十分落後,百姓生活水平也十分低下。由於西方勢力攫取了伊朗大部分石油收益,且當時石油價格很低,伊朗的經濟陷入泥潭之中。經濟落後,導致國內各行業無法健康發展,工業、農業發展緩慢,國家積貧積困,而伊朗內部矛盾也十分突出,世俗和宗教矛盾不斷激化。這樣一個爛攤子,即使再優秀的人都很難挽救得回來。然而在巴列維國王執政的38年間,他卻開創了伊朗發展的新時代。在巴列維的統治下,伊朗收回了西方控制的石油資源,促使石油價格不斷上漲,國家開始走向富裕。
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後,巴列維開始進行工業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伊朗大力發展工業,在不斷地發展中,建立起中東地區最強大的工業體系。在全國範圍內,數量眾多的道路接連建成,國家開始蓬勃發展。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伊朗的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年均增速位於世界前列。在精神文化領域,巴列維帶領國民破除了被伊斯蘭教愚昧落後思想束縛的文明,現代先進文化和自由精神開始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伊朗人均GDP位居中東第一,成為中東時尚之都,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富裕國家。」
伊朗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國王巴列維也注重國家軍事力量的建設,他建立起一支十分強大的軍隊,不僅軍事武器裝備先進,將士們也十分驍勇,其軍事力量在中東地區位列第一。當時,伊朗70萬的皇家軍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武裝力量之一,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再敢小覷這個曾經一貧如洗,愚昧落後的國家。巴列維如此快速地將伊朗建設成世界上富裕發達的國家,不得不說是偉大的。然而茁壯的發展並不代表國家建設的完美,伊朗也存在貧富差距擴大、官員貪腐腐敗嚴重等嚴重問題,雖然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這些問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國家富足強盛,百姓生活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可是伊朗的教士階層抓住這些缺陷,並利用輿論不斷擴大這些問題的嚴重性,甚至說國王巴列維貪汙腐敗,每天紙醉迷金。
在教士們不斷添油加醋下,越來越多的伊朗百姓開始相信巴列維的統治是錯誤的,他們開始上街遊行,希望推翻這個有嚴重缺陷的政府,伊朗從下而上發動了伊斯蘭革命,巴列維政府被推翻,其本人也悽慘而死。可是在革命之後,這些渴望建立完美政權的伊朗民眾卻迎來了國家的徹底倒退。在教士階層控制下,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開始建立起來,伊朗又回到了當年的愚昧落後。教士成為國家的主人,他們大肆收斂資金,中飽私囊,伊朗國內的貧富差距顯著擴大,可以說現在的貧富差距和貪汙腐敗,比巴列維執政時期更加嚴重。
巴列維執政時期,國家是不斷發展的,然而伊斯蘭政府時期,由於不斷抵抗西方,國家越發衰弱,又回到一貧如洗的狀態。因此,現在的伊朗民眾都對當年的事情追悔莫及,可惜已經為時晚矣。每個國家都會有一定的缺陷,這是不可避免地,作為民眾來說,看到國家蒸蒸日上和自己生活不斷改善的情況,就值得稱讚了。
結語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現代國家治理紛繁複雜,難免有考慮不周之處。不要太過苛求國家和領導人,揪住或多或少的缺點不放,這才是身為國民應盡的義務和比較合理的做法。
參考資料:
《列國志: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