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執政38年國富民強,被推翻後百姓如今後悔了

2020-12-11 趣觀歷史

引言

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句話即使上升到國家層面來說亦是如此。縱觀全球歷史,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做到完美無缺,即使是那些強盛發達的國家,也有許多缺點。

一個國家只要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國家經濟發展穩步持續,國力日益提升,這樣的國家就偉大且深受人民愛戴。也或許仍然會有一些細微的缺點,但只要不惡意放大,就能好好地發展下去。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國家,國王在位38年裡將一貧如洗的國家建設得富裕發達,然而就因為被放大的缺點,民眾推翻了其統治,至今百姓對此追悔莫及。

▲巴列維畫像

這個人就是伊朗的末代國王巴列維。1919年,扎薩汗國王的長子巴列維出生,6歲時他就被立為王儲。1941年,年僅22歲的巴列維繼承父親的位置,成為伊朗國王。當時的伊朗,國家一貧如洗、十分落後,百姓生活水平也十分低下。由於西方勢力攫取了伊朗大部分石油收益,且當時石油價格很低,伊朗的經濟陷入泥潭之中。經濟落後,導致國內各行業無法健康發展,工業、農業發展緩慢,國家積貧積困,而伊朗內部矛盾也十分突出,世俗和宗教矛盾不斷激化。這樣一個爛攤子,即使再優秀的人都很難挽救得回來。然而在巴列維國王執政的38年間,他卻開創了伊朗發展的新時代。在巴列維的統治下,伊朗收回了西方控制的石油資源,促使石油價格不斷上漲,國家開始走向富裕。

▲石油開採

有了一定的經濟實力後,巴列維開始進行工業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伊朗大力發展工業,在不斷地發展中,建立起中東地區最強大的工業體系。在全國範圍內,數量眾多的道路接連建成,國家開始蓬勃發展。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伊朗的經濟持續高速發展,年均增速位於世界前列。在精神文化領域,巴列維帶領國民破除了被伊斯蘭教愚昧落後思想束縛的文明,現代先進文化和自由精神開始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伊朗人均GDP位居中東第一,成為中東時尚之都,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富裕國家。」

▲伊朗首都德黑蘭

伊朗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國王巴列維也注重國家軍事力量的建設,他建立起一支十分強大的軍隊,不僅軍事武器裝備先進,將士們也十分驍勇,其軍事力量在中東地區位列第一。當時,伊朗70萬的皇家軍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武裝力量之一,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再敢小覷這個曾經一貧如洗,愚昧落後的國家。巴列維如此快速地將伊朗建設成世界上富裕發達的國家,不得不說是偉大的。然而茁壯的發展並不代表國家建設的完美,伊朗也存在貧富差距擴大、官員貪腐腐敗嚴重等嚴重問題,雖然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避免的會遇到這些問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國家富足強盛,百姓生活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可是伊朗的教士階層抓住這些缺陷,並利用輿論不斷擴大這些問題的嚴重性,甚至說國王巴列維貪汙腐敗,每天紙醉迷金。

▲伊朗青年

在教士們不斷添油加醋下,越來越多的伊朗百姓開始相信巴列維的統治是錯誤的,他們開始上街遊行,希望推翻這個有嚴重缺陷的政府,伊朗從下而上發動了伊斯蘭革命,巴列維政府被推翻,其本人也悽慘而死。可是在革命之後,這些渴望建立完美政權的伊朗民眾卻迎來了國家的徹底倒退。在教士階層控制下,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開始建立起來,伊朗又回到了當年的愚昧落後。教士成為國家的主人,他們大肆收斂資金,中飽私囊,伊朗國內的貧富差距顯著擴大,可以說現在的貧富差距和貪汙腐敗,比巴列維執政時期更加嚴重。

▲巴列維舊照

巴列維執政時期,國家是不斷發展的,然而伊斯蘭政府時期,由於不斷抵抗西方,國家越發衰弱,又回到一貧如洗的狀態。因此,現在的伊朗民眾都對當年的事情追悔莫及,可惜已經為時晚矣。每個國家都會有一定的缺陷,這是不可避免地,作為民眾來說,看到國家蒸蒸日上和自己生活不斷改善的情況,就值得稱讚了。

結語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現代國家治理紛繁複雜,難免有考慮不周之處。不要太過苛求國家和領導人,揪住或多或少的缺點不放,這才是身為國民應盡的義務和比較合理的做法。

參考資料:

《列國志:伊朗》

相關焦點

  • 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推行改革促進伊朗經濟,為何反被民意推翻?
    引言據美國歷史學家埃爾頓·丹尼爾所著《伊朗史》記載裡所說:「伊朗幾乎有3000年的歷史,卻是世界上文化最豐富,最複雜的地區之一」。在1921年,一個名字叫禮薩·漢的軍官謀權奪位,最後取得了王位,並且建立了巴列維王朝,他是第一位君主。1941年,禮薩·漢退位後,他的兒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繼承了王位,但最後在革命中被民眾推翻,巴列維成為了伊朗歷史上最後一任國王,君主制正式在伊朗走向終結。那麼,這個在位38年的巴列維國王,手握雄兵40萬。
  • 巴列維被趕出伊朗,臨行前的一句話,至今讓世界動容
    而即使到近現代也是如此,很多國家的亡國之君下場都非常悽慘,如沙俄的尼古拉二世,基本上全家被殺;如越南,韓國,埃及,伊拉克等末代國王,也都非常悽慘。但是對於那些倒退國家,殘害百姓的君王來說,那是罪有應得,但是對於那些富裕國家,富裕百姓的國王來說,卻尤其的可惜。最典型伊朗的巴列維國王,也是亡國之君,被趕出伊朗時,臨行前說了一句話,至今讓世界動容。
  • 巴列維被趕出伊朗,臨行前說的一句話,至今讓世界動容
    而即使到近現代也是如此,很多國家的亡國之君下場都非常悽慘,如沙俄的尼古拉二世,基本上全家被殺;如越南,韓國,埃及,伊拉克等末代國王,也都非常悽慘。但是對於那些倒退國家,殘害百姓的君王來說,那是罪有應得,但是對於那些富裕國家,富裕百姓的國王來說,卻尤其的可惜。最典型伊朗的巴列維國王,也是亡國之君,被趕出伊朗時,臨行前說了一句話,至今讓世界動容。
  • 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手握雄兵四十萬,為何頃刻間垮臺?
    1979年1月,一個爆炸性的新聞,轟動了整個世界,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下臺,被迫流亡海外。人們震驚的原因之一是反對派是僅用口號、傳單武裝起來的,居然推翻了擁有龐大國家機器的巴列維國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伊朗巴列維王朝覆滅以後,末代王后法拉赫最終的結局如何
    伊朗王朝的末代王后是法拉赫·巴列維,她是國王禮薩·巴列維的第三任王后。那麼,身為末代王后的她又有著怎麼樣結局呢?在父親走後,家境一度陷入窘境。為了節省開支,法拉赫不得不隨母親寄住在親戚家中。儘管如此,法拉赫還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57年,在國內完成學業後的法拉赫,被送到法國繼續進修建築學。在法拉赫即將畢業那一年,伊朗國王巴列維出訪法國。
  • 伊朗末代王朝,國王客死異國,王后仍在流亡,王子和公主被迫自殺
    巴列維王朝的末代君主名叫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以下簡稱巴列維二世),他是現代歷史一位相當悲劇的末代君主。巴列維二世生於公元1919年,是巴列維王朝開國君主巴列維一世的長子,他出生的時候巴列維一世還沒有建立巴列維王朝,當時統治伊朗的朝代是卡扎爾王朝。
  • 伊朗末代皇帝巴列維德後人,如今都怎麼樣了
    同很多封建末代王朝一樣,愷加王朝無力改變現狀,而在外國勢力的挑唆下,伊朗很多的封建領主、王公貴胄以及部落首領都紛紛鬧起了獨立,伊朗陷入了即將四分五裂的狀態。而當時俄國已經開始了十月革命,這場熱潮極大的鼓舞了伊朗人民的民主革命運動,為了防止伊朗人民革命的爆發,代表大地主和官僚買辦大資產階級的硬派軍官禮薩.汗在英國人的支持下推翻了愷加王朝,並建立了一個新的王朝,就是巴列維王朝,而禮薩.汗成為了巴列維王朝的第一任國王。
  • 1970年伊朗末代國王訪問蘇聯,勃列日涅夫的眼裡卻只有這個女人
    陪同伊朗國王禮薩·巴列維一起出訪蘇聯的伊朗王后法拉赫·巴列維在當時是國際政壇的女性明星,1967年,法拉赫成為了伊朗歷史上第一個加冕的王后,而她也在丈夫的政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此時的法拉赫只有32歲,正是女性最具魅力的年紀。雖然已經是四個孩子的母親了,但法拉赫依然保持著嬌好的身材和高貴的氣質,而她也成為了這次外交活動中最靚麗的風景線。
  • 伊朗末代王后,曾長期任副國王,流亡海外40年,最大的願望是回國
    其實,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前,伊朗女性的地位相當高,不乏有在政壇擔任高官者,其中的佼佼者,便是末代王后兼副國王法拉赫·巴列維。法拉赫原姓狄巴,1938年生於伊朗首都德黑蘭一個貴族家庭,屬於亞塞拜然族。法拉赫曾就讀于于德黑蘭聖女貞德女中和拉齊高中,畢業後赴法國深造,進入巴黎建築專科學校讀書。
  • 1970年伊朗末代國王訪問蘇聯,勃列日涅夫的眼裡卻只有這個女人!
    當時的伊朗正處於巴列維王朝統治時期,這個由美國一手扶植建立的政權,與美國、以色列等國家非常親近。不過,作為中東地區的大國和蘇聯的鄰國,蘇聯也需要與伊朗維持較好的關係,以便維護自身的安全,甚至伺機將伊朗的拉到自己一側來。  於是,在1970年,當伊朗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帶領使團出訪蘇聯時,蘇聯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也帶領蘇聯大小官員,對鄰邦的代表團進行了熱情的招待。
  • 伊朗末代國王治下的海軍,女軍官英姿颯爽,特種兵戰鬥力很強
    眾所周知,穆罕默德·雷扎·沙阿·巴列維是伊朗的末代國王,當時他也是三軍總司令,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他治下的伊朗海軍。穆罕默德·雷扎·沙阿·巴列維身穿海軍總司令制服的照片。伊朗帝國海軍陸戰隊士兵。伊朗帝國海軍水兵。巴列維時代的海軍軍樂隊隊員。
  • 直擊伊朗末代國王的三位王后的真容,個個美豔不可方物?
    伊朗末代國王的三位王后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伊朗末代國王,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末代君王,還有過三位王后,分別是法絲亞·福阿德、索拉婭·埃斯凡迪、法拉赫·狄巴。
  • 老照片:命運多舛的伊朗末代王后,堪稱傾國傾城
    伊朗末代王后索拉雅,是伊朗國王巴列維的第二任妻子。索拉雅出生在伊朗首都德黑蘭一個上流社會的家庭。巴列維與索拉雅相識後,兩人僅僅見了兩次面,就在1951年舉行了婚禮。但是好景不長,兩人結婚當年,伊朗朝政發生變化,新上任的伊朗總理摩薩臺把持了朝政,巴列維國王被軟禁,甚至一度流亡到羅馬,直到1953年美國和英國聯合推反了摩薩臺政權,索拉雅和巴列維才回到了伊朗。還有一個難題是兩人婚後一直沒有生育,雖多方醫治終無效果,漸漸的巴列維就對索拉雅失去了耐心。巴列維有了和索拉雅離婚的念頭。
  • 看似美好的伊朗「巴列維王朝」為何會被民眾推翻?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我想應該也是廣大網友最為關心的伊朗歷史吧,就是伊朗民眾在1979年通過「伊斯蘭革命」選擇了讓伊朗變成更加保守的政教合一國家,反而推翻了看似更加文明進步和歲月靜好的伊朗世俗化政權「巴列維王朝」。
  • 如今的伊朗人真的後悔了嗎?
    在40多年前,伊朗還是一個君主制國家,當時統治伊朗的是巴列維王朝,於1925年建立。巴列維王朝歷經了2位國王——禮薩汗(1925年~1941年在位)和他的兒子穆罕默德 禮薩 巴列維(1941年~1979年在位)。
  • 巴列維王朝:本是中東第一強國,卻被遊行推翻,現在還沒恢復元氣
    僅一年的遊行示威就被推翻了國家政權。「千裡之堤潰於蟻穴」真有這麼簡單?究其根本,還是「強中更有強中手」。時任伊朗沙阿的巴列維國王也十分自傲,一心以為自己的國家堅不可摧。1971年,他舉辦了紀念波斯帝國2500年的盛大慶祝活動,此舉寓意著巴列維王朝是波斯帝國的延續,也表達著希望王朝可以持續幾千年時間。可惜,這個強大的王朝8年後就毀於遊行示威。
  • 伊朗末代國王的三位王后,一個比一個漂亮,命運卻一個比一個悲劇
    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的三任皇后,就很好地印證了這句話。巴列維是伊朗王室的一員,當時伊朗的王室很多都喜歡到美國深造學習,巴列維也不例外,他長期接受西方教育,在思想上更加開放。所以回到伊朗繼承王位之後,他開始推動改革,試圖讓國家拋棄那些舊時惡俗。比如說扳平女性的地位,女性出門不用帶黑紗等等。在巴列維時代,伊朗的女子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 世界攪屎棍英國,1953年美國在英國的忽悠下顛覆伊朗民選政府
    美國就曾在英國的忽悠下顛覆了伊朗民選政府,這就是1953年伊朗政變。英國和美國情報機關在1953年8月19日策動推翻民選伊朗總理穆罕默德·摩薩臺的政變,中情局代號為阿賈克斯行動。政變使沙阿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伊朗末代國王)掌握獨裁大權,直至1979的伊朗革命中被推翻。
  • 老照片:各國末代皇后有多美?個個氣質非凡,中國的很像一個明星
    亞歷山德拉最後的命運是隨著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起被殺,4個女兒和患血友病的唯一兒子也被處決,她只活了短短46歲。 瑪麗·安託瓦內特,法蘭西波旁王朝復闢前最後一任國王路易十六的王后,1755年出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的霍夫堡皇宮,有「最美麗的奧地利公主」之稱,她嫁到法國時受到了王族和民眾的熱烈歡迎,婚禮非常盛大奢華。
  • 伊朗巴列維王朝1925——1979
    伊朗巴列維王朝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之前的一個時期。它是由巴列維家族推翻卡扎爾王朝建立的。有兩位君主,分別是禮薩汗和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王朝建立,開國君主禮薩汗雄心勃勃希望建設伊朗的現代化。應該說從1925年至1941年伊朗的現代化還是有一定成果的。但是現代化進程遇到了阻礙。二戰爆發,因為英國和蘇聯(沙俄)之前對伊朗的危害較大,因而禮薩汗的外交主要放在於德國義大利等國關係,二戰時宣布中立,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德國技術人員在伊朗境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