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列維被趕出伊朗,臨行前的一句話,至今讓世界動容

2021-01-13 網易

2021-01-12 11:48:16 來源: 帶你觀遍世界

舉報

  從世界歷史來看,作為亡國之君那都是悽慘的,國家被推翻,自己的命運無法掌控。在古代,亡國之君不是被終身囚禁,就是被殺,甚至舉族屠滅。而即使到近現代也是如此,很多國家的亡國之君下場都非常悽慘,如沙俄的尼古拉二世,基本上全家被殺;如越南,韓國,埃及,伊拉克等末代國王,也都非常悽慘。但是對於那些倒退國家,殘害百姓的君王來說,那是罪有應得,但是對於那些富裕國家,富裕百姓的國王來說,卻尤其的可惜。最典型伊朗的巴列維國王,也是亡國之君,被趕出伊朗時,臨行前說了一句話,至今讓世界動容。

  

  在1979年1月15號,在位長達38年,將伊朗建設成為世界第九富國,中東第一強國的巴列維國王。駕駛著自己的專機,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準備離開伊朗。年近60歲的巴列維老淚縱橫,依依不捨,他在首都德黑蘭的空中盤旋了幾圈,最後才離開,直接飛到了國外,此後再也沒有回來。

  

  而其臨行前說了一句話,他說「自己如同一隻死老鼠一樣,被美國無情的扔出了伊朗」……這句話可以看到巴列維國王當時的心情,是多麼的悲痛,多麼的無奈,將自己比作一隻死老鼠,多麼的可憐。很多人可能要說了,為何巴列維要說這句話呢?為何被迫離開伊朗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美國拋棄了巴列維。

  

  很多人不理解,巴列維不是美國支持的麼?為何在當時伊斯蘭革命還很小的時候,美國要拋棄巴列維呢?這其實很簡單,因為巴列維動了美國的利益。巴列維在位期間,不斷推動伊朗的發展,而發展那是需要錢的,所以巴列維在中東不斷的帶頭調高石油價格,使得石油價格在60、70年代漲了十幾倍。

  

  為此還引發了美國1973年的石油危機,使得美國損失慘重,所以美國對巴列維恨之入骨。而巴列維正是依靠石油的收益,使得伊朗連續十幾年快速發展,使得百姓收入大大提升,成為世界第九大富裕國家。而巴列維卻徹底的得罪了美國,在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的時候,本來當時規模不大,隨便幾萬軍隊就可以鎮壓,只要搞定教士,就不會有問題。

  

  但是美國卻認為是推翻巴列維的大好時機,於是不光威脅伊朗皇家軍隊不要鎮壓,而且還威脅國王,美國中情局直接給巴列維下達了流亡的指令。於是才有了上一幕巴列維悽慘的場景,此後很快巴列維在海外鬱鬱而終。而其臨行說的那句話,現在卻讓世界為之動容,為何這麼說呢?

  

  這體現了在美國面前,一個國家國王的無奈,他富裕了伊朗,而損害了美國的利益,最終不是被霍梅尼推翻的,而是美國。而巴列維被趕走,從此結束了伊朗的輝煌時代,使得伊朗失去了唯一一次的成為發達國家的機會,使得伊朗一夜之間倒退回了政教合一,成為一個落後,封閉,窮困的國家,百姓一貧如洗。

  

  所以直到此時,百姓們才知道,巴列維時期的幸福,雖然當時有貧富差距,但是好歹生活自由,開放,收入不斷提升。而國王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卻被美國人趕走,對此百姓卻無動於衷,直到40年後的今天才後悔莫及,能不讓人動容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巴列維被趕出伊朗,臨行前說的一句話,至今讓世界動容
    最典型伊朗的巴列維國王,也是亡國之君,被趕出伊朗時,臨行前說了一句話,至今讓世界動容。在1979年1月15號,在位長達38年,將伊朗建設成為世界第九富國,中東第一強國的巴列維國王。駕駛著自己的專機,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準備離開伊朗。年近60歲的巴列維老淚縱橫,依依不捨,他在首都德黑蘭的空中盤旋了幾圈,最後才離開,直接飛到了國外,此後再也沒有回來。
  • 看似美好的伊朗「巴列維王朝」為何會被民眾推翻?
    「共和國」、「革命衛隊」這些詞語非常進步,有一股推翻舊世界的意味,但伊朗卻是世界上極少數的「政教合一保守國家」。絕大部分穆斯林國家均由遜尼派掌權,而伊朗又是極少數什葉派掌權的穆斯林國家。巴列維王朝時期的伊朗女性VS現在的伊朗女性 在看到上面對比圖後,我想任何一個看到這種轉變的國人,都會選擇支持前一張圖片的生活方式。
  • 伊朗巴列維王朝1925——1979
    伊朗巴列維王朝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之前的一個時期。它是由巴列維家族推翻卡扎爾王朝建立的。有兩位君主,分別是禮薩汗和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王朝建立,開國君主禮薩汗雄心勃勃希望建設伊朗的現代化。應該說從1925年至1941年伊朗的現代化還是有一定成果的。但是現代化進程遇到了阻礙。二戰爆發,因為英國和蘇聯(沙俄)之前對伊朗的危害較大,因而禮薩汗的外交主要放在於德國義大利等國關係,二戰時宣布中立,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德國技術人員在伊朗境內。
  • 巴列維王朝,在其國勢巔峰時,是如何「自取滅亡」的?一句話概括
    伊朗,是古代亞洲一個歷史悠久的強大國家,卻在近代以後走向了衰落。自伊朗落後於世界潮流之後,眾多伊朗有識之士,展開過一系列救亡圖存的運動。19~20世紀,伊朗先是爆發了轟轟烈烈的巴布教徒起義(類似於中國太平天國起義),後又於1905年展開了聲勢浩大的立憲運動(類似於中國維新變法)。但這些運動,都未能改變伊朗的命運。
  • 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推行改革促進伊朗經濟,為何反被民意推翻?
    引言據美國歷史學家埃爾頓·丹尼爾所著《伊朗史》記載裡所說:「伊朗幾乎有3000年的歷史,卻是世界上文化最豐富,最複雜的地區之一」。不知道他為何有這樣的觀點,因為許多了解世界歷史的人都會認為伊朗是一個宗教國家,歷史悠久可以認同,但文化最豐富,最複雜就另當別論了。在伊朗,民眾普遍信仰伊斯蘭教。而伊斯蘭教最權威的經典《古蘭經》的觀點是這樣的:「主張和平,主張對人應有慈愛之心」,所以,按伊斯蘭教的教義規定,每一位有能力的教徒都應該向全國人民伸出援助之手。
  • 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執政38年國富民強,被推翻後百姓如今後悔了
    歷史上曾經有一個國家,國王在位38年裡將一貧如洗的國家建設得富裕發達,然而就因為被放大的缺點,民眾推翻了其統治,至今百姓對此追悔莫及。▲巴列維畫像這個人就是伊朗的末代國王巴列維。1919年,扎薩汗國王的長子巴列維出生,6歲時他就被立為王儲。1941年,年僅22歲的巴列維繼承父親的位置,成為伊朗國王。
  • 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手握雄兵四十萬,為何頃刻間垮臺?
    1979年1月,一個爆炸性的新聞,轟動了整個世界,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下臺,被迫流亡海外。人們震驚的原因之一是反對派是僅用口號、傳單武裝起來的,居然推翻了擁有龐大國家機器的巴列維國王,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伊朗巴列維王朝覆滅以後,末代王后法拉赫最終的結局如何
    伊朗王朝的末代王后是法拉赫·巴列維,她是國王禮薩·巴列維的第三任王后。那麼,身為末代王后的她又有著怎麼樣結局呢?(法拉赫·巴列維舊照)1938年,法拉赫出身於伊朗一個貴族家庭,她的祖父做過沙皇駐伊朗大使,父親是一名軍官,母親也出身顯貴。
  • 裡約奧運會上高舉巴列維國旗的伊朗女人
    該橫幅上寫著「讓伊朗婦女進入體育館」。而更為詭異的是,在其他伊朗觀眾拿著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國旗向著球場揮舞之時,這個女人卻高舉著前巴列維王朝的國旗(即中間有獅子和太陽的那面),招來旁人疑惑的眼神。由於國際奧委會規定賽場上人們不可以攜帶任何與政治目的有關的標識,因而很快就有安保人員前來,企圖驅逐她。
  • 波斯帝國的榮耀:巴列維時代的伊朗軍裝,女兵自由地接受步槍訓練
    眾所周知,伊朗的巴列維王朝1925-1979年存在於世,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禮薩汗)被某些學者認為是拯救伊朗的人物,也被認為是最西方化的一個王朝。今天,我們就來回顧巴列維時代的伊朗軍裝,看看那個時代的伊朗軍人的風採。
  • 世界城市志;伊朗首都德黑蘭
    不要說世界的一切猶如一場夢,須知世界始終在嚴峻地行動---伊朗。伊朗是一個高原國家(山地之國),國土絕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間。2018年德黑蘭人口約900萬(流動人口約200萬),面積658平方公裡,德黑蘭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伊朗的城市都建在山間平地及零碎的平原之上,城市附近都有河流經過。)
  • 盤點伊朗超高顏值的伊朗王后們,基因太強大,美貌延續至今
    今天跟大家講講伊朗末代王后——法拉赫,被稱為伊朗玫瑰的奇女子,她在幾十年間經歷了過山車似的人生,如今靠寫回憶錄為生。在講王后之前,就不得不好好介紹一下,伊朗末代國王——巴列維。巴列維,可以說是從小帥到大,加上他一直接受軍事化精英教育,體態挺拔,真正稱得上丰神俊朗。
  • 一代豪門就此香消玉隕 伊朗前國王之女猝死倫敦
    圖:巴列維國王一家。  英國警方12日證實,伊朗前國王巴列維的女兒萊拉·巴列維被發現死在倫敦西區的一家旅館中。  1979年,被稱為「伊斯蘭革命」的一場群眾運動結束了巴列維王朝的統治,並迫使巴列維國王和他的妻子和孩子流亡國外。巴列維國王1980年去世,王后現也是年事已高。這些年,前國王的家族成員漸漸被人們所淡忘。
  • 巴列維王朝:本是中東第一強國,卻被遊行推翻,現在還沒恢復元氣
    ▲伊朗首都德黑蘭01這個「脆弱的強國」就是伊朗巴列維王朝。巴列維王朝只存在了半個世紀,但它是公認伊朗近現代史上最強大的王朝。在它統治的時期,伊朗國土面積廣袤,人口眾多,經濟繁榮,工業強盛,還裝備著一支70萬人的皇家軍隊。當時的伊朗位列世界第九大富裕國家,第五大軍事強國,更是中東地區和整個穆斯林世界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強國。可以說是自波斯帝國之後,伊朗最強大的時期,當時的以色列都不敢對伊朗宣戰。伊朗綜合國力之強盛可見一斑。
  • 伊朗最後一任王后流亡海外至今,為何她的兩個孩子先後自殺
    伊朗王朝的末代王后是法拉赫·巴列維,她是國王禮薩·巴列維的第三任王后。那麼,身為末代王后的她又有著怎麼樣結局呢? 在法拉赫即將畢業那一年,伊朗國王巴列維出訪法國。 法拉赫作為留學生代表,在伊朗駐法國領事館晉見了巴列維國王。 此時,巴列維國王才和第二任王后索拉亞離婚不久。 說起來,巴列維國王對索拉亞並非沒有感情,遺憾的是索拉亞遲遲沒有生育,這讓國民憂心忡忡。
  • 一文看懂美國和伊朗的恩怨情仇
    1941年,由於各種原因,英美唯一能用的援蘇路線,就是從波斯灣港口出發,藉助縱貫伊朗的鐵路,抵達裏海。一句話,伊朗成為連接蘇聯與英美聯軍的戰略通道。二戰爆發後伊朗宣布中立,然而實際上卻與德國關係密切,其境內有不少德國僑民。
  • 伊朗,何以至此?
    禮薩以兵不血刃的方式奪取了政權,伊朗從此進入了巴列維王朝時代。兩年前,英國試圖將伊朗淪為保護國,迫使伊朗國王籤訂英伊協定。這一奴役性協定遭到了伊朗民眾的反對,引發反英潮。英國擔心伊朗國王難以控制局面,遂扶植實權派禮薩取而代之。禮薩政變被認為是伊朗現代化的開端,但其政權合法性,尤其是依靠英國勢力奪取政權,一直困擾著巴列維王朝。
  • 華黎明回憶「伊朗人質危機」:有些事情40年後再看就明白了
    1979年年初,伊朗國王巴列維在聲勢浩大的伊斯蘭革命中下臺流亡海外,革命領袖霍梅尼旋即回國,伊斯蘭共和國成立。當時,中國駐伊朗前大使華黎明正擔任駐伊使館三等秘書。「革命前夕,美國卡特政府實際上已經下決心拋棄巴列維政權,與革命領袖霍梅尼一方達成了一定默契。我在德黑蘭親眼見到,1979年革命以後美國大使館還在那兒。巴列維流亡在外,走投無路又得了淋巴癌,想去美國治病。卡特一開始不接受,但巴列維通過各種關係,讓卡特最終接受他去美國治病。」華黎明說,當巴列維抵達紐約的消息傳來,伊朗人「翻了天」。
  • 伊朗國內出現感謝以色列的聲音,事情很嚴重!值得警惕!
    之所以外界給伊朗扣上這頂大帽,除了伊朗的硬實力之外,最為關鍵的,還是伊朗長期以來處於抗美第一線,在美國的制裁下,不向美國屈服。在外界看來,伊朗是國內民眾團結,百姓寧死不屈的典型國家。一個國家能夠精誠團結,堅忍不屈,不向惡勢力低頭,這自然是非常讓人稱讚的。
  • 伊朗為何能成為打不死的「小強」?不可忘一位強硬人物,一代英雄豪傑!
    伊斯蘭革命前的伊朗(來自網絡)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成立 時勢造英雄,亂世出豪傑,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普遍現象,並沒有民族、國家之分但伊朗的做法卻使西方國家很不高興,因為這顯然極大地犧牲了西方石油企業利益,特別是美國更是損失慘重。要知道,在蒙受損失的世界7大石油公司中,有5家是來自美國的企業。 伊朗與西方(特別是美國)的矛盾,從伊朗收回對石油工業的控制權而開始變得尖銳起來,更何況伊朗還大大削弱了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政治影響力,這更是讓美難以容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