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巴列維國王一家。
英國警方12日證實,伊朗前國王巴列維的女兒萊拉·巴列維被發現死在倫敦西區的一家旅館中。
1979年,被稱為「伊斯蘭革命」的一場群眾運動結束了巴列維王朝的統治,並迫使巴列維國王和他的妻子和孩子流亡國外。巴列維國王1980年去世,王后現也是年事已高。這些年,前國王的家族成員漸漸被人們所淡忘。萊拉·巴列維突然去世的消息引起人們的關注。
死前服用過量藥物
6月10日晚,倫敦西區倫納德旅館的服務人員突然在旅館房間中發現了萊拉·巴列維的屍體。現場沒有明顯的搏鬥過後的痕跡,窗戶和門也都完好無損。
英國警方的一位發言人稱,警方對屍體進行了檢驗,認為是藥物服用過量,但是,由於具體的檢驗數據還沒有出來,警方現在還無法確定死亡原因。
萊拉的母親、前王后法拉赫·巴列維11日在巴黎發表一份聲明,稱萊拉是在睡夢中去世的,她死前「情緒沮喪」。聲明稱,萊拉死前服用了過量的藥物。
萊拉的哥哥禮薩在網際網路上發表一份聲明稱,萊拉「長期受到病痛的困擾」,但他並沒有透露妹妹病情的底細。
據巴列維家族的一位密友阿卜杜勒-馬吉德·馬吉德稱,萊拉在過去6年中一直患慢性疲勞綜合症,症狀經常是記憶力衰退,精力不能集中,身體虛弱。
倫納德旅館的服務員11日說,他們沒有發覺異常的情況。萊拉待人和氣,禮貌大方,不擺架子。
英國警方稱,這起事件現在被作為不明死因案件來對待,進一步調查的結果還有待公布。
至今未婚生活鬱悶
31歲的萊拉·巴列維是伊朗前國王巴列維與第三個妻子前王后法拉赫的女兒,也是巴列維5個子女中年齡最小的一個。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她隨全家離開伊朗,來到美國,過著和普通人沒有明顯差異的平凡生活。萊拉曾在美國麻薩諸塞州威廉士城的一所公立中學上學。1992年,萊拉從美國著名的常春藤聯盟布朗大學畢業。大學畢業後,萊拉頻繁地往返於美國和歐洲之間。她似乎很少為工作而工作,過著輕鬆的生活。
但是有報導說,萊拉的精神生活是相當鬱悶的。萊拉在美國居住時,美聯社記者託馬斯·哈丁曾經採訪過她。據這位記者報導稱,萊拉的生活看上去比較孤單,很少有什麼朋友去拜訪她,她自己也很少出去串門。
萊拉至今未婚,她的離去讓母親法拉赫與哥哥禮薩格外傷心。母親在聲明中說,萊拉長期處於消沉中,時間也無法癒合她內心的傷口。
「我已經準備把女兒安葬在法國。」法拉赫說。
家族掌控財產100億
萊拉去世後,就有人為她的家族的現有資產作了評估,認為他們大概還掌握著100億美元左右的資產。萊拉的母親11日立刻就此予以否認,稱他們的財產完全沒有媒體想像的那麼多。
萊拉的哥哥禮薩在自己的網站上公布了自己對妹妹的懷念和哀悼。作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政治學系的畢業生,以及曾在德克薩斯州接受過訓練的戰鬥機飛行員,禮薩從不飲酒,是一個能照顧家庭的男人,他在附近超市購物並開車送兩個女兒努爾和伊曼去馬裡蘭私立法語學校上學。禮薩說自己既沒有私人司機也沒有私人飛機。他的妻子生於伊朗,是一位在美國受過教育的律師,目前正在找工作。據報導,20年來禮薩一直失業。幾年前,由於他的金融顧問管理失誤,他損失了大量的家財。
·魏萊·
國際檔案:巴列維王朝
伊朗有記載的歷史和文化始於公元前2700年,史稱波斯,我國漢史稱安息,是中東地區的文明古國之一。
公元前2000年後出現印歐血統的伊朗人。公元前6世紀古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曾盛極一時。該朝第三代國王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前521—前485),帝國版圖東至阿姆河和印度河兩岸,西到尼羅河中下遊,北至黑海、裏海一帶,南達波斯灣。18世紀末愷加部落建立王朝統治。19世紀初淪為英、俄的半殖民地。
1921年禮薩·汗推翻愷加王朝,於1925年建立了巴列維王朝。1978年,伊朗爆發了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伊斯蘭革命),迫使巴列維國王於1979年1月16日流亡國外。同年2月1日,宗教領袖霍梅尼從巴黎返回伊朗接管政權,4月1日宣布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