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足跟痛的別樣思路

2020-12-23 騰訊網

來源:中醫技術殿堂

足跟痛是指在行走或站立時,一側或雙側足跟部有疼痛感。主要在足跟的掌面和後面,有時也可見於足跟的內外側,多由足跟脂肪纖維墊部分消退,跟骨骨刺、急性滑囊炎引起,少數與風溼,類風溼有關。本病多見於40~60歲的中老年人。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病因為外傷勞損、外邪侵襲、腎氣虧虛等;基本病機為脈絡受損,氣血阻滯導致不通則痛;腎氣虧虛、骨失滋養則致不榮則痛。本病病位在足跟筋脈,病性為本虛標實。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也有記載為「足跟痛」。

療法一

01

取穴:壓痛點、跟痛穴(合谷後1寸處)。 操作方法:先用鍉針在足跟局部尋找壓痛點;穴位常規消毒後,將中火針在酒稍燈上燒紅,點刺斥痛點2~3針,跟痛穴,速刺不留針。針刺深度0.2~0.3寸。

此法治療3次後仍有疼痛者可用鋒勾針勾刺壓痛點,亳針取健側大陵、小天心(大陵前5分)、後溪穴,並囑患者走動。留針15分鐘。

按語:本法適用千疼痛劇烈伴有腫脹者。此法配合毫針及鋒勾針治療,病程短者1~2次可愈,長者,連治3~5次可愈。

療法二

02

取穴:壓痛點、跟痛穴(合谷後1寸處)、太溪、崑崙。

操作方法:先用鍉針在足跟局部尋找壓痛點;穴位常規消毒後,將細火針在酒精燈上燒紅,點刺壓痛點2~3針,跟痛穴、太溪穴、崑崙穴,速刺不留針。針刺深度2~3分。

此法治療三次後仍有疼痛者可用鋒勾針勾刺壓痛點,毫針取健側大陵、小天心(大陵前5分)、後溪穴,並囑患者走動。留針15分鐘。

按語:本法適用於隱隱作痛伴有腰膝酸軟者。此法配合亳針及鋒勾針治療,病程短者1~2次可愈,長者,連治3~5次可愈。

療法三

03

取穴:壓痛點。

操作方法:先用鍉針在足跟局部仔細按壓,尋找壓痛點1~5個;穴位常規消毒後,將細火針在酒稍燈上燒至白亮,點剌壓痛點,速刺不留針。針刺深度以達到骨膜為度。針後桉壓針孔,並可用創可貼外敷。針後3日內不宜著水,每周1次,3次/療程。

按語:本法適用於跟後滑囊炎,針刺後可見局部滲出物排出。

療法四

04

取穴:夾脊穴、足跟穴。

操作方法:細火針點刺頸4~胸3夾脊,速刺不留針,深度2~3分;亳針置於酒精燈上燒紅,點刺手掌足跟穴。足跟穴位於大陵與勞宮連線近腕橫紋1/3處。此兩種操作方法配合使用,每周3次,5次/療程。

療法五

05

取穴主穴:阿是穴、大鐘、僕參。配穴:實證選懸鐘、金門;虛證選太溪、腎俞。

操作方法:局部常規消毒後,選用中等粗細火針燒至通紅後,迅速刺入阿是穴,深度約0.3~0.5寸,速刺疾出;太溪、大鐘穴火針針刺深度0.1~0.2寸。

其他療法:亳針針刺大陵穴,首次治療選健側,針刺後行針同時,囑患者進行頓足運動。健、患側交替取穴針刺,每日一次,3次/療程。

按語:火針治療足跟痛有較好療效,囑患者每日按摩足跟部,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增強療效;治療期間,應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足跟墊高可減少蹠腱膜張力,有一定治療作用;減輕體重,減輕足跟負重。進行下肢鍛鍊,增強下肢肌力。

按摩療法

(1)取仰臥位,家人以拇指指腹端從足跟部沿蹠筋膜按揉3遍。重點按揉在申脈、照海、然谷、太溪等穴,以有酸脹感為度。

(2)取俯臥位,患側屈膝90度,足底向上,家人在其足跟底部,尤其是足跟的壓痛點和周圍施以扌袞(是由腕關節的伸屈運動和前臂的旋轉運動複合而成)法5分鐘,再用掌擦法擦足底3分鐘。

(3)取俯臥位,家人立一側,用兩手拇指推跟腱及兩側至足底,可用重手法,反覆數十次。

(4)取俯臥位,家人從其患肢小腿腓腸肌起至跟骨基底部,自上而下撫摩揉捏3分鐘;再用禪推法自上而下推3遍,重點在三陰交、中封、太衝、照海、崑崙、申脈等穴,以局部有熱脹輕鬆感為度。

(5)取俯臥位,足心向上,摸準骨刺部位壓痛點,一手握住踝部,使之固定,一手用掌根由輕而重拍擊壓痛點15次,再用掌擦法擦足跟部1分鐘。

最後祝大家安康!

感謝你百忙之中閱讀至此,歡迎文末在看和轉發,以及留言評論

聲明:本文觀點不代表脊椎修護師,若該文章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脊椎修護師,以非藥物治療,正骨復位,打通任督二脈,調節陰陽,於大眾小病自養自理。正確養生,益壽延年。

謝謝!

相關焦點

  • 足跟痛的幾種針灸治療方法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病因為外傷勞損、外邪侵襲、腎氣虧虛等;基本病機為脈絡受損,氣血阻滯導致不通則痛;腎氣虧虛、骨失滋養則致不榮則痛。本病病位在足跟筋脈,病性為本虛標實。
  • 足跟痛是什麼回事?足跟痛怎麼治療
    引起足跟痛最常見的原因如下:1、蹠腱膜炎。多為體重較大和運動量較大的人群易致蹠腱膜勞損、變性,形成蹠腱膜炎,導致足跟部疼痛。2、足跟跟墊退變。中老年人脂肪墊逐漸變薄引起足跟疼痛。足跟痛的治療方法:1、注意對足跟部的保養,避免久站和長時間行走。2、鞋跟要保持在3cm左右的高度,不要過薄過硬,失去減震功能。3、加強身體鍛鍊,預防患有老年骨質疏鬆症。
  • 治足跟痛用這位湖北名醫的方法效果好
    趙和平是湖北省名中醫、湖北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從事風溼病研究30餘載,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現將其治療多年不愈的足跟痛的經驗介紹如下。病因病機趙老認為肝腎精血虧虛是導致足跟痛的內因,受寒、勞損、扭傷等為誘發因素。痰瘀互結是導致足跟痛難愈的根源。
  • 威靈仙陳醋膏止足跟痛
    受訪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副研究員代金剛足跟痛是指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它不紅不腫,卻讓人行走不便,常由跟骨後滑囊炎、蹠筋膜炎、跟腱炎等引起,多見於老年人。除了局部熱敷、理療以及封閉等方法,中醫膏方也可輔助治療。
  • 風溼亭|中老年人足跟痛,竟然是因為……
    「風溼亭」將每周推送有關風溼防與治的科普知識,教您遠離風溼,為筋骨強壯保駕護航!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風溼科主任醫師 何羿婷近日,一位大叔因為足跟痛以為自己得了風溼病便到何教授門診就診。大叔的足跟痛並不像強直性脊柱炎那樣,表現為足跟腱部僵硬疼痛,活動後可以緩解;抽血結果也顯示HLA-B27陰性。
  • 針灸治療足跟痛的方法
    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蹠筋膜炎,跟骨退行性改變導致的骨質增生即「骨刺」、高弓足、扁平足或內翻足等發育異常也會造成足跟痛。足跟疼痛針灸治療足跟痛的方法是:在疼痛足跟的同側找到小腿的足太陰脾經和足太陽膀胱經,在這兩條經絡上尋找痛點,找到痛點後要用手按住,然後在痛點處逐一紮針,得氣後上下提擦4-5次,無需留針
  • 足跟「刺」痛知幾許
    一些長期站立工作的職業,比如教師,售貨員等等,常常容易出現腳後跟痛,臨床上稱為足跟痛。很多人往往採用跺腳、踩石子的方法治療。這種方法到底可行嗎?一、足跟痛分類及鑑別表面看來,都是腳後跟疼,但不同的人群存在不同的病情,其鍛鍊及治療方式也有差異。
  • 正確認識足跟痛|筋膜|足跟痛|跟骨骨刺|骨質增生|蹠筋膜炎
    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 蹠筋膜炎 ,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長期、慢性輕傷引起,表現為蹠筋 膜纖維斷裂及修復過程,在跟骨下方偏內側的筋膜附麗處骨質增生及壓痛,側位X射線片顯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蹠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
  • 足跟痛是怎麼回事 足跟痛發病的原因及治療
    足跟疼痛是很多人常見的毛病,足跟痛發作厲害的時候休息一會再站起來走路都很痛,呆一會站一站踩一踩後疼痛緩解一點。發病的時候走多路後休息再起來走路時就會發病。那麼為什麼會足跟痛?足跟痛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又該怎麼治療呢?足跟痛是怎麼回事足跟痛,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
  • 緩解足跟痛 穿鞋很重要
    足跟部位疼痛往往是由多方面原因導致的,慢性疾病通常會在這裡產生反應,勞損與老化有密切的聯繫。足跟部位腫脹與疼痛,行走時加劇,這一現象兩側部位通常同時出現。冰敷足底緩解蹠筋膜炎。該病症狀是後跟痛,常與走路多、負重、體質下降、近期體重明顯增加、鞋底薄有關。壓痛點在足跟正中點靠後,特點是坐一會兒突然站起時或起床著地時疼痛明顯,活動後明顯減輕。這是一種炎症刺激產生的疼痛,隨著足跟與地面的擠壓使血流增快,炎性物質被部分帶走,疼痛緩解,休息時炎性物質會再次積存。
  • 足跟痛(腳後跟痛)怎麼緩解?中醫專家教您一招!
    足跟痛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又稱跟痛症,多見於久立或行走工作者,表現為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祖國醫學認為,足跟痛多屬肝腎陰虛、痰溼、血熱等原因所致。
  • 腳底滾棍,緩解足跟痛
    足跟痛讓很多老年人苦不堪言。臨床數據顯示,70%以上中老年人都受到過足跟痛的困擾。在此推薦幾個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的方法,以緩解疼痛。冰敷。足跟痛急性期或伴有腫脹者,對疼痛部位進行冰敷,可以減少炎性因子分泌,減輕腫脹,緩解疼痛,尤其對劇烈運動或運動損傷導致的足跟疼效果更為明顯,每天至少兩次,每次10~15分鐘,但要注意避免局部凍傷。
  • 足跟痛是怎麼回事?足弓塌陷可能是禍源
    足跟痛是怎麼回事?足弓塌陷可能是禍源 2020-07-22 16:25:43 來源:網絡   足跟痛可能是很多人都有過的經歷,走路久了或者站的久了都會引起足跟痛。足跟痛是怎麼回事?
  • 很多人四五十歲出現足跟痛,中醫多屬腎虛,醫生推薦按摩大鐘穴
    在內側腳踝,跟腱附著點前方,摸上去有個凹陷,這是一個穴位,主要是治療足跟痛的,也兼治其它問題。這個穴位名大鐘穴,屬於足少陰腎經,具體治療的症狀包括,足跟腫痛,腰脊強痛,咳血,氣喘,嗜臥,痴呆,便秘,淋症。功效多,確實不太好記,但我們記住一個最主要的,足跟痛。
  • 老年人怎樣才能擺脫「足跟痛」的困擾?或許可以試試PRP
    其實,這種症狀通常被稱為"足跟痛",其主要表現為足跟處疼痛,有時伴有灼熱感或針刺感,走路時會明顯加重。近年來,不少患有"足跟痛"的人輾轉就醫於多家醫院,希望能治癒,但結果卻差強人意。足跟痛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緩解足跟痛有這5個辦法
    如果運動不當、鞋子不合腳等均可能致足部受力不均而引發足跟痛出現。足跟痛不單單表現為足部疼痛,腫脹、麻木等不適感均可能因此而發,且足部活動會受到明顯的限制,導致站立、步行等日常活動難以進行。足跟痛怎麼辦?
  • 足跟痛:教你這幾招,可以緩解90%的足跟痛
    晨起下床時有沒有痛到無法沾地? 下地後總是需要時間來緩衝疼痛? 長跑後足跟痛到你懷疑人生?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恭喜你 足跟痛找上你了 足跟痛是現代很多人都會出現的煩惱,特別是久站的人群,比如銀行人員、教師、銷售人員等。 那什麼是足跟痛呢?今天就給大家好好講一講久站人群的「剋星」。
  • 自我按摩系列之足跟痛
    跟底痛型,表現為行走或站立時跟底部感到疼痛,多為足跟脂肪纖維墊部分消退、急性滑囊炎、跟骨骨刺及平蹠足等引起。 1.預備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雙腳平放與肩同寬,左手掌心與右手背重疊,輕輕放在小腹部,雙目平視微閉,呼吸調勻,全身放鬆,靜坐1~2分鐘。
  • 中醫推薦:緩解足跟痛的五大偏方
    足跟痛又稱腳跟痛,常發與老年人,長期站立或者行走的人群容易感染此病,嚴重影響正常的行走活動,下面中醫就為患者帶來了緩解足跟痛的小偏方。毛刷刷足法 每晚用熱水泡腳後,先用毛刷叩打足跟部每側1分鐘,然後用毛刷刷動足跟部1分鐘,再叩打1分鐘。
  • 足跟痛是怎麼回事?矯正治療很重要
    足跟痛是怎麼回事?矯正治療很重要 足弓是人類特有的結構,就像汽車的輪胎,在運動過程中起著穩定和減震緩衝的作用。車胎壞了,還有備胎,人的足弓壞了,不會有別的足弓可以替換,保護足弓很重要。足跟痛很常見,足跟痛是怎麼回事,與足弓有沒有關係呢?足弓塌陷是什麼原因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