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的足部出現疼痛,這很有可能和足跟痛疾病有關。足跟疼痛是很多人常見的毛病,足跟痛發作厲害的時候休息一會再站起來走路都很痛,呆一會站一站踩一踩後疼痛緩解一點。發病的時候走多路後休息再起來走路時就會發病。那麼為什麼會足跟痛?足跟痛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又該怎麼治療呢?
足跟痛是怎麼回事
足跟痛,足跟一側或兩側疼痛,不紅不腫,行走不便。又稱腳跟痛。是由於足跟的骨質、關節、滑囊、筋膜等處病變引起的疾病。常見的為蹠筋膜炎,往往發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長期、慢性輕傷引起,表現為蹠筋膜炎纖維斷裂及修復過程,在跟骨下方偏內側的筋膜附麗處骨質增生及壓痛,側位X射線片顯示跟骨骨刺。但是有骨刺不一定有足跟痛,蹠筋膜炎不一定有骨刺。
足跟痛的原因
1)足底蹠腱膜炎:足底蹠腱膜是足底維持正常足弓、緩衝震蕩、加強彈跳力作用的腱性組織。長時間的行走、過度的負重,都會引起蹠腱膜的勞損,導致局部無菌性炎症,而出現疼痛症狀。
2)足底脂肪墊萎縮:老年患者的足跟痛相對比較複雜,因為除了以上兩種可能的因素以外,還有老年患者自己本身的足底脂肪墊萎縮,像這種病症緩衝震蕩、防止摩擦的作用減弱,就會使得足跟局部更容易受到損傷從而出現疼痛。
3)韌帶發炎:人的腳後跟由33個關節和100多塊肌腱和韌帶組成,腳底的韌帶緊連著跟骨的底端,當人行走時,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覆的牽拉摩擦容易導致韌帶和骨骼結合部位發炎,造成疼痛。同時,體重也和後跟疼痛有一定關係,一般來說,較胖的人更容易患後跟疼痛。
4)跟骨骨刺:這種病狀在老年人身上多發生。每當有足跟痛的時候,經過拍攝X光片,是可以清楚的發現骨結節處有大小不一的骨刺。但是,在臨床上發現骨刺並不是導致疼痛的直接原因,只是隆起的骨刺,更容易讓局部組織受到摩擦、勞損,產生無菌性炎症,所以足跟疼痛的程度與局部炎症反應的輕重有關,而與骨刺大小無直接關係。
5)跟腱周圍炎
6)跟骨骨膜炎
7)跟骨下脂肪墊損傷
足跟疼痛的危害
雖然說足跟痛症狀簡單,但是它帶給人們的卻是許多的人活不方便。而且人體十二條經絡有六條經過足部,足部穴位無數,如果不及時治療是會影響全身血脈運行,形成遷延性病變,輕則行動不便,重則導致癱瘓。要多多注意,不要不當回事。
足跟損傷後,跟腱呈現充血、水腫和中性粒細胞浸潤。跟腱血管擴張,血漿和細胞外滲,產生大量滲出液,同時跟腱細胞活躍,產生大量粘液素。滲出液會導致關節腫脹以及活動受限。如果不及時處理,晚期可發生跟腱厚、關節內粘連和軟骨變形等。如果反覆損傷,造成跟腱缺損,就會導致跟腱絨毛水腫、肥大、增厚、使跟腱組織修復能力喪失,形成骨刺或者喪失行動能力。
如何預防和減輕腳足跟痛
第一:選擇穿輕軟合適的鞋子,減輕足跟壓力,防止跟骨損傷。減少跟部負重刺激,少站立、少走路,尤其不能刻意去走鵝卵石路,讓足跟部充分休息,為以利於損傷的癒合和炎症的吸收。
第二:老年人應當防止過度負重及用力,包括控制體重,避免重體力活動。
第三:堅持足部鍛鍊,以增強肌肉韌帶的力量和彈力,如赤腳在沙地上行走。
第四:對使用外用藥的患者朋友,用藥前最好用溫水泡腳,然後再外用擦劑或膏藥。
第五:除到醫院進行有針對性的理療外,晚上臨睡前可用熱水泡腳半小時左右,或將足部置於有加熱作用的電暖氣、電手爐、紅外線燈、家用理療儀等設備上,溫熱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的微循環,對於緩解疼痛很有幫助。
總結:生活中很多人的足部出現疼痛,都不當一回事,相信通過以上文章的描述相信大家對足跟痛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家裡面有患有足跟痛的的老人一定要及時治療,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