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菓子,最初其實是源自中國唐代的一種小面點,傳入日本後經過無數改變,才最終發展成日本獨特的點心形態,至今已有上千年歷史。之所以說它獨特,是因為這小小一枚和式點心裡,蘊含著說不盡的日式美學。
比如它對四季、時令之美的展現,它對「五味」與「五感」的結合與運用,它對「侘び寂び」的理解與表達……雖然我們想到它,首先想到的就是甜,非常甜,但不能否認的是,它已經成為一件藝術品,一種不容忽視的文化現象,當你在吃和菓子的時候,你以為自己吃的只是一份小甜點嗎?
① 兩大分類·三種原料·五感五味
② 他們如何讓和菓子永葆活力?
兩大分類·三種原料·五感五味
日本關西地區島根縣的松江市,與京都、金澤一起,被合稱為傳統和菓子的「三大聖地」。和菓子的歷史雖久,但最初將它引入茶道的,相傳是一位深諳茶道的大名:松平治鄉,生活於約200年前的松江。
\ 和菓子的兩大分類 /
自從和菓子被引入茶道,就出現了兩種主要的分類:正式菓子 & 日常菓子。(「菓子」即「點心」。)
正式和菓子通常用於茶會招待,多數是造型精美的高級點心。這些精緻的上等和菓子,原料與造型上通常都會順應四季時令。比如春天是浪漫櫻花造型,夏天是清冽流水造型,秋天是紅楓,冬天是飄雪。這些依四季變換的和菓子,精準地呈現出每個季節最具代表性的美學意象,身處一間小小的茶室,一枚小點心,一杯茶,似乎就能感受四季、自然與時光的流動之美。
春
夏
秋
冬
而日常和菓子則不同,造型與原料多樣,主料是澱粉。因澱粉很容易凝固變硬,日常菓子通常在早晨做好後,就要儘快享用,所以又被稱作「晨點」。日本人還會吃一種日常菓子——「仙貝」,是一種米果,用醬油或鹽調味,優點是能夠長久保存。嗯,你也一定吃過。
\ 和菓子的3種主要原料 /
和菓子的主要原料有3種:穀物、糖、豆類。
首先,在日本和菓子製作中,最常用的穀物是大米,大米挑選也很重要,因為原料品質會直接影響點心的質感與硬度。
第二,和菓子的常用糖類超過5種,包括三盆糖(わさんぼん)、白砂糖、紅糖等,不同的甜度都需要精心的配比。
最後,是各種豆類,這是日式點心原料的一大特色。比如用紅豆製成的紅豆沙,是和菓子最主要的餡料。
用這3種看似簡單的原料百般組合,就能做出花樣無窮的和菓子。
\ 和果子的「五味」與「五感」 /
和菓子的「五味」,是指甜、酸、苦、辣、鹹。通過不同口味的結合,也能體現四季變遷之感,比如春天,人們會想吃一點酸的東西,春季的和菓子就會增添酸的風味。
和菓子的「五感」,在於聽覺、視覺、觸覺、嗅覺及味覺的配合。視覺、觸覺、嗅覺、味覺都好理解,但「聽覺」是怎麼做到的呢?原來,聽覺是依靠聯想。當你看到一枚清冽流水造型的和菓子時,很容易就能想像到流水潺潺的聲響,當你看到一枚蕭肅落葉造型的菓子,也似乎能夠聽到樹葉飄落的沙沙聲。和菓子所蘊含的日式美學之精髓,就在這裡吧。
他們如何讓和菓子永葆活力?
\ 出色的和菓子要老少鹹宜 /
伊丹二夫先生是日本著名的和菓子手藝人,已從事和菓子製作六十餘年,作為業內的領頭人,他曾被日本官方授予「現代名工獎」。
伊丹二夫先生說:「真正好的和菓子,要老少鹹宜,與時俱進。」所以,他非常重視在傳統基礎上,對和菓子不斷地創新。
伊丹二夫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柚衣」
伊丹二夫先生的代表作之二:「彩紋」
柚衣是伊丹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連續暢銷二十年;「彩紋」的獨特長方形結構,也來自伊丹先生的創新想法。
伊丹二夫先生創作的代表一年12月份的和菓子。
二月梅花,三月山茶花……濃濃和風的中間,卻出現了12月份的聖誕老人造型和菓子。伊丹先生在傳統和菓子中間融入西方元素,是希望和菓子不只能獲得老一輩日本人的喜愛,也能吸引年輕人、小朋友們的興趣。
只有老少鹹宜,不斷推陳出新,和菓子才能繼續被人們喜愛下去,才不會被時代的發展所淘汰。
伊丹二夫先生的12月「聖誕老人」和菓子
\ 我們要把和菓子賣到全世界 /
日本和菓子創新工作室「wagashiasobi」創始人稻葉和淺野,通過對和菓子的創新,將連鎖店開遍了日本全國,分店遠至紐約、巴黎。食帖君曾在第5本書《全宇宙都在吃甜品》中,專訪了這兩位年輕而有夢想的和菓子職人,也著實被他們想將和菓子文化推廣至全世界的強烈意願所打動。
稻葉和淺野對和菓子做的創新,主要是從原料上變化,比如在傳統羊羹中,加入朗姆酒和幹菓,口味也更加適合搭配西餐和洋酒。
他們還在傳統茶道菓子「落雁」(一種由米粉和糖混合製成的幹菓子)中,加入香草,如甘菊、迷迭香等,並用天然食材製成的色素為其著色,使之呈現出更別致的口味,和更自然健康的色彩。
淺野坦言,他們不僅僅想做一點新嘗試,而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創新,將帶有自己特色的和菓子賣往全世界。
稻葉則認為,現代的和菓子手藝人,應該承擔著某種時代責任,即創造符合時代需求的和菓子。正是這個原因,稻葉和淺野才離開了工作20餘年的傳統和菓子老店,開始了創新和菓子之路。
- 你嘗過四季的味道嗎? -
未經許可 · 謝絕轉載
Dora, Haruka ✎ edit
《Japanology Plus:和菓子》|video
商務合作|職位應募|建議反饋
witheati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