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排便是多數人每天要做的事情,雖然這是一個讓人尷尬的事情,但它卻關係人的健康,而且從排便的狀態也能看出一個人身體狀況,下面我們就一起聊聊這個「臭臭」的話題!
一、正常便便是什麼樣的呢?
排便時間:由於腸胃的消化時間需要8-12個小時,因此正常排便次數為每天1-2次,尤其早上排便對身體非常有好處,能幫助身體排出毒素,從而預防很多疾病。每次排便一般不超過10分鐘,如果每天3次以上或幾天一次,那說明腸胃出問題了。
大便狀態:健康的便便一般成香蕉狀,顏色金黃色或者棕黃色,軟硬適中,排便沒有痛苦感,如果大便幹硬,那說明有點便秘了,如果太稀,可能是腸道不健康了。
二、上廁所時,為什麼大便「前幹後軟」?多半這3個原因,別不當回事
1、排便不及時
健康的人排便都有很好的習慣,雖不說定時定點,但也相差不大,如果排便不及時,會造成便便滯留在體內,造成大便中的水分重吸收,因此出現便便幹硬,而新產生的便便水分未被吸收,因此就出現「前幹後軟」的現象。
2、喝水少,不愛吃蔬菜
水是生命之源,它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還能補充體內水液,如果水分補充不足,很容易造成體內水分不足,導致便秘。而蔬菜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它不僅能促進腸胃蠕動,而且還能為益生菌提供有利環境,利於消化吸收,如果喝水少,不愛吃蔬菜,也是容易造成大便「前幹後軟」。
3、脾胃差
中醫常說:「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它主運化,如果脾不好,那機體消化吸收功能就會差,容易造成食物消化異常,導致腸胃功能受損,而且還會造成水分無法正常代謝,從而出現排便時「前幹後軟」。
三、大便「前幹後軟」怎麼辦?醫生提醒:做好這4點,排便或不再困難
1、合理膳食
飲食不當是便便出現問題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合理膳食很重要,一定要注意葷素搭配,多吃蔬菜和水果,有利於腸胃蠕動,促進消化,而少吃生冷辛辣和高油高糖的食物,這樣才有利於排便更順暢。
2、多喝水
喝水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利於體內垃圾毒素的排出,而且還能清腸胃,但千萬不要用飲料代替白開水,可以喝一些利於養胃的茶,這對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秘有不錯的效果。
3、堅持運動
運動不僅能提高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還有利於加速腸胃蠕動,從而促進消化,而長時間久坐不動,會造成腸胃功能「變弱」,造成食物或脂肪囤積,變得肥胖,因此堅持運動對大便「前幹後軟」也有不錯的效果。
4、養成排便習慣
身體也有「生物鐘」,當你擁有良好的排便習慣時,身體會對便便有刺激作用,有利於排便,而如果你長時間一直便意,會造成直腸對大便的刺激減弱,從而造成滯留,如果腸道再吸收其中水分,所以會出現便便「前幹後軟」,因此養成排便習慣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