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將她的兒女大多處死,為何獨留下薛崇簡?

2021-02-13 歷史與史記
事出反常必有因,李隆基之所以不殺害薛崇簡,還不是因為薛崇簡早早的選擇與李隆基站在一隊了。大唐以武立國,李世民的成功告訴他的後代們,不管是太子還是天子,自己有實力均可以取而代之。因此李世民的兒子們有樣學樣,李承乾,李泰都對皇位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最終李世民選擇了性格懦弱的李治擔當大唐第三人掌舵者。

李世民選擇李治,長孫無忌扶持李治,皆由於其性格文弱,便於掌控。凡事有利就有弊,李治恰恰又喜歡上了武媚娘,這個在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女人。武則天也用自己的成功告訴了後代們,皇帝不僅僅是男人們的專利,女人有本事,也可以當皇帝。這在古代封建社會,無疑中給天下的女子都打上了一陣強心劑,凡是掌握了勢力的女人,無不幻想著,能夠成為第二個武則天。太平公主作為武則天的女兒,精明能幹,對於皇帝之位,自然也是心生幾分羨慕。這皇位,母親坐的,我太平卻為何坐不得?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次女,是李顯與李旦的親妹妹,對於家裡的這個小女兒,武則天與哥哥們自然對他千般愛護。在太平公主16歲的時候,武則天將她嫁給了薛紹,他是高宗李治的親外甥,在當時也算是親上加親的一樁婚姻。武則天權勢越做越大,李唐宗室在她的眼裡也不過如此,更何況是李治的外甥了。或許在武則天心中,只有武家人才最優秀,能配得上自己這寶貝小女兒。於是,武則天便在薛紹哥哥的謀反案中,硬是賞給了薛紹一頓板子,最後將薛紹餓死在大獄內。太平公主也因此守了寡。

薛崇簡在薛紹死的時候,還沒有滿月。最無情還是帝王家,孩子才滿月,作為丈母娘的武則天便將女婿處死,這讓太平公主很傷心。也為之後太平公主混亂的個人生活埋下了伏筆,這件事成為了太平公主內心永久的傷痛。武則天就像天下許多的老母親一樣,告訴自己的孩子,明兒媽給你找個更好的,在武則天的眼中,武家的男人才是最優秀的,於是便將太平公主嫁給了堂侄子武攸暨。太平公主好似在默默的發洩自己心中的不滿,她一改往日賢良淑德的品性,個人生活愈發的糜亂。或許是出於對武家人的厭惡,太平公主果斷的還是選擇了與李唐宗室站在了同一條戰線上,在公元705年,她參與了神龍政變,擁立了李顯為皇帝,皇權再次回到了李唐之手。

太平公主擁立李顯有功,又是他的親妹妹。李顯當時做皇帝時候歲數已經很大了,在他的眼中,或許肆意的玩耍,將這麼多年沒來及享受的時光補回來才更重要一些。於是,他將權力分給了太平公主,分給了韋氏。韋皇后作為武則天的兒媳婦,自問手段不輸武則天,而李顯又恰恰是一個庸碌之人,韋氏取而代之的心思越來越強。李顯之所以成為這樣的性格,與武則天的強勢有很大的關係,他落魄之時韋氏陪伴在他的身邊,對於韋氏產生了極大的依賴。即便是朝堂之上,也讓韋氏陪伴在左右。人一旦有了權力,有了野心,便會使其喪失本性。公元710年,韋皇后毒死了李顯,立了李重茂為帝。少主即位,太后監國,這個劇本在封建王朝上演過無數次。韋皇后一旦變為韋太后,那對於李唐宗室來說,無疑就是一場噩夢。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處境相同,一旦韋氏奪得天下,他們必是首當其衝。共同的目標將太平公主與李隆基連在了一起,要想日子過得舒服,必然就要扳倒韋皇后。那誰才是合適的人選,無疑是李旦,畢竟他也是做過皇帝的人。

既然要舉大事,那麼必然要謀劃,既然要謀劃,就要挑選心腹之人傳話。雙方陣營各出一人。太平公主排除薛崇簡,李旦陣營排除李隆基,一起商議謀劃大事。李隆基與薛崇簡年紀相仿,在共同謀劃大事的過程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最後,李重茂被拉下了皇位,韋後與安樂公主等人被斬殺,李旦坐上了皇位。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無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如果事情來到這裡便戛然而止,或許歷史上將留下一段佳話。前文說道,李旦登基為帝,受益者為李隆基與太平公主,對於李隆基來說,是榮得太子之位,但對於太平公主來說,那便是實打實的權力。李旦做皇帝期間,太平公主是佔據絕對的優勢的。朝堂之上,多是她的心腹,畢竟,歷經三朝的太平公主如果沒點人脈,又如何能夠確保自己的生命安全。李隆基作為少壯派,他在得到太子之位後,眼看太平公主權勢越來越大,他內心的恐懼自然也與日俱增。一旦太平公主成為了第二個武則天,那皇位必然回不到李唐之手,傻瓜才不將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自此二人開始鬥個不停,李旦經歷了這麼多事,對於皇位之爭,見得多了,也看得煩了。他還想過幾年的安生日子,於是便順水推舟地將皇位禪讓了給了李隆基,自己當上了太上皇,悠然自得。太平公主處境變得很尷尬,少壯派對於權勢的欲望,顯然要超過李旦,她為了求得生存,就必須往前走。薛崇簡,在歷史記載上,他經常反對母親太平公主,而擁立李隆基,為此經常被太平公主打得他心開肉綻。之所以這麼做,其實我並不認為,薛崇簡因為與李隆基關係好,亦或者是他覺得李隆基才是正統,我認為這是太平公主規避風險的一步棋。「不要將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平常人都懂得這個道理,太平公主又何嘗不知。皇權爭奪,成功的一方自然風光無限,失敗的一方便意味著滅頂之災。薛崇簡與李隆基交情深厚,太平公主便有意讓他親近李隆基,一旦自己失敗,她還能有一個兒子活下來。從之後李隆基對薛崇簡的態度來看,便知道,李隆基根本就不親近他,之所以沒有殺他,是在道義上過不去,安撫天下而已。

在太平公主失敗之後,李隆基賜姓李,薛崇簡改名為李崇簡,看似風光無限。但縱觀薛崇簡的一生,李隆基並未對其優待。他因坐事被貶官溪州,後經歷了喪妻之痛。仕途方面,他也並不順利,十餘年嘗遍了人間冷暖,絲毫未受到李隆基的扶持。從薛崇簡的後半生來看,李隆基就僅僅是沒有殺他而已。李隆基誅殺太平公主一家,薛崇簡畢竟是他的表親,給姑姑太平公主留一個兒子,李隆基自然也不會趕盡殺絕,以塞住天下悠悠之口。但他畢竟殺了薛崇簡一家,在仕途上,一旦讓薛崇簡掌握了權力,未免會招致禍患。因而他將薛崇簡外派,遠離京城,在仕途上,任其自生自滅。李隆基將其吸收進宗室,也不過是為了拉攏太平公主的餘黨而已,薛崇簡便是留給他們的幻想,也是為了安撫他們。畢竟,太平公主黨羽眾多,李隆基必然不能夠全部趕盡殺絕,留薛崇簡一命,也是緩和矛盾的一種方式而已。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處死她的兒女,為何單獨留下薛崇簡?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密謀亂政失敗,逃到深山寺廟中躲藏三天,回到家中被唐玄宗李隆基賜死,太平公主的子嗣以及黨羽被全部處死,但是太平公主次子薛崇簡免於死刑,仍然官居原職,這是為什麼呢?事情要從薛崇簡的母親太平公主說起。從小機靈有謀略太平公主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女兒,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是太平公主的親哥哥。
  • 唐玄宗李隆基將太平公主賜死,因何卻把她兒子薛崇簡留下?
    01前言說到太平公主,整個靈魂為之一振,她在母親武則天的光環下生活,一步步複製著母親的朝天之路,卻最終落得被侄子李隆基處死的結局太平公主的畫像太平公主不但最後自己身隕,就連同自己的幾個兒女,都被李隆基當作反唐勢力一併處死了。
  • 太平公主被賜死,株連全家,李隆基為何單單留下她的兒子薛崇簡?
    這位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公主一生經歷兩次婚姻,共有4子4女,她死時,只有次子薛崇簡活了下來,其餘子嗣及其黨羽數十人全部被處死,崔湜、岑羲、蕭至忠、竇懷貞四位宰相被殺,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先天政變」。在這場政變中薛崇簡不僅保住了性命,還官復原職。
  • 揭秘歷史上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之間為何從合作走向對抗?
    除了忌諱她是李顯、韋氏的家人(是李顯的昭容)外,上官婉兒在複雜的宮廷關係裡,她才是真正幫助韋氏、太平公主處理具體事務的代言人(另一外朝代言人宗楚客與其兄宗秦客也都被殺,或許從側面看,李白雖被欣賞有文才,但皇帝不肯重用他的一個背景,李白後娶妻子宗氏是宗楚客孫女或許在皇帝心裡有一根刺也說不定),裡裡外外都知道上官婉兒的分量,所以李隆基不容許把她留下,接下來他就要對付咄咄逼人的姑姑太平公主了。
  • 武則天為何逼死薛紹,令太平公主改嫁他人?
    武攸暨早有妻室,公主改嫁又不能做妾,於是,武則天下詔處死了武攸暨之妻。 兩個月之後,武則天正式稱帝,太平公主離開薛家,成為武家兒媳,躲過了一場牽連眾多人的無妄之災。 太平公主和武攸暨又生了兩個兒子武崇敏、武崇行。
  • 影響唐玄宗李隆基的女人們(三)——太平公主
    凡是太平公主想幹的事,皇帝李旦沒有不同意的,朝中文武百官自宰相以下,或升遷或降免,全在她的一句話,其餘經過她的舉薦而平步青雲擔任要職的士人更是不可勝數。其實,太平公主參與政治亦非一日兩日。這個據史載極「喜權勢」的女人,武則天認為她的長相、性格都像自己,就常常與女兒商議政事,但武則天生前從從不讓太平公主將她參與政事的事情外洩。
  • 盛唐秘史:為了扳倒李隆基,太平公主到底有多狠?
    韋後拉攏太平公主是為了對付相王李旦,但是,太平公主又怕韋後的實力過強,因此,千方百計將李旦加入到詔書上「輔政」的名字之列。韋後和太平公主各懷鬼胎,只有李旦,是標準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後來韋後決定對李旦下手,李旦的兒子李隆基得知這個消息之後,捷足先登,通過一場宮廷政變就一舉清除了韋後一黨。
  • 太平公主:歷史上權勢最大的公主,為什麼謀反?
    太平公主是歷史上權勢最大的公主,距離皇位只有一步之遙,為何謀反?這與她的兩段婚姻有關。太平公主出生於麟德二年(665年)前後,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小女兒,唐中宗李顯與唐睿宗李旦的親妹妹,深得父母兄長的喜愛,特別是是武則天的喜愛。
  • 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一起發動政變,為何最後李隆基卻把太平公主殺了
    ,推翻了韋後的政權,成功的讓李旦坐上皇位,因為李旦再次坐上皇位與李隆基有很大的關係,李旦坐上皇位後就將李隆基立為了太子,後來李隆基也坐上了皇位,李隆基與太平公主一起發動政變,為什麼最後卻殺了太平公主。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一起發動政變推翻韋後政權,並不是因為太平公主想要幫助李隆基,是因為太平公主與李隆基一起發動政變更加符合她自己的利益,太平公主作為武則天的女兒,從小受到武則天的薰陶,太平公主也是一個極有野心的女人
  • 李隆基為何要下詔,將自己的姑母太平公主賜死在家中
    武則天在做「武周」皇帝時,她和高宗李治的兩個兒子(均被武則天廢為王)和一個女兒還健在,這就是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和太平公主。李隆基是李旦的兒子,太平公主就是他的親姑母。在武則天的這三個孩子中,惟有太平公主機警聰穎,幹練果斷,權欲極強,其性格很像母親,武則天退位時,曾一度想把她立為太子,但迫於宗法和朝臣諫阻的壓力,傳位之事沒有實現。
  • 太平公主:這個公主不「太平」
    為了安慰女兒,武則天打破慣例將太平公主的食邑加封到一千三百戶。不久之後武則天又為愛女物色了一位能力出眾的好女婿——武則天的侄子武攸暨。此時正是武則天加緊稱帝的時期,或許將女家嫁給武家人,對武則天來說心理更踏實一些。在武則天的親自安排下,太平公主與武攸暨完婚,但是武攸暨有自己的妻子,為了女兒的幸福,武則天下令殺死武攸暨的妻子。
  • 太平公主身上眾多疑點,可能是李隆基篡改歷史所致
    為了廢掉李重茂,所以誣陷上官婉兒,以維護李顯之子李重茂的皇統,稱她為韋氏一黨,殺害上官婉兒,掃除自立的障礙,這才是真正的目的。上官婉兒的墓志銘被發掘出來後,這件事就浮現出來了,而太平公主所做的另一件事則更加撲朔迷離。李隆基捲入了唐隆政變。假如為了剷除韋氏集團,保護李氏皇統說得過去,但將親手廢掉自己扶上皇位的李重茂實在是一件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
  • 太平公主想做第二個武則天,為何陰差陽錯將李隆基扶上皇位
    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強強聯手誅韋後唐中宗李顯死後,第四子李重茂繼位。嫡母韋後臨朝稱制。李重茂即位後不足一個月,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手發動「唐隆政變」,誅殺了當政的韋皇后、安樂公主以及上官婉兒。太平公主親手廢掉李重茂的皇位,擁立相王李旦復位。
  • 歷史上只有一個武則天,太平公主不是,只是因為沒有鬥過侄兒
    自薛紹死後,太平開始走向政治舞臺並表現出非凡的政治才能,獲封「鎮國太平公主」稱呼。善用人,曾「七位宰相,五出其門」;唐睿宗李旦每有詔書必先參考太平之意……太平公主的確有和母后一樣稱帝的野心,神龍政變時,她聯合李唐皇室,剷除張易之兄弟,恢復唐朝國號。聯合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擁立唐睿宗復位。
  • 歷史上真正的太平公主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
    太平公主有野心,沒魄力,人不漂亮,「胖妞兒」一枚。史載太平公主:體豐碩,方額廣頤。簡單說就是體型壯實,寬額頭,大臉盤子。如此一來,便和想像中的纖纖美女不著邊際。太平公主對權欲的渴望不遜色於母親武則天,她謀略過人,膽識不及,關鍵時刻猶豫不決,最終輸在一個「狠」字上。她的實力曾一度碾壓玄宗李隆基,結果卻反被對方所制。
  • 李隆基登上帝位後為什麼第一件事就是剷除自己的親姑姑太平公主?
    李隆基當上皇帝後第一件事就是殺掉姑姑太平公主,其原因是當時太平公主的權勢過大,嚴重威脅到皇權。李隆基剛登基時,政局未穩,太平公主控制著整個朝廷,這絕不是危言聳聽,當時七個宰相中就有五個是太平公主的人,可見她的權勢有多大。
  • 《大明宮詞》太平公主與薛紹:皇家不過就是親人之間的一場廝殺
    武則天對女兒非常寵愛,到什麼地步呢,她認為薛紹的嫂嫂蕭氏和成氏出身不夠高貴,想逼薛家休妻,後被人勸說才作罷。太平公主成婚後,和薛紹琴瑟和鳴,過了幾年好日子,可惜好景不長,因為薛紹的哥哥參與唐宗室李衝的謀反,牽連到薛紹,但薛紹本人並沒有參與這次謀反,是武則天覺得太平公主嫁錯郎了。武則天下令將薛顗處死,薛紹杖責一百,餓死獄中。當時太平公主最小的兒子才剛滿月。
  • 權傾一時的太平公主,最後的真實結局是什麼?
    到了武周末年,武李兩家的矛盾越來越深,武則天召回李顯,將其再次立為繼承人,同時讓上官婉兒、張昌宗、張易之以及太平公主掌握權力。太平公主有過兩任夫君,一任是薛紹,一任是武攸暨。此時太平公主雖然是武家的媳婦兒,但在政治上,她卻是李家的擁護者。李顯復位之後,太平公主慢慢地走到了政治的幕前,開始積極參與政事。
  •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交惡內幕:一個女人權力欲望太強,不是好事情
    文/馮玄一史書上沒有記載太平公主的名字,我們只知道她姓李,出生後封太平公主。她的媽媽是武則天,爸爸則是唐高宗李治。她的兩個哥哥李顯和李旦都是皇帝。太平公主遺傳了她媽媽武則天的性格,聰明能幹,計謀過人,有很強的權力欲。她一直想要成為她母親那樣的女強人,甚至想要稱帝,當第二個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