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版】京師同文館:國辦西學,中外並施(下)

2021-02-23 芷蘭齋


東堂子胡同西口


繁忙的工作

京師同文館處在北京東堂子胡同西段,雖然我早就想到此一訪,然而這裡的交通卻是個大問題。東堂子胡同處在市中心的繁華區,尤其此胡同西口正是北京,不,應該說是中國最火的醫院之一——協和醫院。那裡的交通環境幾十年如一日的混亂,我每次到協和醫院,不論是看病還是看人,都極頭疼如何停車。其實有多次都從東堂子胡同西口路過,但胡同口的單行道標誌卻距我於千裡之外。今天來此探訪也是因為一個契機,那就是上海的朱旗先生來京公幹,事先辦完後他約我聊天,而其所約地址距此處不足一公裡,我覺得這個機會不能放過,於是跟他見面之後,我獨自步行來到了這條著名的胡同。


我在拍照時,警察轉過了臉

不知什麼原因,今日的胡同口卻有多位警察在那裡梭巡,他們看我舉著相機在這裡拍照,都用警惕的眼光盯著我的一舉一動,這讓我大感不自在。這個不自在不是因為做賊心虛,而只是擔心自己舉相機的姿態表現的不優雅。


不是我此趟的尋訪對象

剛剛進入胡同不遠就看到了立在人行道上的文保牌,這麼容易就找到了目標,反倒讓我覺得有一些不過癮,走近一看,原來是蔡元培故居。這當然也是一位大人物,只可惜他不是藏書家,這裡當然也就成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於是我繼續前行。今日是霧霾的間歇,因為老天可憐北京人,所以刮來了真正的北風,然而這個北風卻讓我變得縮頭縮腦,端著相機的手也凍得漸漸沒有了知覺。


跟人美社沾上了關係

在此之前,我在網上搜過同文館的圖片,所見者幾乎都是一個圓拱形的雕花門,拱門上雕飾的西番蓮花飾頗具西方意味,我就本著這個印象沿著東堂子胡同向東一路前行。在胡同的59號看到了人美社招待所的招牌,這讓我覺得自己的尋找目標變為了人美社。


終於看到了這個文保牌


變成了上訪處而禁止拍照

繼續向前走,在胡同的中段左側灰牆上看到了嵌在牆上的文保牌,上面寫著「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建築遺存」,然而細看這個銘牌的左右,卻未曾看到我在網上見到的那張拱形門照片,而在此時我突然看到了這面牆上掛著大大的「禁止拍照」的標誌,並且有個側門上還寫著「公安門人民來訪接待室」,看來這裡變成了上訪辦,為此有了禁止拍照的禁令。


不知胡同口為什麼這麼多輛警車


站在另一側向內張望

但這上訪跟我的尋訪古蹟應該沒什麼衝突,但警察顯然不認定我的這個結論:我看到前方有一輛警車立即下來了兩位警察向我走來,潛意識告訴自己:麻煩來了。我覺得與其等收拾,不如主動出擊,於是我掉轉頭迎著警察就走了過去,沒等他張口,我搶先問他,為什麼這裡跟我看到的照片不同?我的這個問話顯然讓兩位警察沒有預料到,他們愣了一下,於是我接著說,這處建築極其有名,網上有各種照片,我就是根據那個照片找到了這裡,然而照片上的精美跟我當下眼前所見,反差太大。其中一位警察聽明白了我的意思,他大聲地告訴我,這裡早就封起來了,並且大部分已經拆掉了,現在僅餘這麼一小塊兒。但我緊追不捨地問他,如何能拍到裡面的古建築?他們說,這個不可能。說完後,兩人瞥了我幾眼,在寒風的護送下,他們又回到了車內。


這裡簡直成了出版一條街

雖然化險為夷,但我對自己的尋訪結果感到不滿意,於是我就沿著胡同繼續東行,希望能找到其他的遺存。一路走下去,又在這條街上看到了「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的招牌,看來這條胡同跟出版有著密切的關聯。


同文館的延續

快走到東口的位置,又看到了「北京二十四中」,這可是北京著名的外國語學校。東堂子胡同可是中國人學外語的根據地,這個外語學校一定跟當年的同文館有些關聯。而在胡同口又看到了一個文保牌,走上前細看,原來僅是這個胡同的近代建築,而沒有明確地指向。這個結果讓我略感失望,於是乎原道回返,繼續在胡同的另一側留意著突破口。


這個文保牌還是非我所找者

又走回到總理衙門的文保牌旁,剛才來的時候有兩位遊客站在牌下觀看,而今返回時,他們已經離開,這讓我可以仔細端詳文保牌旁邊的說明牌。細看上面的文字,果真寫著「同治年間,在院內東部設同文館,挑選八旗子弟學習外語充當翻譯,這是中國第一所外語學校。……」這段介紹倒正確無誤,唯一可惜者是沒有講到這裡的刻書與印書,而我也只能站在馬路對面儘量地探頭向內張望,看到院內的古建築依然完好。


同文館的另一側

好不容易來到這難以行走的東堂子胡同,然而卻到其門而不能入,這讓我還是心有不甘,於是轉到了這處建築的西側。而其西側有一個生了鏽的大鐵門,大門上著鎖,我用力推開一個縫隙,看到裡面是一處廢地。一隻貓可能是聽到了聲音,他竄上了房頂警惕地望著我,我看到它那肥碩的身體,感覺到了它生活上的衣食無憂,這麼說來,裡面一定是個好的去處。大鐵門是進不去,然而鐵門的西側卻是一處小區,我走進小區之內,希望能找到突破口。


怎麼看都望不到裡面的情形

從小區的南側穿入,一直走到了北門也無法望見東側的情形。北邊的大鐵門上著鎖,望了望旁邊的收發室,裡面沒有人影,於是大膽地撥開鐵門,穿到了另一條胡同內。遠遠望去,胡同的中段有一座高大的訪古建築,我懷疑那是同文館的後門,於是沿此前行,走到了此處大門口。


轉到了北側


兵馬俑打太極

這處大門的兩側各有一座銅雕,是兩位秦代的兵馬俑在打太極拳。在入口處收發室內有兩位保安,我客氣地向他們請問,這裡是不是總理事務衙門的北門?他們告訴我並非如此,但他們聽說這一帶原本都屬那個衙門,只是後來已經做了改建,而他們所在的院落已經變成了一個會所。


古香古色的會所


會所的入口處,那個匾額我怎麼都看不懂

在市中心能建造這樣的一個訪古會所肯定不是一般人物,保安對我的話表示贊同。然而我注意到這個訪古會所的西側還有一處真正的古建,保安說,這處古建的擁有者也很不凡,因為是一位北大教授。我走近細看,這正是那隻肥貓出現的院落,院落的側牆上又新建了一組石雕護欄,護欄上刻著巨大的銅錢,而柱頭則是十二生肖,這樣的結合看上去頗為怪異。


書酒生活

在徵得保安的同意下,我進入了會所內部,裡面的裝修是一種中西結合,尤其在入口處擺著一件銅雕藝術品,而這件作品的形狀正是打開的一本書,這讓我頓時對這處會所有了好感。


自在

會所是合圍式的庭院,庭院的正中也同樣擺著幾個銅雕作品,這是幾位站崗多年的兵馬俑,可能是因為勞累而坐在這裡休閒的形象,這個創意確實是富有想像力,唯一可惜者,是我沒能從院內穿入同文館的院裡。


怎麼轉都穿不過去

前面說到當年的同文館所請的老師都是外國人,但這裡面也有一個特例,那就是中國著名的數學家李善蘭曾在這裡任教。這位李善蘭是我特別崇拜的人物之一,雖然他在上海時也有很多的有趣之事,但那種煙火事讓我喜歡,比如他跟著王濤等人時常地逛妓院,並且還在妓院中因為鬧事而被抓進了警局,但這一點兒都不影響他的光輝形象,因為在數學方面的很多新名詞都是他的發明創造,比如「代數」、「係數」、「方程式」、「函數」、「微積分」等等等等。更為有意思的是,他還將西方的代數符號中國化。


北大教授的居所

李善蘭在翻譯西方著作時,當然要涉及到了太多的符號,但是當時中國的文人還不能接受這種全盤西方,於是李善蘭就找到了一種折中的辦法,比如他把阿拉伯的1、2、3、4改成為中國的一、二、三、四,而加號和減號他就用⊥和ㄒ來表示,而代數中的26個字母,李善蘭也有辦法,他就用天幹,也就是甲、乙、丙、丁,再加上地支,但這天幹加起來僅22個,還缺4個,於是李善蘭又把天、地、人、物四個字來湊數,以此來對應26個字母。

但是26個字母又分大寫和小寫,對於這一點,李善蘭還是有辦法,他就將自己發明的那26個字對應大寫時,在每個漢字的左邊再加個「口」字旁,而積分符號則用「積」字的偏旁「禾」字來表示,微分符號則用「微」字的「彳」字旁來表示,由此而發明出了一套中國的數學公式。這樣敘述起來,難以立體地看到李善蘭究竟是搞出了怎樣的一個數學公式,我在此舉一個小例子,比如:∫abx2dx=ab∫x2dx,用李善蘭發明的方法,這個公式就寫成了這個樣子:禾甲乙天二彳天=甲乙禾天二彳天。


今年的吉祥物

呵呵,這種方式是不是很有意思?當然,這種方法很難推行了,但是他在數學方面的確做出了很多貢獻,也引起了世人的關注。後來洋務派的大臣郭嵩濤就把他推舉到了京師同文館,他在此做天文、算學教習,這對中國人來說是個標誌性的事件,楊自強在《學貫中西——李善蘭傳》中稱:「進入京師同文館後,李善蘭被聘任為天文、算學科教習,在同文館的所有專業教習中,僅李善蘭一人是中國人,從這一意義上而言,李善蘭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教授。」中國第一位教授,這個稱呼想一想也真不錯。


李善蘭譯《談天》卷首

李善蘭在同文館裡除了教書,也同樣在整理歷史上的數學文獻,他特別推崇元代數學家李冶《測圓海鏡》。光緒二年,李善蘭就用同文館的美華字將此書排印了出來。此書由李善蘭自己寫序,他在序言中有這樣的話:「丁君冠西,欲以聚珍版印古算學,問餘何書最佳,餘曰莫如《測圓海鏡》。丁君曰:『君之學得力此書最多,將以報私淑之師耶?』餘曰:『然。』然中華算書實無有勝於此者,……」這裡提到的「丁冠西」指的就是丁韙良,因為「冠西」正是恭親王奕給他起的別號。李善蘭說丁韙良想用他的鉛字用一些數學方面的古代參考書,丁問李,印哪種古書更好?於是李就推薦《測圓海鏡》。但丁對李頗為了解,所以他就跟李說,你的數學學問有不少都得自這部書,你現在讓我來印這部《測圓海鏡》,是不是想以此來報答你的私淑老師?


規矩

丁韙良的這句話讓我讀來多少有些揶揄,而李善蘭的回答卻毫不含糊,他說,正是這樣。而後李解釋了自己為什麼要印這部書,因為他認為中國古代的數學書從質量上講,沒有比這本書更好的了。其實丁韙良只是跟李善蘭開玩笑,因為他對李也極其看重,丁在《李壬叔先生序》中對李有這樣的誇讚:「嗚呼!合中西之各術,紹古聖之心傳,使算學後興於世者,非壬叔吾誰與歸?」就憑這幾句話,即可說明丁韙良的古文水準還確實有兩下子。

這趟尋訪雖然讓我未遂,但畢竟踏上了當年同文館曾經使用的土地,也算我跟這些前賢們有了間接的親近,唯一覺得遺憾的事情,就是我還沒能得到同文館所排印的這部《測圓海鏡》,如果哪天能夠滿意了這個小心願,那我也可以效仿丁韙良——不,應當說是範仲淹——感慨一句: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微信號:zhilanzhaiweili

藏書家韋力的古書之媒

相關焦點

  • 一八六二:「同文館」的四十年困頓
    從幾十年的辦學效果看,「京師同文館」遠遠不及「上海廣方言館」和「廣州同文館」。 在興辦同文館同時,上海廣方言館在李鴻章、馮桂芬等人的主持下,發展比較健康。馮桂芬是六十年代上海的洋場內外最重要的地方人物之一。他是老資格的蘇州籍進士,道光二十年(一八四O)高中榜眼,點為翰林。太平天國時期辭了京官,和曾國藩、李鴻章一樣,回鄉組織團練。兵敗後流寓上海,和「洋槍隊」一起「會防」江蘇。
  • 糊塗之爭:京師同文館風波始末
    康熙年間,中俄在西北邊疆及商貿上多有交涉往來,而清廷之前主要依靠來華傳教士及俄國商人擔任通譯,頗有不便,於是在理藩院下設立俄羅斯文館以培養俄語翻譯,最初打算就近招收蒙古學員,但後因報名人數太少而改為旗人子弟均可入學。俄羅斯文館的教習主要由俄人擔任並一度招收俄國留學生,其間跨越了近一個半世紀,直到同治元年(1862 年),俄羅斯文館才被併入新設立的京師同文館。
  • 李欣然 | 中西異同視角下的「西學中源」說——兼論晚清「《格致古...
    在這個過程中,中學與西學的關係是當時人以及後來研究者都非常關心的問題。當時一種特別流行的觀點即「西學源出中國」之說,其代表是王仁俊光緒二十二年(1896)成書的《格致古微》。當時人對該書及書中觀點皆頗能知悉,陳獨秀甚至帶著批評意味地把那個時期概括為「《格致古微》時代」。
  • 百年名校 一紙雲煙——記清代內閣俄羅斯文館
    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撰寫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李謫仙醉草嚇蠻書》,講的是李白醉酒後為唐玄宗書草答渤海國國王可毒國書的歷史傳說,描寫的很傳神:「李白左手將須一拂,右手舉起中山兔穎,向五花牋上,手不停揮,須臾,草就嚇蠻書。」「嚇蠻書」即渤海國的文字。可見詩仙李白不僅詩劍精通,還會外文。清朝以前,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過幾次外語學習興盛的時期,無不與絲綢之路有關。第一次興盛是兩漢時期。
  • 中國的西學與日本的蘭學(洋學)發展之異同
    中國人眼中的西學西學與洋學的背景就是在海防的鎖鏈破裂的背景下,西洋捷足先登的基督教傳教士、商人、醫生以及探險家等與其合作的中日兩國非主流人士,隨著打開國門而來的現代化的展開。但是也由於兩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社會結構以及國民性質的差異,兩國國際境遇的不同,因此西學和洋學在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影響程度上,展現出不同的結果。
  • 偵破戊戌年京師大學堂的一則迷案
    我曾經從外國人寫中國的書中找到過一些有關京師大學堂的老照片,其中包括戊戌年京師大學堂的大門、二門照片和德軍在戊戌年京師大學堂校園內的照片,也始終留意尋找俄軍1900年在戊戌年京師大學堂拍攝的照片,但始終未能如願。想不到這回竟是在不經意之間碰上了。正如一句老話所說: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知道這張照片的背景是戊戌年京師大學堂之後,我對這張照片再次重新進行了細緻觀察。
  • 文化互譯助力中外文化交流與互鑑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出於「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目的,林則徐和魏源組織翻譯了多種西方圖書,1862年京師同文館成立,1868年江南製造局翻譯館成立,對西方科學技術的翻譯與教授蔚然成風。自此,譯西書、辦西學成為晚清引進西方近代科學技術的主要方法與途徑。在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學作品翻譯領域,中外文化之間交流頻繁。早在公元3世紀,《論語》便傳到日本。
  • 洋務思想的精髓,貫穿船政學堂教學的全過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1869年後期,在位於江南製造局新址的校舍竣工的時候,當時依然不到50個學生的上海同文館即遷往那裡,由江南製造總局主辦,並改名為廣方言館。在此同時,製造局本身還安排了工人在職訓練班和徒工夜校,以便在這裡教授數學和簡易科學知識。然而,這個教學規劃中的幾個方面並沒有得到很好的配合。徐壽和其他的中國數學家科學家對製造局的生產計劃並不負擔責任。
  • 同文不同義:日語對於中國人來說真的容易學嗎?
    倡導「中體西用」的張之洞在《勸學篇》(1898)主張:「至各種西學書之要者,日本皆已譯之,我取徑於東洋,力省效速,則東文之用多……若學東洋文,譯東洋書,則速而又速者也。」2020年11月7日《新京報書評周刊》異域同天:中國的日本觀B01版~B08版「主題」B01丨異域同天:中國的日本觀「主題」B02丨日本之「靜」:古昔和遠方的想像
  • 【愛心之家素食館】臘八節施粥
    臘八節施粥啦!臘八節施粥啦!臘八節施粥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愛心之家素食館施粥了2017年1月5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佛家中,這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佛成道、並創立佛教的日子,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每年臘八全國各地的寺院都舉行施粥活動,普濟眾生,廣結法緣。
  • 九江市同文中學舉行第十七屆主題班會...
    為了弘揚美好德行,養成文明行為習慣,不斷提升校園文明水平,九江市同文中學文明校園創建力度不減,創建活動精彩不斷。在副校長冷文義及政教處主任高峻,副主任黎超群、李宇翔及政教工作人員的精心安排和組織下,12月18日上午,同文中學在博雅館舉行第十七屆主題班會"科學防疫,文明同行"賽課活動 。經年級選拔推薦,四個班級代表所在年級參與賽課。
  • 裘陳江、楊奕望丨趙元益及其江南製造局翻譯館的譯書事業
    時故員(指華蘅芳)之父方家京師,因購求《數理精蘊》及《九章算術》等書,命之肄習,由是所學益進。嗣從無錫鄒歲貢安鬯遊,得讀秦九韶、李冶、朱世傑諸家之書,豁然通天元四元之術。校補術數書九章凡數百字,皆宋景昌校勘記所未詳者。鹹豐初,西人開墨海書館於上海,代數、幾何、微積、重學、博物之書次第譯成。是時西學初入中國,鉤輈詰屈,讀而能解之者寥寥無幾,故員獨潛思冥索,洞燭扃鑰,能推闡而發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