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招損,謙受益。

2021-01-19 山形水影

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謙虛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謙虛」這一詞的真正含義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

在家裡,我們常聽大人對小孩說:「別人說話的時候別插嘴,小孩子要謙虛嗎!」 還有時,大家推薦某個人擔任某個職務時,論這人的水平能力,是完全能勝任這個職務的。如果他大膽的說:「行,我一定能搞好這項工作。」那可了不得了,即使當面不會有什麼冷嘲熱諷,背後的閒言閒語也會夠你受的。

大人說話,小孩插嘴,是不謙虛嗎?有能力,有才幹的人,當需要他出來承擔責任時,他理直氣壯的挺身而出,願意搞好這項工作,並且充滿信心的表示能幹好這項工作,這事不謙虛嗎?

謙虛只是謙虛學習,老老實實的學,恭恭敬敬地學不驕傲,不自滿的品格和精神,而不是謹小慎微前怕狼後怕虎什麼也不敢做,更不是虛偽的無原則的「謙虛」。你看:在革命的緊要關頭,毛主席,為了挽救紅軍挽救革命挽救我們的民族和人民,在選舉中央領導時,他不是自投一票嗎?難道你能說這是不謙虛的表現嗎?

唐代著名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是歷來為人稱讚的膾炙人口的名篇,但王勃做,《滕王閣序》的經過也許並不為多少人知曉。那是王博去探親度過江西時,恰逢當地太守想請人為滕王閣作「序」。於是宴請了包括王勃在內的許多學者名人。宴席上,太守一一請那些學者名人作「序」,可是絕大部分人都「謙虛」的謝絕了。因為在他們看來:在座的比自己有才幹的人多的是,何須自己出面露醜?但請到王博時,出乎人們的意料,王勃竟然絲毫也不推辭,一口答應。這下可使眾人既感到驚奇又很不高興:這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居然敢這樣狂妄!王博絲毫也不理會人們的議論,終於完成了千古名篇《滕王閣序》。試想:倘若王博也像別人那樣「謙虛」的謝絕,那麼,我們今天還會欣賞到《滕王閣序》這篇佳作嗎?如果說,像王勃這樣就算是「狂」的話,我倒覺得人們像這樣「狂」點又何嘗不好呢?

在看今天,隨著時代的進步,在這革新和創新的時代,不是有很多人拋掉了,那種不必要的「謙虛」,毛遂自推嗎?而正是這些人們在各行各業的領導崗位上大顯身手,正是這些敢作敢為的開拓型人物在改變著我們國家的落後面開拓。你能說他們是不謙虛嗎?

誠然謙虛是種美德,值得推崇,我們青年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但是我們必須弄清楚什麼是真正的謙虛,什麼是不謙虛。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真正的謙虛的人。如果你是個真正謙虛的人,你就要敢於衝破那種虛偽的「謙虛」和標誌著缺乏自信心的「謙虛」的束縛,充滿自信地投身到社會的洪流中去,成為這個時代的強者。

相關焦點

  • 謙受益,滿招損,時乃天道
    滿招損謙受益的出處《尚書·大禹謨》:「惟德動天,無遠勿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故此以「滿招損,謙受益」來說明驕傲自滿招致損害,謙遜虛心得到益處。謙受益,「謙」就是留餘地,讓好的東西有機會進來,滿了就進不來,哪還有更好了。一個驕傲自滿的人,只感覺自己是最好的,怎麼還會去學習。也就不能再進步了,也可能會退步。這不是最大的損壞嗎?
  • 「滿招損,謙受益」,今日小滿!
    「滿招損,謙受益」,今日小滿!我們將迎來夏天的第二個節氣小滿小滿過後就是仲夏的道路二十四節氣中其中有小暑必有大暑有小雪必有大雪有小寒必有大寒但有小滿卻獨缺大滿物致於此小得盈滿滿招損
  • 欹器——謙受益 滿招損
    器物前的說明牌是這樣寫的光緒款象徵<謙受益滿招損>的欹器這塊器下銘牌的內容 一面記錄了孔子觀周朝右座之器時的一番對話和現場做實驗驗證其效果的全過程這種容器空置的時候只能是傾斜的往其中注水 水至一半時 器便垂直水注滿時 則容器翻倒 水全部灑出另一面則記錄了子路與孔子的問答洋洋灑灑這一大篇文字 說白了所言之義就是<滿招損
  • 「謙受益,滿招損」這句話的出處是哪裡?
    「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話,出自儒家經典「四書五經」裡的五經之「書經」,即《尚書》。在《尚書·大禹謨》裡有兩句話,是教人修身養性的,原文是: 「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
  • 中國人的人生信仰六:謙受益,滿招損
    摘要:在中國人的精神生命中,謙受益而滿招損是一重要的人生信仰和信念。謙受益、滿招損的人生信仰和信念,現今仍為激勵和勸誡人們的座右銘。在先哲的早期思想中,謙受益、滿招損信仰的確立,乃基於上天主宰者的福善而懲惡意志。謙德受上天之祐而受益,自滿受上天之罰而招損。後來這一信仰的維護,從上天的意志轉變為道德倫理和社會運行機制的的保證。
  • 「金玉良言」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滿招損,謙受益」,意謂自滿招致損失,謙虛得到益處。語出《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賞析「滿招損,謙受益」是中國傳統的一句古訓,意思是說,謙虛的人會受到益處,自滿的人會招來損害。老子說:「不自以為是的人,才能夠對事情判斷分明;不自誇的人,他的功勞才會被肯定;不驕傲的人,才能夠成就大事。」
  • 曾國藩:謙受益,滿招損,戒惰以正恆心,戒傲以求進步
    星岡公語重心長地對曾國藩說:「你的官是做不盡的,你的才是好的,但千萬不要驕傲,滿招損,謙受益,你如果不驕傲,更好全了!」曾國藩聽了訓示,始終牢記在心,並以此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落實到自己的行動中。他在多封家書中都提到過此事,總感覺祖父的遺訓離自己不遠,至今還像在耳提面命。
  • 「滿招損,謙受益」要告訴孩子謙虛必得益
    中國傳統的一句古訓「滿招損,謙受益」,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謙虛的人會受到益處,自滿的人會招來損害。老子說:「不自以為是的人,才能夠對事情判斷分明;不自誇的人,他的功勞才會被肯定;不驕傲的人,才能夠成就大事。」大家還記得王安石寫的《傷仲永》嗎?古代有一個叫方仲永的人,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顯示出了在詩歌方面的才華,被人們讚譽為神童。
  • 滿招損,謙受益!(值得一讀)
    滿招損荀瑤,史稱智襄子,春秋末期晉國的執政大臣。但是晉國的局勢宛如一個巨大的沙盤,在平息中行氏和範氏兩家叛亂的戰鬥後,晉國還存留四大勢力,分別是韓氏、魏氏、趙氏和智氏,其中智氏家族勢力最大。謙受益有位哲人說過:「謙遜是通往成功之門的鑰匙,要學會看清自己。」當整個歐洲都在讚美牛頓的偉大貢獻時,他謙卑的說:「我之所以比別人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 滿招損,謙受益!快船的失利,湖人要引以為戒啊
    滿招損,謙受益!快船的失利,湖人要引以為戒啊!滿招損,謙受益!快船的失利,湖人要引以為戒啊!
  • 《尚書》八句金言:滿招損,謙受益
    1「滿招損,謙受益。」
  • 《尚書》:上古之書,深奧難懂,有大智慧,如「滿招損,謙受益」
    我們熟知的「滿招損,謙受益」,原句是「滿招損,謙得益」,就岀自《尚書》。《尚書·大禹謨》:「惟德動天,無遠勿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故此以「滿招損,謙受益」來說明驕傲自滿招致損害,謙遜虛心得到益處。《尚書》據載原有100篇,相傳為孔子編定。
  • 從《易經》最吉祥「謙卦」中,領悟「滿招損、謙受益」的人生智慧
    「滿招損,謙受益」蘊含的人生智慧先秦《尚書大禹謨》中說:「惟德動天,無遠弗屆。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意思是說只有修德能感動上天,那是沒有遠而不至的。盈滿招損,謙虛受益,這是自然規律。故此以「滿招損,謙受益」來說明驕傲自滿招致損害,謙遜虛心得到益處。
  • 《智囊》小故事:滿招損,謙受益,我們應該學會聽一聽別人的建議
    ――明風悅有句話叫「滿招損,謙受益」,相信大家對此不會太陌生,也相信能夠理解這句話的朋友大有人在,但真正能夠做到的人,我同樣相信不會太多。今天要講的《智囊》小故事發生在漢朝光武帝時期,自己在做著「滿招損」的事情,有人提醒了,卻還不知收斂,那當然就沒有「謙受益」什麼事兒了!
  • 滿招損,謙受益的古代智慧
    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所謂「天道」,指的實際上是天地之間,世間萬物的自然規律。那麼這些規律是什麼呢?處柔守慈月滿則虧,月虧則滿,這是大自然的規律。古人由此悟出:過分的要受到制裁,而不足的要受到補益,這就是老子所說的「損有餘而補不足」的規律。所以智者都教導人要謙卑退讓、舍財不貪。
  • 滿招損、謙受益
    其實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滿招損,謙受益」,自大自滿招致而來的是減少,是損失,就比如一個人覺得自己什麼都會了,那麼什麼都不會再學習了,那麼他就會失去的更多,因為其他的可不像他這樣;有的人非常謙虛,總覺得自己會的還不夠,始終處於一種空杯心理
  • 中國俗語老話兒「滿招損,謙受益」,受益一生的名言,教你為人處世
    包括現代人的為人處世大多也是通過祖輩們的教導得來的,下面就來說說"滿招損,謙受益"這句俗語的解讀,希望能夠教會你們如何在做事的時候權衡利弊。古代的學子一生的夙願就是成為朝堂之臣,為國效力,成為對社會做貢獻的大人物,因此學子們都善學。
  • 曾國藩家書:滿招損,謙受益,人第一要戒傲
    曾國藩如此重視去「傲」,是因為他懂得「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 東西滿了勢必要損,人謙虛才能終生受益。 孔子帶人參觀太廟,看見一件陶器。這個陶器叫做欹器,如果裝滿水,它就倒轉;如果空著,也同樣倒下。只有把水裝的正好,它才能立著。
  • 滿招損謙受益,不因自滿而驕傲,不為謙虛而卑躬
    「謙受益滿招損」,自滿招致損失,謙虛得到益處。在古代的時候,祖先們便知道了人都會犯的這個通病,於是有人通過觀察自然規律總結出了許多提醒人不要自滿的法子,比如公道杯和竹流水擺件,就是提醒人滿招損。驕傲是成功路上的攔路虎,切不可學,正如兵家所言,驕兵必敗,也是這個道理。
  • 《易經》——滿招損,謙受益
    「滿招損,謙受益」是古人的修身養性之道,所謂「貪滿者多損,謙卑者多福」,「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說的正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