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滿招損,謙受益。謙虛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謙虛」這一詞的真正含義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的。
在家裡,我們常聽大人對小孩說:「別人說話的時候別插嘴,小孩子要謙虛嗎!」 還有時,大家推薦某個人擔任某個職務時,論這人的水平能力,是完全能勝任這個職務的。如果他大膽的說:「行,我一定能搞好這項工作。」那可了不得了,即使當面不會有什麼冷嘲熱諷,背後的閒言閒語也會夠你受的。
大人說話,小孩插嘴,是不謙虛嗎?有能力,有才幹的人,當需要他出來承擔責任時,他理直氣壯的挺身而出,願意搞好這項工作,並且充滿信心的表示能幹好這項工作,這事不謙虛嗎?
謙虛只是謙虛學習,老老實實的學,恭恭敬敬地學不驕傲,不自滿的品格和精神,而不是謹小慎微前怕狼後怕虎什麼也不敢做,更不是虛偽的無原則的「謙虛」。你看:在革命的緊要關頭,毛主席,為了挽救紅軍挽救革命挽救我們的民族和人民,在選舉中央領導時,他不是自投一票嗎?難道你能說這是不謙虛的表現嗎?
唐代著名詩人王勃的《滕王閣序》是歷來為人稱讚的膾炙人口的名篇,但王勃做,《滕王閣序》的經過也許並不為多少人知曉。那是王博去探親度過江西時,恰逢當地太守想請人為滕王閣作「序」。於是宴請了包括王勃在內的許多學者名人。宴席上,太守一一請那些學者名人作「序」,可是絕大部分人都「謙虛」的謝絕了。因為在他們看來:在座的比自己有才幹的人多的是,何須自己出面露醜?但請到王博時,出乎人們的意料,王勃竟然絲毫也不推辭,一口答應。這下可使眾人既感到驚奇又很不高興:這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子,居然敢這樣狂妄!王博絲毫也不理會人們的議論,終於完成了千古名篇《滕王閣序》。試想:倘若王博也像別人那樣「謙虛」的謝絕,那麼,我們今天還會欣賞到《滕王閣序》這篇佳作嗎?如果說,像王勃這樣就算是「狂」的話,我倒覺得人們像這樣「狂」點又何嘗不好呢?
在看今天,隨著時代的進步,在這革新和創新的時代,不是有很多人拋掉了,那種不必要的「謙虛」,毛遂自推嗎?而正是這些人們在各行各業的領導崗位上大顯身手,正是這些敢作敢為的開拓型人物在改變著我們國家的落後面開拓。你能說他們是不謙虛嗎?
誠然謙虛是種美德,值得推崇,我們青年更應該繼承和發揚。但是我們必須弄清楚什麼是真正的謙虛,什麼是不謙虛。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個真正的謙虛的人。如果你是個真正謙虛的人,你就要敢於衝破那種虛偽的「謙虛」和標誌著缺乏自信心的「謙虛」的束縛,充滿自信地投身到社會的洪流中去,成為這個時代的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