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學會做減法,有了自律一身輕,寧靜才能致遠

2020-12-15 悟思必得

是人就會有物質欲望,人的物質欲望大了就做有貪慾,正是如此,做人就要學會做減法,不做減法,只做加法,人就會被貪慾所迷惑。多元化的社會,不少人被物慾和享受弄得暈頭轉向,有人在豪取和瘋狂的享樂中不能自拔,貪慾毀掉了不少人原本那份寧靜快樂的心態,浮躁使不少人只知道享受物慾的快樂,失去了精神生活的追求。

人是高級動物,有頭腦、有思維,這就需要約束自己的行為,人不約束自己的行為就會走上邪惡,當官不約束自己的權勢就會產生腐敗,做人有他律還需要自律。做人不僅要做好加法,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減法。一個人盡情吃喝會成為血脂高的大胖子;做人不約束自己的行為,不控制人的情感,人就會墮落、走向犯罪的道路。這就是說,一個人在吃喝上不克制就會得病,這就叫病從口入,人在行為上不做減法,不約束自己就會犯罪,這就叫罪從心生,人生皆有因果,做人有好的因果,就要多做減法,而不是做加法。

古人講修身立德,修養就是做減法,就是約束自己的行為,就是養德,就是修行。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自省,自省就是檢討自己,自律就是自我約束。自省和自律不是外來的壓力,而是自我主能動的一種約束,做減法的人是一種素養,更是做人的一種智慧。做減法,就是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控制自己的物慾,克服身上的貪慾。孔子還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戒就是做減法,就像生活中有人戒菸戒酒一樣,一個「戒」字會使人身體健康,使人身心快樂,不戒病會越得越重

當今世界多彩多姿,生活更是豐富多彩,不少人總喜歡盲目攀比,喜歡跟著感覺走」,沒有自己的主心骨,一個人失去了自我就會迷失前進的方向。有的人在經濟大潮中被金錢迷住了雙眼,在利益的驅動下不擇手段追求物慾和享受,失去了做人的應有道德和品質,一個人丟掉了善良,就會發不義之財,就會紙醉金迷,就會奢靡享樂,如此之人是沒有好報的。

做人要學會做減法,做減法也是人生奮鬥,有句話說得好:「做事先做人,做好人就是做減法」。也許有人會說:」做減法會降低人生速度,放慢了人生步伐,失去享受和快樂。其實,學會做減法就是放下包袱輕裝前行;學會做減法就是治好了病再出發;學會做減法就是給自己加油和磨刀;學會做減法就是消除人生前進路上的障礙穩步前進;學會做減法才是人生的一種大智慧,是大智若愚之人。

做人學會做減法就是自我保護,如此人生才不會走彎路;學會做減法也是善待自己,只有自律才能致遠;學會做減法就是做強自己,越戰越勇,自強自勝,事事都靠他律的人,最終是要吃苦果子的。

相關焦點

  • 人生需要沉澱,寧靜才能致遠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出自於諸葛亮的《誡子書》,也是一代豪傑留給兒子的文字。有道德修養的人,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成功的人往往懂得謙虛的重要性,物質即便會給人生帶來眾多便利的選擇,但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始終還是內心。
  • 靜以修身,人生能夠守住寧靜,才能致遠
    人生要想有所作為,就需要保持一顆平靜的內心,做學問需要能夠坐冷板凳;成就事業需要守住寂寞。人生只有在內心平靜中不斷升華自己。01、保持寧靜靠的人生的志向和自律人是高級動物,有思維、有思想,最重要的是「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可人又畢竟是動物,喜歡活動,喜歡熱鬧,喜歡紅火,乃人之本能,有人以動為樂,有的人以靜為快,守住寧靜需要人的志向,需要有自律精神,需要克制自己的行為。
  • 人生需要沉澱,寧靜才能致遠,人生需要反思,才能在得失中升華
    學會放手,你的幸福需要自己的成全。沉澱生活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多;心本無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人生就是欲望和所求的不斷減少的過程;命運的深層次意義,就是要學會放棄和回歸,放棄一切浮躁喧囂,回歸內心的安寧。人生,學會沉澱。沉澱,不是消沉,是用一顆淡然的心審視浮躁,是在寧靜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 非常激勵人的句子,人生需要沉澱,寧靜才能致遠
    2.生命中總有那麼一段時光,充滿不安。我們成功除了勇敢、堅持不懈外,更是需要方向。 人生需要沉澱,寧靜才能致遠;人生需要反思,常回頭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甘苦中升華。3.人常常都是這麼誤會自己的,以為自己戀舊,以為自己長情,其實只是現在過的不好而已。
  •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這句名言,讓我獲益匪淺、受用終身。那是我讀中學時的一個寒假來臨之際,學校要求同學們春節時張貼革命對聯,我便把從《三國演義》第37回中抄來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這幅對聯,拿給語文老師看張貼是否得當。
  • 寧靜自曝不加黃齡微信:聰明人的朋友圈,都在做減法
    正如前陣子《浪姐》裡,寧靜說過,自己就不是一個合群的人。 不想跟外界有過多接觸,不喜歡參加飯局和聚會,只想要自己一個人在家裡待著。 真正優秀的朋友圈,其實都在給自己做減法。 我一個大學同學老趙,平日裡特別愛交朋友。 每次和他見面,他總要提到他的一群朋友們的多姿多彩的生活…… 所以以前讀書時,我們還羨慕老趙,覺得他真厲害,朋友那麼多真好。
  • 寧靜新綜藝被罵上熱搜:聰明人的朋友圈,都在做減法
    真正優秀的朋友圈,其實都在給自己做減法。2我一個大學同學老趙,平日裡特別愛交朋友。記得黃曉明參加過一期採訪,期間有一個任務,就是必須要在沒有手機的情況下,獨處三小時。一開始,黃曉明特別焦慮,到處走動,或者是看身邊的擺設;慢慢地,當他必須要習慣這種安靜之後,他發現自己可以看會書,喝杯茶了。
  • 真正高級的人生,是不斷做減法
    文 |晴風圖 |網絡曾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的一句話:這世上,最聰明的人其實是懂得給生活做減法的人。現實中,很多人不願給生活做減法,只會一次又一次地給生活做加法,最後我們的家亂七八糟,我們的生活亂七八糟,我們的思緒亂七八糟。而真正高級的人生,其實就是不斷做減法。
  • 《菜根譚》:學會「減法」,做一個真正強大的人
    在那個時間段裡,許多人會以為,盡己所能去擁有更多的東西,才能證明自己的才華。時間荏苒中,站在中年的門檻上,我們會對人生,有新的領悟。許多時候,並不是擁有的多了,處境就會變好。一個人貪圖太多,很容易陷入各種泥潭之中;而那個清心減欲的人,卻能保持內心的一片清明,在漫長的人生路上,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當有了豐富的生活閱歷,當擁有足夠的人生沉澱,朋友們若想做一個真正有本事的人,就需要懂得取捨的道理,在餘生的旅程中,學會做減法。
  • 攝影師要學會給攝影做「減法」!為什麼?怎麼做?
    剛接觸攝影時,很多攝影師不知道什麼是給攝影做「減法」,其實理解起來很簡單,當你拍攝一張照片時,照片中展現的畫面要簡單、主體要突出。一張照片,只講述一個故事、突出一個主體、表達一種思想,這樣拍出來的作品才有可看性,那麼攝影怎樣做「減法」呢?下面列舉幾種方法供大家參考。
  • 減法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我們在生活中是一個不斷整理,不斷做減法的過程。沒用的東西學會丟棄,不適合的情感也要學會斷舍離。不知道大家的微信好友列表有多少人?你能知道名姓的有幾個?和你常聯繫的有幾人?還記得那個著名的鄧巴數字理論嗎?人類智力所允許的穩定的社交網絡人數是148人,我們通常四捨五入說是150人。
  • 易經:越自律的人,人生越容易開掛,你有多自律,你就有多優秀
    在古代,人們把《易經》看作是「群經之首」,其中包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經過無數人的實踐證明,書中闡述的內容,對我們日常的生活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易經的智慧告訴我們:懂得自律的人,就等於給自己的人生加上了一條約束自己的繩索,這不是作繭自縛,這是有的放矢。決定你人生高度的,往往就是這根繩索:自律!不要小看了它,因為當你自律,你的人生終將開掛!
  •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控制好自己的情緒,掌控屬於你的人生!
    控制自己,掌控人生!這個世界如此美好,何必要選擇暴躁呢?其中的「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也就是後來,我們常常說的「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看淡世間的名利,放下一顆功利的心,才能明白自己真正的志向;修身養性,保持一顆安寧恬靜的心,才能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
  • 放下執念,做減法人生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而物品其實是物與感情的綜合體。家裡的一切東西都或多或少參雜著與主人有著千絲萬縷的故事色彩,有著難以割捨的感情。有很多東西不捨得丟,有很多東西不捨得忘。比如衣櫃裡多餘的一件衣服是我們要處理的一件雜物,但是這件衣服也許是重要的人送給自己的,它的身上多多少少都會附帶著主人的小故事。對現在的自己來說,附著在物品上的沉重的「執念」是不需要的。
  • 耳目一新的勵志語錄,人生需要沉澱,才能致遠
    有些人和事要歲月來安慰,有些愛和不愛要流年來完成。寧缺毋濫,不宣誓不許願。沒有逃避,沒有等待,沒有貪婪,沒有奢侈,讓愛在路上,你在我心中。2、人生需要沉澱,才能致遠;人生需要反思,常回頭看看,才能在品味得失和甘苦中升華。向前看是夢想和目標;向後看是檢驗和修正。不艾,不怨,心坦然。生活,有苦樂;人生,有起落。學會揮袖從容,暖笑無殤。
  • 初心講堂 | 淡泊以明志 寧靜以致遠——岷縣人民法院第二期「初心...
    初心講堂 | 淡泊以明志 寧靜以致遠——岷縣人民法院第二期「初心講堂」第一課開講啦!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 五位書法家寧靜致遠書法欣賞 賞心悅目
    原標題:五位書法家寧靜致遠書法欣賞 賞心悅目寧靜致遠,保持一顆清澈的心,享受生命旅程中的感動,升華自己的靈魂。大千世界每天都在上演著各種各樣爭名奪利的劇場,多數人因為一個「利」字,弄得身心疲憊。很多人想得到片刻的寧靜,那都是奢望。
  • 是靜不是動,寧靜致遠
    其實,對於男人魅力的認識我也是不斷升華的,以前我認為男人的魅力就是這樣三點,男人要有膽量,想說則說,想幹則幹;是男人就學要學會抽菸喝酒,要會交際應酬;是男人就要有點小聰明,做人不能太死板。可是隨著年齡的增大,人生經歷多了,對男人的魅力有了新認識。
  • 楊冪用體重告訴你:最好的自律,就是「斷舍離」
    除此之外,莫文蔚也是非常自律的,現在的她雖然已經50多歲,但是她每天堅持夜跑,身材保持得非常不錯,依然還是女神。自律,於一個人而言,是新生,也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律是源於內心的斷舍離斷舍離的精髓就是捨棄沒有價值毫無意義的東西,無論是回不去的過往,人生的遺憾還是錯失的際遇,我們無法改變也無法接受的最應該斷舍離。
  • 夜闌心語|人生是一場斷舍離,做減法才叫成熟
    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有不同的人生感悟。年輕時,大多心高氣傲,爭強好勝,嚮往熱鬧與浮華。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漸漸懂得,許多人,許多事,其實沒必要去緊握。人生是一場斷、舍、離,做加法那叫成長,做減法才叫成熟。就如衣服再多,你最愛穿的就那幾件。朋友再多,能聊得來的就那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