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做家長的都會糾結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一個方面是想讓孩子學會一個特長,想通過興趣班可以幫助孩子開發藝術或者體育又或者思維方面的潛能、陶冶情操,對他成大後總是有好處的;還有一部分家長是因為周邊同學或者鄰居的孩子都報了興趣班,自家的不報個班,怕他輸在起跑線一,所以也跟風一樣也報班的;另外有部分家長認為,不能剝奪孩子的快樂童年,孩子童年就是應該吃喝玩樂的,現在孩子小小年紀就要開始學習,覺得對不起孩子。
可是很多時候孩子的興趣班並不是發自真心的自願學習,而是被家長逼著學,是家長覺得學這門好學那門好的選擇決定的。所以造成孩子提不起興趣,或者學得很痛苦,最終家長被迫放棄。所以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幼時學的特長要麼沒有用,即使學到技能,過程中增加的壓力和煎熬,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傷害是無法挽回的。
那到底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呢?要報的話,學什麼好呢?很多家長也感到迷茫:
我家孩子從幼兒園開始,我和老婆就開始糾結這個問題,倒不是糾結報不報,而是糾結報什麼興趣班好。現在回頭看來,我總結出以下幾點,供家長朋友參考!
1、對於家長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答案是肯定的!
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算進入學校生涯了,而學校會經常舉行各種才藝表演、各種主題的活動等,有團體的,更有個人的各種展示機會,這個時候,孩子們是各盡所能,展示自己各種才藝,孩子得到了鍛鍊,增加了自信,家長也覺得有面。所以如果沒有一技之長或者對啥都不感興趣的同學,可能就只能當觀眾或者當人肉背景了,那麼當你在臺下當觀眾時,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你那個心會羨慕嫉妒恨啊!而且當孩子到了初中、高中,有個特長可能對升學也會有幫助的。如果特長比較突出,在學校也是比較受老師和同學喜歡的。這對孩子的自信心會很有幫助。就算特長不是突出,但也起碼有個愛好,在學校裡就容易交朋友,容易進學校社團,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家長們都不希望自己孩子只是書呆子,或者只會吃喝玩樂的人。
2、既然要給孩子報興趣班,那報什麼興趣班好呢?
其實,興趣班無非就是「音、體、美」這幾大類,以「琴、舞、棋、書、畫、體」為主。這些項目當中,學好哪一樣都不會後悔。你回想一下自己,有沒有為小時候學了什麼才藝或者興趣而後悔的?往往是感慨當初為什麼沒學個特長或才藝吧!
當然,我們決定要給孩子報班,那就考慮報什麼班合適他。每個孩子的興趣點和天資不一樣。有的孩子體育類的特別感趣,比類球類、武術類等,有的對樂器感興趣,有的對舞蹈感興趣,還有的對書法、畫畫感興趣。不過好多家長不知知自己孩子喜歡什麼,在哪方面有興趣。
在給孩子選興趣班時,都根據我們大人的期望和情懷報的,大人覺得學什麼好,就給他報什麼,這是很多家長的普遍問題。
要讓孩子能真正堅持下去學好一門興趣,一個技能,家長一定要自己觀察孩子的興趣點。起初可以帶他去少年宮或者培訓班參觀各種興趣班,也可以在網上給他看。但最好是線下體驗。通過觀察和溝通,根據他的性格特點,去了解他的興趣點,再做決定。
其次,報興趣班一定要考慮好這個興趣長期堅持有沒有困難,一個是費用方面,一個是精力都要考慮。有的才藝要過級,學費也不低,長期下來,是筆不小的開支,如果因為經濟的原因中途放棄,就比較可惜,所以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而定。
所以不管最後選擇什麼興趣,最終是要貴在堅持,只要孩子不是特別反感反對學習,那麼堅持就要看家長的了。很多時候往往是家長沒有堅持下去。
3、什麼時候給孩子報興趣班比較合適?
學習要趁早,好多小朋友幼兒園階段已經開始學習各種興趣班了,最合適的時間是小學階段,小學課程不緊,有時間,六年的時間裡,如果堅持下來,足可以讓孩子在某一技能打下堅實基礎,甚至成為他的特長。我兒子班上一名女同學,成績一般,但是小學二年級就開始學書法,而且是學校的興趣班,堅持到5、6年級時,書法寫得不錯了,學校經常展她們的作品,還得過市裡的獎項,這就是特長啊。到了初中,學習壓力大了,很多孩子就沒有時間參加興趣班的學習了。到那時候,往往是各個補習班了。
所以想讓孩子學門興趣特長,最好就是小學階段這幾年時間,打好基礎,到了初中,利用課餘還可以繼續提升,但一定不要到了初中完全放棄,那樣太可惜了。
4、報興趣班最要注意的還有哪些?
除了選擇興趣班的類別,還一點是路程方便。報興趣班不能太遠,這就和我們大人辦健身卡一樣,如果遠了,一次兩次下來,就堅持不了,所以一定不要選太選的,接送是個長期活,一定要就近原則,孩子大點自己可以去更好。
本文原創:小李廣,歡迎關注,一起成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