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啓超為何提出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聖人?

2020-12-18 浩瀚的文史

中國歷史上能夠稱為聖人的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而曾國藩只能算半個,也就是說他的貢獻、成就還不能與孔子和王陽明相比較。

那麼,孔子和王陽明被稱為聖人,我們必定是心服口服的,可曾國藩做出的貢獻也不少,卻只能被稱為「半個聖人」?

其實在古代,聖人的標準是根據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叔孫豹提出來的一個觀點,也是文化界的共識,那就是聖人必須做到「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也就是說,聖人必須品德高尚,世人皆認同;立下不朽之功,創千秋大業;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個人學術理論。

孔子就不必說了,他編制詩書禮樂易春秋,開創儒學,舉辦私學,他的行為被稱為萬世師表。孔子的一言一行都被世人銘記於心,而他的《論語》集中地表現了政治主張、倫理思想和教育原則等,這也是孔子極為注重教育的體現。而「天不生孔子,萬古如長夜」,這句話最能詮釋為何孔子會被奉為聖人。

繼孔子之後,王陽明的心學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用一句文能提筆安天下,武可馬上定乾坤描述王陽明一點不為過。古代文人能打戰的不多,如範仲淹、辛棄疾那樣的,但對比王陽明卻相差較遠。

王陽明立功有三個戰績:平定南贛匪患、平定寧王之亂、平定廣西叛亂,作為一個書生,他打仗卻沒有敗績,這不能不讓人驚訝。而陽明心學更是集儒釋道三家之學的學術理論,在歷經磨難後,王陽明一飛沖天,通過自己研究出的心學把自己磨練成為一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外無物、知行合一的人。

作為一代大師,他的心學和行為影響了明朝一代人,甚至流傳到中國周邊幾個國家,尤其在日本,受到陽明心學影響極為深重。日本將領東鄉平八郎,甚至在自己的胸前掛著一張卡片,上面寫著一句話「一生伏首拜陽明」。

曾國藩,用自己的軍事才能平定太平天國之亂,讓華夏百姓減少戰爭的痛苦,這是一件大功。曾國藩用自己的行動維護儒家傳統,並對國家有大功,而他本人更是堅持道德品行,嚴格遵守聖人之德,造福百姓,立德方面也算大有成就。並且他的《曾國藩家書》也受到世人的追捧,曾國藩的一言一行也極具智慧。

但因為他的個人學說沒有傳授他人,導致受他影響的人不多,直到現代才有人陸續地了解曾國藩是個怎樣人。因此,他才會被梁啓超等知識分子認為只能算半個聖人。事實上,從歷史以來知識界認可的聖人非常多,如孔子自己認可的聖人是堯舜,孔子弟子宗聖曾參,復聖顏回,述聖子詩,詩聖杜甫,亞聖孟子,元聖周公,科聖張衡等等太多了。

我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造就許許多多暗夜中的明星,他們的努力譜寫了一篇篇華美的詩篇,讓中華兒女沐浴在先祖的文化知識下,即便有的人沒有被評為聖人,但他們做出的貢獻一樣是偉大的。

相關焦點

  • 梁啓超提出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聖人,有什麼依據?
    從中國5000年歷史來看,能被冠以聖人的人並不多,總共超不過50人,如,大聖老子,文聖孔子,武聖嶽飛和關羽,詩聖杜甫,書聖王羲之,畫聖吳道子,醫聖張仲景,茶聖陸羽,史聖司馬遷,等等,都是各行各業的超級大咖。通過分析可以發現,這些被貼上「聖人」標籤的精英,身上具備以下特點。其一,人格非常偉大,完全是道德楷模。
  •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聖人?不,只有一個!
    《左傳》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有次立言,雖久不廢,此之為不朽。」又有人說中國歷史上有兩個半聖人,分別是創立儒家的孔子、心學的王陽明以及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的曾國藩,但真正做到三不朽的只有王陽明一人。
  • 中國歷史上兩個半聖人,兩個是孔子和王陽明,那半個聖人是誰?
    能夠被稱之為聖人,自然是非同凡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宗師孔聖人,自不必說。王守仁,別號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而那半個聖人就是曾國藩。王陽明在江西做官時,到一個寺廟裡參觀。
  • 千年文明傳承史,聖人僅有兩個半,那半個怎麼回事?
    千年文明傳承史,聖人僅有兩個半孔子像春秋時期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不朽謂之為「聖」,此三立「立德、立功、立言」稱之為聖人三立,而只有做到了者三立才能稱之為聖人
  • 人人出彩|上下五千年,出了兩個半聖人,分別是誰?
    但是古往今來,能被人們賦予聖人之名的人只有兩個半。我們中國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曾經說過,中國歷史上只出過兩個半的完人。那這兩個半人都是誰呢?兩個聖人指的是孔子和王陽明,而曾國藩則算是半個聖人。看到這裡,肯定會有人產生疑問。這並不奇怪,因為中國的歷史太久遠了,光是今天還流傳著的能人異士的傳說便不可數,更不用說現實中實際存在的能人異士了。
  • 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王陽明是其中一個,究竟有何厲害之處?
    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都是誰?一是孔子,半個是曾國藩,還有一個就是比曾國藩還早的王陽明。那麼,這個明代奇人王陽明到底有多厲害呢?心學的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釋道,而且善於統兵作戰,經常聽各種學者誇明代奇人王陽明是個牛人,王陽明到底有多牛?
  • 王陽明究竟有何厲害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有他?
    中國五千年悠久歷史,誕生了不少出類拔萃的人才,其中最最最極致的人才叫作聖人。中國有很多聖人,如詩中聖人杜甫,酒中聖人杜康,兵聖孫武,武聖關羽,畫聖吳道子,書聖王羲之,大聖孫悟空等等。但這些「聖」都是某一方面造詣突出,達到了常人無法企及的高度,稱之為「聖」,但這些聖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聖人。真正意義上的聖人,是思想上的聖人,是精神上的聖人,是民族的精神導師,是超脫凡人的軀殼,接近於神的聖人,這樣的聖人就寥寥無幾了。
  • 為何千年來的聖人只有兩個半,而不是3個,曾國藩只是半個聖人?
    導語:由凡入聖,超凡脫俗,是為聖人。著名編年體史書《左傳》對聖人,定下了三個判定標準。需有品德,需有功績,需有思想,三元素缺一不可。三元素兼備的人,可謂之為聖人。我國上下歷史五千年,曾經出現過不少哲理大家,他們也留下了許多流芳百世的著作,那麼到目前為止,中國歷史上到底有多少聖人?
  • 中國古代的「兩個半」聖人,你知道都是誰嗎?
    聖人,是超乎於普通人之上的人才。我們常說的兵聖孫武、武聖關羽等,都是在某一個領域比較牛的人。但是能單獨稱作聖人的,在悠悠五千年文化中,其實很少。春秋時魯國大夫叔孫豹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這也成了許多後人平判聖人的標準。悠悠中華到底有過多少個聖人呢?
  • 兩個半聖人,王陽明為何能入列,曾國藩又為何稱為半個聖人?
    所謂中國兩個半聖人不知道是哪位神仙捏造出來的言論,這樣的觀點肯定是無法成立的。聖人是什麼?有的人會拿《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中的這句來描述: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關於聖人,《黃帝內經》中是這樣描述的: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 王陽明有多厲害?曾國藩對其推崇備至,被稱為中國兩個半聖人之一
    王陽明大家了解一下,中國是一個有著上千年歷史文化的國家,英雄人物自然也不會少,對歷史有著重大貢獻的更是數不勝數,但是被稱之為「聖人」的只有兩個半人,一個是儒家的孔子,那半個就是清末的曾國藩,還有一個就是明代的王陽明。王陽明可以說是一個傳奇的人物,為什麼這麼評價他呢?
  • 王陽明為何有資格與孔子並稱為聖人?曾國藩夠資格稱半個聖人嗎?
    【孔子之後的兩千多年後,聖人隊伍為何又王陽明和曾國藩?】阿拉伯世界稱默罕默德為先知,漢文化圈稱孔子為聖人,聖人是受儒家思想影響的一個專有名詞。在漢文化圈,孔子是公認的第一位聖人,近年來,又出現了一種新的說法,擴編了聖人的隊伍,人們為孔子又找了兩個伴兒:一個是王陽明,一個是曾國藩。
  • 中國上下五千年,儒家出了兩個半聖人,王陽明是一個
    「聖」通常用來形容在某一方面做到極致的人,在中國歷史上有詩聖杜甫,畫聖吳道子,酒聖杜康,書聖王羲之等人,甚至在武俠小說裡面還有劍聖獨孤求敗,可以說能夠當得起一個「聖」字,必然在其所攻之處有了極高的造詣,達到了常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 【陽明心學】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
    普遍認為中國古往今來只有兩個半聖人一是孔子,半個是曾國藩,還有一個就是比曾國藩還早的王陽明。近代有人對曾國藩的評價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官、為將、為相一完人」。這半個聖人的評價就這麼高,那麼一個聖人的王陽明又是什麼樣的呢?
  • 中華五千年聖人兩個半,有兩個半聖人,你可知他們都是誰?
    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能夠同時做到的稱為聖人,是以後世評價出的兩位半聖人分別是孔子,王陽明,曾國藩。此種評價體系是建立在儒家價值理念之上的,立德,為個人道德修養層面的;立功,建功立業,立不世之功;立言,充滿智慧與光芒的思想言論流傳後世。 立德,個人行為,較為容易做到。
  • 中華五千年,兩個半聖人裡為何有王陽明,他有何厲害之處?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往今來的兩個半聖人中,一個是孔子,半個是曾國藩,還有一個就是王陽明了。那他究竟有何厲害之處,能夠成為這其中之一呢?別急,下面聽小編細細分析給大家聽。王陽明,1472年生於浙江餘姚,名守仁,字伯安。他的出生似乎就註定了他的不平凡,母親懷孕十四個月才分娩,他一直到5歲仍不會說話。
  • 三個半人、兩個半人、一個半人:話說中國的半人文化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這是形而上的道理,道家祖師老子總結得很好。
  • 中國歷史上稱得上聖賢的有「兩個半」,其中一個居然做出這種事
    在梁啓超看來,自封建時代開始,中國歷史上能稱得上聖賢的只有「兩個半」:一位聖賢是春秋時代的孔子,半個聖賢就是「曾國藩」。而剩下的一位聖賢就是明代的「治世之能臣」——王陽明。王陽明的母親在他非常小的情況下就去世了,雖然母親去世的很早,但王陽明卻是十分守孝道的一個人,在過世的3年裡足足守了3年的孝,這3年裡也極少見他笑得出來。
  • 梁啓超的新史學「新」在何處?他對近代意義上歷史學有哪些貢獻?
    季我努學社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梁啓超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政治家,甲午戰爭以後因倡導維新變法而揚名天下;梁啓超同時也是知名的學者,尤其在史學領域有突出貢獻。梁啓超因而提出「新史學」的倡議,對中國傳統史學進行「革命」,所謂「新史學」是要以西方的進化史觀為原則指導史學的研究工作,「新史學」關注的對象是民族國家中的全體國民,只有民族國家中全體國民的進步才能使國家獲得進步。
  • 戰國與希臘④丨梁啓超去世前為何要給荀子翻案?
    中國抗疫為何能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一些西方國家為何在疫情面前顯得力不從心,效果不如人意?如果單從社會制度、文化背景的差異進行分析解讀顯然失之淺薄了。日前,中央社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潘嶽同志為人民出版社即將出版的中西文明比較系列叢書作了第一篇序《戰國與希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