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相關科普轉自百度百科】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指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並認為它特別適合自己並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點,即使內容空洞。
皮革馬利翁效應(Pygmalion Effect):亦稱作「人際期望效應」,指一旦我們被貼上怎樣的標籤,獲得怎樣的期待,就會更加傾嚮往那個方向發展。
認識邵爺之前,我一直覺得佔星學是個非常扯蛋的玩意。
大概是小學二三年級班裡開始流行看星座吧,學校旁邊的文具店在賣一種「十二星座專屬筆記本」,班上好多人都去爭相購買自己的星座專屬小本本,我上網得知自己是摩羯座後也跑去文具店晃了一圈,結果看到自己星座的本子是12本裡面我最討厭的棕灰色,本子扉頁還寫著星座分析:摩羯,即被閹割的公羊,出生於寒冬,忍耐力強,意志堅定,勤勞刻苦。
當時還不懂閹割倆字是啥意思的我特地掏出記事本一筆一畫把這兩個字寫上去回家問老媽,她說:「啊,就是把雄性動物的睪丸割掉讓他們變得跟太監一樣不男不女的意思。」
擱在十幾年前,這段話對於一個小學生來講無疑是很崩潰的。是牛是馬是豬都可以,怎麼我就這麼倒黴癱上一個太監羊星座呢。最氣人的是我媽接著來了一句:「誒你這個年紀就知道星座了啊,其實吧生你的時候早產了一個多月,按預產期你應該是2.14出生的水瓶座。」
行吧,沒有最氣只有更氣。
由於對自己星座的第一印象太差,導致我很長一段時間都拒絕和人聊任何佔星的話題(反正關於摩羯座的基本沒啥好話,不是工作狂就是固執冷漠又拜金,然而本寶寶這種天性隨和忘性大又懶又饞的性格和摩羯簡直八竿子打不著!)
然後在大學期間遇到了邵爺,這個純憑興趣愛好自學考了佔星師證的膜法師,讓我對佔星學的印象飛速從牴觸變成好奇再變成痴迷,事實證明人類的本質是真香。
然而多年的槓精體質難改,即使覺得邵爺對我的星盤分析非常準確(例如我雖然太陽星座在摩羯但是大部分星體都落在水瓶和雙魚,所以我表現出的外在性格和摩羯座的描述完全背道而馳),卻還是抱著懷疑的態度上網查閱了大量反佔星學的理論,其中呼聲最大的就是佔星學不過是巴納姆效應和皮格馬利翁效應的結合,簡而言之概括一下就是:人們會非常容易相信一個籠統模糊的人格描述,並在潛意識裡向各自所屬的星座性格靠攏,佔星可以說是一種大型集體無意識貼標籤行為。
揣著收集的一大堆反佔星論點和邵爺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辯論,我絲毫不質疑她在佔星學方面的功底(例如一看我的星盤就能算出我父母是什麼樣的性格愛好,我的童年經歷以及得過哪方面的病)但我質疑的點是:假如一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通過佔星獲得了一份360度無死角的個人剖析報告,並且在成長的過程中真的一步步走向了提前預測出的人生道路,這到底是該歸功於佔星學的博大精深,還是兩大心理學效應結合的產物?
邵爺思考了一會,給我作出了如下解釋:
了解自己是一件很難的事,近些年佔星學這麼火是因為大部分人在繁瑣的生活中無暇進行不能給自己帶來金錢利益的學習,便習慣性地通過外界信息的投射來來化解心中的迷茫找回自我。然而星座娛樂和佔星學是完完全全兩碼事,僅通過自己某某星體落在某某星座來判斷自己的性格和運勢是非常膚淺和不準確,佔星學涉及到的不僅是星座,還有宮位,相位,容許度等一系列非常複雜的理論和演算公式。
然後邵爺又強調,這也是為什麼她雖然考了佔星師證也不收費給人做星座分析的原因,一門學科之所以被汙名化是因為想拿它來開張騙錢的半吊子太多,在她看來市面上80%以上的星座博主分析都非常扯淡不負責任,導致社會上對佔星學的態度一直都是兩極分化。
「反正我是真的把佔星當成一門嚴肅學科來研究的,在我去年人生中最抑鬱的那段時間我買了很多佔星學書籍把自己關在家裡沒日沒夜地研究,演算,然後分析自己抑鬱的癥結到底是什麼,在我得出分析結果的那一刻,我覺得自己仿佛被從小黑屋裡放出來了,畢竟我是個愛鑽牛角尖的處女座,多好的心理醫生多貴的藥都不如我自己想開的那一瞬間,反正甭管是不是你之前說的兩個心理學大道理在起作用,我現在無不堅信一個道理:沒有人能拯救我的靈魂,只有我自己。」
坐在地板上聊了老半天,突然聽到廚房傳出了噗嗤噗嗤的冒泡聲,邵爺觸電了一樣從地上蹦起來:「艹,我們的湯圓要煮化了!」
吃著煮成爛糊糊的湯圓羹,邵爺還不忘補刀:「我發現你跟人嚴肅抬槓的時候真的非常水瓶座,甭管是心理學效應還是星座了,要不要考慮回國後轉行當辯手啊?」
我:「行了你別損我了,我最近在寫公號玩兒,小心我把你當腦殘小說女主角寫讓你火。」
邵爺立馬回擊:「你現在不正在寫嗎,晚上回家別忘了做周一的pre,我發現了只要跟學習無關的事你幹起來永遠高產似母豬。」
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