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平均壽命世界第一

2021-02-20 波板糖-HK

聽說點上方 藍字 關注的人

總是好運不斷

讓 / 美 / 好 / 與 / 美 / 好 / 更 / 近 / 些

香港重大疾病保險可以保障126種疾病,儲蓄分紅險回報比投資房產更高,保障額度高、保障範圍更廣、保費更低。

  



港人平均壽命世界第一

 

香港,貧富差距世界第一、每週工作時長亞太區第一、高房價全球大城市第一、光汙染全球第一,但人均壽命也是世界第一。香港,生活工作「壓力山大」、居住環境逼仄、城市狹小擁擠、貧困人口中三分之一是老人……但在這樣的生存條件下,港人是怎樣做到健康長壽的呢?它的長壽「秘訣」是什麼?對於內地日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這也未嘗不是一種借鑒和參考。

  

超越日本,港人平均壽命全球第一

 

自1985年以來,日本女性一直蟬聯世界第一長壽的寶座。26年後,這一紀錄被香港女性打破。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最新資料,截至2011年,香港人平均壽命上升到世界第一位。香港女性平均壽命86.7歲,首次擊敗日本女性成全球第一;男性平均壽命則為80.5歲,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第一。

 

有研究指出,多年來日本「稱霸」長壽之國的原因是膳食量少樣多,營養成分多且均衡;日本海產品消費世界第一,人們愛吃魚;日本人還喜歡沐浴來放鬆身心,喜歡步行上街鍛煉身體等等。

 

香港人長壽的秘訣是什麼?有香港學者認為,主要有3方面原因:高效而低價的公共醫療體系是公眾健康的堅實保障;香港獨具特色的飲食養生功不可沒;還有完善的汙水處理系統,減少傳染病發生。

  

重病住院每天僅需100港元

 

香港人如果患上重病,在公立醫院住院要用多少錢?答案是每天100港元。包吃住,也包藥品。如果病人經濟困難,這100港元也可以減免。

 

在香港,只要有香港身份證,就可以享受免費的公立醫院醫療。根據規定,香港市民在公立醫院就診,CT免費;感冒之類的小病,政府負責63%;需要看專科門診的病,政府負責95%,而最高規格的手術如肝移植,政府全包。日常保健方面,公立醫療系統的例行兒童保健、學生保健、老人體檢和慢性病治療、疫苗注射等,大多為免費。

 

香港政府奉行「不容因經濟困難而得不到適當醫療服務」的宗旨,因此醫療一向是香港政府開支的重頭。資料顯示,每一名港人住院時政府對醫院的補貼額,每日平均高達3190港元,病人自付的100港元僅佔醫療成本的3%。

 

此外,雖然香港城市狹小擁擠,但急救卻非常高效。打電話叫救護車90%都能在12分鐘內到達,大量心臟病和重傷者在「黃金時間」內得到搶救。香港的公共場所如地鐵站、商場等人流密集區域,都有配置心肺復蘇器等設備,突發病患大多可得到及時救治。

  

養老服務走在前列

 

香港的養老服務也走在前列。養老不光是老人自己或是一個家庭的事,而是在一個社區支援系統下實現的社會服務。

 

最新資料顯示,香港居民總數為717萬人,養老院有3000家左右,用於養老床位數將近8萬張。還有300多家可供老年人休閒娛樂的老人院等機構,為老人設立各種興趣小組、學習班以豐富他們的退休生活。香港政府不僅為養老機構提供免費或廉價的場地,還提供設施,並為入住的老人購買保險;而社團和福利服務組織八成的經費主要來自政府財政撥款。

  

重視養生、飲食均衡是秘笈

 

行走在香港,在很多街弄小藥店裡也會看到正冒著泡在煲中藥的藥煲。中醫藥早已深深融入香港大眾生活,這也是香港人長壽另一個功不可沒的原因。

 

中醫藥在香港的普及程度,遠超過內地。資料顯示,在所有門診量中,香港中醫門診高達21%左右,而內地大部分地區遠低於這個數。香港逾6500個註冊中醫師多在各個社區的藥店中駐診看症,或在街道旁自營小型診所,望聞問切、對症下藥。除了孕產婦、中年婦女、老年人是中醫常客之外,越來越多年輕人也喜歡選擇不同的藥材和季節調理進補。香港中醫學會會長汪慧敏認為,跟其他地區相比,港人更願意花錢去購買人參、靈芝等名貴藥材用於日常飲食,因此獲取營養更豐富。

 

當然,在中西融合的香港,不少西式食療也有大量追隨者。例如以亞麻籽油加茅屋芝士以及素食來調養身體的「布緯食療」就正當紅。

 

與廣東人愛煲「老火靚湯」喝涼茶喝糖水,愛吃清淡粵菜、海鮮、早茶點心一樣,港人也深諳此道。香港居民曾先生說,香港主要是用蒸煮的方法來烹調食物,基本不煎炒烹炸,盡可能多地保持食物本身的鮮美。

香港人家裡做飯很少用味素等調味品,餐館也以「不含味素」來標榜。加上香港交通發達,食物供應源源不絕,各國各類食物應有盡有,營養搭配均衡。

免責聲明:本平臺不保證所提供資訊的精確性和完整性,內容僅供學習交流和參考,對任何人使用本資訊所引發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我們旨在傳播美好,如有不妥,請聯繫我們刪除! 

 


這裡或許有能幫到您的精彩資訊

適合收藏 適合分享

迎諮詢並投稿 / 郵箱:bx888hk@yahoo.com.hk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

    保險,是人的第二次生命

相關焦點

  • 港人講地 從《蘋果》FB看世界:「坐井觀天」又多一例
    現在,到了資訊科技年代,我們也不妨把「坐井觀天」的成語「數碼化」,便成了香港一些低頭族的「黃色寓言」──假設從《蘋果日報》facebook(FB)裡看出來,你會看到一個怎樣的世界呢?毫無疑問,奧運會算是現在進行中的一件世界大事了。8月7日,在地球另一端的巴西,射擊女將張夢雪為中國奪得本屆奧運第一面金牌,激動炎黃子孫的心,吸引全港媒體即時報導。
  • 這些港人的回家路 究竟有多遠?
    在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症監護室,醫護人員在忙碌(新華社圖)滯留湖北的港人有近3000人,分佈在湖北省37個城市,而湖北的面積是168個香港般大,如何把他們接回來,交通安排是一大難題;同時湖北還在執行住宅區封閉式管理,防止疫情對外擴散,意味著滯留港人跟所有湖北人一樣,還是要「足不出戶」。
  • 港人必讀:港人開設內地銀行戶口 (2020年更新版)
    粵港澳大灣區政策陸續出臺,港人往返內地就業、讀書、玩樂更見頻繁,內地的生活支付模式以電子錢包為主。
  • 葉劉淑儀:應取消港人「雙重國籍」
    葉劉淑儀10日在香港《南華早報》撰文稱,基於歷史原因,北京一直對港人持「雙重國籍」問題較為寬鬆,但她認為隨著英國推出BNO「5+1方案」,是時候處理這個問題了,要求欲離開的港人在外國國籍及居港權中「二選一」。
  • 港人抗疫還需戰勝自己
    試回想一下,以往部分港人將經濟民生問題完全歸咎於內地人,罵內地人是「蝗蟲」,不正是出自這種心態?諷刺的是,當他們不斷煽動對內地人的歧視時,就有港人在英國被二十多個青年襲擊,指責他四處傳播病毒。可見,面對歧視,港人也不能置身事外。除了封關,港人亦將防疫焦點放在口罩之上。
  • 港人移民查詢急升 首選葡萄牙
    在今年11月18至20日期間,美聯透過經絡按揭以電話訪問形式訪問近300人進行「港人海外升學意向調查」,調查發現,港人移民最熱門的頭3個國家是葡萄牙、馬來西亞及澳洲。葡萄牙成為港人移民的首選國家,是因為該國移民門檻較低,每年只需要住滿7日,滿6年便可申請成為葡萄牙公民兼入籍歐盟,不少人希望藉此作為跳板,到其他歐盟成員國居住及工作。
  • 港人生育率全球最低?政府急了冀「催生」
    香港生育可能是世界上最低?
  • 港人英語水平亞洲第四
    批評母語教學政策削弱港人英語水平。\本報記者 毛依文  EF EPI使用全球75萬成年人在2012年的測試數據,他們分別來自60個非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和地區。排名除為每個國家及地區計算出最新英語能力登記和排名,還對過去六年間(2007至2012年)近500萬名成年人的測試數據做了比較,分析各國家及地區英語能力發展趨勢。香港過去六年間英語水平稍微下降,分數下降0.90至53.54分。
  • 詹森敞開港人移民大門,英國智庫不樂意了
    然而,在澳大利亞一邊「心系」港人放寬移民政策、一邊又聲稱將遣返國安問題嚴重的港人後,多個英國智庫也接連跳出來質疑英國政府接納港人移民的決定。7月13日,多個英國智庫對香港《南華早報》透露,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可能會有大量港人準備移民英國,這或會對英國一些城市造成壓力,並引發公眾強烈反對。
  • 蔡英文宣稱要收緊港人赴臺申請,被批「過河拆橋」
    (觀察者網訊)全國人大審議「港區國安法」之際,成天宣稱支持香港「攬炒」分子的臺灣民進黨當局,暗示可能停止「香港澳門關係條例」、收緊港人來臺申請。對此,《大公報》直批臺當局「把香港暴徒當廁紙用完就丟」。24日晚,蔡英文在臉書以「與香港人民站在一起」為題發文,承諾會持續給港人提供各種必要協助,同時又威脅稱,「香港情勢一旦發生變化,可停止適用港澳條例一部分或全部」。陸委會副主委邱垂正表示,港人到臺居留、投資、旅行管制將視同大陸人,從嚴審查。
  • 董建華籲港人放下分歧 在大變局中再創嶄新的「黃金時代」
    董建華表示,現在人們所面對的變局異常複雜,而中國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全球大變局的重要內容。香港的經濟民生等所有環節,都和國家息息相關。國家正在邁向全新發展階段,為新的百年目標奮鬥,香港要當仁不讓、把握機遇,作出應有的貢獻。
  • 港人提前規劃退休 將會錯失217萬港幣!
    開始規劃退休的平均年齡為42歲,若港人於開始工作後便隨即成立退休基金作儲蓄,到42歲的平均存款水平應可達217萬元。四分一人認為應在工作6至10年後開始工作時規劃退休計劃,而9%港人認為應在畢業後開始。
  • BNO港人去了英國後,再想回香港,恐怕是回不來了!
    最近,英國政府經過算計,就搞了個所謂的針對持BNO港人英國居留政策。為什麼說充滿算計,是因為看上去這個政策是在幫BNO港人入籍英國提供便利,可事實上英國政府卻顯然看中的是這些BNO港人的錢,是想讓這些BNO港人給英國政府貢獻出幾百億,以讓受疫情影響經濟嚴重縮水的英國政府能過的更好一些。
  • 港人移居臺灣創20年新高
    移居臺灣又是另外一回事,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港人嚮往臺灣?小編歸納了三大原因:低成本、寧靜的生活環境。有移民的港人直言,香港政治爭拗不斷,希望另找安靜環境。也有在臺已「落地生根」的港人表示,香港生活成本太高,臺灣物價較低,較易儲錢。衣食住行各方面,臺灣的花銷都低過香港。小編對兩地的基本花費做了一個簡單比較:
  • 【港人於臺灣圓豪宅夢】瘋移居樂活島
    近年來香港掀起一股移居臺灣的熱潮,因為臺灣的生活環境和文化與香港接近,房地產價格也比香港便宜一半以上,加上移民資格比歐美便宜,吸引港人移居臺灣。據報導,短短5年內爆增79%,且港、臺地理位置接近,讓港人將妻兒安置臺灣,獨自在香港打拚賺錢的人數正在增加也有不少香港青年選擇來臺灣打拼,比較起香港租金貴、人事成本高,臺灣的創業門檻低了許多。
  • 聖誕、春節將至,港人瘋狂北上,想和內地人一樣享受幸福、自由
    本來港府從11月23日開始,對在內地居住港人返港實施了不用隔離的政策。目前,已經完全失去作用。因為,除非迫不得已,沒有幾個正在內地居住的港人放棄安全和自由在這個時候返回香港。相反,從11月底時,香港市民就開始了離港大逃亡,紛紛湧上深圳灣口岸,逃疫到內地到深圳、珠海。
  • 滯留秘魯港人今日下午抵港,8人持英國護照無人管
    (觀察者網訊)之前滯留秘魯的港人可以回家了。香港特區政府派往秘魯的專機已於3日起飛,經倫敦中轉,預計將於今日下午抵港。香港文匯網3日報導,有滯留港人在接受記者電話訪問時表示,秘魯發出通知,持中國護照可以出境,若是拿BNO護照(英國國民海外護照),需要有英國大使館的同意才能走,但現在英國大使館不管。這位港人稱,目前有8名持BNO護照的港人將繼續滯留。
  • 英國炒作海外護照,香港前保安局長葉劉淑儀:取消港人「雙重國籍」
    10日,香港行政會議成員、前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提出反制手段,建議取消港人「雙重國籍」,要求在外國國籍與居港權中「二選一」。葉劉淑儀在《南華早報》撰文表示,中央政府基於歷史原因,長期對持有「雙重國籍」身份的港人持寬容態度。中國《國籍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
  • 港人平均42歲開始規劃退休 錯失217萬港幣
    開始規劃退休的平均年齡為42歲,若港人於開始工作後便隨即成立退休基金作儲蓄,到42歲的平均存款水平應可達217萬元。四分一人認為應在工作6至10年後開始工作時規劃退休計劃,而9%港人認為應在畢業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