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秋節稱為「祭月節」?而月餅也不是用來吃的

2020-12-22 大川的新視界

本文由大川帶你看歷史獨家原創發布,如需轉載,請註明轉自百家號!

月餅最初是用來做什麼?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

月餅又稱月團、小餅、豐收餅、團圓餅等,是中秋節的時節食品。月餅最初是用來拜祭月神的供品。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莊重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

發展至今,中秋節吃月餅和賞月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月餅象徵著大團圓,基本是每家每戶八月十五必須吃的。

古人吃的月餅是什麼餡的?

明人沈榜《宛署雜記》:「八月饋月餅: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麵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可知明代市場中出售的月餅,有水果餡的,而且價格不菲。

清代的袁枚在《隨園食單》中介紹了一種「劉方伯月餅」:「用山東飛面,作酥為皮,中用松仁、核桃仁、瓜子仁為細末,微加冰糖和豬油兒餡,食之不覺甚甜,而香鬆柔膩,迥異尋常。」從文字看,應該是五仁月餅。

晚清《瀋陽百詠》詩中就有一首寫到「提漿作饌趁秋風,月餅居然出沈中。終是棗泥滋味好,痴人偏買自來紅。」可見清代就已經有棗泥餡的月餅了。

古人如何製作月餅?

原來古人,製作月餅離不開一種叫月餅模的模具;古時的月餅造型,只要看看這些「餅模」就可以知道了。

月餅模一般是用沙梨木、棗木、杏木等材質堅實、紋理細密的木頭,既方便工匠雕刻細膩的花紋,又不易變形。

現代月餅在繼承明清傳統形式的基礎上,製作更精美,口味更繁多。不同的地區的月餅以其獨具的特色贏得了人們的青睞:廣式月餅皮薄、鬆軟、香甜、餡美;蘇式月餅鬆脆、香酥、甜鹹適口;潮式月餅以糖冬瓜為餡,滋潤、鬆脆。月餅除象徵團圓的傳統圓形之外,還有正方、八角、三角、長方等形狀,其內中包餡有冰糖、豆沙、蓮蓉、五仁、百果、棗泥、火腿、蛋黃、叉燒等數十種,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月餅作為中秋節的應節食品,其餅面圖案無不與月亮相關,如「嫦娥奔月」、「月宮蟾兔」、「銀河夜月」、「三潭印月」、「西施醉月」等。精美的圖案不但烘託了中秋佳節的祥和氣氛,而且也增加了節日的詩情畫意。

你喜歡什麼樣的月餅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中秋節|習俗】吃月餅、賞月等習俗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幹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日。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
  • 中秋節:關於中秋節的一些知識,你了解嗎?祭月的西瓜要怎麼切?
    當然,中秋節的名字還有許多,比如祭月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等等,不過人們一般稱之為中秋節,民間則多數稱之為八月十五。那麼八月十五為什麼被稱為中秋節,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說到這裡,我們就要分析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了。
  •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月餅的來歷!
    眾所周知,月餅和柚子是中秋節最常見的食物。在中國,中秋節時,人們經常用月餅作為禮物來表達對親朋好友的敬意。中國人在中秋節吃月餅,因為月餅的形狀類似天空中的明月,所以它們通常有團圓的美好含義。所謂度過一個美好的滿月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也是遊子回家團聚的重要時刻。
  • 歷史上的中秋節吃月餅 是怎麼誕生、發展的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四大節日之一。中秋節,祭月、賞月、吃月餅、飲桂花酒等民俗,是從古流傳至今的民俗。那麼歷史上的月餅是從哪個朝代誕生的呢?是怎麼發展的呢?首先說一下,作為中秋文化的一部分,關於月餅的起源,是由很多個傳說組成的。
  • 中秋節民俗禁忌一定要看,月餅這樣吃才能旺!
    中秋節在中國是一個傳統的團員大節,下面為大家整理風水學上下關於中秋節相關的一些禁忌。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中秋賞月,同時還有拜月,中秋夜成了不眠之夜。傳統的中國民俗文化裡的中秋節有很多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吳剛發桂、玉兔搗藥、月餅起義等,在中秋佳節中,分享一下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關月亮的禁忌與祈福文化吧!相傳月亮上面有神明,所以古人認為用手指指月亮是對月亮不尊敬,還有些地方的古代傳說更認為用手指月亮會被月亮裡的神明逞罰,逞罰方式就是晚上做夢的時候月神會來割指祂的那根手指。
  • 中秋節有哪些習俗?除了吃月餅還有什麼飲食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 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到底是從哪來的?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到來,作為最重要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它的民俗活動異常豐富,各地皆不相同,但不論大江南北,吃月餅則都是必有之項,月餅幾乎已成為中秋節的名片。那麼,中秋節要吃月餅的習俗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 2020中秋節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庚子年(鼠年)八月十五2020中秋節放假安排2020年的中秋節和國慶節是同一天哦!所以2020年中秋節放假從10月1日至8日放假調休,共8天,9月27日(星期日)、10月10日(星期六)上班。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指出,2020年中秋節恰逢10月1日,與國慶節重合。
  • 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中秋節吃什麼?
    中秋節不得不提的月餅是久負盛名的漢族傳統小吃,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節日特色食品,月餅圓又圓,又是合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在中秋節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於唐朝開始。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但也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發展至明朝則成為全民共同的飲食習俗。時至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
  • 為什麼中秋節傳入了日本,月餅卻沒有?
    雖然現在剛剛才是九月初,但是小編已經等不及過今年的中秋節啦!不僅有假期,還有月餅可以吃呢。「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賞月、吃月餅,這些自古傳下來的習俗,賦予了中秋節闔家團圓的寓意。其實中秋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古代就傳入了日本、韓國、越南等國家。
  • 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傳統習俗是「秋暮夕月」
    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為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中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習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
  • 古代也有「超級月餅」,直徑二尺,繪製圖案精美
    湯彥俊 攝有人感嘆,月餅好吃,做法難學;也有人討論兒時「月餅的味道」,好奇千百年前古人吃的月餅是什麼樣子。民俗專家王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古代月餅分很多種,有專門用來祭祀的,比較大;那種家裡人自己吃的月餅就比較小,具體形狀不統一。月餅啥時候才出現?
  •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節始於唐朝的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期,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它與春節、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 。 中 秋 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七)、我國北方有些地區,中秋節非常隆重,用最好的配料,作成大大的月餅,八月十五這天晚上拿來祭拜月亮,比過春節還要隆重。
  • 「中秋節專題」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 中秋節吃什麼
    節日起源中秋節的來歷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2020年的中秋節是10月1日,連著國慶假期一起放,法定休假日為10月1日~8日八天。
  • 日本中秋節吃月餅嗎?日本中秋到底怎麼過?
    中秋節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是一年之中闔家團圓,有著重要意義。在日本也有中秋節,但是兩國的習俗卻截然不同。今天就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日本是如何過中秋節的。在日本,中秋節被稱為月見,具體時間其實有兩個,你知道嗎?「賞月」日文:月見「つきみ」、観月「かんげつ」。
  • 古人為什麼要祭月?
    眼看著又快要到中秋節了,一提到這個節日呢,大家都會想到月亮,月餅,還有嫦娥奔月的故事。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中秋節的由來是什麼呢?還有它為什麼又要被叫做仲秋和月夕呢?戰國時代成書的《禮記》中多次提到天子春分朝日,秋分夕月。
  • 月餅的由來以及如何健康吃月餅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來越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
  • 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
    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女歸寧,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團圓節也。這裡道出了月餅的功能:祭祀月光神,吃月餅,再次是親友互贈月餅。不同的功能,也寄託著不同的寓意。月餅首先與祭祀有關,可以說,中國的傳統節日多與祭祀相關。
  • 中國健康養生堂祝全國人民中秋節快樂!
    據史籍記載,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而祭月的節期為農曆八月十五,時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節」、「八月節」、「八月會」、「仲秋節」;又有祈求團圓的信仰和相關節俗活動,故亦稱「團圓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 中秋節,花好月圓人團圓!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中秋節,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