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最大的孝順就是讓他們過自己最想過的生活

2020-12-23 愛寫作的人1

一個覺得父母給自己丟臉的人,是一個沒有良知的人。這裡我就簡單地說一下,父母給了你生命,懷胎十月。把你帶大,養你。讓你受教育,好,老了老了你嫌他們的工作丟臉,那是什麼道理。沒有他們哪來的你。是他們讓你受的教育,你如果沒有受教育,怎麼找得到工作。

好,你找到工作了,嫌棄父母的工作了,那太過分了。沒有良知,沒有原則,沒有底線。

但我相信大部份人不會覺得父母給自己丟臉的,百善孝為先。如果你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好好對待的話,那麼你不會好好對待任何一個人。

說說我的父母吧,我從來沒覺得他們給我丟臉。他們是農民工,一個小學沒讀完,反正沒多少文化。做體力工作,風吹雨淋太陽曬。我心疼他們,同情他們。他們並不比別人差。就心疼他們。

我一直有一個理想,我要有所成就,不要那麼累,不要那麼苦了。買房子,不要住在貧民窟了。有一個基本要求,冬天不冷,夏天不熱。不要受苦了。想幹嘛幹嘛。

他們都是愛學習的人,都很遺憾,遺憾自己沒受過高等教育。可以去學習,想學什麼學什麼。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並有所成就。

我認為最大的孝順就是讓他們過自己最想過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內觀讓我深入的了解到我不是自己想的那麼孝順
    內觀之前,我一直認為自己非常孝順。我孝敬父母,孝敬我的外婆,因為我從小到大隻見過一位長輩,就是我的外婆。結了婚以後,我也盡力的做一個非常好妻子。做母親時也做個好的母親。我一直非常努力地為整個家族付出,直到我得了一場非常嚴重的疾病,我才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在哪裡出了錯。
  • 父母愛情:江亞寧對父母最大的孝順就是複製了父母的人生!
    也許對年輕一些的觀眾來說,《父母愛情》裡面能產生共鳴戲份的還是年輕一輩的戲,比如江家孩子們的出場,勾起了很多人對童年時代的回憶,有關父母年輕時代的記憶也非常溫馨,於小編來說也是如此,其實我更願意看孩子們的戲份。
  • 鄧超的男德:對待孫儷要孝順,這就是他幸福生活的來源!
    #眾所周知鄧超和孫儷這一對娛樂圈夫妻,他們的婚姻是幸福美滿的。在第六期《哈哈哈哈哈》結尾,哈哈團裡的幾位成員,討論了婚姻生活中夫妻相處之道。在談論中鄧超語出驚人:我比你孝順,你好像還努力要幹嘛一樣,不要努力。(嘉賓:放棄掙扎)也不是放棄,就是真孝順!最後鄧超還總結自己的孝順行為是男德~聽到鄧超的這一段話,旁邊的鹿晗、鄧紫棋等人被欸逗得開懷大笑。
  • 到底什麼叫孝順?我恰恰認為孝順=孝而不順
    所謂孝順、孝順,在當下幾乎所有中國人的意識中,「孝」的通俗解釋就是「順」。而所謂「順」,就是子女時時處處都要順著父母的意志去說話、辦事,不得有半點違逆、不順從。所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就是最高境界的「孝」或「順」。這是幾千年儒家道德教育的結果。而在我們的意識中,這「孝」就是「順」的儒家道德源自孔子。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 經濟學家陳志武:我從不以孩子是否孝順來評判他們的好壞
    養子不為防老,給孩子以選擇的自由文 | 陳志武陳曉、陳笛:今年你們已分別16歲、14歲了, 過幾年就要離開爸爸媽媽,去上大學,獨立生活了。今天,你們正在形成自己的價值觀,特別是文化觀、人生觀,這些觀念最後將影響你們整個的人生經歷……在此,我還是想跟你們交流一些我和你們媽媽的想法、願望。
  • 雖然我的力量很渺小 但我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
    記錄者:顧麗娜  縣中醫醫院醫療健康集團  (一線戰「疫」手記 )  正月十四是寧海的元宵節,也是我來武漢的第11天,在這段時間裡,我其實偷偷哭過幾次,不是因為苦累,不是因為害怕,不是因為後悔,而是因為感動。
  • 曾經想過一了百了
    「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就因為看著海鷗在碼頭上悲鳴隨波逐流浮沉的海鳥啊也將我的過去啄食 展翅飛去吧曾經何時想過一了百了?木子在被同事興衝衝地跑來質問的時候,本來還很好脾氣的想笑笑,然後解釋一下。卻在同事憤怒的話語中,想起,這好像是第五次了。毫無道理地被質問,如果能泰然的應對,估計領導還會認為那個聲音高的有理。如果一個人在此種情況下,還能不被激發出點脾氣,估計也就是出家人了。好在木子調節能力修煉得很好,下班時已經差不多恢復平靜。
  • 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你的命運無需聽別人的安排
    我們總是在用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些根本就不適合我們的事,只因身邊的人都說那是好的。到頭來卻發現,我們的一生都在為別人而過,自己從沒有好好的生活過。到了NBA科爾經常被他遠距離投球選擇而懊惱,最後他發現,只有這樣才是庫裡他本人,於是選擇讓他做他自己,也因此為勇士帶來三個冠軍。只有當我們過自己想要或者擅長的生活的時候,你的命運才能被自己掌控,所以如果可以請對那些對你好的人說,謝謝你們的關心,但是你們認為好的生活不是我的生活。
  • 「父母太自私,我還要孝順他們嗎?」
    網上有個問答:有很自私的父母,要孝順他們嗎?我們既是父母的孩子,又是孩子的父母。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即代表了我們的家庭教育。那麼育兒的終極三問來了:我想培養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我想做一個什麼樣的父母?我要給孩子營造一個什麼樣的家庭氛圍?這三個問題如果有了答案,我想最上面的問題你也一定有了答案。接下來,我想談談我的看法——對父母,要「孝」。
  • 對於幸福,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自己的步調過生活
    如果不妥善設定好規範,便無法把精力和時間好好的用在自己的目標上。 至於該怎麼做,才能保持自己的生活節奏呢?我想了又想,決定要設定明確的規則—每星期只安排一次工作的會面,時間定在星期五下午。 我雖然喜歡與人面對面交流,但是持續不停的接受採訪和開會,總會疲倦。要是完全不設限,有空就和人見面,一定會影響到創作。
  • 老了想晚年過得好?有些東西要看緊,在自己手裡最靠譜
    文\好孕姐生兒育女,一輩子含辛茹苦,到頭來還要擔心晚年會不會過得如意?我想很多的父母,都會思考這個問題。並不是父母老了事兒就多了,是做子女的沒有給父母足夠的安全感,現在子女不孝順的例子也有很多。如果晚年要想過得好,作為父母一定要學會看好自己的東西。劉大爺和自己老伴一輩子生活儉樸,有點好吃的好喝的自己捨不得吃,都給了孩子們。年輕的時候,更是拼命幹活只為供養家中三個孩子。大兒子和二兒子學習都好,都供養到上大學,小女兒供養到高中畢業。本以為供養完孩子的學業,以後就可以減輕點負擔了。
  • 岸見一郎的孝道「歪理」: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
    《被討厭的勇氣》和《我不想活得這麼累》,都是他的代表作,滿滿的說教和哲學味道。今天要分享的是他的一篇文章,被稱為岸見一郎的孝道「歪理」:最好的孝順,就是不孝。父親忽然對他講,在你結婚之前,我還不能走。他驚住了,因為當時他已經結婚很多年,已經有了心愛的妻子和孩子。
  • 做自己想做的事,過自己想過的生活,人生如此而已!
    有時真的是太在乎他人的看法,而忽視了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或者說太容易受身邊人的看法而影響自己真正的判斷和做決定。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和觀點,不可能做到讓每個人都滿意,自己也不是神,沒那個三頭六臂,既然做不到讓所有人滿意,那之少要讓自己滿意吧!生活最終不還是要自己過的,人生最終不還是要自己主宰的嘛,誰也替代不了你去生活,去感受,體驗,既然怎麼樣都是活著,還不如痛痛快快地活,活得讓自己滿意,盡興啊!
  • 普通人的生活才是值得過的生活?|跟我想的不一樣
    中國合伙人裡說的一句話:「大多數人願意過的普通人的生活才是值得過的生活。」那麼,這話聽起來就有點雞湯的味道。那我們真正值得去過的生活,就跟大多數人一樣嗎?在我小的時候,有人說,高年級總是比低年級的好,高年級不會被低年級的欺負;後來,當我上了高年級以後,又有人說,中學好,中學可以住宿,過過住宿生活,那才是好;誰知道真正過上了中學以後,又聽說大學才叫好,無拘無束,也可以做點自己喜歡的,跨過這個門檻就可以考慮不用各種考試的壓力了。
  • 56歲老人照顧80歲中風母親兩年,訴說:我也想孝順,只是太苦
    其中有網友紛紛留言:「怎麼不談有多少55至60的人還為自己的父母操勞,那才叫難心呀……」「主要還有照顧老人的苦」「錯了,生活最苦是照顧上面老人……」照顧老人苦嗎?百善孝為先,生我養我父母恩,天大的恩情的是子女怎麼還,也還不清的,年老了,照顧父母就是報答恩情的時候,只要父母在,那就是最好的。但「久病面前無孝子」,是有道理的,用心照顧老人二個月,是孝順,那照顧三年呢?這其中的滋味只有自己能去體會。
  • 艾格努和朱婷一樣,都是孝順姑娘!最大夢想就是「賺錢養家」
    對於為何從事排球這項運動,艾格努的回答是:因為我沒有從事過其他的項目;而對於最初打球的夢想,艾格努直言不諱說道是為了賺錢養家,讓自己有能力照顧家人,讓家人不用出去工作;艾格努說:「父母一輩子都為我和我的兄弟們辛苦操勞,我希望他們能夠享受自己的生活,不用為子女再去操心,這就是我最大的夢想。」
  • 鎧甲勇士:中最悲劇的四個人物,他們也想過普通人的生活
    在鎧甲勇士中,一般怪獸就是壞人的代表。(第一部就是完全按照這個規則)但在鎧甲勇士刑天中第一次打破了這個規則。這些人一心想要過上像普通人一般的生活但是,面對命運和自己的宿命終難逃過自己的命運。最後,被命運擺布而死。這幾個人物的死可以說是相當可惜。也讓人莫名的有些傷感。
  • 梅爾滕斯:我熱愛網球 從來沒有想過另一種生活
    我從其他球員身上汲取靈感,慢慢提升我自己的水平,希望能跟她們更加接近。在排名上升至 500 位的時候,你就能慢慢能夠建立起這種感覺,並渴望能夠更進一步,但排名的上升速度永遠不會如想像中的那樣快,網球選手通常沒有多少耐心。我一直認為自己總能找到可以進步的地方,然而我最大的擔憂在於如何矯正自己的心態,而不是自己的懶惰。
  • 多孩家庭,根據排名影響孝順程度,受寵愛的孩子反而不是最孝順的
    有人說過,90後因為獨生子女政策,成了最孤獨的一代人,因為他們沒有親生的兄弟姐妹。從前人們都認為養兒防老,普遍人家裡的孩子都是三四個。但是孩子多了,父母面臨的家庭矛盾可能也增加了。人到晚年,自己身體出了問題,才知道家裡哪個孩子最孝順錢大爺家3個孩子,和很多家庭差不多,家裡老大最先出生,第一個孩子總是很受寵愛,在弟弟妹妹沒出生的時候,就是家裡的一個寶,享受過一段時間的獨寵。
  • 我的日子過得很生活
    我的日子過得很生活……不想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是因為自己從來就不想取真經、修正果。沒有高大上的夢想,更沒有勵志茫茫人海的目標。是因為自己是一個肉體凡胎的普通、平凡人。每日三頓飯,夜晚安然入眠,看看書,寫寫自己喜歡的字;散散步,看看身邊的花草樹木,聽聽清脆地鳥鳴……不去思考永遠沒有科學答案的哲學,也不去研究遠古時代的歷史,因為那都是專家教授的活兒,再說自己也沒有這個能力和愛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