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原憲,漢陰丈人

2021-01-08 靜以修身養性

顏回

顏回,字子淵,魯人也,孔子弟子。貧而樂道,退居陋巷,曲肽而寢。孔子曰:「回,來!家貧居卑,胡不仕乎?」回對曰:「不願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館粥;郭內之圃十畝,足以為絲麻;鼓宮商之音,足以自娛;習所聞於夫子,足以自樂,回何仕焉?」孔子啾然變容,曰:「善哉!回之意也。」

原憲

原憲,字子思,宋人也,孔子弟子,居魯。環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戶不完,桑以為樞,而甕腑二室,褐以為塞,上漏下溼,匡坐而彈琴。子貢相衛,結驅連騎,排蔡獾,入窮間,巷不容軒,來見原憲。原憲韋冠維履,被蒙而應門。子貢日;「嘻,先生何病也?」純應之白:「憲聞之,無財謂之貧,學道而不能行調之病。若憲貧也:非病也。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學以為人,教以為已,仁義之服,車馬之飾,憲不忍為也。」子貢逸巡而有慚色,終身恥其言之過也。

漢陰丈人

漢陰丈人者,楚人也。子貢適楚,過漢陰,見丈人為圃,入井抱甕而灌,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機於此,後重前輕,掣水若抽,其名為棒,用力寡而見多。」丈人作色而笑曰:「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子貢愕然慚,俯而不對。有間,丈人曰:「子奚為者邪?」曰:「孔丘之徒也。」丈人曰:「子非大博學以擬聖智,獨弦歌以賣名聲於天下乎?汝方將忘汝神氣,逆汝形骸,而何暇治天下乎?子往矣!勿妨吾事。」子貢卑顧失色,項項然不自得,行三十裡而後愈。

壺丘子林

壺丘子林者,鄭人也,道德甚優,列禦寇師事之。初,禦寇好遊,壺丘子日:「禦寇好遊,遊何所好?」列子曰:「遊之樂所玩無。

故人之遊也,觀其所見;我之遊也,觀其所變。」壺丘子曰:「禦寇之遊,固與人同,而日固與人異。凡所見亦恆見其變,玩彼物之無物,不知我亦無。故務外遊,不知務內觀。外遊者,求備於物;內觀者,取足於身。取足於身,遊之至也;求備於物,遊之不至屯。」於是列子自以為不知遊,將終身不出,居鄭國四十年,人無識者。

老商氏

老面氏者,不知何許人也,列御寵師焉,來友伯商子而進於其道。尹生聞之,從列子居數月,不省舍,因間,請薪其術者,十反而

十不告。尹生烈而請辭,列子又不命。尹生退數月,意不已,又往從之。列子曰:「汝何去來之頻?」尹生曰:「握章戴有請於子,子不我告,固有憾於子,今復脫然,是以又來。」列子曰:「吾以汝為達,今汝之鄙至此乎?姬將告汝所學於夫子矣。自吾之學也,三年之後,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老商一盼而已。五年之後,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老商始一解言而笑。七年之後,從心之所念,庚無是非;從口之所言,庚無利害,老商始引吾並席而坐。今汝居先生之門,曾未洽時,履虛乘風,其可得乎?」

列禦寇

列禦寇者,鄭人也,隱居不仕。鄭穆公時,子陽為相,專任刑法,列禦寇乃絕跡窮巷,面有飢色。或告子陽曰:「列禦寇,蓋有道

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子陽聞而悟,使官載粟數十乘而與之,禦寇出見使者,再拜而辭之。人見其妻,妻望之而拘心曰:「妾聞為有道之妻子,皆得佚樂,今有飢色,君過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非命也哉?」禦寇笑曰:「君非自知而遺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居一年,鄭人殺子陽,其黨皆死,禦寇安然獨全。終身不仕,著書八篇,言道家之意,號日列子。

莊周

莊周者,宋之蒙人也,少學老子,為蒙縣漆園吏,遂遺世自放不仕,王公大人皆不得而器之。楚威王使大夫以百金聘周,周方構於混水之上,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二千歲矣,巾簡而藏之於廟堂之上,此龜寧無為留骨而貴乎?寧生曳尾途中乎?」

大夫日:「寧掉尾中耳。」莊子曰:「往矣,吾方掉尾於盜中。」或又以千金之幣迎周為相,周曰:「子不見郊祭之犧牛乎?衣以文繡,食以烏菽,及其牽人太廟,欲為孤豚,其可得乎?」遂終身不仕。

段幹木

段幹木者,晉人也,少貧且賤,心志不遂,乃治清節,遊西河,師事卜子夏與田子方。李克、翟質、吳起等居於魏,皆為將,唯幹

木守道不仕。魏文候欲見,就造其門,段幹木逾牆而避文侯。文侯以客禮待之,出,過其廬而軾,其僕問曰:「幹木,布衣也,君軾其廬,不已甚乎?」文候曰:「段幹木,賢者也,不移勢利,懷君子之道,隱處窮巷,聲馳千裡,吾敢不軾乎?幹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勢;幹木富乎義,寡人富乎財。勢不若德貴,財不若義高。」又請為相,不肯,後卑已固請見,與語,文侯立倦不敢息。夫文侯名過齊桓公者,蓋能尊段幹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故也。

公儀潛

公儀潛者,魯人也,與子思為友。穆公因子思而致命,欲以為相。子思曰:「公儀子此所以不至也。君若饑渴待賢,納用其謀,雖蔬食飲水,汲亦願在下風。如以高官厚祿為鈞餌,而無信用之心,公儀子智若魯者可也,不爾,則不逾君之庭。且臣不候,又不

能為君操竿下釣,以傷守節之士。」潛竟終身不屈。

黔婁先生

黔婁先生者,齊人也,修身清節,不求進於諸侯。魯恭公聞其賢,進使致禮,賜粟三千鍾,欲以為相,辭不受。齊王又禮之以黃

金百斤,聘為卿,又不就。著書四篇,言道家之務,號黔婁子,終身不屈,以壽終。

陳仲子

陳仲子者,齊人也。其兄戴為齊卿,食祿萬鍾,伸子以為不義,將妻子適楚,居於陵,自謂於陵伸子。窮不荷求,不義之食不食。遭歲飢,乏糧三日,乃細鋼而食井上李實之蟲者,三咽而能視。身自織履,妻掌瀘以易衣食。楚王聞其賢,欲以為相,進使持金百髓,至於陵聘仲子。仲子入謂妻曰:「楚王欲以我為相,今日為相,明日結駟連騎,食方丈於前,意可乎?」妻曰:「夫子左琴右書,樂在其中矣。結駟連騎,所安不過容膝;食方丈於前,所甘不過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懷楚國之憂,亂世多害,恐先生不保命也。」於是出謝使者,遂相與逃去,為人灌園。

漁父

漁父者,楚人也。楚亂乃匿名隱釣於江濱。楚頃襄王時,屈原為三間大夫,名顯於諸侯,為上官靳尚所潘,王怒,放之江濱,被

發行吟於澤畔。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間大夫軟?何故至斯?」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

放。」漁父曰:「夫聖人不凝滯於萬物,故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揚其波淚其泥?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吸其酶?何故懷瑾握

瑜,自令放為?」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可以灌吾纓,滄浪之水濁,可以灌吾足。」遂去深山,自閉匿,人莫知焉。

四皓

四皓者,皆河內幟人也,或在汲。一日東園公,二日角裡先生,三日綺裡季,四日夏黃公,皆修道潔己,非義不動。秦始皇時,見秦政虐,乃退人藍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透迤;譁譁紫芝,可以療飢。唐虞世遠,吾將何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不如貧賤之肆志。」乃共入商錐,隱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敗,漢高聞而徵之,不至。深自匿終南山,不能屈己。

相關焦點

  • 中國好富人子貢和中國好窮人原憲 友好生活
    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所記載,大部分弟子的職業走向是從政和從教比如子路、子羔、子遊、閔子騫、子賤、冉求、冉雍、宰我、曾參、孔忠、公西赤、巫馬師、樊遲等,身居高官,對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影響很大;子夏、子張、顏回、漆雕開、宓子賤、商瞿、閔損、有若等,著書立說,不僅繼承孔子思想,還開創了自己的思想門派。
  • 孔子的兩個高徒,最富有的子貢和最窮的原憲,發生了什麼
    原文:楊朱曰:「原憲窶於魯,子貢殖於衛。原憲之窶損生,子貢之殖累身。」「然則窶亦不可,殖亦不可,其可焉在?」曰:「可在樂生,可在逸身。故善樂生者不窶,善逸身者不殖。」【文章分解】楊朱曰:「原憲窶(ju)於魯,子貢殖於衛。這一段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故事,《論語》裡有一篇《憲問》寫的就是原憲。
  • 薦讀丨漢陰蓮藕宴
    兩年前的夏天,應邀赴漢陰,為當地餐飲企業講授飲食文化。在授課之餘暇,參觀了漢陰的萬畝荷塘。在秦巴山間的豔陽之下,一望無際的荷葉迎風招展,真正感受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意。據歷史記載,漢陰種植蓮藕的歷史悠久,蓮藕通身是寶, 荷葉、荷花、荷梗、荷蒂、藕、藕節、蓮子、蓮心、蓮房、 蓮須都或可製成美味佳餚, 或可用於藥品食療, 功效顯著。
  • 顏回「偷吃粥」的故事
    顏回和子路就找了一口大鍋,在一間破屋子裡開始為大家熬稀粥,子路有事離開了一會兒,恰好在這個時候,子貢從井邊兒經過,一扭頭,正好看到顏回拿了一小勺的粥往嘴裡送。子貢看了有些不高興,但是他並沒有上去質問顏回,而是走進了夫子的房間。子貢見了夫子,行過禮之後,就請教夫子說:「仁人廉士,窮改節乎?」也就是說,一個仁人廉士在窮困的時候,會不會改變他的節操呢?孔子回答說:「改節,即何稱於仁廉哉?」
  • 民間故事:顏回煮粥
    顏回,又叫顏淵,是孔門七十二賢之首,被後世尊為復聖。《論語》中有「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賢哉回也!」的評述,即是讚美顏回的。在孔子的弟子中,孔子對於顏回可以說是最為喜愛和認可的,明確表示稱讚的話也是最多的。
  • 顏回之道
    這就是顏回的好學之道,他是孔子唯一一位出現在《易經》中的弟子,其生命的境界與復卦相應。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只要有一點不善,就能發覺,發覺馬上就會有改變,這是氣質像堅定的表現,《中庸》記載「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選擇中庸大道,有一絲善美都會緊緊抱住,唯恐其失之,可見其對正道的堅守!
  • 孔子:我為什麼喜歡顏回
    司馬遷在《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中說顏回比孔子小三十歲,因此顏回死時應是四十一歲。《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兒子「伯魚(孔鯉)年五十,先孔子死。」《論語》中說顏回死在孔鯉之後,也驗證了顏回卒年為四十一歲。四十一歲說,基本為大多數學者接受,筆者也傾向此說。  顏回一生沒有做過官,也沒有留下傳世之作,其言行事跡主要收錄在《論語》、《孔子家語》等書中。
  • 偷吃米飯的顏回,孔子最得意的門生「顏回食汙」的故事
    顏回十三歲入孔門,是孔子眾多門生中最得意的一個,他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仍然怡然自樂,「不遷怒,不貳過」。從我們讀得的文字中,孔子對顏回的稱讚最多,贊其好學仁人,具有君子所有的美德。顏回看老師和大夥都餓倒了,便強撐著出去找吃的,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找來了一些米,顏回急忙燒火做飯,飯快要熟的時候,顏回把手伸進鍋裡趕緊抓了兩把米塞到自己的嘴裡。這偷吃的一幕正好被孔子看見了,孔子心裡很不高興,心想老師和大夥還都沒有吃,他倒自個先偷吃了起來,危急時刻,果然平時滿口的仁義道德都是靠不住的呀!不禁失望萬分。
  • 為何孔子對顏回的死痛惜再三?
    季康子就問,你的弟子裡面誰好學,孔子說,顏回最好學。魯哀公也曾經問過孔子一樣的話,也是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也是回答,有顏回者好學。孔子介紹了顏回好學,還多介紹了顏回兩個突出的特點「不遷怒,不貳過。」這是儒家兩個高級的修身方法。不遷怒不是一般人所說的不將怒氣從一件事上遷移到另一件事上,那是較淺的修身方法,很多人都能做到。
  • 孔門十哲:「復聖」顏回的一生
    因為有父親作為榜樣,顏回自幼就打下了學霸的基礎,好學。十三歲的時候,顏回拜入了孔子門下,當時的顏回,是孔子門下年紀最小的弟子了,後來是叔仲會破了這個記錄。顏回同學是屬於大智若愚型的,「愚」到什麼程度呢?孔子說不管叫他幹啥,他就幹啥,絕不二話。但真正相處下來,孔子就發現,「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
  • 漢陰油炸米餃,你所不曾體會的誘人香味
    油炸餃子是漢陰特有的地方名點,原名米餃,傳說它始於明代成化年間,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米餃是一種以大米為原料做成皮,五花肉做成餡的餃子。炸好後的餃子色澤金黃.外皮人口微脆,餡子軟,其昧鮮美,是早點中的佳品。每天清晨,小城的許多街巷路口就飄出油炸米餃那誘人的香味,你會忍不住早早起來去嘗嘗鮮。
  • 漢陰首個24小時書吧投運,為「書香安康」添磚加瓦
    12月31日,位於漢陰美食街的24小時書吧正式揭牌運營,這是漢陰建設的首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分館。 漢陰首個24小時書吧將切實成為一項文化惠民工程,通過政府主導,多方參與,社會管理的模式,真正的讓公共文化走進百姓、服務百姓。書吧分為自助借閱區、少年兒童閱覽區和成人閱覽區,面積達80平方米,共有閱覽坐席40個,上架圖書5400餘冊,內有智能門禁聯動系統、智能安全檢測系統設備和自助借還辦證一體機。
  • 細讀論語——顏回之死與孔子的選擇
    顏回字子淵又稱為顏淵,他是孔門七十二賢之首,也是孔子最為得意的弟子。之所以說他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因為孔子對顏回的三次評價: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 【陝西電視臺】漢陰油炸米餃,你所不曾體會的誘人香味
    漢陰最出名的當屬它的美食,人們常說:「吃在漢陰。"炒、燜、燒、燉、汆,酸、辣、麻、燻、鮮,樣樣菜都很講究,都能做得有模有樣。來陝西,不來體驗一把漢陰美食,就如同到臨潼沒有看過兵馬俑一樣,實為一件憾事。 #傳說中的漢陰美食# 陝西廣播電視臺 《好管家》欄目
  • 難怪孔子喜歡顏回,週遊被圍7晝夜絕望時,顏回一句話夫子釋然
    顏回說:雖然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們沒有修好夫子之道,是我們的恥辱,我們修好了夫子之道,卻未被採納,是當權者的恥辱。孔子聽完欣然。而顏回的回答,顯然讓孔子的內心釋然了。他並不怕死,否則他就不會離開能讓他高官厚祿的魯國了。只是,一路行來的打擊難免讓孔子會產生些許的自我懷疑,再怎麼說,孔子是人不是神,遭受到一次又一次地挫折和失敗後,他不可能不反思、不自我懷疑,但顏回的話讓他堅定了自己。
  • 儒家四聖,孔子、顏回、孟子、曾國藩
    顏回列為七十二賢之首,後人尊顏回為「復聖」。為啥?聽我細細說來,顏回比孔子小30歲。父親顏路也是孔子的學生,家境有點窮,顏回卻毫不在意,安貧樂道!孔子評價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窮死不當官。為啥?家裡有地!
  • 2017「森弗杯」中國•環秦嶺自行車聯賽首發站在漢陰激情開賽
    漢陰地處秦巴腹地,北枕秦嶺,南倚巴山,境內山川秀麗,物阜民殷,人傑地靈,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地,是全國較少的富硒地區之一,擁有全國首座開放式移民生態博物館鳳堰古梯田景區。近年來,漢陰為保護南水北調的水源地,限制發展任何汙染性工農產業,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產業,開展「四季旅遊」系列活動,舉辦「體育+旅遊」賽事活動,促進了休閒遊、自駕遊、體驗遊等快速發展。
  • 《論語》中的顏回
    顏回是孔子最看好的學生,「不幸短命死矣」(《先進》)。他的一生可能沒有什麼業績,之所以青史有名,蓋得益於孔子的稱讚。司馬遷說:「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伯夷列傳》)《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載:「顏回者,魯人也,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 「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古人有名有字,自稱以名,稱人以字。
  • 【西恰會上的漢陰】這麼「靚」,創業福地期待你來漢開創未來!
    近年來,漢陰縣委、政府圍繞幸福漢陰建設,堅持民生為本的循環發展之路,以建設「一城四園」為重點,著力構建富民強縣的循環產業體系和生態安全體系,在保持良好自然生態的基礎上讓漢陰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項事業邁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使漢陰成為秦巴漢水間一個生態之城,創業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