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兩個高徒,最富有的子貢和最窮的原憲,發生了什麼

2021-01-08 清月讀書國學研讀

《列子楊朱篇》續:

貧窮和富裕,是生活的兩種狀態,刻薄和豁達,是生命的兩種態度,怎麼樣才對自己最好呢?真的是要經歷了才知道。

原文:

楊朱曰:「原憲窶於魯,子貢殖於衛。原憲之窶損生,子貢之殖累身。」「然則窶亦不可,殖亦不可,其可焉在?」曰:「可在樂生,可在逸身。故善樂生者不窶,善逸身者不殖。」

【文章分解】

楊朱曰:「原憲窶(ju)於魯,子貢殖於衛。

這一段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故事,《論語》裡有一篇《憲問》寫的就是原憲。

原憲,字子思,孔子的孔伋也是字子思,作《中庸》。原憲一生安貧樂道,孔子在魯國做司寇時,原憲做他的家臣,孔子給他九百斛的俸祿,他不要,孔子下臺以後,他就隱居在衛國,儘管窮得要死,但卻影響很大,好像丐幫幫主一樣,比較俠義。他的師兄子貢,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善於經商,成為民間信奉的財神。

有一次,子貢去看原憲,穿著漂亮的衣服,坐著華麗的馬車,到了原憲家,因為巷子小進不去,下車步行,一看原憲穿著破舊的出來,就關心地問:「啊呀,你是不是生病了?」原憲說:無財謂之貪,學道而不能行者謂之病,我沒病,只是窮而已。」

子貢見他這樣說,儘管窮,還能濟世救人,而子貢只是錢多,並沒有把夫子的道發揚光大,所以很慚愧。走了。

原憲站在門口吟誦著《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

楊朱說:原憲窮了一輩子,在魯國挨餓受凍,子貢富了幾代,在衛國經商發財,一個有錢,一個沒錢,這是現象,下面分析的是內涵。

「原憲之窶(ju)損生,子貢之殖累身。」

這兩句是關於生活態度的評價,楊朱的看法,原憲太窮了,刻薄自己,他不是不能賺錢,而是不屑於這些,為了幫助別人損害了自己的生命,子貢經商掙了很多錢,但他事業做大了,身體也累垮了,把自己搞得身心勞累。

「然則窶亦不可,殖亦不可,其可焉在?」

有人問:這麼說來,貧寒挨餓不合時宜,發財受累也不合時宜,怎樣才是最好的呢?「對」和正確的立足點在哪裡呢?

曰:「可在樂生,可在逸身。」

楊朱說,在於使生命快樂,在於使身心安逸,人生的原則就是恰到好處,快樂的活著,幸福地活著。安逸不一定是求享受,要適可而止,輕鬆自在即可。

「故善樂生者不窶(ju),善逸身者不殖。」因此一個人真正善於安排自己,過一個快樂的人生,絕不過分把自己弄窮,好像不窮不清高,善於使生命快樂的不會挨餓貧寒,也不過於追求發大財,「不殖」,事業,名氣,錢多了,最後累的還是自己,所以善於使身心安逸的人不去經商。(這個世界,能有一個合適的空間滿足自己,不容易。)

相關焦點

  • 中國好富人子貢和中國好窮人原憲 友好生活
    這裡面有兩個例外,一個是從商的弟子子貢,另一個是隱士原憲。中華儒商第一人:子貢子貢,複姓端木,名賜,字子貢(古同子贛)。據《端木氏家譜》記載,子貢的父親叫端木巨,母親是蘧氏。蘧氏懷孕期間曾夢見神賜以寶玉,周景王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七日(即公元前520年),子貢誕生。傳說中,子貢三歲即知人善惡妍媸。
  • 杖藜扶我過橋東:「杖藜」的出處,是孔子一位弟子
    它背後有一個通過《莊子》和《史記》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故事,說的是孔門弟子原憲和子貢之間的某次會面。窮困潦倒的原憲手持杖藜而應門,把富有千金的子貢批評得啞口無言。從此以後,古代的那些清貧文人們就常常以原憲自比,以杖藜入詩。
  • 子貢:野草長成了蒼天大樹
    我們來看看,他所在的這個組織,是什麼局面:大領導的水平,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說一不二,比自己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孔子);一個並沒有公開業績的年輕人得到大領導的公開偏愛,並說要傳他衣缽(顏回);另一位年長的同學與大領導之間有最親密、最信任,甚至生死相依的公開關係(子路);還有一位同學,得到了大領導的認可,娶得了他的女兒(公治長);
  • 我們常說的「洛陽紙貴」,有什麼深刻含義,其實和這個典故有關
    今天為大家分享2個成語,分別是「結駟連騎」和「洛陽紙貴」,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啥意思,讀懂背後的典故,才會豁然開朗,當然也就不會亂用成語以至於鬧出笑話了。結駟連騎這句成語出自西漢司馬遷的《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 子貢如何評價孔子
    陳子禽是孔子的弟子陳亢。在《論語》中我們看到他曾經有兩次問話,一次是問伯魚,就是孔子的兒子,一次是問子貢,在這裡是第三次問。子禽的水平確實不怎麼樣,所以對孔老夫子的境界不明了。在這裡他對子貢說,子為恭也,說您只是謙恭而已。仲尼豈賢於子乎?就是孔老夫子怎麼能夠賢過你?這跟叔孫武叔是一樣的想法。
  • 文武全才的子貢為什麼比不上孔子?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類,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鸚鵡學舌】叔孫武叔這些人在朝堂上說:子貢比他的老師賢明。
  • 子貢出資為孔子周遊列國,養老送終,為何還被孔子稱為「飯桶」
    其實,在孔子的眾多弟子中,最有成就、最有能力的還是要算子貢,偏偏這位徒弟,發揚了儒家學說,資助孔子周遊列國,為孔子送終,卻得到了「飯桶」的評價。子貢名叫端木賜,出自富裕之家,他投奔孔子時並不太服氣。也許是見多了風雲人物,他總覺得自己的老師只會紙上談兵。
  • 史記|12個字說透了人如何能從貧困到富有
    那麼,一個貧困之人怎樣才能做到富有呢? 司馬遷指出,一個人要從貧困到富有,務農不如做工,做工不如經商,這裡所說的經商,是窮人致富憑藉的手段。
  • 顏回,原憲,漢陰丈人
    顏回顏回,字子淵,魯人也,孔子弟子。貧而樂道,退居陋巷,曲肽而寢。孔子曰:「回,來!家貧居卑,胡不仕乎?」回對曰:「不願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館粥;郭內之圃十畝,足以為絲麻;鼓宮商之音,足以自娛;習所聞於夫子,足以自樂,回何仕焉?」孔子啾然變容,曰:「善哉!回之意也。」原憲原憲,字子思,宋人也,孔子弟子,居魯。
  • 話劇《孔子》「顏回」「子貢」:「雕刻」角色,有了痛苦才有感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雨涵 圖片 鄭建立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他們既是孔子思想的追隨者和傳播者,又共同構築了春秋時代儒家學派的學者群像。顏回和子貢,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兩位孔門子弟。由著名藝術家張繼鋼執導、山東省話劇院傾力推出的話劇《孔子》中,顏回和子貢的扮演者,都是來自山東省話劇院的青年骨幹演員。在劇中他們相伴於孔子身畔,駐蹕於動蕩不安的春秋,卻始終眺望著星辰與遠方,一言一行都閃爍著夢想和人性的光輝。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專訪了顏回的扮演者徐曉東以及子貢的扮演者陳曦。
  • 孔子的馬誤吃百姓莊稼,子貢要不回來,孔子:你讓馬夫去試試?
    孔子的前半生,總是想在仕途上取得成功。但是,當他去參加魯國貴族的聚會時,他被拒絕了。這對孔子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這也促進了他學習的決心。孔子開辦私人學堂,廣招門徒,後來,他帶著自己的弟子們先後在魯國、齊國、晉國等週遊,向各國貴族闡述自己的儒家思想。在孔子周遊列國期間,發生了許多趣事。
  • 孔子的馬被農民扣留,子貢好賴話說盡要不回來,馬夫3句話便搞定
    孔子開辦私人學堂,廣招門徒,後來,他帶著自己的弟子們先後在魯國、齊國、晉國等週遊,向各國貴族闡述自己的儒家思想。在孔子周遊列國期間,發生了許多趣事。有一天,孔子帶著弟子們行走一天,十分勞累,便在田野旁邊休息,拉車的馬因為飢餓,誤吃了農民的莊稼。農民見莊稼被毀,大怒不已,強行將孔子的馬兒扣留下來。
  • 《論語》子貢在老師孔子面前是非常敢於諫言的一個人
    ————《論語》學而篇1好,但是可以更好子貢問孔子,貧窮而不諂媚,富貴而不驕縱,這樣的人怎麼樣?孔子說,不錯,但是不如貧窮而快樂,富貴而有禮。孔子其實是在告訴我們,無論是做人、做事還是做學問都是要次第而上的,要不斷進步的。比如有人說,我這一生沒做過什麼壞事,我已經夠好了吧?是挺好,只是還可以更好,我們可以不做壞事的同時,再多做點好事。
  • 《論語》|陳恆弒君,有人自殺有人保全,孔子無奈,成就了子貢
    用武力脅迫我,我怕死而結交了你們,這算什麼勇?我要是這3種德行都沒有,對你們又有什麼用呢處?如果我有這3種德行,又怎麼會加入你們叛變的行列呢?」於是他們就把子淵棲給放了。政治鬥爭很殘酷,生於無道之世,行正道不易,正直的人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考驗。對於亂臣賊子陳恆的挾迫,石他人和子淵棲表現完全不同,石他人捨生取義,而子淵棲保全了性命。
  • 子貢做好事不求回報,子貢救溺水者收謝禮,孔子:子貢你做得不對
    子貢贖魯人於諸侯而讓其金。孔子所處的魯國新頒布了一條法令,規定:但凡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的,可以報銷贖金。孔子的徒弟子貢去諸侯家贖回了一個魯國人,但是卻不肯接受贖金。另一邊,孔子的另外一個弟子,子路,有天路過河邊,看到有人溺水馬上施救,被救的人拿牛報答子路,子路接受下來。
  • 儒家故事 | 子貢:子貢贖人
    子貢在一次出行時也遇到了這種情況,因為他有錢,所以一次性地贖回了很多魯國人。回到魯國後,卻拒絕了政府的補償和賞金,因為他自認為不需要這筆錢,情願為國家分擔贖人的負累。世人皆誇子貢高尚,孔子卻因此大罵子貢,說子貢此舉不合禮法,禍害了無數落難的魯國同胞。
  • 同樣的問題,孔子為什麼不回答子路反而回答子貢呢?
    《荀子·子道》記載:有一次,子路問孔子:「魯國的大夫披戴白色熟絹為父母進行周年祭祀時卻在床上睡覺,這合乎禮制嗎?」孔子說:「我不知道。」子路出來後,對子貢說:「我以為先生沒有什麼不知道,先生卻偏偏有不知道的。」子貢說:「你問了什麼呢?」
  • 看孔子學生子貢的謀略,是如何亂天下而救魯的
    前幾天與朋友閒聊,無意中說起他農村老家的一個親戚,逼著正在上高中的孩子退學去做買賣掙錢,還說什麼「讀書就是花錢買一麻袋沒用的書,賣廢品都沒人願意收。百無一用是書生,還不如提早退學幫家裡做生意掙錢更實際。」這都什麼年代了,居然還有人用「讀書無用」的謬論來坑害孩子。
  • 兩位國君在臺上見禮,子貢看了一眼,對孔子說:他們都活不長
    孔子被後人稱為「至聖先師」,其門下弟子眾多,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孔廟十哲」,「十哲」是孔子最優秀的十位弟子,分別表現在德行、言語、政務、文學四個方面。其中,在言語方面最具代表的人物,莫過於子貢。子貢,本名端木賜,字子貢,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之一,子貢最大的特點是擅長雄辯,時候著名的外交家。
  • 什麼是「 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
    顏回「年十三,入孔子之門」時,孔子聚徒講學已達十三年之久。其聲望遠播於各諸侯國,其弟子子路、孟懿子、南宮敬叔等在魯國已小有名氣。顏回小孔子三十歲,剛入孔門時,他在弟子中年齡最小,性格又內向,沉默寡言,才智較少外露,有人便覺得他有些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