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全才的子貢為什麼比不上孔子?

2021-01-19 論語微閱讀

叔孫武叔語大夫於朝曰:子貢賢於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貢。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類,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鸚鵡學舌】叔孫武叔這些人在朝堂上說:子貢比他的老師賢明。

有一個叫子服景伯的官員,就把這話傳給了子貢。一般人聽了這話,肯定要沾沾自喜,飄飄然,而子貢卻說:好比宮牆,我端木賜的牆,差不多與肩同高,裡邊有什麼好東西,一望便知;而我老師,牆高數丈,你不得門而入,根本不知其裡,根本看不到其內在的高深莫測豐富多彩。不過能找到其門,並得門而入的人太少了。由此看來,叔孫武叔之輩那樣說,不就很自然了嗎?

【畫蛇添足】如果論道,子貢比孔子當然差得很遠,但在急功近利的世俗之人眼裡,一個政治、軍事、經濟、外交、經商無所不能的子貢,當然要遠高於孔子。叔孫武孫這些人,不見的是拍馬屁,他們只是看到了當世之用。論當世之用,子貢肯定高於孔子。但子貢這個人高就高在不但有自知之明,更看到了孔子學問的高深,甚至千年之用。當然,這時候的孔子早已離世而去了,是非功過只能任人評說了。

相關焦點

  • 子貢如何評價孔子
    陳子禽是孔子的弟子陳亢。在《論語》中我們看到他曾經有兩次問話,一次是問伯魚,就是孔子的兒子,一次是問子貢,在這裡是第三次問。子禽的水平確實不怎麼樣,所以對孔老夫子的境界不明了。在這裡他對子貢說,子為恭也,說您只是謙恭而已。仲尼豈賢於子乎?就是孔老夫子怎麼能夠賢過你?這跟叔孫武叔是一樣的想法。
  • 子貢出資為孔子周遊列國,養老送終,為何還被孔子稱為「飯桶」
    也就是因為孔子有子貢的資助,才可以帶領其他學生周遊列國,兜售儒家學說。不僅如此,孔子在遊歷時,一次在宋國遇險,一次在陳、蔡之間受困,都是子貢出面擺平。如果沒有子貢,孔子恐怕很難活著回到魯國。後來,孔子的晚年十分悽涼,獨子孔鯉去世,妻子去世,最欣賞的學生顏回去世,最勇猛的學生子路去世。
  • 同樣的問題,孔子為什麼不回答子路反而回答子貢呢?
    《荀子·子道》記載:有一次,子路問孔子:「魯國的大夫披戴白色熟絹為父母進行周年祭祀時卻在床上睡覺,這合乎禮制嗎?」孔子說:「我不知道。」子路出來後,對子貢說:「我以為先生沒有什麼不知道,先生卻偏偏有不知道的。」子貢說:「你問了什麼呢?」
  • 子貢做好事不求回報,子貢救溺水者收謝禮,孔子:子貢你做得不對
    子貢贖魯人於諸侯而讓其金。孔子所處的魯國新頒布了一條法令,規定:但凡魯國人在國外淪為奴隸,有人能把他們贖出來的,可以報銷贖金。孔子的徒弟子貢去諸侯家贖回了一個魯國人,但是卻不肯接受贖金。另一邊,孔子的另外一個弟子,子路,有天路過河邊,看到有人溺水馬上施救,被救的人拿牛報答子路,子路接受下來。
  • 儒家故事 | 子貢:子貢贖人
    子貢在一次出行時也遇到了這種情況,因為他有錢,所以一次性地贖回了很多魯國人。回到魯國後,卻拒絕了政府的補償和賞金,因為他自認為不需要這筆錢,情願為國家分擔贖人的負累。世人皆誇子貢高尚,孔子卻因此大罵子貢,說子貢此舉不合禮法,禍害了無數落難的魯國同胞。
  • 《論語》|陳恆弒君,有人自殺有人保全,孔子無奈,成就了子貢
    孔子對他的弟子說:「魯國是我們祖墳墓所在的地方,也是我們的祖國,國家有難,你們為什麼不採取行動呢?」子路、子張、子石請求出使齊國,孔子阻止了他們,而子貢請求前去,孔子準許了。子貢說,討伐吳國取得不了勝利,士兵在國外戰死,大臣在內部空虛,陳恆在上就沒有了大臣作為政敵,在下就沒有士兵百姓的反對,就可以控制孤立的國君了。子貢說動了陳恆,讓他不要對魯國開戰,他又出使吳國,勸動吳王救援魯國並討伐齊國,為齊國與吳國開戰找到了突破口。
  • 孔子的馬誤吃百姓莊稼,子貢要不回來,孔子:你讓馬夫去試試?
    孔子是中國儒學的奠基人。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有著超越的地位。古代的學者和官員都稱孔子為「至聖之師」。為了紀念這位聖人,全國各地有許多孔廟和孔廟。本文通過馮夢龍的《智慧全集》來分享孔子索馬的故事。雖然這是一個小故事,但它包含了偉大的真理。春秋時期,孔子創立了儒家學派。他提倡以仁愛為核心的社會制度。
  • 兩位國君在臺上見禮,子貢看了一眼,對孔子說:他們都活不長
    孔子被後人稱為「至聖先師」,其門下弟子眾多,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孔廟十哲」,「十哲」是孔子最優秀的十位弟子,分別表現在德行、言語、政務、文學四個方面。其中,在言語方面最具代表的人物,莫過於子貢。子貢,本名端木賜,字子貢,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之一,子貢最大的特點是擅長雄辯,時候著名的外交家。
  • 農民扣壓孔子的馬,子貢反覆協商無果,為何養馬人兩句話就解決了
    孔子帶著弟子周遊列國,有一天,他的馬跑進了田地裡,吃了農民的莊稼。農民很生氣,就扣了這匹馬。第一次,孔子派弟子子貢前去協商,子貢好話說盡,但農民就是不願歸還馬。第二次,孔子派一個養馬的人去協商,不一會,農民就高高興興的將馬還回來了。
  • 子貢做好事不收錢,孔子卻劈頭痛罵:此事做得太過自私!
    在官學衰微之時,孔子橫空出世,開我國歷史私人講學之先河。孔子門下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其中孔子的得意弟子端木賜,字子貢,是其中最優秀的十位學生之一。正因為弟子優秀,孔子對他們都特別嚴格,從中也能看出孔子的一些教育理念和政治思想。比如子貢曾經為魯國做了一件好事,也得到了眾人的讚揚,成為了道德模範,但孔子卻不以為然,還因為子貢的舉動批評了他。
  • 孔子的馬被農民扣留,子貢好賴話說盡要不回來,馬夫3句話便搞定
    孔子是中國儒學的奠基人,在中國歷史上,孔子擁有超然的地位,古代士大夫皆稱孔子為「至聖先師」,全國各地也有許多文廟、孔廟,以紀念這位先哲。本文筆者通過馮夢龍的《智慧全集》,來分享孔子索馬的故事,雖是小故事,卻蘊含著大道理。
  • 孔子的兩個高徒,最富有的子貢和最窮的原憲,發生了什麼
    原文:楊朱曰:「原憲窶於魯,子貢殖於衛。原憲之窶損生,子貢之殖累身。」「然則窶亦不可,殖亦不可,其可焉在?」曰:「可在樂生,可在逸身。故善樂生者不窶,善逸身者不殖。」【文章分解】楊朱曰:「原憲窶(ju)於魯,子貢殖於衛。這一段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故事,《論語》裡有一篇《憲問》寫的就是原憲。
  • 孔子的馬偷吃莊家被扣,子貢要馬被懟,孔子:跟他不用說人話
    孔子,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儒家思想至今影響著我國社會。而他教出來很多學生,都非常優秀。其中學生子貢深得其真傳,他是儒客傑出代表,孔門十哲之一,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的丞相。還善於經商,是孔子弟子中的首富。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智者,卻被一個農夫狠狠懟了一次,可謂是狼狽至極。
  • 山東曲阜的孔林,孔子墓「攜子抱孫」,學生子貢服喪六年
    如果說孔廟、孔府、孔林是古城物質遺產的核心,那麼孔子及其傳續千年的儒家文化,則是古城百姓最引以為傲的城市精神。曲阜,一座位於山東西南部的小城。泰山是它東面的屏障,沂河與泗水穿城而過。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早在5000多年前,人類祖先就在曲阜一帶繁衍生息。中華民族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中有四位曾在這裡留下了活動的蹤跡。
  • 《論語》子貢在老師孔子面前是非常敢於諫言的一個人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論語》學而篇1好,但是可以更好子貢問孔子,貧窮而不諂媚,富貴而不驕縱,這樣的人怎麼樣?孔子說,不錯,但是不如貧窮而快樂,富貴而有禮。孔子其實是在告訴我們,無論是做人、做事還是做學問都是要次第而上的,要不斷進步的。比如有人說,我這一生沒做過什麼壞事,我已經夠好了吧?是挺好,只是還可以更好,我們可以不做壞事的同時,再多做點好事。
  • 孔子病逝,其弟子守墓三年便紛紛離去,為何子貢還要再守三年
    端木子貢為孔子守墓六年就像《史記》所記載的,「孔子歿後,其弟子皆結廬守墓,服喪三年,唯子貢思慕情深,三年之後復獨居三年始歸。這也就意味著端木子貢之所以會為孔子守墓六年,其定然除了「思慕情深」這點以外,還有著其他的原因。或者可以說是孔子一手造就了端木子貢,對端木子貢的影響已經達到了一個沒有孔子就沒有端木子貢當時成就的地步。顯然已經超出了「思慕情深」所能描述的範疇。
  • 話劇《孔子》「顏回」「子貢」:「雕刻」角色,有了痛苦才有感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雨涵 圖片 鄭建立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他們既是孔子思想的追隨者和傳播者,又共同構築了春秋時代儒家學派的學者群像。顏回和子貢,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兩位孔門子弟。由著名藝術家張繼鋼執導、山東省話劇院傾力推出的話劇《孔子》中,顏回和子貢的扮演者,都是來自山東省話劇院的青年骨幹演員。在劇中他們相伴於孔子身畔,駐蹕於動蕩不安的春秋,卻始終眺望著星辰與遠方,一言一行都閃爍著夢想和人性的光輝。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專訪了顏回的扮演者徐曉東以及子貢的扮演者陳曦。
  • 他位列孔門十哲,才學不讓子貢,卻氣得孔子罵出千古名句
    他口齒伶俐,擅長辭辯,論學識論聰明程度不輸子貢,可孔子卻總是不太喜歡他。如果說聰明分兩種,一種叫大智慧,一種叫小聰明,那麼善於經商的子貢是前者,宰我則是後者。孔子原本就不喜歡那種伶牙俐齒的聰明人,同樣是聰明人,他喜歡子貢甚於宰我,並不僅僅因為子貢能賺錢,而是因為宰我實在不怎麼討人喜歡。
  • 子貢贖人
    《子貢贖人》,出自《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篇》。
  • 孔子「四科十哲」具體指的是誰?孔子的知名弟子知多少
    中國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而孔門的知名弟子莫過於「四科十哲」了,「四科」指的是「德行」、「政事」、「言語」和「文學」四類別,而十哲對應在四個類別裡分別是:1、德行:子淵、子騫、伯牛、仲弓;2、政事 :子有、子路;3、言語:子我、子貢;4、文學:子遊、子夏。上面都是他們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