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真是個特殊的年,過節了但疫情來了,千家萬戶呆在家中自我隔離,自我防護。借這時候整理點前些年拍攝的胡同裡過年的照片,讓大家過過眼癮,回憶下胡同裡的年味。這是2007年拍攝的北大吉巷42號院過年時的春聯。
這是2007春節時的北大吉巷4號院。紅色的門聯還有小朋友的花棉襖,讓北京胡同多了一份鄉土氣息。
這是北大吉巷22院的院門,老門上還有大大的「福」字。很多老宅門上都刻有老門聯。
刻在宅門上的門聯,它天天都在。這種門聯在老北京胡同裡有很多,也是祖輩沿襲下來的傳統。這類門聯一般都反映了一個家族對於家國情懷、家庭和睦、修身養性的重視,可謂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
這是北大吉巷黑板報,也是寫著賀新年的。遺憾的是這胡同已經消失了很多年了!北大吉巷曾以居住過多位梨園行和曲藝界名人而著稱。整個大吉片曾經布滿了會館和名人故居,只可惜這片胡同於前幾年改成了現代樓房。
這也是2007年春節的北大吉巷,21號院院門前。
這是春節時的賈家胡同3號院前。2007年那會兒,還沒禁放,胡同裡還是有很多放鞭炮的。
這一溜兒紅紙,配上老牆和街角的老物件,就很有滄桑感了。雖然這樣的場景很破舊,早該更新了,但它很有年味和傳統的氣息。
這是2010年南官房胡同,雪中的47號院和大紅燈籠,整個現場「很中國」!
換個角度看南官房胡同47號院,紅燈籠、影壁、人力車,這就是北京胡同的傳統魅力。
這是春節時的賈家胡同31號院。賈家胡同也是大吉片的一部分,也隨著這一片的改造而銷聲匿跡了。可惜了那幾十座會館或名人故居,這個31號院就是原來的蒲陽會館。
這是潘家胡同2007年的春節街巷。這條胡同也曾經有一些會館,同賈家胡同、南大吉巷、北大吉巷一樣,潘家胡同也都消失了。
這是2002年薛家灣胡同48號院的春節。
這是潘家胡同,小孩子們在院前玩耍。這小時候的味道,豈止是美食,更是那份難捨的鄉情和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