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諸侯國存滅列表

2021-01-19 舊事南山

魯國,侯爵,姬姓,始封周公子伯禽,都國於曲阜。存滅:獲麟後二百三十二年,頃公二十四年,滅於楚。

蔡國,侯爵,姬姓,始封文王子叔度,都國於蔡,昭侯遷州來。存滅:宣公二十八年,入春秋;靈公十二年,為楚所滅;後十二年,平公復興;成公十年,獲麟後三十四年,蔡侯齊四年,滅於楚。

曹國,伯爵,姬姓,始封文王子叔振鐸,都國於陶丘。存滅:桓公三十五年,入春秋;曹伯陽十五年,滅於宋;孟子時有曹交(曹君之弟),疑曹地既入於宋,宋以封其大夫,如齊封田文為薛公之類。

衛國,侯爵,姬姓,始封文王子康叔封,都國於朝歌,戴公廬曹,文公遷楚丘,成公遷帝丘。存滅:桓公十三年,入春秋;出公十二年,獲麟後二百七十二年,衛君角二十一年,為秦二世所滅。

滕國,侯爵,姬姓,始封文王子叔繡,都國於滕。存滅:入春秋七年,始見《經》;終春秋猶存;《齊世族譜》:春秋後六世,齊滅之;今按《戰國策》:宋康王滅滕。

晉國,侯爵,姬姓,始封武王子叔虞,都國於大夏,穆侯徙絳,孝侯改絳曰翼,亦曰故絳,景公遷新田,仍稱絳。存滅:鄂侯二年,入春秋;定公三十一年,獲麟後一百五年,靜公二年,為魏、韓、趙所分。

鄭國,伯爵,姬姓,始封厲王子友,都國於鹹林,武公遷溱洧。存滅:莊公二十二年,入春秋;獲麟後一百六年,康公二十一年,滅於韓。

吳國,子爵,姬姓,始封太王子太伯,都國於梅裡,諸樊南遷徙吳,闔閭築大城都之。存滅:入春秋一百二十年,始見《傳》;又十七年,壽夢二年,始見《經》;夫差十五年,獲麟後八年,滅于越。

燕國,伯爵,姬姓,始封召公奭,都國於薊。存滅:穆侯七年,入春秋,獻公十二年,獲麟後二百五十九年,燕王喜三十三年,滅於秦。齊國,侯爵,姜姓,始封太公尚父,都國於營丘。存滅:僖公九年,入春秋;簡公四年,獲麟後九十五年,田氏篡齊,遷康公於海上,又七年,康公二十六年,亡。

秦國,伯爵,嬴姓,始封伯益後非子,都國於秦,莊公徙故,寧公遷平陽,德公遷雍。存滅:文公四十四年,入春秋;悼公十一年,獲麟後二百六十年,始皇初並天下。

楚國,子爵,羋姓,始封顓頊後熊澤,都國於丹陽,武王遷郢,昭王遷鄀,旋還郢。存滅:武王十九年,入春秋;惠王八年,獲麟後二百五十八年,楚王負芻五年,滅於秦。

宋國,公爵,子姓,始封殷後微子啟,都國於商丘。存滅:穆公七年,入春秋;景公三十六年,獲麟後一百九十五年,宋王偃四十三年,滅於齊。

杞國,侯爵,姒姓,始封禹後東樓公,都國於雍丘,成公遷緣陵,文公遷淳于。存滅:武公二十九年,入春秋;閔公六年,獲麟後三十六年,簡公元年,滅於楚。

陳國,侯爵,媯姓,始封舜後胡公,都國於宛丘。存滅:桓公二十三年,入春秋;哀公三十五年,為楚所滅;後五年,惠公復興;閔公二十一年,獲麟後三年,滅於楚。

薛國,侯爵,任姓,始封黃帝後奚仲,都國於薛。存滅:入春秋十一年,始見《經》;終春秋世猶存,後不知為誰所滅;或曰齊滅之。

邾國,子爵,曹姓,始封顓頊苗裔挾,都國於鄒,文公遷繹。存滅:儀父始入春秋,終春秋世猶存;後改國號曰鄒;杜《譜》:春秋後八世,楚滅之。

莒國,子爵,己姓,始封茲輿期,都國於介根,春秋初徙於莒。存滅:入春秋二年,始見《經》;莒於狂(其廷反)卒之年,獲麟後五十年,滅於楚。

小邾國,子爵,曹姓,始封邾公子友,都國於。存滅:入春秋三十四年,始見《經》;終春秋世猶存;杜《譜》:春秋後六世,楚滅之。

許國,男爵,姜姓,始封伯夷後文叔,都國於許,靈公遷葉,悼公遷夷,旋還葉,又遷析。存滅:入春秋十一年,始見《經》,是年莊公奔衛;後十五年,穆公復立於許;許男斯十九年,為鄭所滅;後十年,復見《經》;或雲楚復封之;許男秸元年,獲麟;戰國時滅於楚。

宿國,男爵,風姓,始封太皞後。存滅:隱元年見;莊十年,宋人遷宿;後入齊為邑。祭國,伯爵,姬姓,始封周公子,都國於祭。存滅:隱元年見。

申國,侯爵,姜姓,始封伯夷後,都國於謝。存滅:隱元年見;莊六年《傳》:楚文王伐申;後遂入楚為申邑。

東虢國, 姬姓,始封文王弟虢仲。存滅:春秋前,為鄭所滅,為制邑;隱元年見《傳》。共國,伯爵,都國於輝。存滅:隱元年見,後地入於衛。

紀國,侯爵,姜姓,都國於紀。存滅:隱元年見,莊四年滅於齊。

夷國,妘姓。存滅:隱元年見。

西虢國,公爵,姬姓,始封文王弟虢叔,平王東遷時都國於上陽,其支庶留於故都者,為小虢。存滅:隱元年見,僖五年滅於晉;其小虢,於莊七年為秦所滅。

向國,姜姓,都國於向。存滅:隱二年見。極國,附庸爵,姬姓,都國於極。存滅:隱二年見。

邢國,侯爵,姬姓,始封周公子,都國於邢,後遷夷儀。存滅:隱四年見,僖二十五年滅於衛。

郕國,伯爵,姬姓,始封文王子叔武,都國於郕。存滅:隱五年見,文十二年,郕伯來奔;《傳》云:郕人立君,則郕尚存也;戰國時有郕陽君,《括地誌》云:古郕國。

南燕國,伯爵,姞姓,始封黃帝後。存滅:隱五年見。

凡國,伯爵,姬姓,始封周公子,都國於凡。存滅:隱七年見。

戴國,子姓。存滅:隱十年見,不知何年滅於宋。

息國,侯爵,姬姓,都國於息。存滅:隱十一年見,莊十四年《傳》:為楚所滅,為息邑。

郜國,子爵,姬姓,始封文王子,都國於郜。存滅:桓二年見。

芮國,伯爵,姬姓。存滅:桓三年見,僖二十年滅於秦;《竹書》作二年,今從《史記》。

魏國,姬姓,都國於魏。存滅:桓三年見,閔元年為晉所滅,以賜畢萬為邑。

州國,公爵,姜姓,都國於淳于。存滅:桓五年,州公如曹;《傳》云:度其國危,遂不復,後地入於杞,為杞都。

隨國,侯爵,姬姓,都國於隨。存滅:桓六年見,終春秋世猶存。

榖國,伯爵,嬴姓,都國於榖。存滅:桓七年見,後地入於楚。

鄧國,侯爵,曼姓,都國於鄧。存滅:桓七年見,莊十六年滅於楚。

黃國,嬴姓,都國於黃。存滅:桓八年見,僖十二年滅於楚。

巴國,子爵,姬姓,都國於巴。存滅:桓九年見,至戰國時,滅於秦。

鄾國,子爵,都國於鄾。存滅:隱七年見。

梁國,伯爵,嬴姓,都國於少梁。存滅:桓九年見,僖十九年滅於秦,以其地為少梁邑;文十年,晉人取少梁,地遂入晉。

荀國,侯爵,姬姓。存滅:桓九年見,後為晉所滅,以賜大夫原氏,是為荀叔。

賈國,伯爵,姬姓,都國於賈。存滅:桓九年見,不知何年滅於晉,後以賜狐射姑為邑。

虞國,公爵,姬姓,始封仲雍後虞仲,都國於夏墟。存滅:桓十年見,僖五年滅於晉。

貳國。存滅:桓十一年見,不知何年滅於楚.

軫國。

鄖國,子爵,都國於鄖。

絞國。

州國,都國於州陵。

蓼國。

羅國,熊姓。存滅:桓十二年見,不知何年滅於楚。

賴國,子爵,都國於賴。存滅:桓十三年見,昭四年滅於楚;《公》《榖》俱作滅厲,蓋古厲、賴二字同音。

牟國,附庸爵,都國於牟。存滅:桓十五年見。

葛國,伯爵,嬴姓,都國於葛。存滅:桓十五年見。

於餘邱國。存滅:莊二年見。

譚國,子爵,子姓,都國於譚。存滅:莊十年見,為齊所滅。

蕭國,附庸爵,子姓,始封蕭叔大心,都國於蕭。存滅:莊十二年見,宣十二年滅於楚,後仍入宋為邑。

遂國,媯姓,都國於遂。存滅:莊十三年見,為齊所滅。

滑國,伯爵,姬姓,都國於費。存滅:莊十六年見,僖三十三年滅於秦,旋入晉,後又屬周。

原國,伯爵,姬姓,始封文王子,都國於原。存滅:莊十八年見,僖二十五年,王以其地賜晉,晉遷原伯貫於冀,此後原伯見於《傳》者甚多;或曰:遷邑於河南,至隱十一年《傳》:蘇忿生之田亦有原邑;當是兩地,《正義》合為一,誤。

權國,子姓,都國於權。存滅:莊十八年見,不知何年滅於楚。

郭國,都國於郭。存滅:莊十四年,《經》書「郭公胡」;《傳》:郭亡也。

徐國,子爵,嬴姓,始封伯益後,都國於徐。存滅:莊二十六年見,昭三十年滅於吳;徐子奔楚,楚城夷以處之,後仍為楚所滅。

樊國,侯爵,始封仲山甫,都國於陽。存滅:莊二十九年見,僖二十五年,王以其地賜晉,《晉語》蒼葛曰:「陽有樊仲之官守。」知尚未絕封,蓋遷於河南;昭二十二年,《傳》有樊頃子。

鄣國,附庸爵,姜姓,都國於鄣。存滅:莊三十年,齊人降鄣。

耿國,姬姓,都國於耿。存滅:閔元年見,為晉所滅,以賜趙夙為邑。

霍國,侯爵,姬姓,始封文王子叔處,都國於霍。存滅:閔元年見,為晉所滅,後以賜先且居為邑。

陽國,侯爵,姬姓。存滅:閔二年,齊人遷陽。

江國,嬴姓,都國於江。存滅:僖二年見,文四年滅於楚。

冀國。存滅:僖二年見,後地入於晉,為郤氏食邑。

舒國,子爵,偃姓,都國於舒。存滅:僖三年,徐人取舒,後復見;至文十二年,楚子孔執舒子平,疑自後遂滅於楚。

弦國,子爵,隗姓。存滅:僖五年見,為楚所滅;宛溪氏曰:昭三十一年《傳》,吳圍弦;蓋楚復其國也。

道國,都國於道。存滅:僖五年見,昭十一年,楚靈王遷之於荊;十三年,平王即位而復之,知此時尚存;杜注謂楚已滅之為邑,未詳何據。

柏國,都國於柏。存滅:僖五年見。

溫國,子爵,己姓,始封司寇蘇公後,都國於溫。存滅:春秋初,蘇氏已絕封;隱十一年,王與鄭人蘇忿生之田十二,溫居一焉,不知何時地復歸王;蘇氏續封,而仍居溫;僖十年,為狄所滅;二十五年,王以其地賜晉;至文十年女築之盟,復見蘇子;杜註:蓋王復之;或云:自是遷於河南。

鄫國,子爵,姒姓,始封禹後,都國於鄫。存滅:僖十四年見,襄六年滅於莒;昭四年,地入於魯。

厲國,姜姓,始封厲山氏後,都國於厲。存滅:僖十五年見。

英氏國,偃姓,始封皋陶後,都國於英氏。存滅:僖十七年見,後滅於楚。

項國,都國於項。存滅:僖十七年滅項,後為楚地。

密國,姬姓,都國於密。存滅:僖十七年見。任國,風姓,始封太皞後。存滅:僖二十一年見;至孟子時,猶有任國。

須句國,子爵,風姓,始太皞後。存滅:僖二十一年見,為邾所滅;二十二年,公伐邾,復其封,後復滅於邾;文七年,魯再取之,卒為魯地。

顓臾國,附庸爵,風姓,始封太皞後,都國於顓臾。存滅:僖二十一年見。

頓國,子爵,姬姓。存滅:僖二十三年見,定十四年滅於楚。

管國,姬姓,始封文王子叔鮮,都國於管。存滅:春秋前已絕封,其地屬檜;檜滅,屬鄭;宣十二年《傳》:「晉師救鄭,楚子次於管以待之」是也;戰國時屬韓。

毛國,伯爵,姬姓,始封文王子叔鄭。存滅:僖二十四年見;昭二十六年,毛伯奔楚。

聃國,姬姓,始封文王子季載,都國於那處。存滅:僖二十四年見,不知何年滅於楚;莊十八年《傳》:遷權於那處;則聃之滅,又在權前矣。

雍國,姬姓,始封文王子,都國於雍。存滅:僖二十四年見。

畢國,姬姓,始封文王子,都國於畢。存滅:僖二十四年見;春秋前,不知為誰所滅;畢萬,其後也。

酆國,侯爵,姬姓,始封文王子,都國於酆。存滅:僖二十四年見;酆本商崇侯虎地,文王滅崇,作豐邑,武王封其弟為酆侯;《竹書》成王十九年,黜酆侯;自是絕封,後其地復為崇國。

郇國,侯爵,姬姓,始封文王子,都國於郇。存滅:僖二十四年見,不知何年滅於晉。

邘國,姬姓,始封武王子。存滅:僖二十四年見;《地名考略》:「隱十一年《傳》:王取鄔、劉、蒍、邘之田於鄭。邘即武王子所封,據此則春秋初邘已並於鄭矣」。

應國,侯爵,姬姓,始封武王子,都國於應。存滅:僖二十四年見,不知何年絕封,地入周,後入秦;《史記》:「赧王四十五年,客謂周最,以應為秦太后養地」是也。

韓國,侯爵,姬姓,始封武王子,都國於韓。存滅:僖二十四年見,春秋前為晉所滅,後以封大夫韓萬為邑。

蔣國,姬姓,始封周公子,都國於期思。存滅:僖二十四年見,不知何年滅於楚,為期思邑。

茅國,姬姓,始封周公子,都國於茅。存滅:僖二十四年見,後為邾邑;哀七年《傳》:「茅成子以茅叛」是也。

胙國,姬姓,始封周公子。存滅:僖二十四年見。

鄀國,都國於商密,後遷於鄀。存滅:僖二十五年見,文五年,秦人入鄀;蓋自是南徙,為楚附庸;定六年《傳》:遷郢於鄀;則楚已滅之為邑矣。

夔國,子爵,羋姓,始封熊摯,都國於夔。存滅:僖十六年見,為楚所滅。

檜國,妘姓,始封祝融後,都國於檜。存滅:春秋前為鄭所滅,僖三十三年見《傳》。

沈國,子爵,姬姓,始封禹後,都國於平輿。存滅:文三年見,定四年為蔡所滅;後入楚為平輿邑。

六國,偃姓,始封皋陶後。存滅:文五年見,為楚所滅。

蓼國,偃姓,始封皋陶後。存滅:文五年見,為楚所滅。

逼國,姞姓。存滅:文六年見。

麇國,子爵,都國於錫穴。存滅:文十年見,不知何年滅於楚。

巢國,伯爵。存滅:文十二年見,昭二十四年滅於吳。

宗國,子爵。存滅:文十二年見。

舒蓼國,偃爵,始封皋陶後。存滅:文十四年見,宣八年滅於楚。

庸國,都國於上庸。存滅:文十六年見,為楚所滅。

崇國。存滅:宣元年見。

郯國,子爵,己姓,始封少昊後,都國於郯。存滅:宣四年見,終春秋世猶存;《紀年》云:于越子朱句,三十五年滅郯;今按《史記·楚世家》:頃襄王十八年,猶有郯國,相去一百三十五年,《紀年》誤。

萊國,子爵,姜姓。存滅:宣七年見,襄六年滅於齊。

相關焦點

  • 春秋的戰爭是貴族的遊戲從不滅國?不然,四大強國滅國上百
    在網絡上經常看見一種觀點,是說春秋時代的戰爭講規矩、講禮儀,甚至有人說春秋戰爭是貴族的遊戲,戰爭是為了贏得「稱伯、仁義、尊王」等名聲,進而獲取政治資本,來增強本國在天下諸侯當中的影響力,也很少有滅國之舉。
  •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滅吳,成為春秋最後霸主 | 春秋史話連載21
    每天一篇中國史,本篇系精編經典中國通史之《春秋史話》連載21,歡迎收看。越國的始祖據傳是夏族,他們很早就活動在會嵇(今浙江紹興)地區。夏禹娶塗山氏女為妻,有說塗山在今山陰。無餘一下的一段歷史失去記載,《史記·越世家》說無餘之後20餘世傳至允常,始見於春秋,允常之後就是滅吳稱霸的勾踐。越國社會發展的歷史,詳情不清楚,大致和吳國相仿,春秋時代其社會經濟發展是較快的。越國的活動最早出現在春秋史上,是公元前601年(魯宣公八年),越與吳一道同楚會盟一次。此後,越兩度助楚伐吳,但均以失敗告終。公元前510年(魯昭公三十二年),吳國正式興兵伐越。
  • 為何春秋時期的諸侯們熱衷於爭霸,而不是吞併和滅國?
    ,成為新一代霸主;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當上了春秋「末代」霸主……。東周「小霸」鄭國崛起過程中,就先後滅了鄶國、東虢國、祭國、鄢國、胡國等等;南方楚國在崛起過程中,先後滅了權國、隕國、絞國、南申國、息國、江國、黃國、蓼國等等諸侯國;在進入春秋後,齊國吞併了祝國、紀國、遂國、譚國等等國家;晉國在稱霸前,滅了郇國、霍國、楊國、韓國、魏國、虞國、芮國、西虢國等等;秦國則滅了梁國、西戎十二國……。
  • 春秋時期穩居霸主地位150多年的強國,為什麼說滅就滅?
    晉國是春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  自春秋初期開始,晉國公室內亂就沒有消停過,一次又一次的同室操戈不斷削弱王室力量,極大動搖了王室的統治基礎。  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伐滅晉國大宗,盡出寶物賄賂周釐王,釐王冊封武公為諸侯。曲沃代晉是春秋初期影響最惡劣的事件,其不但動搖了東周禮樂國本,更為晉公室內鬥開了先例,從此以後,歷代國君都把打壓宗族作為穩固君權重要手段。
  • 春秋戰國時期位於今江蘇省境內的諸侯國列表及最後歸宿
    春秋期間(前770年~476年),各諸侯國相互徵伐兼併,江蘇分屬齊、魯、宋、吳、楚等國。至戰國時期,南方的越國滅掉了吳國,後西方的楚國又滅掉了越國,此時江蘇歸屬楚國管理。西周分封圖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個時期曾經出現在江蘇地面的各個國家的概況,以及它們最後又是怎麼消亡的。吳國:前12世紀―前473年,存在於長江下遊地區的姬姓諸侯國,也叫句吳,首任國君吳泰伯。
  • 擁有強大商人集團的春秋小霸,為何會成為第一個被滅的春秋大國?
    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秦穆公篇(14)主筆:閒樂生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這個亂到極處卻越亂越有精神的春秋時代,不但王侯將相可以建功立業大出風頭,就算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商人,逮到機會,也可以憑著自己的機智和勇敢,風風光光的露一下臉,也正是因為他們,歷史才變得更加有趣。
  • 春秋前後有五個虢國,晉國假虞滅虢究竟滅的是哪個虢國?
    虢國雖然在春秋時期並不是什麼強大的國家,但是卻多次出現在了歷史的舞臺之上。春秋前後,一共出現了五個虢國,其中最出名的就屬假虞滅虢中的虢國了,那麼,晉國究竟滅亡的是哪個虢國呢?
  • 春秋戰國,周天子已成吉祥物,為啥沒人滅他,諸侯:誰願意去找死
    春秋戰國,周天子已成吉祥物,為啥沒人滅他,諸侯:誰願意去找死 中國古代有一個很有趣的時代,這個時代就是春秋戰國時期。明明天下有周天子,卻沒有人聽他的,甚至連最小的諸侯國都比周天子的實力強。周天子基本上成了一個城主,而不是天下共主。
  • 春秋時期小國困境知多少?鄧國息國無端被滅,蔡國父子接連被俘
    發生於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的假途滅虢,是春秋時期非常著名的典故,關於這個典故的彎彎繞,我們在上一篇已經講過。事實上,假途滅虢並不是春秋時期大國找藉口欺負小國的開端,類似的事情楚國早就做過。在莊公六年(公元前688年),楚國國君楚文王想滅掉申國(今河南南陽附近),卻必須經過鄧國(今河南鄧州附近)。
  • 東周為什麼要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戰國又是怎麼劃分的呢?
    眾所周知,先秦時代有:夏商周,而周朝又分為東西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其實「春秋」和「戰國」並不是兩個朝代,而是同屬於「東周」的前後兩個階段。
  • 春秋小國「偪陽」之滅,孔子父親叔梁紇一戰成名,晉悼公一箭雙鵰
    偪陽故國偪(fù)陽,春秋期的一個小國,其故址在現在的山東棗莊嶧城以南。據地方志《嶧縣誌》記載,「偪陽城,縣南五十裡,古妘姓之國。祝融之孫,彭祖弟陸終第四子求言封於偪陽,後為晉所滅。」「祝融」是上古管理火的官員。偪陽建國者的先祖曾居於此官職。
  • 風雲激蕩的春秋戰國天下——春秋五霸
    春秋時期,各諸侯相繼開始攻伐,爭相稱霸中原,在這期間,先後出現了5個霸主,被稱為春秋五霸,個人認為,五霸為「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他們分別在不同時期稱霸中原,成為春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春秋故事——兩次借路虞國的「假道伐虢」
    能對春秋那段歷史了解個五六成的人,不多。為什麼?因為太亂了~國君更替頻繁,版圖變化太快,諸侯國很多,等等。最近在看春秋戰國,不知道看多久,也不知道能吸收多少,在連載天下九塞的間隙,寫點有意思的故事吧。春秋時期,最多有140多個諸侯國,諸侯由周王分封,共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在春秋近三百年期間裡,有五十二個諸侯國被滅,發生戰事四百八十多起。
  • 春秋徐國南疆析疑
    (《春秋經》) 楚鬥谷於莬滅弦,弦子奔黃。於是江、黃、道、 柏方睦於齊,皆弦姻也。弦子恃之而不事楚,又不設備,故亡。(《 左傳》) 杜注 : 弦國在弋陽軑縣東南。( 筆者按 :軚縣在今湖北浠水縣東境)僖公十二年 ( 前649 年 ) 夏,楚人滅黃 。( 《 春秋經》)僖公十四年( 前647年) 楚滅英。
  • 漢朝皇帝列表
    漢朝皇帝列表公元221年,自認是漢室後代的劉備(漢昭烈帝)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221年5月15日 —263年),是三國之一,亦稱「劉蜀」、「季漢」,263年為魏所滅。共歷二帝,四十三年。史學上並不將其併入漢朝歷史。 秦末天下大亂,劉邦在推翻秦朝後被封為漢王。
  • 秦滅六國的先後順序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秦朝。秦,原本是偏居西部的一個小國,它是如何滅六國而一統天下的?
  • 春秋時期一百四十多個諸侯國國力排行榜及滅國表
    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分爭,此間全國共分為一百四十多個大小諸侯國,而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齊國、晉國、楚國、宋國、鄭國、衛國、魯國、吳國、越國、秦國等。同時春秋時期的兼併戰爭也極為激烈,其中以楚國為最,大大小小國家共兼併45個,幾乎佔了春秋諸侯國的三分之一。
  • 春秋時期有影響的十大著名人物
    春秋時期政治家,「春秋五霸」之一。稱霸西戎,對秦國的發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楚莊王,熊旅,又稱荊莊王,羋姓,熊氏,春秋時期楚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出處就是楚莊王。
  • 春秋和戰國,究竟有啥子區別
    我們都知道,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段極其特殊的時期,是文化交流碰撞的平臺,也是政治轉型的過度。事實上,後人經常把春秋戰國當成一個統一的名詞來概括這段歲月,很少有人會去思考,春秋與戰國究竟有啥子區別,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來揭開這其中的奧秘。
  • 第22p,列表的定義、使用,可變的列表
    一、列表的定義1、什麼是列表?我們都使用過excel表,在excel表中可以有N多列N多行;而列表,可理解成只有一列的「表格」,列表中可以存放字符串、數字、特殊符號等數據(不限制任何數據);2、列表的定義在Python中可以使用關鍵字List進行列表的定義,也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