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分爭,此間全國共分為一百四十多個大小諸侯國,而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齊國、晉國、楚國、宋國、鄭國、衛國、魯國、吳國、越國、秦國等。同時春秋時期的兼併戰爭也極為激烈,其中以楚國為最,大大小小國家共兼併45個,幾乎佔了春秋諸侯國的三分之一。到戰國時大大小小僅剩二十餘個諸侯國了。
超弱小國(28國:名不見經傳)
倪國、逼國、莘國、箕國、岐國、駘國、大庭國、觀國、姜國、瑕國、六國、豐國、柳國、微國、道國、有窮國、翨陽國、絢國、過國、泉國、佟國、六國、英國、蓐國、姒國、祝其國、鄟國(滅於魯)、淳于國(滅於杞)
弱小國(101國:國小地少)
根牟國、毛國(滅於周)、祭國(滅於鄭)、賈國(滅於晉)、極國(滅於魯)、桐國(滅於楚)、邶國(滅於周)、荀國(滅於晉)、扈國、軫國(滅於楚)、魷國(滅於楚)、魚國(滅於楚)、萓國(滅於秦)、彭國(滅於周)、胡國(滅於楚)、邳國、任國、鄾國(滅於楚)、介國(滅於齊)、應國(滅於楚)、鄶國(滅於鄭)、亦鄶國、古密國、夔國(滅於楚)、胙國、郇國(滅於晉)、費國(滅於齊)、黎國(滅於晉)、頓國(滅於楚)、雍國(滅於晉)、巢國(滅於楚)、滑國(滅於秦)、茅國(滅於鄒)、焦國(滅於晉)、顓臾國、柏國(滅於楚)、牟國、賴國(滅於楚)、谷國(滅於楚)、凡國(滅於楚)、向國(滅於莒)、梁國(滅於秦)、郕國(滅於齊)、弦國(滅於楚)、郜國(滅於宋)、須句國、邿國(滅於魯)、鄖國(滅於楚)、皖國、邘國(滅於鄭)、楊國(滅於晉)、縉國(滅於魯)、井國、共國(滅於衛)、諸國、冀國(滅於虞)、蘇國(滅於狄)、耿國(滅於晉)、肥國(滅於晉)、鄀國(滅於楚)、蓼國(滅於楚)、隨國(滅於楚)、黃國(滅於楚)、劉國、唐國(滅於楚)、絞國(滅於楚)、羅國(滅於楚)、鄅國(滅於魯)、畢國、炎國(滅于越)、鍾吾國(滅於吳)、遂國(滅於齊)、宿國(滅於宋)、戴國(滅於鄭)、葛國(滅於宋)、江國(滅於楚)、媵國(滅于越)、項國(滅於齊)、葉國、鞏國、聶國、鄣國(滅於齊)、祝國(滅於齊)、刑國(滅於衛)、郤國(滅於晉)、息國(滅於楚)、謝國(滅於周)、權國(滅於巴)、霍國(滅於晉)、沈國(滅於蔡)、苪國(滅於晉)、蔣國(滅於楚)、鄖國(滅於楚)、管國、譚國(滅於齊)、紀國(滅於齊)、舒國(滅於楚)、蕭國(滅於楚)、萊國(滅於齊)、杞國(滅於楚)、州國、虞國(滅於晉)、鄫國(滅於莒)
中等國(11國:稍微有點實力)
代國、中山國、鄧國(滅於楚)、申國(滅於楚)、薛國、曹國(滅於宋)、虢國(滅於鄭)、許國(滅於楚)、呂國(滅於楚)、莒國(滅於楚)、邾國(滅於楚)
二流強國(6國)
衛國、陳國、巴國、雍國(滅於楚、秦、巴聯軍)、蔡國(滅於楚)、徐國(滅於吳)
準一流強國(4國)
鄭國、宋國、魯國、燕國、
一流強國(6國)
晉國、楚國、齊國、秦國、越國、吳國
其中以晉國的霸業最強盛,也最持久,人才更是遠遠多於楚國
楚國次之,霸業稍遜於晉國
然後是齊國,齊桓公雖第一個稱霸,但子孫似乎不怎麼樣,齊桓公之後,齊國霸業一落千丈,兩百年內未曾有出彩之處
秦國因為有秦穆公,稱霸西戎,霸業僅次於齊國
越國吞併吳國,北上爭霸,成為春秋最後一個霸主
至於吳國,因為亡于越國,故排在吳國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