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秦穆公篇(14)
主筆:閒樂生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在這個亂到極處卻越亂越有精神的春秋時代,不但王侯將相可以建功立業大出風頭,就算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商人,逮到機會,也可以憑著自己的機智和勇敢,風風光光的露一下臉,也正是因為他們,歷史才變得更加有趣。
而鄭國的商人,可能就是最早開始在歷史中嶄露頭角的一群愛國志士,他們所發出的能量,絕對不容小覷。
早在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友於宗周畿內鹹林之地(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是為鄭桓公。另外,宣王還大方的把一批商業民族殷商的後裔分給了他。多事之秋周幽王時,鄭桓公見天下將要大亂,便率領這些商人遠遷到「洛之東土,河濟之南」以避禍,剛到那裡是一片荒野,鄭桓公便與族人及商人們披荊斬棘,共同開發,創立了鄭國的基業,並稱這裡是新鄭。為了報答商人們在創業中發揮的作用,鄭桓公與商人訂立了一個盟約:「爾無我叛,我無強賈,毋或匄奪。爾有利市寶賄,我勿與知。」只要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就不強買或奪取商人的貨物,不幹涉商人的經營。商人有值錢的寶物,公家也不過問。這也許就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商業法了。而正因為這個盟約,這些商人在鄭國地位超然,對鄭國甚而中原的政局都很有影響力。鄭國能在春秋初年成為小霸,這些商人的貢獻也非常巨大。
後來,由於齊晉秦楚等邊緣國家的興起,經濟強大但軍事弱後的鄭國漸漸衰弱了,但即便如此,它仍有一定的實力與財力,也有很多機巧靈活的外交人才,所以每次遭遇絕境,都能奇蹟生還。
比如,公元前627年秦軍偷襲鄭國,就在半路碰到了兩個相當厲害的鄭國商人,弦高與奚施。
弦高與奚施都是牛販子,從前咱們不是說過周王室有個王子頹很喜歡拿牛當寵物嗎?這兩人就是靠著賣牛給王子頹大賺一筆,變成了暴發戶,王子頹倒臺後,周貴族們受王子頹的影響,對寵物牛的熱情絲毫不減,他們便繼續做著販牛生意,而且生意越做越大,這一次又買了幾百頭牛要去洛陽賣給一些王公貴族,恰巧在路上碰到了秦國偷襲鄭國的軍隊,他們立刻花重金買通幾個秦國軍官,得到了秦軍的全部軍事機密。原來,秦國君主秦穆公幾年前與晉軍圍困鄭國時,特意在鄭都留下了一支部隊作為撤兵的條件,名為幫助鄭國守城,實為布下一顆重返中原的棋子,只待此次機會,裡應外合,拿下鄭國。
弦高、奚施得到這個消息後,大驚,他們深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這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明白鄭國一旦陷入戰爭,自己的生意也必然受到影響,到時股票大跌,那可就虧大了,於是他們商量了整晚,決定不惜老本也要阻止這場戰爭的發生。
於是,他們兵分兩路,奚施星夜奔告鄭國,要他們早作準備;而弦高則挑選了十二頭肥牛,並以四張熟牛皮做為引禮,裝成鄭使前往秦軍犒師。
結果,弦高及時在滑國(今河南偃師市西南,在鄭都新鄭西一百公裡處)附近堵住了秦軍,為了不讓人誤會他吃了熊心豹子膽攔路搶劫,他特意讓手下夥計們高舉「熱烈歡迎盟軍路過」的橫幅,並高聲叫道:「東道主鄭國有使臣在此,願求一見!」
秦軍主帥孟明視不由大吃一驚,心想:「鄭國怎麼這麼快就知道我軍的行蹤了,糟糕,我軍的偷襲計劃豈不是要泡湯?」
這時弦高已經來到了孟明視的帥車之前,只見他從容一笑,躬身道:「我們國君聽說您準備行軍經過我國,特派小臣前來犒賞您的隨從。敝國雖然不富有,但既然從前與貴主定下「東道主」的盟約,那麼只要你們待一天,我們就會供給一天。不過你們也別待太久了,久了我們可供應不起,況且敝國地處列強之間,老是有些莫名奇妙的人來攻打我們,你們要是在這待久了,萬一有什麼不測,我們可沒法跟貴主交代!」
孟明視心中還是有些不信,便詰問道:「鄭君既然派你來犒師,怎麼沒有國書呢!」
弦高從容答道:「貴軍去年冬天十二月丙戊日出兵,走了十幾天的路,一定很累了吧,我們國君怕等寫好國書,就來不及為你們接風洗塵了,故口授下臣,命臣速速前來相迎,失禮之處,還請將軍原諒則個。」
孟明視見鄭國連自己出兵的日期都知道得如此詳細,這才明白自己軍隊的行蹤已然全部暴露,便大聲笑道:「貴國真是太客氣了,其實我們這次來是去滑國旅遊的,並沒有計劃去鄭國,所以就不勞貴國破費了,貴使請回吧!」
弦高見目的已然達到,於是會心一笑,留下十二頭肥牛,稱謝而退。
待到弦高走後,孟明視才長嘆了一口氣,說道:「看來還是蹇相深謀遠慮,勞師襲遠果然不智,現如今鄭國連我軍出發的日期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一定早已做了萬全的準備,攻之則城固難克,圍之則兵少無繼,鄭國這塊肥肉咱們肯定是吃不上了,可咱們要是就這麼回去,也太窩囊了吧!」
秦將白乙丙道:「是啊,軍士們辛辛苦苦跋涉數千裡,寸功未立就回去了,恐怕會多有怨言,我看咱們不如趁機攻打這裡的滑國,也搶點給養,休整一下好上路!」
孟明視頷首道:「現如今也只好這樣了,滑國國小民弱,也比鄭國好欺負,何況咱們走了這麼遠的路,耗費國家多少金銀錢糧,人力物力,總得找補回來啊!」
說起來,這滑國名不見經傳,是個蕞爾小國,但它對春秋歷史的影響卻相當的大。想當年,滑因為接近鄭國,常常受到鄭的侵伐,周襄王因它是同姓諸侯,便為它向鄭國說情,鄭國不理,周襄王惱怒之下,竟聯合狄人攻打鄭國,自此與狄人扯上了關係,娶狄女為後,與狄人結了親家。沒想到幾年之後,狄後竟與他弟弟王子帶私通,把周襄王趕出了都城洛邑。最終還是晉文公勤王捉姦,替周襄王殺了王子帶,撥亂反正。這也是當年晉文公稱霸的重要起點。
而這一次,滑國再次成為了歷史的轉折點。
因為滑國實在太過弱小,秦軍隨便一攻,竟然把滑國給滅了。而此時滑國已新附於新任霸主晉國,晉國能咽的下這口氣嗎?
而與此同時,鄭國國君鄭穆公也接到了奚施的密報,為了證明情報的真實性,穆公便派人去國賓館探聽秦國駐鄭部隊杞子等人的行動,發現杞子等人果然早已厲兵秣馬,全副武裝,做好了臨戰準備,鄭穆公大驚失色,連忙派大夫皇武子去致辭說:「大夫們住在這裡這麼久,敝國的公費接待已嚴重超標,難以為繼了。現在我雖知各位貴人即將回國,但囊中羞澀,沒有別的好禮相送,只有園囿裡所養的麋鹿和野果,請你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去取些,聊表心意吧!」話說得很文雅,但實際上就是逐客令。這是春秋的貴族作派。
杞子等人見事情已經敗露,只好交出北城門鑰匙,狼狽逃出鄭國,他們無顏再回秦國,只好逃亡齊國。鄭國的危機,就這麼化解於無形之中了。鄭穆公為了感謝弦高,不但讓他當了大官,還送了他120頭肥牛,以補償他的損失。
我們看到,鄭國似乎是個很幸運的國家,晉國聯合秦國來打它,它就搞個「燭之武退秦師」,如今秦國又來偷襲它,它又靠著「弦高犒師」再次化險為夷。所以我們中學語文課本將這兩篇都收錄了,目的恐怕就是要宣傳個人才智拯救國家的美談。但讀書的少年郎們也許並不知道,鄭國最後的結局並沒有多好,它即便有那麼多聰明的手段,機智的人才,然而剛到戰國時代,鄭國就成了第一個被滅的大國。而且滅了它的,還是戰國七雄中最弱的韓國。
鄭國的歷史告訴我們,一個人,或者一個國家,如果不自立自強,老是耍些小聰明,終究還是要完蛋的。而韓國吞併鄭國後,竟也繼承了鄭國人的小聰明,這就是韓相申不害提倡的「術」;然而事實證明,比起商鞅的「法」,所謂「術」微不足道,戰國時代結束時,韓國仍然成了第一個被滅的國家。
總之,實力才是王道,你的手段再多,你的關係再牛,但終究有耗盡的一天,只有真本事,才能讓你走到最後。否則像鄭國那樣「虛內務而恃外好」,待到繁華褪盡,註定只剩枯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