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擔擔麵、北京的炸醬麵、上海的陽春麵...
咱們中國麵條的種類數都數不過來
作為一個吃貨
這些麵條你都吃過嗎?
一、陝西岐山臊子麵
岐山麵食文化源遠流長,有著幾千年的傳承發展,臊子麵也叫「哨子面」是西府特產。臊子麵講究面要擀的薄,薄可透光,但吃起來卻非常筋韌利口。口味特點即「酸、辣、香、薄、筋、光、煎、稀、汪。」臊子麵,顧名思義是由臊子、麵條和湯三部分組成。臊子是臊子麵的精華,臊子的製作可繁可簡,講究的臊子有肉丁、蘿蔔丁、蘑菇丁、筍丁、胡蘿蔔丁等十餘種原料翻炒而成,簡單的則只用蘿蔔丁、肉丁即可。
二、陝西biangbiang面
陝西biangbiang面是陝西關中地區,非常流行的一種麵食,這種像褲腰帶似的麵條,以其寬約二、三寸,長度在一米上下的標誌性而被人們所熟知。據說其名是由於麵團在摔打過程中發出的聲音而得名的,還有一種說法是一位潦倒秀才為換面吃造字而得名,總之這稱為陝西八大怪之一的麵條。
三、陝西油潑麵
油潑麵又叫拉麵、拽面、抻面、楨條面、香棍面等,是陝西很有特色的一道主食。是陝西很有特色的一道主食。是一種手工擀制的又粗又寬的麵條,製作時先在開水中煮熟後撈在碗裡,配上蔥花、肉絲、花椒粉、鹽面等配料,再撒上一層厚厚的辣椒麵,香辣紅豔,頓時讓人食慾大開。
四、陝西楊凌蘸水面
楊凌蘸水面的特點是:「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湯麵分盆裝、越嚼口越香」。更有特點的是它的面和湯是分開的,吃的時候從大面盆裡夾出寬厚且長的麵條拉到碗裡的湯中,然後夾著麵條一口一口地咬著吃。楊陵的麵食文化歷史悠久,地名的更迭及世事的滄桑並未改變人們吃麵的口味,而且面是越吃越長,也越吃越寬了。長有到1.5-3米的,寬有到3-5釐米的,蘸水面是何年何月由何人創始是無所考證的。但蘸水面確實是楊凌、武功一帶人最為鍾愛麵食。因為蘸水麵湯和面分開盛,吃時把面用筷子拉到湯碗內,然後再入口,這樣可以始終保持湯味濃鬱,要吃的面可多可少。因為湯內由可口的開胃佐料。
五、山西刀削麵
山西刀削麵因其獨特的風味,而馳名中外。刀削麵因全憑刀削,故因此得名。這刀可是十分有講究的,普通的菜刀無法削出漂亮的面葉,製作刀削麵需要專門的刀,這是一種特製的弧形削刀,用這種刀削出的面葉,中間厚兩邊薄,形似柳葉。入口口感上佳,滑而不粘,軟而不稀,面葉勁道有力,受到廣泛好評。刀削麵本身並沒有特定的滷,因此,三鮮滷、肉滷、醬滷您大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來定。即蒜泥、油潑辣子、糧食醋和鮮菜
六、北京炸醬麵
地道老北京炸醬麵的精髓全在這炸醬上。舊時的老北京人吃炸醬麵用的是豬油炸醬,面當然是要吃鍋挑兒,熱面熱醬的和開,那滋味吃起來可真叫個香。但是現在人們的日常飲食本已經過於油膩了,實在是不該再給腸胃雪上加霜了。豆芽、芹菜、青豆兒、黃瓜絲、心裡美蘿蔔絲、白菜絲、青蒜、香椿等8樣是必備。端著碗挑起一箸子麵條,再來一口蒜,真是什麼美味也不換。
七、四川擔擔麵
擔擔麵是四川民間極為普遍且頗具特殊風味的一種著名小吃。有傳是自貢市一位名叫陳包包的小販始創於1841年,因是挑著擔子沿街叫賣而得名。此面色澤紅亮、鮮而不膩、辣而不燥,堪稱川味麵食中的佼佼者。擔擔麵的出名,出在它的調味和獨特的澆頭。川菜廚師們用獨特的口味來刺激食客的味蕾,用特有的風味來吸引食客的食慾,是一款吃了就讓人忘不掉的川味。擔擔麵的調料和原料組合在一起,融合併持有各自特色,香味互相襯託卻又互不突出,只覺是一味更比一味好。
八、四川涼麵
四川涼麵是四川的漢族傳統小吃,在四川全省都有很大影響。近幾年更是走出四川,走向大江南北、向全國各地人們的餐桌,深受廣大食客的歡迎和好評。
四川涼麵恰恰採用了川味的精華,只要掌握了川味的幾種調味料,製作出的四川涼麵就會令人食之神魂顛倒,大呼過癮。
九、蘭州拉麵
蘭州拉麵是屬於湯麵的一種。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是回族人馬保子於1915年始創的,當時馬保子家境貧寒,被生活所迫的他在家裡製成了熱鍋牛肉麵,於是肩挑著在城裡沿街叫賣。而這聲名遠播的蘭州牛肉麵的知名並不是麵條加著牛肉片,而是麵條加上牛肉湯。吃的時候有沒有顯而易見的肉不要緊,重要的是這湯味。如果到蘭州去,可以看到很多拉麵館門口都立有一個支鍋的大爐子,裡面煮著噴香的牛肉。為的就是向眾人展示:我們這裡的拉麵使用的是真正的牛肉湯麵。蘭州拉麵的湯裡也有較濃重的香料,配方十分講究,其特點是湯汁要:麻、辣、鹹、香。
十、武漢熱乾麵
熱乾麵是頗具武漢特色的食物之一。熱乾麵地道與否和麵條煮的程度有關,面不能煮的太軟,自然也不能太硬。麵條纖細且根根有力,面色亮黃而油潤,滋味更是鮮美無比。將煮好的麵條拌以香油、麻醬、蝦米、五香醬菜等配料,極具當地特色。如果您到武漢當地遇到巷子裡的熱乾麵倒是可以嘗試一下,要知道很多美味,都是在小攤子上才能吃出地道的。
十一、兩廣伊府麵
伊府麵是一種油炸的雞蛋面,因在民間廣泛的流傳與改良,傳至世界各地。有人說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速食麵。伊府麵的做法最早是載於明代的,當時人稱其為「索麵」。做法是用麵粉加鹽水調揉均勻,再揪成小塊抹油,將麵團放在有孔的壓面機中,漏下成為長條,經水煮除鹹味與調味,最後將麵條取出曬乾後再投入油鍋炸至金黃色,因其含水量很低,可以保存較長時間而不變質,隨時取用也極為方便。食用時加清水煮至半熟,加入佐料和湯汁滋味令人回味無窮,難以忘懷。因其悠久的歷史背景和獨特的製作方法與北京的炸醬麵、山西的刀削麵、四川的擔擔麵、湖北的熱乾麵共列為中國的五大名面。
十二、河南燴麵
河南燴麵是一種集葷、素、湯、菜於一身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道鮮美,經濟實惠的特點而遍及全國。湯汁味濃,麵條筋道,營養豐富。地道的河南燴麵要用上等嫩羊肉、羊骨一起煮湯,通常也要花上四五個小時,煮的時候也要先大火猛滾再用小火煲,將骨中精華融於湯汁中,奶白明亮的湯,猶如牛乳一般。輔料則以海帶絲、豆腐絲、粉條、香菜、鵪鶉蛋、海參、魷魚等點綴,上桌之時帶有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調味,一碗地道的河南燴麵怎能不讓你吃出酣暢淋漓的感覺?
十三、上海陽春麵
上海的陽春麵,又稱光面或清湯麵,是指一種不加上任何菜餚配料而只有湯的麵條。煮這種面所使用的麵條一般沒有規限,細如龍鬚麵或者粗如寬面均可使用。民間習慣稱陰曆十月為小陽春,上海市井隱語以十為陽春。因以前此面每碗售錢為十文,故稱陽春麵。做陽春麵最重要的就是炸蔥油,紫皮洋蔥的味道比較香,炸出的蔥油味道自然非常濃鬱,將熬香的蔥油、燒透的海米與煮熟的麵條一起拌食。那麵條韌糯滑爽,海米軟而鮮美,蔥油麵更是香鬱四溢。
十四、廣州的雲吞麵
雲吞麵又稱餛飩麵、細蓉、大蓉。是廣東省的漢族特色小吃,屬於粵菜系。一般以雲吞拌麵,分為湯麵與撈麵。雲吞麵是一種在中國十分普遍的食品。以煮熟的餛飩和蛋面,加入熱湯即成。
十五、貴陽腸旺面
腸旺面又稱腸益面,是貴州極負盛名的一種漢族風味麵食。在貴州眾多的小吃中,以色、香、味「三絕」而著稱,具有血嫩、面脆、辣香、湯鮮的風味和口感,以及紅而不辣、油而不膩、脆而不生的特點。「腸」即豬大腸,「旺」則是豬血,加上麵條,三者相加便相得益彰。 「腸旺」是「常旺」的諧音,寓意吉祥。貴陽市區內各小吃街均有賣。
十六、陝西蕎麥麵
蕎面餄餎是陝西省著名的漢族麵食小吃。被譽為北方麵食三絕之一,與蘭州拉麵、山西刀削麵齊名。餄餎,古稱"河漏"。元代農學家王禎《農書,蕎麥》:"北方山後,諸郡多種,治去皮殼,磨而成面或作湯餅。餄餎,因多用蕎麥麵製成,比較固定的叫法是蕎面餄餎。
十七、蘇州頭湯麵
蘇州頭湯麵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點,屬於蘇菜系蘇州菜。《舌尖2》中的美食之一,所謂的頭湯,是指麵條店一天剛開門,用換上的清水所煮的第一批麵條。許多在蘇州吃過面的人都記得這樣的場景,仿青瓷的湯碗,四方桌上各式各樣的桌號木夾,頭湯麵中幾棵青綠的菜心,面上浮著香油和細蔥。許多老一輩的蘇州人都有印象,過去在松鶴樓幾毛錢就可以吃到一碗正宗的頭湯麵。
十八、杭州蝦爆鱔面
蝦爆鱔面為杭州奎元館漢族傳統名食。選料精細,鱔魚缸養活宰,蝦仁潔白鮮嫩。 麵條柔滑不粘,有咬勁,鱔汁煮麵,湯濃味鮮。烹調講究,素油爆,葷油炒,麻油澆,蝦白鱔脆,油潤清香,回味無窮。
十九、成都煎蛋面
用銅鍋煮麵,用銅鼎吊湯,用銅勺煎蛋,用銅瓢炒料……到由清一色的男夥計吆喝著端面上桌,其間熱鬧喧囂的市井氣早已使你的心沸騰。再一看,香濃飽蘸的紅番茄汁,翠綠養眼的木耳菜,象牙白的銀絲掛麵,燦金酥香的煎蛋;再用木筷輕輕一撥,星星點點的蔥花和碎米芽菜帶著馥鬱的鮮香直衝鼻喉,讓你的味蕾忍不住想要歡呼。
二十、榆林羊肉麵
在陝北,有句民謠無人不曉。那就是,「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四十里舖的羊肉麵。」可見,羊肉麵在當地人眼睛裡是多麼重要的飲食。羊肉麵有兩種吃法。吃法一面是面,肉是肉,由自己來拌,此法比較貴一點,但是味道卻是最美的。吃法二:肉已經給你蓋在面上面了。其中羊肉是選自陝北肥嫩的山羊肉,肉質鮮美肥嫩,是羊肉中的極品,
麵條盤點完了
有沒有你喜歡吃的呢?
如果有你沒有吃過的
那就找機會趕快去嘗試一下吧~
(來源網絡)
大濮吃喝玩樂團合作請聯繫:
微信/QQ:154504772
郵箱:jiammm0312@163.com
電話:15138526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