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這些年燒毀了多少古建
感受下曾經痛心的一刻
古建多發火災的原因分析
中國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獲悉,近十年來,全國共接報文物古建築火災392起,直接財產損失2808.9萬元人民幣。
其中30.2%為電氣原因引起,19.8%為用火不慎,玩火、吸菸各佔5.3%,放火佔5%,生產作業佔2.9%,自燃佔1.9%,雷擊佔0.8%,原因不明確的佔8.5%,其他原因佔20.4%。比較突出的是:2014年雲南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火災,過火面積近百畝,燒毀房屋242棟;貴州黔東南州報京大寨火災,燒毀房屋148棟,使300多年的侗族村寨核心區域化為灰燼;2015年雲南大理州拱辰樓火災,使600多年歷史古蹟全被燒毀。
存在的突出問題隱患包括:
——建築耐火等級低。多採用木質結構,易燃可燃物多,且建築密度大,缺少防火分隔,一旦起火極易迅速蔓延。
——用火用電不規範。違章動用明火,大量焚香點蠟燭,電氣線路私拉亂接、老化嚴重。
——消防設施設備缺失。多數古建築消防水源不足,缺乏必要的報警、噴淋和防雷設施,有的建築面積和體量都很大,卻只配備數量極少的滅火器,無法滿足撲救初起火災的需要。
——滅火自救力量匱乏。很多古建築管理單位沒有建立滅火自救隊伍,已建成的也普遍自救能力不強,而且地處偏遠,路況複雜,專業消防力量很難及時到達、有效處置。
——日常消防管理鬆懈。有些古建築管理單位消防安全意識淡薄,責任不明確、制度不健全,人員不在崗、巡查不及時,消防工作長期處於無人管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