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被燒毀背後,商業化埋下的隱患

2021-02-23 中國新聞周刊

傳統智慧漸漸失去作用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村落」被燒毀讓原始村落保護問題再度成為焦點。2021年2月14日17時,雲南省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角鄉翁丁村老寨發生火災,村寨幾乎全部被燒毀。

 

2月18日,國家文物局發布通報稱,翁丁寨起火後恰遇當地大風,出現跳火情形,引起火勢迅速向四周擴散,明火於當日23時15分被撲滅。

 

據了解,此次火災共燒毀房屋104間,其中包括寨門2個、廁所4間,無人員傷亡。當地政府和消防救援部隊正在調查火災原因,評估火災損失,雲南省正在全省範圍內開展古村落和文物保護單位消防安全隱患排查和整改工作。

 

近年來,翁丁村式的慘劇在雲貴等地屢有發生。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孫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西南地區傳統村落火災多發和近年來的商業化不無關係,商業化導致村寨的原始居民大多外居,村寨空心化,發生火情後難以及時撲救。

 

雲南大學教授尹紹亭稱,其對翁丁村發生火災並不感到意外。他認為村寨安裝消防樁而不通水,村民絕大部分被遷移到數裡之外居住,老房常無人看管都是給翁丁村火災埋下的隱患。

 

商業化的隱患

翁丁村老寨是佤族歷史文化和傳統建築風格的原生態村落,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老寨主要由寨門、寨樁、神林、圖騰柱、薩拉房、祭祀房、木鼓房、剽牛樁和「幹欄式」民居建築等組成,建築材料為當地取材的木、竹和茅草等。


2020年,翁丁村老寨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在近年來雲南省原始村落「草頂改瓦頂」的建設中,翁丁村被保留下來,仍然維持最原始的佤族建築風貌,成為雲南的熱門旅行地,受到資本的追捧。

 

「『最後一個原始村落』成了旅遊賣點,實際上,翁丁村已經不是保存很好的文化事項了。」孫華直言商業化是翁丁火災發生的原因之一。商業化的同時也造成了村落的空心化,不少村寨由於種種原因,年輕人離開村寨造成空心化,消防缺乏應有的人力,鄉村基層社會組織渙散,傳統的自組織幾近於無,他組織又不夠得力,發生火災難以應急響應。

 

而西南地區傳統村落火災多發,還有眾多基本因素:村落建築材料大量使用木材,容易失火,且一旦蔓延就難以撲救;村寨內部可能引發失火的火源增多,不僅傳統火塘在繼續使用,又新增了電氣等火源,一旦疏於防範,就容易失火;消防資源和設施缺乏,消防用水難以保障,消防器材老舊,且缺乏經常性的演練,難以有效防滅火災。

 

孫華透露,由於宅基地權利固化,村民見縫插針建房,村寨房屋組團、住宅密度和房屋體量都不斷增大,傳統的防火隔離帶基本消失。

 

「盲目發展鄉村旅遊,村寨流動人口增多,如果抽菸等行為禁止不力,就容易導致失火。」孫華說,傳統文化的保護至今仍是難題,需要對已經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防患於未然。

 

傳統智慧和現代消防

雲南大學教授尹紹亭認為,翁丁村存在400多年沒有遭受大規模火災是因其傳統防火智慧在起作用,而現在這種傳統智慧在漸漸失去作用。

 

尹紹亭表示,翁丁村的火災有形式主義之嫌,村寨裡安裝了消防樁但是沒有通水,而從異地趕到的消防車也無法發揮作用,村民被外遷後,村寨中的老房實際處於無人看管的狀態,滅火器形同虛設。

 

「日前看了翁丁火災始發錄像,失火點從冒煙到火苗竄出屋頂,足有5、6分鐘的時間,如果傳統『竹筒滅火』消防之法尚存,那絕對不會釀成如此慘重的災難。」尹紹亭介紹,據佤族研究專家楊兆麟研究員2000年的調查記錄,翁丁每家住屋的屋面上,都安置著一把三米多長的竹梯,竹梯頂上懸掛著一個裝滿水的大竹筒,竹筒正對火塘位置,一旦發生火災,主人便迅速爬上竹梯,把屋頂草排掀開,將竹筒倒向火塘,迅速滅火。

 

在近年來的報導中,翁丁村曾進行多次滅火演練。

 

滄源佤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發布文章稱,2020年12月16日,滄源佤族自治縣在翁丁村進行「翁丁原始部落」滅火救援應急演練。

 

演練模擬部落內因遊客亂丟菸頭,導致一房屋起火,火勢迅速蔓延的情況。

 

文中稱,險情發生後,翁丁村村民委員會立即組織村民及專職消防隊自救,各職能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進行現場災害監測評估、輿情管控等應急處置工作。整個演練組織嚴密,各個環節有條不紊,達到預期效果。

 

翁丁村火災發生後,雲南省文化和旅遊、文物、應急管理等部門負責同志和有關專家趕赴現場,指導事故處置工作。

                                                   

國家文化局通報中稱,翁丁村火災事故教訓深刻,該局將實施重點跟蹤督辦,儘快查明火災原因,依法依規嚴肅追責問責。

值班編輯:肖冉

歡迎關注中國新聞周刊視頻號

(進入視頻,點擊帳號頭像,加關注)

相關焦點

  • 最後的原始部落被燒!知道這些年燒毀了多少古蹟嗎?震驚、痛心、敗家!
    翁丁村隱秘在勐角傣族彝族拉祜族鄉的山谷裡,有400多年的部落歷史,翁丁在佤語中意為「雲霧繚繞的地方」。從主路拐到村道後,路兩側每兩米掛著的牛頭圖騰和映入眼帘連成片的茅草故居,彰顯著這個村落的原始古樸。翁丁村裡張貼的公開資料顯示,1949年前,這裡還處於原始社會末期,他們以部落為單位依山而居,過著刀耕火種、衣不蔽體、犁地靠牛、吃水靠背、點燈靠油、結繩記事的原始生活。
  • 痛心!​「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 發生嚴重火災
    「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發生嚴重火災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村落在哪?跟胡歌一起去看看​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村落在哪?跟胡歌一起去看看​ 2020-01-13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國慶走起
    ,就是現在,也還是留下了很多原始社會的印記。佤族在古語中的意思為「住在山上的人」, 翁丁古寨是佤山群落中最獨特的地方。「翁」為水,「丁」為接,翁丁,意為連接之水。翁丁佤寨坐落在森林和群山的環抱中,是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寨子上部有一片神林,神林裡供奉的是「梅依吉」神,寨子下部有鬼林,鬼林緊靠墓地,還保留有原始的人頭樁遺蹟。
  • 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翁丁佤寨突發火災,會帶來哪些影響?
    2月14日17時40分,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的雲南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角民族鄉翁丁村老寨發生嚴重火災,老寨幾乎全部被燒毀。截至2月14日23時15分,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角民族鄉翁丁村老寨火災現場明火已經全部撲滅,至15日1時左右,現場餘火全部清理完畢,經現場核查無人員傷亡,起火原因正在調查中。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
    倘若不是親身前往,很難想像在國境之內,竟然還有著這麼一個獨特的地方:地理位置偏僻,讓它依舊保持著神秘的歷史風貌;中緬漫長的國境線,存在著讓人驚嘆和意想不到的民俗遺存;璞玉般的「司崗裡」佤族文化在此千載傳承。我對於自然景色非常著迷,聽說滄源冬春季,會有非常壯觀的雲霧海,所以特地選擇了冬季前往滄源看雲霧。
  • 守護「最後的原始部落」
    守護「最後的原始部落」 2020-12-21 1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牛頭祭祀隨處可見,吸引眾多城市人前往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孕育了很多的民族和部落,這些古老的部落至今還有很多存留在中國的各個地方,而且保留著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今天小編就要給大家介紹一個非常原始的部落,無論是在村落形態上還是在風俗習慣上,都使人們仿佛進入了原始社會。
  • 「中國最後原始部落」遭遇大火|回顧《佤族「原始部落」翁丁的語言生活》
    位於瀾滄江畔的翁丁村寨擁有近400年的歷史,終年雲霧嫋繞,被譽為世界佤鄉,是中國唯一一個完整保存原始風貌的佤族部落。2006年它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 。「這些房子都是無價的,我們一磚一瓦建起來,辛辛苦苦置辦東西,一個小時就不在了。」圖片來源:騰訊新聞 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佤族民俗文化的活態博物館,在新春佳節毀於大火,令人痛惜!語言資源保護刻不容緩,今特重刊《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8)》領域篇《佤族「原始部落」翁丁的語言生活》一文。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保存著神秘的歷史風貌——翁丁佤寨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保存著神秘的歷史風貌——翁丁佤寨,全國65%的佤族世居地——臨滄,這裡被稱為「中國佤族文化薈萃之地」——臨滄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位於中國雲南省臨滄地區的西南部,北鄰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西與緬甸國接壤, 這裡是中國佤族文化的主要薈萃之地,因此被命名為世界佤鄉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發生嚴重火災,1068人滅火救援...(多視頻)
    該村落被稱為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翁丁佤族傳統民居建築群在2012年被列入雲南省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經過全力撲救,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角民族鄉翁丁村老寨火災已得到初步控制,沒有人員傷亡,火災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皮膚越黑越受歡迎?以牛為圖騰
    在雲南滄源佤族自治縣就有一座遠離現代文明的村落,名叫翁丁古寨,它是我國現存的最後一個佤族聚居的原始部落。翁丁一詞在佤語中是指雲霧繚繞的地方,又是高山白雲湖之靈秀的意思。翁丁村仍舊保持著原始的建築風格,他們的住所由竹子搭建主體,由茅草鋪蓋屋頂。一般分為上下兩層,上層住人,下層圈養牲畜或儲存雜物。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翁丁|願在逝去中不被遺忘
    佤族的神秘,因他以赤鐵礦粉末、動物血和膠質植物汁液混合的塗料勾勒的先民狩獵、放牧、村落、戰爭、舞蹈等內容的上千個滄源崖畫;構圖簡練,人物、動物圖形千姿百態;也源自依舊保留有佤族傳統習俗與文化的翁丁原始部落。
  • 雲南滄源「最落後」的村子,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卻很少有人知道
    現代社會高樓大廈,太多人似乎厭倦了燈紅酒綠,嚮往一片可以回歸寧靜遠離喧囂的地方,一個如同世外桃源的地方,在雲南滄源有一座原始的村落,也有「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的稱號——翁丁村。翁丁村是一座原始村落,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位於雲南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四十多公裡,和緬甸接壤,也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原始佤族村落,整個村落被群山環繞著,樹木茂盛,所以空氣品質也是非常優質的,也是因為地理位置,這裡在季節上也是冬暖夏涼,是一個不錯的旅遊地點。關於地名,在佤族語言中代表雲霧瀰漫,高山聳立的地方。
  • 「底定大業」的完顏阿骨打,為何為日後的金國埋下了敗亡的隱患?
    在中國歷史上,十二世紀女真人的崛起,可以說對當時東亞地區原有的遼、宋、西夏鼎立的局面,造成了極大的衝擊。這中間受衝擊最大的莫過於發跡於唐末的契丹人,其完全失去了對東亞疆域的控制權。由此可見,女真人的崛起可以說是東亞史上一個影響頗為深遠的歷史片段。
  • 即將消失的原始部落,男女比例1:10,被迫開放「一夫多妻」
    非洲雖然經濟不發達,這些年來,也成為許多遊客想去的旅遊目的地,非洲的自然風光還是十分美麗的,叢林,草原,東非大裂谷,維多利亞瀑布等等美麗的自然美景,再加上許多的野生動植物,在這裡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而基本感受不到商業化的氣息。
  • 拉普人的馴鹿文化歐洲最後的原始部落
    作為歐洲最後保持著傳統文化的原始部落,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白雪公主的童話世界。拉普人的所有生活方式都是圍繞著馴鹿展開。食物來源也主要是馴鹿肉,出行交通是馴鹿拉車,在冰天雪地裡十分充滿樂趣。馴鹿肉價格比較貴,燒烤味道相當棒。拉普人居住在帳篷裡過著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文化習俗,這在整個歐洲是十分少見的,當歐洲大陸普遍進入到了工業文明中,拉普人依然保持著一種幾乎原始的生活方式。
  • 「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付之一炬、戍邊英雄引發破圈與跨越時代的共鳴丨一周輿情熱點回顧(2.18-2.21)
    「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發生火災敲響防災減災工作的警鐘2月14日晚,雲南滄源佤族自治縣翁丁村老寨發生嚴重火災,引起輿論關注。作為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佤族村落,翁丁村老寨曾被《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
  • 雲南邊境的奇特村寨,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你肯定沒去過!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曾經將滄源的翁丁大寨,譽為「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廣允緬寺又稱學堂緬寺(緬寺即佛寺), 因滇西毗連緬甸,佛教由緬傳入,故當地人都習慣把佛寺叫緬寺,寺廟與「西雙版納景洪曼飛龍白塔」和「勐海縣景真八角亭」並列為南傳上座部佛教三大古建築,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揭示了非洲最後的原始部落,貧窮落後,孩子最可憐!
    東非大裂谷被譽為「地球表面最大的傷疤」,貫穿非洲14個國家;東非大裂谷南部的奧莫山谷長約350公裡,裡面生活著50多個部落。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專家稱它是世界上唯一保留了3000年傳統習俗的原始部落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