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茭白、賣石榴、養生豬……農民腰包鼓起來

2020-12-16 央視網

  每逢節日,會理縣小黑箐鎮白沙村村民總會跳起歡樂的蹢腳舞。黃正偉攝

  地處川、滇邊陲的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在新春到來之際,呈現出一派喜慶氣氛。記者近日到這裡採訪,當地百姓臉上的笑容和展現出脫貧致富的奮發精神,令人印象深刻。

  村民腰包越來越鼓

  走進會理縣小黑箐鎮白沙村村民王文春家的二層新居大院,大堂屋簷下掛著的幾塊臘肉吸引了記者眼球。去年,他家養了4頭豬,掙錢不少。

  在他家門口,貼著會理縣精準扶貧、鞏固提升的詳細內容,鎮畜牧站站長和村書記是他家的幫扶人。記者在他家裡看到,養豬廄下建了化糞池,產生的沼氣供生活所用。另外還有幾臺糧食加工機械,省去了一些繁重農活。

  王文春目前有7畝多耕地、30畝林地,種2畝茭白、5畝玉米,養了黑山羊。仔細一算,去年他家收入有7萬多元!「沒有黨的好政策,就沒有致富的今天!」王文春說。

  王文春所在的小黑箐鎮以前靠開礦,在縣裡財政收入曾名列前茅。開礦停止後,百姓的致富步伐並沒有停止。據村書記王開才介紹,通過種植茭白,每畝淨收入能達到萬元以上,村民們腰包都越來越鼓了。

  農民辦起石榴拍賣中心

  會理栽培優良品種青皮石榴和軟籽石榴歷史悠久。2019年,全縣石榴種植面積達40萬畝,石榴種植面積在全國佔26%。

  走進位於鹿廠鎮銅礦村「會理石榴拍賣中心」,呈現在記者眼前的是一個規模頗大的批發市場,有不少村民在分揀剛從冷凍倉庫裡運出的新鮮石榴,數輛貨車正在裝貨。銅礦村黨支部書記左子文告訴記者,貨車可以直接把石榴運到泰國口岸。

  左子文的另一個身份是會理縣萬頃農產品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2017年,萬頃公司投資1億元,建成1萬噸果蔬氣調保鮮庫及6.4萬餘平方米的物流交易市場,目前已成為集石榴分級揀選、在線交易、信息發布、倉儲加工、冷鏈物流、金融服務、大數據分析應用於一體的現代化石榴交易中心和石榴拍賣交易市場。拍賣中心已經有十多家會員單位進駐,前不久一次專業石榴拍賣會就成交了上千萬元!

  在拍賣現場,記者見到了來自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購銷人員,他們告訴記者,在今年的春節市場上,希望能看到更多會理水果。左子文很有信心:今年,我們爭取把產值做到5億元!

  養豬場讓貧困戶看到希望

  會理縣太平鎮小村村海拔2100米。這些年來,小村村主要通過興建現代化養豬場,促進村民脫貧致富。

  駐村第一書記陳吉軍帶著記者到一個山坡上,參觀剛剛建起來的一個現代化養豬場。讓人吃驚的是,這個養豬場沒有任何異味。記者跟隨工作人員進入豬廄時,要換上乾淨的工作服,手腳經過兩次消毒,所有的豬糞都會被精心處理,用作有機肥。

  去年以來,小村村黨支部探索「龍頭企業+村支部+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去年底,小村村新建的2000平方米生豬代養場正式投入使用。由綿陽鐵騎力士集團負責提供養殖技術、仔豬、養殖飼料、防疫和生豬銷售,小村村合作社負責養殖,達到共贏目標。

  目前,代養場共計養殖了1003頭生豬,長勢喜人,預計今年5月出欄,將為村集體創收25萬元,每年為村集體創收50萬元利潤。按照脫貧戶入股分紅的協議,每年黨支部將拿出10萬元對33戶脫貧戶進行分紅,每戶將分到近3000元分紅。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黃承江:敢闖敢幹 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
    在鎮黨委、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下,我們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轄區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入社。「我種植的10畝蜂糖李預計今年將有5畝初掛果。我會繼續按照村裡面種養殖大戶培訓的技術知識,搞好蜂糖李的管理……」每次看到我,半坡組的貧困戶李美軍總會高興地向我說。蜂糖李種植是一個技術活,重在管理,我們聘請了多名專家多次到我村培訓蜂糖李種植管理技術,提高群眾的種植技術。
  • 我的扶貧故事|廖進:鄉村美起來,產業旺起來,百姓的腰包鼓起來
    村民在合作社採收榨菜 熊軍萬 攝道路通了,接下來就是水的問題。在協和鎮駐村這兩年,通組路硬化起來、村小重新辦起來、自來水流起來,村莊美了,群眾富了。鐵石鄉青槓壩村合作社在脆紅李樹下套種辣椒 熊軍萬 攝目前,全村承包戶418戶,土地面積4833畝,退耕還林1000畝,經果林2000畝(其中脆紅李1300畝,石榴200畝,皂角等500畝)蔬菜250畝,大豆500畝,辣椒300畝,牧草1000畝。
  • 「脫貧攻堅·一線見聞」黔東南三穗縣赤瓦村:當稻鄉「戀上」茭白
    去年開始,縣裡將這裡規劃布局,轉型種植茭白、黃花、精品水果、中藥材,實施稻魚工程,今秋經濟效益已凸顯出來了。」長吉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石健喜不自勝地告訴記者,春季種下的茭白在6月23日已收割第一批,待到9月、10月份時就能採收第二批。因為有著六洞河、貴秧河交匯潤澤,生態優良,這裡出產的菱白不愁銷路,重點銷往江浙滬一帶,14元/斤。
  • 腰包鼓起來,生活越來越殷實,萊西市溝東新村—— 葡萄架下,生活...
    腰包鼓起來,生活越來越殷實,萊西市溝東新村—— 葡萄架下,生活「蝶變」 2020-12-11 10: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通群眾增收致富路,東勝區這支工作隊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水,是生命之源對於農民來說
  • 濟陽區曲堤鎮王元氣村:鄉村遊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濟陽區曲堤鎮王元氣村:鄉村遊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2020-07-06 1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敢闖敢幹 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丨桐梓縣九壩鎮天池...
    走訪農戶,了解群眾想法於是在鎮黨委、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下,我們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轄區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全部入社,以致富帶頭人帶頭發展帶動周邊農戶增加收入。「我種植的10畝蜂糖李今年部分掛果,果大、味甜如蜜,效果很不錯,預計明年將有5畝初掛果,我會繼續按照村裡面種養殖大戶培訓的技術知識,搞好蜂糖李的管理……」每次看到我,半坡組的貧困戶李美軍總會高興地向我說。蜂糖李種植是一個技術活,重在管理,在我的努力下,聘請了多名專家多次到我村培訓蜂糖李種植管理技術,提高群眾的種植技術。現在,全村共發展種植蜂糖李6000畝。
  • 同煤集團同華發電公司精準扶貧讓老鄉腰包鼓起來日子有奔頭--山西...
    同煤集團同華發電公司精準扶貧讓老鄉腰包鼓起來日子有奔頭     近年來,同煤集團同華發電公司時刻把脫貧攻堅工作抗在肩上、擺在心裡、抓在手上,按照山西省委「一村一品一主體」的要求,精準扶貧,因地制宜,創新扶貧思路,走多元化的精準扶貧新路徑,讓老鄉腰包鼓起來,日子有奔頭。
  • 農民集市上賣石榴,不曾想成「滯銷品」,懇請網友支招
    汽車上的小喇叭,到處都是有趣的吆喝聲,只是,與那些看熱鬧的人相比,真正有購買力的顧客並不多,眼睜睜地看著中午到中午的時候,鄰居們在路邊賣大白菜的時候,他家的石榴似乎還沒有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丁大哥暗暗想了想,這不應該啊,像我這樣又大又好看又好吃的石榴,還沒有大白菜好賣嗎?他們拉了幾百斤白菜,三個小時不到就賣光了,照這樣下去,我進的這車石榴何年何月能賣光?
  • 路寬了村美了 村民的腰包跟著鼓起來了
    路寬了,村美了,短中長期的致富項目有了,村民的腰包悄悄鼓起來了。「俺們真幸運,西川有福啊!」村民們樂得合不攏嘴。努力換來鄉村旅遊示範村40歲的劉曉旻出生於盂縣城郊,大學畢業後,做過各種工作。2008年,他成為盂縣南婁鎮的一名村官。
  • 一棵苗10元多的石榴,你種過嗎?種好了不得了!
    來源:網絡在農村,有種石榴不僅個頭大,而且顆粒甜度也大,一般一棵石榴苗的價格在10塊錢左右,它就是白石榴,白石榴怎麼樣,哪裡有白石榴樹苗賣?小編這就為您介紹。白石榴是石榴品種的一種,有「三白三大」的特點,即白花、白皮、白籽;果形大、籽粒大、甜度大。
  • 山頭綠了 村民的腰包鼓了——貞豐縣長田鎮甘田村發展茶葉產業見聞
    山頭綠了 村民的腰包鼓了——貞豐縣長田鎮甘田村發展茶葉產業見聞 發布時間:2018-12-17 13:24:16      來源:黔西南日報   「你看,這一株株茶葉長得多好。」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必須先讓腰包能鼓起來丨錦屏縣固本鄉九...
    龍偉樹在動員群眾發展產業的確,脫貧攻堅工作做得好不好,具體還是要看群眾的腰包能不能鼓起來。為讓村裡經濟活起來,我與駐村的其他同志挨家挨戶走訪、了解村情民意,針對主要勞動力大部分外出務工,造成耕地大量閒置的情況,琢磨著如何在帶領群眾在脫貧致富上下功夫。  在充分聽取群眾意願的基礎上,精心編制產業發展規劃。
  • 福綿區以「三培」構建紅色產業集群 集體經濟鼓腰包
    近年來,該村發動農民流轉土地148畝,大力發展臺灣香蔥種植產業。2019年,該村通過香蔥種植推動16戶55人脫貧摘帽,村民們心裡都樂開了花。「近些年,我們借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深入挖掘福綿本土特色產業,創新『黨支部+聯合社+企業+農戶』等模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大幅增收,提高農民群眾收入。」
  • 從東航辭職回家賣石榴, 涼山州95後空姐一年賣出4000萬
    平臺有發貨時效,石榴也有保質期,多停留一天,損耗就越大,何爽只好大半夜挨家快遞去敲門,終於在凌晨把貨發出去。從那個時候起,何爽就暗暗跟自己較勁,一定要把店鋪訂單量做起來,讓快遞不敢罷工。回家的前兩年,網上開店、直播帶貨、產品代發、社區團購,何爽逐一都嘗試過,但都是不溫不火,直到接到了多多果園的訂單。
  • 讓村民腰包鼓、生活旺
    獼猴桃基地負責人杜國能告訴記者,龍井村平均海拔1050米,平均氣溫20多度,全年日照時間很長,對發展種養殖業極為有利,但沒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和配套的水利設施,閉塞的大山遲遲發展不起產業,留在村裡的鄉親們被貧窮束縛多年。改變,源於10年前杜國能帶著團隊考察完小半個中國歸來後的商討會。
  • 科特派「集團作戰」:治好病蟲害 農民腰包鼓起來了
    從2014年開始,這支團隊便為漳州市多個鄉鎮的蘭花、多肉、百香果等產業,提供系統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服務和智力支持,幫助當地培養一批技術人才,帶動廣大農民增收致富。  組團幫扶,解決病蟲害實現綠色發展  「你們只要按百香果各生長節點嚴格規範操作,就能將薊馬危害控制好,生產出綠色標準的百香果。」餘德億領著科特派團隊,在詔安開起了「田間課堂」。
  • 「我的脫貧故事」碧江雲場坪鎮:村美產業興 百姓腰包鼓
    賣不出去的鮮香菇只能眼巴巴看著爛掉。而幹香菇保質期長、品質好,還可通過網店對外銷售。目前,楓木坪村幹香菇市場定價為40元一斤,相對於鮮香菇,幹香菇帶來的銷售利潤直接翻番。除了幹香菇生產,楓木坪村食用菌種植基地,每天都會有新鮮的香菇被送往碧江區的各大賣場。「工人們凌晨4、5點就開始進行採摘、裝車、送貨,要是在旺季,每天會有1000多斤鮮香菇流向市場。」張波說。
  • 【原創】練塘茭白
    無論切絲、切塊、切片均可,新鮮茭白與茭白曬乾,蒸煮炒拌俱佳,還能與各種葷素菜餚搭配烹飪,是一種「全能」型的蔬菜品種。從營養保健上來看,據清代的《本草從新》記載:茭白能瀉熱,通便利腸,利五臟,去煩熱,解酒毒,利二便,具有食療之功效。由於練塘種植茭白的面積在江南一帶最大,產量最高,所以享有「華東茭白第一鎮」的美譽。
  • 浙江磐安茭白 可以生吃的高山茭白
    人們發現,菰因感染黑粉菌後不抽穗,莖部不斷膨大,逐漸形成紡錘形的肉質莖,就成了作蔬菜食用的茭白。古人以「菰菜、鱸魚」為江南美味。磐安茭白栽培歷史悠久,宋代愛國詩人陸遊數次到磐安,留下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句,對茭白印象深刻,喜愛茭白:「菰首初離水,姜芽淺漬糟。」;讚美茭白:「秋菰出水白於玉,寒薺繞牆甘若飴。正是長齋豈不可,凜然大節固難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