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在建國四年之後,就成功地完成了統一北漢的大業,他當初也是率領30萬軍隊進軍北漢。在一路高歌猛進的討伐之下,成功的奪取了北漢地區,也是宣布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大業。
但是當初的宋太宗確實是頗有得隴望蜀之心,他在成功地奪取了北漢地區之後,沒有讓士兵們進行相應的休息調整,又馬上率領軍隊繼續進軍幽州。
當時的30萬軍隊,也是在經過長途的旅途勞累之後,戰鬥力大大下降。結果不出所料,30萬軍隊在進攻幽州時卻遭受了大敗,一心想要收復燕雲地區的宋太宗沒有能夠成功。
如果此次能夠成功的話,宋太宗或許能夠成為歷史上和唐太宗齊名的皇帝。
當初的他確實是有一些過於急躁,實際上宋太宗確實有機會能夠拿下幽州地區,甚至奪取他一直以來想要的燕雲之地,但是在軍隊還沒有做出調整之前,就做出這樣進軍的舉動,確實是有一些不妥。
不過我們對於宋太宗的心中所想也是非常清楚,他也想要憑藉著軍隊大勝的士氣來一鼓作氣奪得幽州地區。
這樣的想法確實有其可行之處,但是由於長途跋涉幾十萬的軍隊實際上會造成非常大的損耗,即便宋太宗想要抓住時機,一鼓作氣攻克幽州地區,這樣的做法也是有些不實際的。
想法是可行的,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存在著很明顯的不足。
最終,宋太宗還被遼國的士兵射中了一箭,腿上受傷的宋太宗只能夠馬不停蹄的回到了自己的大本營。
宋朝軍隊犯了兵家一大禁忌
當初宋太宗率領著朝廷軍隊在攻打北漢地區時,就採用了一個非常常見的戰術,圍點打援戰術。這種戰術主要集中兵力去攻打敵方的援軍,除此之外,圍起來的趨勢也能夠讓城內的敵軍水洩不通。
總體來看,這確實是一個兩頭兼顧的打法,當初在攻打北漢地區時,這樣的戰術就得到了很好的運用。
但是同一種戰術在不同的地方,或許不能夠起到同樣的效果,在攻打幽州地區時,宋太宗同樣也是採用了圍點打援的戰術。
軍隊在攻打幽州地區時,也是採取了來回跑的戰術,先攻打援軍,打完援軍之後又集結到幽州城下打城內的士兵,這樣來回幾次往返跑,對於整支軍隊的體力消耗是非常巨大的。
並且所取得的成效也並不是特別明顯,畢竟援軍是分散開來進攻的,整支軍隊在分散的進攻點之下,不能夠起到統一集中的效果,所以說整支軍隊的進攻效率是很低的。
我們可以發現,宋太宗的戰術存在著很明顯的缺漏之處,他明明可以採取先圍住整個幽州城,讓城內的士兵斷水斷糧,再分一波兵力攻打援軍,這樣的方法或許會有很好的效果。
宋太宗一直以來的心頭大病
一直以來,宋太宗都被朝廷當中的大臣們質疑,因為當初他上位所依靠的是一種不光彩的手段,因此朝廷當中的許多大臣都對於宋太宗這樣的一位皇帝感到不太放心,甚至認為他並不是一位配得上皇帝這一職位的人。
在宋太宗上位之初,朝廷也是傳出了許多關於他的流言蜚語。甚至還有不少的人猜測,宋太宗憑藉著夜色和燭光,用斧頭把宋太祖給殺害了。
在這樣的壓力逼迫之下,宋太宗可以說是頂著非常巨大的壓力,他迫切希望能夠通過自己一些相應的證據,或者軍事成就來獲得朝廷當中大臣們的信任。
果不其然,他也是憑藉著自己出眾的軍事才能,帶領著朝廷當中的大軍成功的攻克了北漢地區。但是最終在進攻幽州這個點上,他實在是有些過於急躁。
實際上,他如果能夠適當的放慢腳步,讓軍隊的士兵們做出調整,並且想清楚,制定一個更好的戰術來攻打幽州城,那麼或許最終他就能夠成功的攻下他一直心心念念的燕雲之地。
結語
宋太宗是歷史上一位相對來說比較出名的皇帝,他在位期間也是做出了許多出色的政績,但是在進軍幽州這件事情上,他確實是欠思考了,操之過急,最後嘗了敗果,這也是宋太宗人生當中的汙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