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30萬軍隊滅北漢,一鼓作氣攻幽州,卻嘗敗果,犯兵家大忌

2020-12-26 殷曉芳菲

宋太宗在建國四年之後,就成功地完成了統一北漢的大業,他當初也是率領30萬軍隊進軍北漢。在一路高歌猛進的討伐之下,成功的奪取了北漢地區,也是宣布完成了全國的統一大業。

但是當初的宋太宗確實是頗有得隴望蜀之心,他在成功地奪取了北漢地區之後,沒有讓士兵們進行相應的休息調整,又馬上率領軍隊繼續進軍幽州。

當時的30萬軍隊,也是在經過長途的旅途勞累之後,戰鬥力大大下降。結果不出所料,30萬軍隊在進攻幽州時卻遭受了大敗,一心想要收復燕雲地區的宋太宗沒有能夠成功。

如果此次能夠成功的話,宋太宗或許能夠成為歷史上和唐太宗齊名的皇帝。

當初的他確實是有一些過於急躁,實際上宋太宗確實有機會能夠拿下幽州地區,甚至奪取他一直以來想要的燕雲之地,但是在軍隊還沒有做出調整之前,就做出這樣進軍的舉動,確實是有一些不妥。

不過我們對於宋太宗的心中所想也是非常清楚,他也想要憑藉著軍隊大勝的士氣來一鼓作氣奪得幽州地區。

這樣的想法確實有其可行之處,但是由於長途跋涉幾十萬的軍隊實際上會造成非常大的損耗,即便宋太宗想要抓住時機,一鼓作氣攻克幽州地區,這樣的做法也是有些不實際的。

想法是可行的,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卻存在著很明顯的不足。

最終,宋太宗還被遼國的士兵射中了一箭,腿上受傷的宋太宗只能夠馬不停蹄的回到了自己的大本營。

宋朝軍隊犯了兵家一大禁忌

當初宋太宗率領著朝廷軍隊在攻打北漢地區時,就採用了一個非常常見的戰術,圍點打援戰術。這種戰術主要集中兵力去攻打敵方的援軍,除此之外,圍起來的趨勢也能夠讓城內的敵軍水洩不通。

總體來看,這確實是一個兩頭兼顧的打法,當初在攻打北漢地區時,這樣的戰術就得到了很好的運用。

但是同一種戰術在不同的地方,或許不能夠起到同樣的效果,在攻打幽州地區時,宋太宗同樣也是採用了圍點打援的戰術。

軍隊在攻打幽州地區時,也是採取了來回跑的戰術,先攻打援軍,打完援軍之後又集結到幽州城下打城內的士兵,這樣來回幾次往返跑,對於整支軍隊的體力消耗是非常巨大的。

並且所取得的成效也並不是特別明顯,畢竟援軍是分散開來進攻的,整支軍隊在分散的進攻點之下,不能夠起到統一集中的效果,所以說整支軍隊的進攻效率是很低的。

我們可以發現,宋太宗的戰術存在著很明顯的缺漏之處,他明明可以採取先圍住整個幽州城,讓城內的士兵斷水斷糧,再分一波兵力攻打援軍,這樣的方法或許會有很好的效果。

宋太宗一直以來的心頭大病

一直以來,宋太宗都被朝廷當中的大臣們質疑,因為當初他上位所依靠的是一種不光彩的手段,因此朝廷當中的許多大臣都對於宋太宗這樣的一位皇帝感到不太放心,甚至認為他並不是一位配得上皇帝這一職位的人。

在宋太宗上位之初,朝廷也是傳出了許多關於他的流言蜚語。甚至還有不少的人猜測,宋太宗憑藉著夜色和燭光,用斧頭把宋太祖給殺害了

在這樣的壓力逼迫之下,宋太宗可以說是頂著非常巨大的壓力,他迫切希望能夠通過自己一些相應的證據,或者軍事成就來獲得朝廷當中大臣們的信任。

果不其然,他也是憑藉著自己出眾的軍事才能,帶領著朝廷當中的大軍成功的攻克了北漢地區。但是最終在進攻幽州這個點上,他實在是有些過於急躁。

實際上,他如果能夠適當的放慢腳步,讓軍隊的士兵們做出調整,並且想清楚,制定一個更好的戰術來攻打幽州城,那麼或許最終他就能夠成功的攻下他一直心心念念的燕雲之地。

結語

宋太宗是歷史上一位相對來說比較出名的皇帝,他在位期間也是做出了許多出色的政績,但是在進軍幽州這件事情上,他確實是欠思考了,操之過急,最後嘗了敗果,這也是宋太宗人生當中的汙點之一。

相關焦點

  • 燕雲臺:第一次幽州大戰,韓德讓、休哥出彩,蕭燕燕班底初露崢嶸
    敵烈大王不聽勸告,執意救援劉漢(北漢),還帶走了幽州城一萬精兵。隨後,不只是救援未成,敵烈自身也被圍在白馬嶺,只得向韓德讓求援。而此時的幽州同樣岌岌可危,根本無暇他顧。最終,敵烈戰死,幽州的韓德讓苦苦堅持,終於等來了蕭皇后的親徵解圍。
  • 兩次北伐、兩場南徵,看宋太宗的戰略失誤與大遼戰神的總攬全局
    公元979年正月,趙光義親率數十萬宋軍攻打北漢。五月,北漢劉繼元投降,北漢滅亡。至此,趙光義消滅了最後一個割據王朝。可是,被契丹佔據的燕雲十六州卻讓宋朝如鯁在喉。燕雲十六州是幽州、順州、薊州、涿州、莫州等十六個地區的統稱,它是中國古代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天然地理分界線,位置十分獨特。
  • 宋太宗趙光義,燭光斧影籠罩的帝王之路
    但是,北宋的軍隊基本是從後周繼承過來的,可以說從後周開始至消滅北漢,近三十年時間,無論跟哪個國家交手,這支軍隊是沒有打過敗仗的。宋太宗趙光義消滅北漢之後,不顧及將士疲憊,倉促北伐,決戰失敗,自己也差點丟了性命,從此以後這支軍隊就好像失去了靈魂。939年,後晉天福四年,趙光義出生於開封浚儀官舍。
  • 宋太宗是如何在優勢情況下葬送勝利,然後在高粱河玩驢車漂移的?
    尤其是在北漢覆滅之後,好大喜功的宋太宗突然膨脹,竟然在北漢平定僅僅半個月之後,便立即下達了一鼓作氣收復燕雲十六州的軍事命令。這條命令讓一線將士一片譁然,目瞪口呆。相信當時的將士們心裡肯定有一句髒話憋得難受,但又不敢講。要知道,最終平定北漢的太原之戰,是宋人幾十年裡打過的規模僅見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僅是弓箭手,大宋方面就出動了十萬人。
  • 攻克太原後,宋軍乘勝追擊,為何在第一次幽州之戰遭遇滑鐵盧
    陸陸續續的,宋朝與遼國曾經多次交戰,雙方各有損失,而這其中較為出名的便是幽州戰爭。幽州戰爭分為第一次與第二次,第一次幽州戰爭是遼朝與宋朝在戰場上的第一次正面比拼,是五代十國時期結束以後的一場重要戰爭,他結束了宋朝統一擴張的步伐,並使得宋朝在之後的軍事布局上處於不利地位。太平興國四年,北宋一舉覆滅北漢政權,使得宋朝與遼國便開始直接對峙。
  • 北漢世祖:劉旻
    劉旻自知靠實力弱小的北漢本身是難以打敗後周的,為了達到報仇的目的,他不惜卑躬屈膝地向契丹稱臣納貢,向契丹皇帝自稱侄兒,勾結契丹遼國的軍隊,經常進攻後周,騷擾邊境,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危害。      公元954年正月,周太祖郭威去世,劉旻認為報仇的機會來了。於是再次向遼國借得6萬大軍,並親率自己的3萬騎兵與遼軍會合,然後揮師南下,向後周發起猛烈進攻。
  • 宋太宗最恨的女人:兩次轟轟烈烈的北伐,都敗在了她的手下
    讀       需       要宋太宗兩次北伐,都敗給了同一個人。這些人,共同組成蕭太后的政治班底,在輔佐蕭太后母子不久後,就迎來了一大挑戰。不僅遼朝宗室想欺負蕭太后孤兒寡母,宋太宗也看準了時機,在高粱河之敗7年後,發起了雍熙北伐,大軍兵分三路浩浩蕩蕩而來,意欲收復燕雲十六州。割據於山西的北漢政權為宋所滅後,宋遼之間在雲州(今山西大同)一帶已經失去緩衝地區,雙方劍拔弩張,宋軍更是可出兵河北、河東,直逼燕雲地區。
  • 歷史上的遼宋幽州之戰是什麼樣的?與蕭燕燕沒半毛錢關係
    遼宋幽州之戰的正式名稱叫「高梁河之戰」,它發生在公元979年。當時宋太宗趙光義率30萬精銳宋軍在攻克北漢(今山西中部和北部)後揮師東進,打算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
  • 宋滅北漢之戰:大宋勢正強,沙陀數已盡,契丹恰逢暗淡時
    公元969年3月,趙匡胤親徵北漢,築長堤、引汾水,水灌晉陽。5月,契丹大軍支援晉陽,宋軍面臨北漢和契丹聯軍打擊。同時,恰逢連日大雨,士卒多遭腹病,於是撤軍南返。公元976年,剛剛攻滅南唐的趙匡胤,再次興兵北漢。宋軍掃蕩山西、直抵太原城下。雖然契丹南府宰相耶律沙率兵支援,但大宋已經準備把北漢和契丹捆在一起打。
  • 抗遼名將郭進,大破遼軍斬殺5位遼將後被逼自殺,宋太宗選擇漠視
    會群盜攻劫居民,進率鎮兵平之,部內清肅,民吏千餘人詣闕請立《屏盜碑》,許之。後晉被契丹所滅的時候,郭進領兵在前奪取洺州(今河北永年以西),之後河北諸郡皆表示歸順,這為劉知遠自太原南下入汴京打下了基礎。不過即便宋太宗對郭進有心忌憚,但是還沒有到必須除掉他的地步,尤其是在北宋處於戰爭階段的時候,所以在大平興國四年(979年),宋太宗親徵北漢,郭進被委以重任,去阻斷遼國的援軍。可以說郭進能否抵擋住遼軍南下,是北宋能否滅北漢的關鍵,是第一必備條件。
  • 楊業三十餘年的輝煌沒了:五代十國最後一個政權北漢覆滅始末
    宋太祖趙匡胤於開寶二年(公元969年)親徵北漢,差一點就滅了北漢。到了天寶九年(公元976年),趙匡胤又令大將党進、潘美五路齊發攻北漢,而趙匡胤也於這年年底,不明不白地死了,中止了攻北漢。趙匡胤的兒子沒有即位,而上臺的是其弟趙光義,可以說趙光義得位不正,疑點多多,便決定建不世之功證明自己。
  • 柴榮與趙匡胤這麼厲害,為何攻不下又小又窮的北漢?
    比司馬光早一輩的史學大家歐陽修著《新五代史》有一篇《職方考》,記載了北漢只有十州,既不包括蔚州與隆州。北漢不但面積小,人口也不多。北宋滅亡北漢時,官方統計的數字,只有10個州,1個軍,41個縣,總兵力3萬,總戶數3.5萬。有人分析,北漢滅亡時的總人口,最多只有50多萬人。當然,北漢被後周、北宋圍攻二十多年,每次北上都要掠奪北漢人口南下,尤以趙匡胤為甚。
  • 郭威、柴榮、趙匡胤、趙光義歷四代才滅北漢,北漢為何如此強大?
    在五代之中,最後一個王朝是郭威和柴榮的,滅於公元960年;在十國之中,最後滅亡的政權是北漢,滅於公元979年。也就是說,北漢是五代十國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政權,為了滅掉北漢,郭威、柴榮、趙匡胤、趙光義四代英主都曾率大軍伐之,但北漢依然堅持了近三十年,北漢為何如此強大?北漢來自何方?我們知道,「五代」指的是梁唐晉漢周,但後漢與後周之間的改朝換代與此前不同。
  • 楊業傳——楊業與北漢政權
    劉崇的北漢政權,目的在於對抗和推翻後周以承續後漢正統。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不惜尊遼主為叔皇帝,並厚贈財物,請求遼主援助他攻打後周。廣順元年九月,遼派兵五萬與北漢會攻晉州,沒有成功。顯德元年(北漢乾祐七年)二月.遼又派騎兵萬餘、步兵五、六萬,與周軍大戰於高平,也遭到慘敗。北漢這種引狼入室的勾當,顯然是違反人 民的願望和利益的。
  • 大宋朝為什麼會犯「聯金滅遼」「聯蒙滅金」兩次戰略性失誤?
    大家在聯想一下南明初期的聯虜滅寇,與宋朝的失誤如出一轍。一、百年來的積怨促使宋朝聯金滅遼宋遼兩國的積怨都是因為燕雲十六州。從此石敬瑭割讓了這塊中原王朝抗擊遊牧騎兵的要地以後,契丹就成為了中原王朝的常客。早在宋朝建立之前,契丹騎兵就多次南下,甚至還曾一度佔領了開封。宋朝建立以後,在收取北漢的過程中,契丹有幾次三番出來阻撓。
  • 「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的宋太宗,是怎樣玩壞大宋鐵血男兒的?
    對於「花樣作死」的宋太宗,我們先來說說他兩次伐遼的大致經過。公元979年,太平興國四年,趙光義派遣大將潘美揮師北上直取太原,同年二月,宋太宗趙光義親徵,宋軍士氣大振,阻絕了遼國援軍,一舉滅掉了北漢,中原地區宣告結束了唐末以來長達九十年的藩鎮割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