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趙炅 曾用名:趙匡義、趙光義 出生地:河南開封出生日期:939年(後晉天福四年)父親:趙弘殷 母親:杜氏 兄弟:趙匡胤、趙廷美宋朝之所給人積弱的印象,是因為宋朝的軍隊總是打敗仗,在開疆拓土方面建樹不多。但是,北宋的軍隊基本是從後周繼承過來的,可以說從後周開始至消滅北漢,近三十年時間,無論跟哪個國家交手,這支軍隊是沒有打過敗仗的。
宋太宗趙光義消滅北漢之後,不顧及將士疲憊,倉促北伐,決戰失敗,自己也差點丟了性命,從此以後這支軍隊就好像失去了靈魂。
939年,後晉天福四年,趙光義出生於開封浚儀官舍。對比,我們發現,他比趙匡胤足足小了12歲,同樣是軍營出身,但是此時的天下已經不再是後唐了。就在他出生的前一年,後晉皇帝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以答謝其出兵幫忙之情。從此,中原王朝失去了燕山屏障,對草原王朝門戶大開。而這塊地方,對於宋太宗而言更是惡夢。
雖然,趙光義出生於軍營,成長與軍營,但是其本身並沒有多少實際作戰經驗,大多是跟隨父兄身邊。直到趙匡胤坐了皇帝,其因為皇弟的身份才開始有了為政經驗。趙匡胤即位,趙光義為殿前都虞候,領睦州防禦使。太祖親徵澤、潞,趙光義以大內點檢留鎮,同時兼任泰寧軍節度使。太祖徵李重進,趙光義為大內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開封尹,再加兼中書令。到趙匡胤徵太原的時候,趙光義已經加封為晉王,序列為宰相之上,可以說除了皇帝他最大了。
976年,十月,宋太祖駕崩,趙光義繼位,隨即大赦天下,以弟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先帝子德昭為永興軍節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德芳為山南西道節度使、興元尹、同平章事。薛居正加左僕射,沈倫加右僕射,盧多遜為中書侍郎,曹彬仍樞密使,並同平章事。楚昭輔為樞密使,潘美為宣徽南院使,內外官進秩有差。十二月,改年號為太平興國元年,命太祖子及齊王廷美子並稱皇子,女並稱皇女。不到一月即將過年,宋太宗匆匆改元,令其被後世詬病。但是其從政班底,基本都是前朝老臣,幾乎沒有變動。
977年,新帝登基,各個國家選派使節來朝賀,同時參加宋祖的葬禮,其中自然包含契丹,且宋太宗允許與契丹互市,且隨即派出使節前往契丹。
978年,三月,吳越國王錢俶來朝;陳洪進獻漳、泉二州,凡得縣十四、戶十五萬一千九百七十八、兵萬八千七百二十七。錢俶乞罷所封吳越國王,及解天下兵馬大元帥,並寢書詔不名之命,歸其兵甲,但是宋太宗沒有允許,被留在了汴京,其實就是扣押。五月,錢俶獻其兩浙諸州,凡得州十三、軍一、縣八十六、戶五十五萬六百八十、兵一十一萬五千三十六。封錢俶為淮海國王,其子惟濬徙淮南軍節度使,惟治徙鎮國軍節度使。自此,北宋南方基本完成統一,背面的北漢也已經是西山落日。
978年,七月,李煜去世,被追封為吳王,如果不是生於帝王家,他的命運不會這麼悲慘。作為一個詞人,他註定留名青史,但作為一個君王無疑是失敗的。但是,他如果不是一個亡國之君,他的詩詞也難免淪為一般。
979年,這一年是宋太宗生命中的又一個關鍵年,但是他的運氣好像不是太好。正月,宋太宗派遣使者前往高麗,告知北伐。隨即以宣徽南院使潘美為北路都招討制置使,分命節度使河陽崔彥進、彰德李漢瓊、彰信劉遇、桂州觀察使曹翰,副以衛府將直,四面進討。侍衛馬軍都虞候米信、步軍虞候田重進並為行營指揮使,將其軍以從,西上閣門使郭守文、順州團練使梁迥監護之。辛卯,命雲州觀察使郭進為太原石嶺關都部署,以斷燕薊援師。而負責留守東京的不是趙廷美,也不是趙德昭兄弟,而是以中書侍郎、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沈倫為東京留守兼判開封府事,宣徽北院使王仁贍為大內都部署,樞密承旨陳從信副之。
979年,五月,經過三個月的作戰,劉繼元降,北漢平,凡得州十、縣四十、戶三萬五千二百二十。隨即新築太原城,焚毀老城。六月,宋太宗決定繼續親徵,即下令北伐幽州,令河北、京東的士兵趕赴北面行營。也許是太原攻打的有些順利,飄了,倉促北伐,要去捅馬蜂窩了,連個檄文也沒有。雖然契丹援助北漢,但前幾年一直向宋太宗示好,而且從法理上來說,燕雲十六州是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土地。
六月,宋太宗所帥軍隊可以說一路披靡,附近易州、涿州等州縣望風歸降,不到一個月就兵臨幽州城下。因為幽雲之地,大部分都是漢人,所以對大宋沒有怎麼抵抗,但是幽州是契丹在山海關以內的大本營,自然是最難攻克的一個城市。幽州城高牆厚,久攻不克,加上契丹援兵來到,雙方在高粱河決戰,宋軍大敗,宋太宗倉皇逃回。八月,因為當時軍隊內亂,石守信被貶,趙德昭隨後因被懷疑自殺。之後,宋軍與契丹在邊境多次交鋒,取得了一定的勝利,才算穩住了局面。宋太宗第一次大規模北伐,倉促地開始,也倉促地結束。上天似乎跟他開了一個玩笑,眼看就要拿下燕雲諸州,結果倉皇北顧,一無所獲,而且從此以後,宋軍大規模作戰敗績便成了家常便飯。
980年,九月,開始集結兵力,十一月,以秦王廷美為東京留守,王仁贍為大內都部署,陳從信副之。宋太宗本人再一次北上徵伐契丹,但其實本人只走到大名府。雙方軍隊在北部邊境開戰,互有勝負。
981年,北部與契丹經常發生戰爭,均取得了勝利,宋軍不是戰鬥力不行,是指揮系統有問題,小規模的戰爭,宋軍大都能取得勝利。是年三月,趙德芳去世,追封齊王,宋太祖趙匡胤最年長的兩個孩子相繼去世。
982年,四月,西京留守、秦王廷美罷歸第,復其子德恭、德隆名皇侄,女韓氏婦落皇女、雲陽公主之號,次月,秦王廷美降封涪陵縣公、房州安置,兩年後抑鬱而終。盧多遜褫職流崖州,並徙其家,期周以上親悉配遠裔。左僕射、平章事沈倫罷為工部尚書,不久安全退休了。五月,崔彥進敗契丹於唐興。潘美敗契丹之師於雁門,破其壘三十六。夏州留後李繼捧獻其銀、夏、綏、宥四州,李繼捧入朝,但是其弟李繼遷逃奔,其孫子就是開創西夏的李元昊,這一家人一直是北宋一朝的麻煩。
983年,十月,宋太宗給自己的孩子們集體改名,衛王德崇名元佐,廣平郡王德明名元祐,德昌名元休,德嚴名元雋,德和名元傑。隨即,進元佐為楚王、元祐陳王,封元休韓王、元雋冀王、元傑益王,並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司徒兼侍中趙普罷為武勝軍節度使。
至此,對內,宋太宗基本掌握了朝廷全局,宋太祖時期的老臣,以及各個節度使基本已經退休的退休,去世的去世,或者貶官外地。宋太祖的兒子最有地位的兩個接連去世,趙廷美也抑鬱而終。而趙光義自己的兒子各個封王,皇權已經牢牢固定在了太宗一脈。
對外,基本肅清了五代十國的割據政權,可惜北伐過於倉促,導致大軍潰敗,北宋的版圖基本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