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燭光斧影籠罩的帝王之路

2020-12-26 銀河遊俠

姓名:趙炅 曾用名:趙匡義、趙光義 出生地:河南開封出生日期:939年(後晉天福四年)父親:趙弘殷 母親:杜氏 兄弟:趙匡胤、趙廷美宋朝之所給人積弱的印象,是因為宋朝的軍隊總是打敗仗,在開疆拓土方面建樹不多。但是,北宋的軍隊基本是從後周繼承過來的,可以說從後周開始至消滅北漢,近三十年時間,無論跟哪個國家交手,這支軍隊是沒有打過敗仗的。

宋太宗趙光義消滅北漢之後,不顧及將士疲憊,倉促北伐,決戰失敗,自己也差點丟了性命,從此以後這支軍隊就好像失去了靈魂。

939年,後晉天福四年,趙光義出生於開封浚儀官舍。對比,我們發現,他比趙匡胤足足小了12歲,同樣是軍營出身,但是此時的天下已經不再是後唐了。就在他出生的前一年,後晉皇帝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了契丹,以答謝其出兵幫忙之情。從此,中原王朝失去了燕山屏障,對草原王朝門戶大開。而這塊地方,對於宋太宗而言更是惡夢。

雖然,趙光義出生於軍營,成長與軍營,但是其本身並沒有多少實際作戰經驗,大多是跟隨父兄身邊。直到趙匡胤坐了皇帝,其因為皇弟的身份才開始有了為政經驗。趙匡胤即位,趙光義為殿前都虞候,領睦州防禦使。太祖親徵澤、潞,趙光義以大內點檢留鎮,同時兼任泰寧軍節度使。太祖徵李重進,趙光義為大內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開封尹,再加兼中書令。到趙匡胤徵太原的時候,趙光義已經加封為晉王,序列為宰相之上,可以說除了皇帝他最大了。

976年,十月,宋太祖駕崩,趙光義繼位,隨即大赦天下,以弟廷美為開封尹兼中書令,封齊王;先帝子德昭為永興軍節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德芳為山南西道節度使、興元尹、同平章事。薛居正加左僕射,沈倫加右僕射,盧多遜為中書侍郎,曹彬仍樞密使,並同平章事。楚昭輔為樞密使,潘美為宣徽南院使,內外官進秩有差。十二月,改年號為太平興國元年,命太祖子及齊王廷美子並稱皇子,女並稱皇女。不到一月即將過年,宋太宗匆匆改元,令其被後世詬病。但是其從政班底,基本都是前朝老臣,幾乎沒有變動。

977年,新帝登基,各個國家選派使節來朝賀,同時參加宋祖的葬禮,其中自然包含契丹,且宋太宗允許與契丹互市,且隨即派出使節前往契丹。

978年,三月,吳越國王錢俶來朝;陳洪進獻漳、泉二州,凡得縣十四、戶十五萬一千九百七十八、兵萬八千七百二十七。錢俶乞罷所封吳越國王,及解天下兵馬大元帥,並寢書詔不名之命,歸其兵甲,但是宋太宗沒有允許,被留在了汴京,其實就是扣押。五月,錢俶獻其兩浙諸州,凡得州十三、軍一、縣八十六、戶五十五萬六百八十、兵一十一萬五千三十六。封錢俶為淮海國王,其子惟濬徙淮南軍節度使,惟治徙鎮國軍節度使。自此,北宋南方基本完成統一,背面的北漢也已經是西山落日。

978年,七月,李煜去世,被追封為吳王,如果不是生於帝王家,他的命運不會這麼悲慘。作為一個詞人,他註定留名青史,但作為一個君王無疑是失敗的。但是,他如果不是一個亡國之君,他的詩詞也難免淪為一般。

979年,這一年是宋太宗生命中的又一個關鍵年,但是他的運氣好像不是太好。正月,宋太宗派遣使者前往高麗,告知北伐。隨即以宣徽南院使潘美為北路都招討制置使,分命節度使河陽崔彥進、彰德李漢瓊、彰信劉遇、桂州觀察使曹翰,副以衛府將直,四面進討。侍衛馬軍都虞候米信、步軍虞候田重進並為行營指揮使,將其軍以從,西上閣門使郭守文、順州團練使梁迥監護之。辛卯,命雲州觀察使郭進為太原石嶺關都部署,以斷燕薊援師。而負責留守東京的不是趙廷美,也不是趙德昭兄弟,而是以中書侍郎、尚書右僕射、同平章事沈倫為東京留守兼判開封府事,宣徽北院使王仁贍為大內都部署,樞密承旨陳從信副之。

979年,五月,經過三個月的作戰,劉繼元降,北漢平,凡得州十、縣四十、戶三萬五千二百二十。隨即新築太原城,焚毀老城。六月,宋太宗決定繼續親徵,即下令北伐幽州,令河北、京東的士兵趕赴北面行營。也許是太原攻打的有些順利,飄了,倉促北伐,要去捅馬蜂窩了,連個檄文也沒有。雖然契丹援助北漢,但前幾年一直向宋太宗示好,而且從法理上來說,燕雲十六州是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土地。

六月,宋太宗所帥軍隊可以說一路披靡,附近易州、涿州等州縣望風歸降,不到一個月就兵臨幽州城下。因為幽雲之地,大部分都是漢人,所以對大宋沒有怎麼抵抗,但是幽州是契丹在山海關以內的大本營,自然是最難攻克的一個城市。幽州城高牆厚,久攻不克,加上契丹援兵來到,雙方在高粱河決戰,宋軍大敗,宋太宗倉皇逃回。八月,因為當時軍隊內亂,石守信被貶,趙德昭隨後因被懷疑自殺。之後,宋軍與契丹在邊境多次交鋒,取得了一定的勝利,才算穩住了局面。宋太宗第一次大規模北伐,倉促地開始,也倉促地結束。上天似乎跟他開了一個玩笑,眼看就要拿下燕雲諸州,結果倉皇北顧,一無所獲,而且從此以後,宋軍大規模作戰敗績便成了家常便飯。

980年,九月,開始集結兵力,十一月,以秦王廷美為東京留守,王仁贍為大內都部署,陳從信副之。宋太宗本人再一次北上徵伐契丹,但其實本人只走到大名府。雙方軍隊在北部邊境開戰,互有勝負。

981年,北部與契丹經常發生戰爭,均取得了勝利,宋軍不是戰鬥力不行,是指揮系統有問題,小規模的戰爭,宋軍大都能取得勝利。是年三月,趙德芳去世,追封齊王,宋太祖趙匡胤最年長的兩個孩子相繼去世。

982年,四月,西京留守、秦王廷美罷歸第,復其子德恭、德隆名皇侄,女韓氏婦落皇女、雲陽公主之號,次月,秦王廷美降封涪陵縣公、房州安置,兩年後抑鬱而終。盧多遜褫職流崖州,並徙其家,期周以上親悉配遠裔。左僕射、平章事沈倫罷為工部尚書,不久安全退休了。五月,崔彥進敗契丹於唐興。潘美敗契丹之師於雁門,破其壘三十六。夏州留後李繼捧獻其銀、夏、綏、宥四州,李繼捧入朝,但是其弟李繼遷逃奔,其孫子就是開創西夏的李元昊,這一家人一直是北宋一朝的麻煩。

983年,十月,宋太宗給自己的孩子們集體改名,衛王德崇名元佐,廣平郡王德明名元祐,德昌名元休,德嚴名元雋,德和名元傑。隨即,進元佐為楚王、元祐陳王,封元休韓王、元雋冀王、元傑益王,並檢校太保、同平章事。司徒兼侍中趙普罷為武勝軍節度使。

至此,對內,宋太宗基本掌握了朝廷全局,宋太祖時期的老臣,以及各個節度使基本已經退休的退休,去世的去世,或者貶官外地。宋太祖的兒子最有地位的兩個接連去世,趙廷美也抑鬱而終。而趙光義自己的兒子各個封王,皇權已經牢牢固定在了太宗一脈。

對外,基本肅清了五代十國的割據政權,可惜北伐過於倉促,導致大軍潰敗,北宋的版圖基本固定。

相關焦點

  • 與帝王有關的50個成語(七)
    中國歷史上的帝王不僅僅是政治史的創造者,同時,他們也是中華文化的創造者。
  • 宋太宗多次強幸小周后!專家:還讓畫師全程圍觀畫下臨幸過程
    宋太宗趙光義雖然在歷史上還算是一位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但是其人品之差令人難以想像,明明貴為一國之君,但是做出的事情卻足以讓後人痛罵上千年,關於宋太宗趙光義的即位之謎一直未能揭開,歷史上流傳趙匡胤是被弟弟趙光義害死的,趙光義平時好結交一些豪傑猛士,對於皇位早就垂涎三尺了,趙光義知道自己哥哥坐了皇位
  • 趙匡胤死後,趙光義為何如此恨他嫂子?與她說的四個字有關
    《宋史》中如此評價宋太宗趙光義「:帝沈謀英斷,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既即大位,陳洪進、錢俶相繼納土。未幾,取太原,伐契丹,繼有交州、西夏之役。幹戈不息,天災方行,俘馘日至,而民不知兵;水旱螟蝗,殆遍天下,而民不思亂。其故何也?帝以慈儉為寶,服浣濯之衣,毀奇巧之器,卻女樂之獻,悟畋遊之非。絕遠物,抑符瑞,閔農事,考治功。
  • 宋太宗竟是投毒高手 四杯毒酒害死四位皇帝
    說起宋太宗趙光義,他的身上總是纏繞著神秘色彩,從得位不正到毒殺李煜,從貶斥皇弟到謀殺皇侄,在他的故事裡,似乎永遠擺脫不了殺害親人的陰影,本篇文章我們就來說說宋太宗趙光義的「毒」。據史料記載,有四位皇帝被他毒殺,其中一位還是他的親哥哥趙匡胤。
  • 宋太宗趙光義:驢車皇帝,陣圖皇帝,鴕鳥皇帝
    宋太宗趙光義如果生在明清時代,一定喜歡看《封神演義》。在《封神演義》中,徒弟下山前,師傅就神秘兮兮摸出一物:徒兒,如有不利,則以此法寶破敵。宋太宗也是如此。將領出徵前,他會鄭重其事賜下陣圖:按照這個打,準沒錯,不按圖打,斬你狗頭。
  • 宋太宗有9個兒子,趙恆是如何一波三折的獲得太子之位,最後成功登基
    宋真宗是北宋歷史上一位非常傑出的帝王
  • 皇位不正,宋太宗趙光義終其一生,都是在擺脫兄長趙匡胤的影響
    宋太宗趙光義,是大宋國的第二位皇帝,其皇位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父死子承,而是從他的兄長宋太祖趙匡胤那裡得來的,他的皇位得來,歷來也是最具爭議的雖然趙光義即位後,列舉了很多的證據,來表明自己皇位繼承的合理性、正當性。
  • 趙光義真的殺了趙匡胤嗎?揭秘幕後真相!
    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趙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另有記載說「好做,好做」)。然二十日凌晨宋太祖駕崩,晉王趙光義按遺照繼位,史稱宋太宗。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斧光燭影事件,由於宋太祖突然駕崩,死前又只有趙光義在場,斧光燭影事件的種種謎團造成很多人對趙光義的繼承皇位充滿了懷疑,再加上趙光義繼承皇位後的所作所為更加讓人們相信:宋太祖趙匡胤就是被他弟弟趙光義謀害的!
  • 趙光義真的殺了趙匡胤嗎?揭秘幕後真相
    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趙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為之」(另有記載說「好做,好做」)。然二十日凌晨宋太祖駕崩,晉王趙光義按遺照繼位,史稱宋太宗。這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斧光燭影事件,由於宋太祖突然駕崩,死前又只有趙光義在場,斧光燭影事件的種種謎團造成很多人對趙光義的繼承皇位充滿了懷疑,再加上趙光義繼承皇位後的所作所為更加讓人們相信:宋太祖趙匡胤就是被他弟弟趙光義謀害的!
  • 斧聲燭影雪夜謎案:那一夜宋太宗為何留下洗不掉的惡名?
    在位已經十六年的宋太祖趙匡胤在這個風雪之夜突然宣召自己的弟弟趙光義進宮議事,兄弟倆屏退所有的宮女侍從,關起門來秉燭夜談,沒有人知道他們說了什麼。守在門外的太監宮女們透過燭光搖曳的窗戶隱約看到兄弟倆時而湊到一塊交談,時而又見趙光義離席做出辭讓的動作。不久又聽到趙匡胤拿起玉斧戳地發出的聲響,並隱約傳來趙匡胤的聲音:「好為之」(另有記載說是「好做,好做」)。
  • 都是太宗,為什麼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宗趙光義的口碑天差地別?
    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的皇權繼承問題直接造就了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懸案—「燭影斧聲」。《宋史·太祖本紀》只是隻言片語了幾句:「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宋皇后震驚之餘迅速認命,懇求趙光義「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趙光義也哭著回答:「共保富貴,勿憂也!」然後趙光義順利即位,史稱太宗。說是這麼說,實際上趙光義即位沒幾年,趙匡胤僅剩的兩個兒子就一個被逼死,一個病逝,宋皇后去世的時候,趙光義甚至拒絕為皇嫂服喪。因此,趙光義一直被懷疑得位不正,暗害了趙匡胤。事實真相已經難以真正證實,但我個人卻更傾向於趙光義沒有真正殺害趙匡胤。
  • 趙光義不僅是宋太宗,他隱藏最深的另一身份,千年後才破解
    宋太宗趙光義(原名趙匡義)比其兄長趙匡胤小12歲,故而趙匡胤走南闖北四處遊歷時,趙光義尚是毛頭稚子。
  • 從趙匡胤到趙光義: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周世宗柴榮是五代十國後期後周的第二任皇帝,他的知名度或許不及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等封建帝王。但是,柴榮無論在政治還是軍事等方面,都絲毫不遜於歷史上的任何一位帝王。難怪,後世對他有「五代第一明主」的讚譽。
  • 宋太宗繼位後為何用令人髮指的手段處置大哥趙匡胤年輕的妻兒?
    趙匡胤的弟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宋太宗趙光義,本名趙匡義,後因他的哥哥宋太祖趙匡胤的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炅。而宋太宗趙光義的繼位問題可以說至今仍然是一個謎,有人說他是正當途徑,被宋太祖趙匡胤傳位的,還有人說他是謀害了趙匡胤,自稱傳位與他才上位的。這件事在經過了1000年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成為了一個千古謎團。
  • 宋太宗趙光義大事年表
    出品 | 趙氏宗親(ID:zhaoshizongqin)編輯 | 趙英雄趙光義(939-997)字廷宜,宋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時間:976年-997年。本名趙匡義,因避其兄宋太祖趙匡胤名諱改名趙光義,即位後改名趙炅。年號太平興國、雍熙、淳化、至道,廟號太宗,諡號神功聖德文武皇帝。
  • 趙光義家訓
    趙光義家訓作者介紹:趙光義(939-997年),即宋太宗。趙匡胤之弟。
  • 毛主席評價宋太宗:無能,不知兵,不擇手段,小人之言
    ,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宋太祖趙匡胤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即宋太宗趙光義。毛主席熟讀《二十四史》,對諸多帝王都有過很經典的評價,那麼,他對趙光義是怎麼評價的呢?在《宋史·太宗本紀》裡,對宋太宗趙光義多有讚美之辭,裡面寫道:「故帝之功德,炳煥史牒,號稱賢君。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縣公之貶死,武功王之自殺,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論焉。」
  • 「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的宋太宗,是怎樣玩壞大宋鐵血男兒的?
    而歷史上的宋太宗就是這麼個主兒,能力平平卻為「耍酷」以練神功的猛勁兒,愣是「自宮」了自個兒不說,還讓無數的大宋鐵血男兒命喪沙場,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牛皮皇帝」趙光義宋太宗趙光義乃太祖趙匡胤之弟,各種作死裝逼的陋態層出不窮。按照趙光義在兒子面前吹牛的說法:「朕周顯德中,年十六,時江、淮未賓,從昭武皇帝南徵,屯於揚、泰等州。
  • 趙光義篡奪皇位?
    連忙派人召見晉王,只見燭影之下,趙光義時而離席,好像不勝酒力。喝完,積雪已達數尺,趙匡胤用柱斧除雪,喊道:「好為之,好為之。」於是解衣入睡,鼾聲如雷,第二日,發現皇帝「玉色瑩然如出湯沐」,但已經駕崩。 後面發生的事情,司馬光的《淶水記聞》記載的較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