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骨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曹永平
北京老年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醫師 張曉強
生命時報記者 張健
俗話說,養生先養骨。「身子骨」決定了我們的身體狀態,也決定了生活質量。臨床上,醫生們發現,健康的人行動能力之所以維持得比較好,關鍵是有健康的髖關節;而一旦發生髖部骨折,老人一年內的死亡率最高能達到50%,所以又被稱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
髖關節好比身體的軸承
在由206塊骨頭共78個關節組成的人體骨骼系統中,有一個關節對維持健康非常重要——髖關節。髖關節,俗稱大胯,由髖臼、股骨頭、關節囊以及韌帶構成。「健康的髖關節是維持人體活力的重要前提。」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骨科副主任、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骨科分會主任委員曹永平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髖關節是連接軀幹和下肢穩定的、較為複雜的大關節。一方面,髖關節可以前後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外旋,是支撐走、跑、跳、蹲等肢體活動的關鍵;另一方面,髖關節承載身體重量,起到傳導關節上下力的作用,可以滿足身體多種生理需求。
「如果把人體骨骼系統比作一輛汽車,髖關節就是起關鍵作用的軸承,它帶動了全身活動;髖關節出現了問題,就像汽車的軸承損壞,汽車就會拋錨趴窩。」北京老年醫院康復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張曉強說,在臨床中,有些老年人,即使到了八九十歲高齡,只要髖關節情況較好,不發生骨質疏鬆,運動機能往往保持得不錯,日常生活和外出社交活動都能進行。但如果髖關節發生了病變,患者不僅要忍受疼痛,還會活動減少,甚至出現抑鬱、衰弱等併發症,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各器官系統的機能也會下降,衰老進程加速。
五種髖關節病需重視
曹永平表示,髖關節疾病往往是日積月累所致,導致的病變情況不盡相同,具體來說,以下五類髖關節病變比較常見:
股骨頭壞死。這是髖關節最嚴重的病變。使用糖皮質激素、過量飲酒、抽菸、創傷及一些血液病都是其誘因。輕則導致股骨頭微血管血供中斷或受損,重則引起骨細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導致股骨頭結構改變、股骨頭塌陷。股骨頭壞死,會令患者疼痛難忍,還會發生肢體短縮和關節功能障礙。
髖關節撞擊症候群。這是髖部疼痛較常見的原因,但經常因早期認識不足,易被誤診,近年來發病率越來越高,達15%~17%。髖關節中髖臼周圍有髖臼盂唇,從而加深髖臼,使髖關節更穩定。這個結構像搗蒜的石臼一樣,如果長期不正常外力作用於髖關節或髖關節發育異常,臼的邊緣容易被磕碰。被外力撞擊後,關節就可能發生疼痛或炎症,引發關節積液、水腫,時間一長會導致盂唇損傷。
髖關節骨質疏鬆骨折。骨質疏鬆是老年人髖部骨折最常見的病因,骨質疏鬆會導致人體骨量減少、骨微結構破壞、骨脆性增加。患骨質疏鬆的老年人,輕微的旋轉、扭動都可能發生髖部骨折。張曉強表示,骨質疏鬆是國人髖部骨折的重要因素。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18年發布的《中國居民骨質疏鬆症流行病學調查報告》顯示,我國低骨量人群龐大,40~49歲人群低骨量率為32.9%,50歲以上人群低骨量率達46.4%。髖部骨折後,很多老人會因此癱在床上,導致壽命急劇縮短。
退行性髖關節疾病。髖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常見於中老年人群,女性發病率比男性高。發病原因主要是勞損摩擦,與增齡、肥胖、創傷、關節先天性異常、關節畸形、居住環境潮溼及遺傳等因素相關。
早期髖臼發育不良。髖關節發育不良包括髖臼發育扁平、股骨頭外移或半脫位,這會導致關節承重區域縮小,關節軟骨承受的壓強明顯增加,關節軟骨遭到破壞,進而引發骨性關節炎,使患者出現關節酸脹、疼痛,甚至關節僵直症狀。
「髖關節不一定是最先受損的,但很多人的髖關節常常是帶病『工作』,所以,髖關節疾病最重要的是早診早治。」曹永平說,如今的髖關節疾病治療技術已較為發達,病情不同,可選擇的治療方式也很多:早期的股骨頭壞死可保守治療,通過促進血液循環的局部熱敷理療等方法,加上藥物治療,可以消除炎症、止痛,減輕水腫、關節積液,減少關節腔內及其骨髓內的壓力,改善血供;在股骨頭塌陷之前和軟骨下骨沒破碎的中期階段,可通過保髖手術,做髓芯鑽孔減壓,用促進成骨的骨形態發生蛋白類藥物,同時,手術時清掃壞死骨,重新植入骨頭,或用金屬棒、異體骨做新的支撐系統;最後的治療手段是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目前技術已十分成熟,這也是所有治療方式中效果最得到醫學界肯定的一種。
預防骨質疏鬆和跌倒是第一要務
國人的髖關節健康情況不容樂觀,數據顯示,全球30%的髖部骨折發生在中國。髖部骨折的致殘率和致畸率超過50%;女性發生髖部骨折1年內死亡率為19%,男性發生髖部骨折1年內死亡率為39%;老人一年內死亡率達20%~50%,這也是髖部骨折被稱為老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的原因。曹永平表示,近年來國人髖關節疾病發病率增長迅速,目前中國每年近100萬例人工關節置換術中,髖關節置換術佔比近一半,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長。張曉強則表示,雖然醫療技術進步讓大多數髖部骨折患者可以通過人工關節置換術重新站起來,但依然有很多患者出現髖部不適或骨折後,選擇生扛,或者乾脆癱在床上。即使更換了關節,有些人術後也可能不能恢復如常,生活和身體健康受到很大影響。因此,兩位專家均表示,維持髖關節健康,一定要做好預防。
從損傷原因來看,五類人群應特別關注髖關節健康:1.跳舞、練瑜伽及從事專業運動的人群,因運動強度高、活動幅度大,相對容易發生髖關節損傷,引發慢性髖關節疼痛或關節積液。2.因各種疾病應用糖皮質激素的人,其發生股骨頭壞死的機率較高。3.長期吸菸酗酒者,是股骨頭壞死的重要人群。4.老年人,尤其是久坐、肌肉力量差的老年人。5.更年期女性,絕經後雌激素代謝的變化導致她們容易發生骨質疏鬆,隨之而來的是髖部骨折發病率升高。想呵護好髖關節,具體要做好以下幾點:
積極預防骨質疏鬆。45歲以上人群應每年檢測一次骨密度。飲食上少喝碳酸飲料和含咖啡因成分的飲料。老年人要多吃奶製品、豆製品、海產品、蛋類、蔬果等,保證鈣攝入量,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鈣劑。
加強運動鍛鍊。關節周圍肌肉強大可使關節穩定。大家在進行跑步、騎車、走路等負荷較輕的有氧耐力運動基礎上,可結合伏地挺身、平板直撐及舉啞鈴等抗阻鍛鍊,避免劇烈跑跳及持續加大關節負荷的運動。老年人還可以練體操、打太極等,增加關節柔韌性,增強平衡能力和靈活性。
預防跌倒。跌倒是老年人髖部外部撞擊骨折最常見的因素,因此老年人變換體位時宜緩慢,同時要正確服用藥物,減少頭暈和體位性低血壓等可能引起跌倒的因素。
及時就醫。髖關節疾病容不得耽誤,如果出現腹股溝酸痛等髖關節相關疼痛,就要及時去醫院做核磁共振檢查。尤其是髖關節骨折後,一定要及時就醫,最好在48小時內進行手術,不然會耽誤最佳治療期。
避免15度以上的八字步態。雙腳內八字或外八字超過15度時,髖關節的盂唇損傷風險會增大,必要時應進行矯正。
來源: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