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蹲蹲不下去,身體前傾,很可能是因為髖關節和踝關節活動受限

2020-12-22 小何Howard

深蹲是我們下肢肌肉訓練的王牌動作,能夠對股四頭肌和臀大肌起到很好的鍛鍊效果,同時還可以刺激到全身70%的肌肉,極大化地提升我們的神經控制能力。由於深蹲可以使用極大的訓練刺激,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很強的負荷,所以還能夠短時間內提高睪酮素等促進肌肉合成的激素的分泌,提高我們增肌的效果。可以說深蹲是我們力量訓練不能錯過的一個訓練動作,有很高的收益。

深蹲是我們力量訓練的王牌動作

但是深蹲也是一個比較難掌握的訓練動作,需要注意的細節很多,在健身房能夠很標準地完成深蹲動作的人並不是很多。

許多新手在剛剛開始練深蹲的時候,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感覺自己蹲不下去,一蹲得稍微深一點就會覺得身體不由自主地前傾,從而導致動作變形,腰背部位馬上感受到槓鈴帶來的壓力,不僅影響了訓練效果,還會增加受傷的風險。

新手進行深蹲很容易出現身體前傾的現象

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我們的髖關節和踝關節活動受限導致的,本文將詳細講解什麼導致了髖關節和踝關節的緊張,如何改善並提升髖關節和踝關節的活動度,讓我們能夠更舒展地完成深蹲訓練。

01我們先來看看槓鈴深蹲怎麼做,髖關節和踝關節在動作中起怎樣的作用

槓鈴深蹲的動作解析

使用深蹲架進行訓練,面對槓鈴杆正中站立,身體保持正直,肩胛骨下沉向後夾緊,讓中下斜方肌隆起;屈膝俯身從槓鈴下方鑽過,將槓鈴杆置於隆起的中下斜方肌上,雙手握住槓鈴杆,握距略寬於肩膀,手指勾出槓鈴杆,將其壓向背部;伸膝挺身頂起槓鈴,向後退2-3步,身體保持正直完成出杆,雙腳站距與肩同寬或者略寬於肩,腳尖微微向外;核心收緊,屈髖以屁股向後坐的方式啟動動作,同時屈膝,在保持腰背挺直的情況下勻速下蹲;蹲至髖關節低於膝關節水平高度或者起碼和膝關節等高為止,臀大肌和股四頭肌發力,伸膝伸髖蹲起身體至初始位置。

標準的槓鈴深蹲動作

通過槓鈴深蹲的動作,我們可以看到髖關節和膝關節是深蹲動作的主要活動關節,通過髖關節和膝關節的屈伸,我們能夠完成深蹲的向心和離心階段動作。

當我們的髖關節活動受限的時候,就會導致身體無法充分屈髖,我們會不自覺地讓上半身前傾來達到足夠的深蹲幅度。

當我們的踝關節活動受限的時候,屈膝的時候膝關節無法向前充分超伸,就會產生重心的偏移,這個時候我們會被迫通過上半身的前傾來保持身體的穩定。

髖關節和踝關節活動受限讓我們身體前傾

當我們解決了髖關節和踝關節活動受限的問題後,我們就能夠蹲得更舒展,深蹲的幅度更大,對於臀腿的訓練效果也會隨之獲得提升。

02如何解決髖關節活動度受限問題

我們在深蹲的過程中,髖關節的活動度受限主要發生在屈髖的時候,而有兩塊肌肉會影響屈髖的幅度,分別是:髂腰肌和臀大肌。

當這兩塊肌肉緊張的時候,髖關節就無法充分屈曲,我們如果想要在深蹲的過程中蹲得更低,身體就會不自覺地前傾來增加下蹲的幅度。

髖關節活動受限導致蹲不下去和身體前傾

我們可以通過對這兩塊肌肉進行規律的拉伸,就能夠幫助放鬆這兩塊肌肉,讓他們恢復到正常的肌肉長度,不再限制我們髖關節的屈曲,提升髖關節的活動度,我們在深蹲的過程中就不再會感受到髖關節緊繃的感覺了。

一、髂腰肌的拉伸

髂腰肌位於腰椎的兩側和髂窩內,由腰大肌、髂肌組成,是我們最主要的髖屈肌。

髂腰肌的起點: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和第1~5腰椎體側面和橫突;髂肌起自髂窩;止點:股骨小轉子。髂腰肌的功能:近固定時,使髖關節屈和外旋。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脊柱向同側屈;兩側收縮,使脊柱屈和骨盆前傾。

髂腰肌由髂肌和腰大肌組成

髂腰肌是一塊非常容易緊張的肌肉,無論是日常久坐工作、葛優躺看電視還是健身運動,都很容易讓髂腰肌緊張而出現短縮現象,短縮的髂腰肌不僅會讓我們的髖關節活動度變小,而且由於腰大肌的起點在胸椎和腰椎,所以還會引起我們腰背的不適甚至疼痛。

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動作來拉伸放鬆髂腰肌:

採取站姿,身體保持正直,雙腳併攏站立;左腳向前跨出一步,屈膝單腿下蹲,蹲至左大腿和地面平行,左小腿和地面垂直為止;保持上半身正直的情況下,重心逐漸向前移,將胯部向前頂,同時左膝向前伸出;直到感受到右側髖關節前肌肉被徹底拉扯為止,維持15秒左右,放鬆恢復站姿;然後右腳向前跨出一步對左側髂腰肌進行拉伸。

髂腰肌的拉伸動作

由於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走路還是久坐,我們都會經常處於屈髖狀態,作為髖屈肌的髂腰肌會經常受到刺激,而因此變得緊張,所以我建議每天都可以對髂腰肌進行拉伸,幫助我們讓髂腰肌維持正常長度,提升髖關節的活動度。

每次對髂腰肌的拉伸可以做4組,每組對每側髂腰肌維持15秒左右的拉伸即可,拉伸完我們能夠明顯感受到下腰部壓力的緩解,這個時候再做屈髖動作會明顯舒展很多,因此在做深蹲訓練前我們也可以對髂腰肌進行拉伸來做熱身,幫助我們在深蹲訓練的過程中髖關節活動更為舒展。

二、臀大肌的拉伸

臀大肌位於骨盆後外側,臀部皮下,屬於髖伸肌群。

臀大肌起點:髂骨翼外面及骶、尾骨背面;止點:股骨臀肌粗隆和髂脛束。臀大肌的功能:近固定時,使髖關節伸和外旋;上部肌纖維收縮可使髖關節外展,下部可使髖關節內收。遠固定時,一側收縮,使骨盆轉向對側;兩側收縮使骨盆後傾。

臀大肌緊張會限制我們屈髖的幅度

臀大肌屬於我們的髖伸肌,在屈髖動作中屬於髖屈肌的拮抗肌群,被被動拉長,如果臀大肌過於緊張的話,就會在屈髖過程中進行對抗,從而影響我們屈髖的幅度。

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動作達到對臀大肌的充分拉伸:

仰臥在瑜伽墊上,雙腿伸直,身體保持正直;提膝抬起左腿,雙手抱住左膝前方,右腿伸直;雙手用力,將左腿拉向軀幹,最好能夠讓左大腿觸碰到胸腹部;感受到左側臀部肌肉被拉扯至最大幅度為止,維持15秒左右,放鬆身體伸直左腿;換右腿提膝,進行右側臀大肌的拉伸。

臀大肌的拉伸

和髂腰肌一樣,臀大肌的拉伸每次進行4組,每組對每側臀大肌維持15秒左右的拉伸即可,經過一段時間規律地拉伸,臀大肌就會不再緊張,這個時候再做屈髖動作就不再會因為臀大肌對抗而受限,對於我們深蹲和硬拉時候屈髖的幅度都有很好的提升。

不過由於臀大肌在深蹲過程中屬於主要的發力肌肉,因此並不建議像髂腰肌一樣在深蹲前熱身的時候進行拉伸,會影響臀大肌的肌肉力量,降低我們的訓練效果。

03如何解決踝關節靈活度受限的問題

很多朋友在深蹲的時候都會感覺到踝關節屈曲受限,導致蹲到一定幅度重心就會往後偏移,出現不穩定的現象,這個時候就容易出現身體前傾來穩定重心的情況。

也有一些朋友通過在腳後跟墊上槓鈴片來達到提高踝關節屈曲幅度的作用,這個可以有效緩解踝關節受限引起的身體前傾現象,但是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踝關節緊張的問題。

深蹲過程中墊高腳後跟提升踝關節活動度

我們可以通過下面的動作來提升踝關節的活動度:

面向牆壁站立,雙手扶住牆壁,身體微微向牆壁方向傾斜;左腿向前跨一小步,腳尖離牆壁一步的距離,單腿下蹲至最低點;重心逐漸向前移,左膝蓋向前伸,直至觸碰到牆壁為止,感受到腳後跟韌帶被拉緊的感覺,維持15秒;然後放鬆,換右腳向前跨進行訓練。

提升踝關節活動度

通過這個動作,我們能夠提升踝關節的活動度,幫助我們在深蹲的時候蹲得更低,重心也更穩定。我們也可以在深蹲訓練前進行踝關節的拉伸作為熱身,這樣在深蹲過程中踝關節也不會那麼緊張。

04總結

深蹲的時候由於髖關節和踝關節活動度受限,導致我們會出現蹲得幅度不夠深,身體前傾等不標準姿勢,影響訓練效果,也會增加潛在的受傷風險。

我們可以通過拉伸髂腰肌和臀大肌來提升髖關節的活動度,也可以通過靠牆壓腳踝的方式提升踝關節的活動度,幫助我們更好地完成深蹲動作。

深蹲是一個受益很高的訓練動作,對於力量和肌肉的提升都有很好的效果,在保證髖關節和踝關節有足夠活動度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將注意力放在肌肉的控制上,保證動作的標準,獲得想要的訓練效果。

槓鈴深蹲

我是小何Howard,關注我,獲得更多健身乾貨!

#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深蹲蹲不下去,上不了大重量,很可能是你的髖關節和踝關節受限
    當我們的髖關節活動受限的時候,就會導致身體無法充分屈髖,我們會不自覺地讓上半身前傾來達到足夠的深蹲幅度。當我們的踝關節活動受限的時候,屈膝的時候膝關節無法向前充分超伸,就會產生重心的偏移,這個時候我們會被迫通過上半身的前傾來保持身體的穩定。
  • 深蹲蹲不下去?這可能不是因為你的筋骨太硬,而是腳踝活動度受限
    深蹲是練腿動作裡的王牌動作,也是首選之一。不過深蹲動作雖然看似簡單,其實也比較難掌握這種技巧,因為做好一個完整的深蹲動作不僅需要全身大部分肌群參與發力,同時關節的活動度也限制著深蹲動作的發揮。很多小夥伴在剛做深蹲時總會遇到肩肘受限,不會屈髖,蹲不下去等情況,由於前面兩點之前都已經說過了,這一期主要來談談蹲不下去的問題。
  • 深蹲是人類本能,但更多年輕人可能蹲不下去了|精練學院
    作者/晟傑審核/GymSquare Academy精練學院如果在坐便與蹲便中做抉擇,可能有更多年輕人選擇坐便。不是因為偷懶,而在於他們蹲不下去了。2018年「歐美人做不了亞洲蹲」在社交媒體成為熱點,但戲劇性的是,中國年輕人發現自己也做不到全腳掌觸地深蹲。
  • 深蹲幅度受限?很可能髖關節活動度不高,如何提升髖關節的活動度
    ,練後不拉伸等等,種種原因導致你髖關節活動受限。在健身中一個最明顯髖關節活動度受限的情況就是:深蹲內扣;深蹲蹲不下去,臀位蹲的不是很深;深蹲硬拉的過程中也很難保持脊椎中立位。這無疑對你下肢訓練影響很大,整個動作過程中無法把動作做的流暢,動作的動作行程做不到位,深蹲連最起碼的蹲到大腿與地面平行都不可以,箭步蹲練起碼保持上半身的豎直都無法完成,訓練質量大大折扣,還會增加受傷的風險。如果你深蹲想蹲得更深,改善內扣的情況,深蹲硬拉脊柱中立位保持很好的話,那髖關節必須有足夠的活動度!
  • 深蹲幅度受限?可能是髖關節活動度不高,如何提升髖關節的活動度
    ,生活中不良坐姿,長時間的久坐,健身中很少有人去訓練下肢,或者進行各種錯誤模式動作,練後不拉伸等等,種種原因導致你髖關節活動受限。 在健身中一個最明顯髖關節活動度受限的情況就是:深蹲內扣;深蹲蹲不下去,臀位蹲的不是很深;深蹲硬拉的過程中也很難保持脊椎中立位。
  • 踝關節背屈受限如何影響體態和動作?
    踝關節背屈的靈活性非常重要。有多重要呢?比大多數人認為的還要重要一些。踝關節背屈靈活性不足的情況下,身體的其它部位會代償,包括前足、膝關節、髖關節和軀幹。具體來說,踝背屈受限會減小膝關節屈曲、增加膝關節外翻(也就是膝內扣)、增加足部旋前(可能導致扁平足)、增加軀幹前傾、骨盆前傾和步態中過早的腳跟抬高。下面,我們逐個來看一下。
  • 深蹲蹲不下去?屁股眨眼?快看看你的踝關節有沒有受到限制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的話,深蹲要蹲得足夠深才有訓練效果,但很多人由於踝關節的活動範圍受限,導致他們無法蹲得很低,而他們為了完成一種形式上的深蹲會通過含胸的方式來幫自己降低槓鈴的高度(如下圖所示),那麼含胸導致的結果就是骨盆眨眼,這對腰椎來說是一個毀滅性的動作,所以增強踝關節的柔韌性對於提高動作質量和避免受傷來說具有重大的意義。
  • 體能新視點】——糾正高槓位頸後深蹲身體「過度前傾」的綜合策略
    此外,由於深蹲這個練習非常普遍,所以Myer等人建議採用自重深蹲作為一種篩查工具,因為這樣可以反映出教練員對正確完美的深蹲技術動作的理解程度和興趣究竟如何。在這一點上,請注意,高槓位和低槓位技術會使深蹲的力學結構產生很大的不同。高槓位的特點是軀幹更挺直,蹲的更深,股四頭肌募集增加。低槓位需要較大的髖關節屈曲運動範圍和增加身體前傾。
  • 髖關節活動受限怎麼辦呢_髖關節活動受限的原因是什麼
    髖關節活動受限怎麼辦呢_髖關節活動受限的原因是什麼 髖關節活動受限這種症狀可能大家很少見到。活動受限是一種在醫學上面的專業術語,是指患者在運動時,受到了限制的現象。髖關節活動受限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你的深蹲真的做對了嗎?看看如何解決腳和蹲下去的問題
    前兩篇文章已經介紹了頭部、胸椎、下背部、髖、膝以及脛骨在深蹲中出現問題後該如何解決,這一篇文章讓我們看看腳的位置和蹲下去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該如何解決。而如果踝關節出現內側或外側的離地,那麼很有可能是因為踝關節兩側的力量不平衡導致的,這個時候口頭上的提示語對改善姿勢是沒有幫助的。膝蓋外側離地可能會比內側離地更嚴重,因為膝蓋內側受到更大的壓力會導致膝關節內扣現象出現。另外,如果無法在動作全程讓腳踝接觸地面,這有可能是因為小腿後側肌肉的緊張造成的。
  • 想要無傷,標準的完成深蹲,不可忽視的細節——腳踝活動度
    很多人練習深蹲時不下去,只能勉強蹲到大腿與地面平行甚至這都無法做到,若繼續下蹲,就會發生拱背,骨盆眨眼的情況。問題可能出在你的腳踝!在深蹲過程中,腳踝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髖關節和膝關節上,腳踝的活動度對深蹲也起了決定性的因素,今天就跟隨健身教練Paul一起深入了解腳踝的活動度受限對深蹲的影響。
  • 再談深蹲
    影響活動度的兩個主要因素是關節結構和周圍肌肉的柔韌性,前者需要特殊手段改善,後者則是我們平時就可以發展的,所以深蹲實際上也有一定牽拉效果的,這一點在諸多外文文獻中都由提到,當然這是一種很基礎的柔韌性要求,只對那些柔韌特別差和局部障礙的人有效。比如說需要在後腳跟墊片的人。
  • 深蹲蹲的好,膝蓋沒煩惱,注意四個細節,告別膝蓋痛
    今天就跟隨健身教練Paul一起來了解4個引起膝蓋痛的深蹲錯誤點及解決辦法。身體重心前移、屈膝過多在練習深蹲時,身體的重心應該位於腳的中心位置,如果身體前傾,將你的身體重心壓在腳趾,這時會屈膝過多,將更多的負荷轉移到膝蓋上,這時可能導致膝蓋,尤其是髕骨周圍出現疼痛。
  • 最詳細的自重深蹲評估技術,看完再也不用擔心不會自重深蹲(下)
    一般建議你的骨盆保持中立位,尤其是在蹲下階段的最後部分。我們可以從前方看到你髖關節的位置,但還是會存在髖關節傾向一側的現象,這就意味著髖關節兩側的動作不一致,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很容易被察覺的。原因可能是兩側肌肉不平衡,或者身體結構上的不對稱,當然兩側肌肉柔韌性不同也會導致這個現象。
  • 別急著練槓鈴深蹲,先把杯式深蹲學會你的腰椎才更加的安全
    蹲到最低點後同時打開髖關節和膝關站起身體,起身的時候呼氣,以上是動作的全程。蹲不下去蹲不下去的原因主要是踝關節柔韌性不足,因為我們在下蹲的過程中實際上是下肢發生摺疊的現象。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同時彎曲才能讓身體降下來,那麼在這3個關節當中,髖關節和膝關節都能夠完成較大幅度的彎曲,但由於踝關節的跟腱過長,這就影響了足背屈的範圍,尤其是那些生活中不經常下蹲的人更是難以完成大範圍的足背屈動作,所以提高踝關節的柔韌性是深蹲動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 初學者練深蹲必看五大訣竅「2020最強深蹲教學指南」
    起先調整出正確的站姿和關節排列是很重要的,因為現今大多數人都是坐姿生活形態,關節活動度、肌肉力量、動作控制能力,掌握能力皆不佳,要是像網上所看到的初次訓練就要做到100KG的深蹲,就如把一隻綿羊丟進鬥獸場對你來說是非常危險的,訓練是要強壯而不是讓自己受傷。
  • 髖關節一動就響是怎麼回事_髖關節活動受限是怎麼回事
    髖關節一動就響是怎麼回事_髖關節活動受限是怎麼回事 做深蹲膝關節總是內扣,髖關節一動就響,走路走成了尼古拉斯趙四,這是怎麼回事呢? 山東省立醫院骨科醫生袁林表示,一旦出現上述症狀說明你的髖關節出了問題!
  • 糾正高槓深蹲中「過度前傾」的綜合方法
    最佳姿勢的特徵是軀幹和脛骨保持平行。圖1A中兩條不相交的虛線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相反,過度向前傾斜的特徵是軀幹和脛骨有互相垂直的趨勢。如圖1B所示,代表脛骨的虛線更為垂直於地面,而代表軀幹的虛線趨向水平。一旦練習者從視覺上搞清楚過度前傾的構成後,重要的就是讓他理解導致這種代償產生的原因。踝關節活動範圍不足可能是產生代償的一個潛在原因。
  • 還在糾結深蹲膝蓋不超腳尖?不,這4點才是你需要關心的
    ,是完全不現實的,即使蹲下去了,臀部肯定會往後坐,重心就會往後偏,那麼就會出現兩種情況:第一種,用更多的屈髖來代償,通過俯身,把重心前移,來平衡身體。,在深蹲的全過程中應該保持中立位,過多的骨盆前傾、骨盆後傾都是不正確的,這樣會導致重心無法垂直往下,會給腰椎帶來壓力。
  • 髖關節疼痛、僵硬、活動受限,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可以這樣應對!
    骨盆傾斜、長短腿造成一側髂骨高一側髂骨低,較高一側髂骨在上抬時會輕微向前旋轉,擠壓該側的髖關節,造成髖關節壓力分布不均,最終導致髖關節發生退行性改變。腰椎有問題致活動受限,身體前屈時髖關節代償腰椎運動,長此以往引發勞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