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藏》精華編已出版書目|子部儒學類性理之屬

2021-03-01 北大儒藏

《儒藏》精華編已出版書目

子部儒學類性理之屬

 

 

按:《儒藏》精華編之「子部儒學類性理之屬」,凡十一冊,四十種書(含存目三種)。截至目前,已出版七冊,三十八種(含存目三種)。

 

* 「朱熹及相關著作」

  部類主編:嚴佐之

  承擔單位:華東師範大學古籍所

* 子部儒學類性理之屬(一)

  部類主編:陳衛平

  承擔單位:上海師範大學哲學研究所

* 子部儒學類性理之屬(二)

  部類主編:馮達文

  承擔單位:中山大學哲學系

* 子部儒學類性理之屬(三)

  部類主編:景海峰

  承擔單位:深圳大學文學院 

冊號

部類

書名

作者

校點

第186冊

子部儒學類

性理之屬

太極圖説解

【南宋】朱熹

黃珅

太極圖説述解(存目,見《曹月川先生遺書》)

【明】曹端


通書注

【北宋】周敦頤撰

【南宋】朱熹注

劉永翔

許丹

西銘解

【北宋】張載撰

【南宋】朱熹解義

朱傑人

張子正蒙注

【清】王夫之

夏劍欽

上蔡語録

【北宋】謝良佐撰

【南宋】朱熹輯

嚴文儒

延平答問

【南宋】李侗撰

【南宋】朱熹編

嚴佐之

近思録

【南宋】朱熹

呂祖謙

劉永翔

嚴佐之

近思録集注

【清】江永

嚴佐之

第190冊

子部儒學類

性理之屬

龜山先生語録

【北宋】楊時

潘佳

殷小勇

崇正辯

【南宋】胡寅

付長珍

鬍子知言

【南宋】胡宏

楊柱才

北溪先生字義附嚴陵講義

【南宋】陳淳

張加才

木鐘集

【南宋】陳埴

史應勇

第192-193冊

子部儒學類

性理之屬

性理大全書

【明】胡廣等

程林

彭榮

第194冊(上下)

子部儒學類

性理之屬

曹月川先生語録

【明】曹端撰

【明】趙邦清輯

董平

讀書録

【明】薛瑄

許雪濤

居業録

【明】胡居仁

李長春

道一編

【明】程敏政

趙宏宇

困知記

【明】羅欽順

劉美紅

涇野子內篇

【明】呂柟

周春健

心齋約言

【明】王艮

張豐乾

説理會編

【明】季本

陳憲猷

第195冊

子部儒學類

性理之屬

學蔀通辨

【明】陳建

張永義

龍溪會語

【明】王畿

張衛紅

盱壇直詮

【明】羅汝芳

陳暢

呻吟語

【明】呂坤

王國軒

王秀梅

東林書院會語(存目,見《高子遺書》)

【明】高攀龍


榕壇問業

【明】黃道周

陳憲猷

夏峰先生語録(存目,見《夏峰先生集》)

【清】孫奇逢


第196冊(上下)

子部儒學類

性理之屬

思辨録輯要

【清】陸世儀

景海峰

思問録

【清】王夫之

遊建西

王學質疑

【清】張烈

黎業明

松陽鈔存

【清】陸隴其

楊東林

學術辨

【清】陸隴其

楊東林

問學録

【清】陸隴其

楊東林

榕村語録

【清】李光地

段書偉

漢學商兌

【清】方東樹

問永寧

 

*以上各冊書內容介紹,詳見本公眾號置底欄「已出書目」。

 

相關焦點

  • 書目丨臺大出版中心所出版東亞文明研究系列叢書目錄
    48中國中古的教育與學禮高明士著49良知學的轉折──聶雙江與羅念菴思想之研究林月惠著50韓國江華陽明學研究論集鄭仁在、黃俊傑編51東亞近世世界觀的形成吳展良編52儒學的氣論與工夫論楊儒賓、祝平次編53中國文學研究的新趨向──自然、審美與比較研究鄭毓瑜編54天體、身體與國體──迴向世界的漢學祝平次、楊儒賓編55出土文獻研究方法論文集初集葉國良、鄭吉雄、徐富昌編56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李明輝著57臺灣儒學
  • 書目題跋叢書| 《影山草堂書目》《金石影目錄》《江南收書記》
    其中第四號中「四書朱子異同雜辨」上有眉批「癸酉二月馬雨翁借」,按馬恩溥(字雨農)同治十三年已卒,故此癸酉當為同治十二年;十二號中「漢隸字源」上有眉批「洪琴翁壬申十二月初六,又借去」,按壬申當為同治十一年;十三號中「子略」上有眉批「蒯禮卿借,丁丑九月」,按丁丑當為光緒三年;十五號中「昭代名人尺牘續集廿四冊」後注「宣統辛亥陽湖陶氏石印,在外」;六十三號中「慶元黨禁」後注「六叔鈔」;九十四號中「夢硯齋遺稿四冊
  • 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項目·書目題跋叢書|​《嬰闇題跋》
    少即能詩,亦善繪畫,入揚州冶春後社,得鄉先輩之指授。長而供職於粵、湘、滬等地銀行數十載,專司筆札及總務。晚年寓居滬上,一九五四年入上海文史館為館員,卒於一九五六年,年七十二。所著已刊者除《題跋》外,尚有《嬰闇詩存》四卷附詩餘一卷、《嬰闇雜俎》三種、《漢延熹西嶽華山廟碑續考》三卷等。 更年自云:「喜治目録版本之學,得錢輒市書。」
  • 觀念史/概念史/思想史研究書目
    佐藤將之先生重於通過觀念史手法對先秦思想領域展開研究,而閱覽這份書單後,相信諸位同仁也不難發現,這是與我們思想史研究公共號的主旨很契合的,相信對同道中人會有不少幫助,因此上傳與諸位同仁共享,如有對相關書目內容有問題或對佐藤先生著述有疑問,也可及時發給後臺。
  • 【推介】黃艷萍、張再興《肩水金關漢簡字形編》出版
    本字形編是第一部以20世紀70年代在肩水金關遺址出土之漢代簡牘為字形材料編纂的文字編,也是兩漢西北屯戍簡牘中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文字編。這批簡牘於2011-2016年分五卷全部出齊。老師的知遇之恩、栽培之情無以為報,唯願在今後的道路上不辜負老師的期望。我與肩水金關漢簡結緣始於二〇一二年。當時幸運的考取成老師的博士研究生。其時《肩水金關漢簡(壹)》剛出版不久,入學面試完成之後,老師將這本書交到我手中並囑咐要好好讀起來。這是我第一次接觸簡牘,也是最初遇見肩水金關漢簡時的情形,至今記憶猶新。
  • 新書|夏婧《清編〈全唐文〉研究》出版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時間:2019年10月《清編〈全唐文〉研究》是作者在博士論文基礎上增補修訂的進一步研究成果,是近年來少有對《全唐文》的編纂、版本、用書、闕失等的全面系統考察之作,被陳尚君教授稱為「八五後學者所著大氣力之作」。
  • 第一章 宋明儒學之課題·第一節 正名:宋明儒學之定位
    第一節  正名:宋明儒學之定位1宋、明六百年之儒學通常亦名「宋明理學」。
  • 《古典文獻研究輯刊》總書目(1~27編)
    根據我們的統計,臺灣近五十年來,以古典文獻為研究主題的博碩士論文將近八百部,成績大有可觀。其中博士論文,固然質量俱佳,值得出版;碩士論文亦有不少令人驚艷的傑作。將這麼可貴的文化資源彙編出版,提供學界參考利用,是一件值得我們長期投注的工作。值此〈初編〉出版之際,敬請學者專家不吝賜教。序一 (潘美月)文獻是泛指所有的圖書資料。
  • 博士論文:《儒學的慰藉與傷害:追影子的人》
    ………148第肆章 反身性的自我批判…165第一節 多重父權附身與女儒生的對話……166第二節 受傷的觀察者:女性身體經驗日記…185第三節 情感的理趣:情意我的歸宿……210第伍章 結論…………229參考文獻…………234附錄(1)…………252附錄(2)…………273附錄(3)………288一、古典文獻(略依四部次序排列
  • 淞櫞老師研讀與收藏《道藏精華》
    72.西山群仙會真記(又名群仙會真記、會真記)一卷唐施肩吾撰、北宋李竦編集73.金蓮正宗記一卷元秦志安編74.金蓮正宗仙源像傳一卷元劉志玄、謝西蟾編(第一集未知書目:修真辨難參證二卷清劉一明撰、清閔一得參證;修真不死方三集清印權輯注;胎息經疏一卷明王文祿撰;瑣言續一卷清沈太虛述注、清閔一得重訂)第二集平裝本十冊/精裝本六冊
  • 學術搬運工系列之三
    感謝群裡大神們的無私分享學術乃天下之公器,資源僅供交流學習之用,請勿作他途
  • 古籍影印丨王欣夫等輯《八年叢編》(全八冊)出版
    >出版日期:2019年5月《八年叢編》為近代著名文獻學家趙詒琛、王欣夫等所編系列叢書之彙編,包括《甲戌叢編》(二十種)、《乙亥叢編》(十六種)、《丙子叢編》(十二種)、《丁丑叢編》(十一種)、《戊寅叢編》(十種)、《己卯叢編》(四種)、《庚辰叢編》(十種)、《辛巳叢編》(九種)等八部叢書。
  •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文史叢刊』(001-148)已出版書目(1962-2015)
    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文史叢刊』(001-148)已出版書目(1962-2015) 按: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半個多世紀以來,有將學生優秀碩博士論文加以甄選,以「文史叢刊」名義出版之傳統,迄今已有148種之多。◆樂蘅軍、張亨100  周敘琪:一九一〇~一九二〇年代都會新婦女生活風貌——以《婦女雜誌》為分析實例◆黃進興99    黃玫茵:唐代江西地區開發研究◆高明士98    王仁祥:先秦兩漢的隱逸◆阮芝生97    劉少雄:南宋姜吳典雅詞派相關詞學論題之探討◆吳宏一96    洪淑苓:關公民間造型之研究——以關公傳說為重心的考察◆曾永義
  • 林日波:《玉海藝文校證》:宋代書目文獻整理的新創獲
    通過傳世的器物、書籍等,後人可以概觀兩宋「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就書籍一端而言,現存的宋代公私書目則具體反映了當時圖書數量之多、讀書風氣之盛。深言之,對研治宋代學術的學者而言,圖書目錄包納著一個豐富的文化世界,得其門而入,則能事半功倍。誠如清代目錄學大家王鳴盛所言:「凡讀書,最切要者目錄之學。目錄明,方可讀書;不明,終是亂讀。」
  • 懷念 劉述先:現代新儒學思潮的「三代四群」與「四波發展」
    白安理(Umberto Bresciani)在2001年出版第一部以英文討論這一思潮的著作即採用了這一份15人的名單。但他把業師方東美放進第二代的陣營顯然欠妥,因為他與熊十力平輩論交,又教過唐君毅,不能為了第三代的學者有的是他的弟子,就把他與唐、牟平列。又有學者指出,馮友蘭雖比梁漱溟只小兩歲,但思路不同,應該歸入另一個世代。如此大家意見紛紜,莫衷一是。
  • 馬楠:魏晉南北朝書目叢考
    《隋志》關於稱荀勗「又因《中經》,更著新簿,分為四部」,於是姚振宗以為,鄭默《中經》即分四部,四部分類不始於荀勗。而餘嘉錫、張固也先生都堅持分別四部始於荀勗之說。[2]《隋志》總敘多本阮孝緒《七錄序》與《隋書·牛弘傳》:魏晉之世文籍逾廣,皆藏在秘書中外三閣。魏秘書郎鄭默刪定舊文,時之論者謂為朱紫有別。晉領秘書監荀勗,因魏中經更著新簿。雖分為十有餘卷,而總以四部別之。
  • 劉沖:宋史研習參考書目
    宋史研習參考書目 劉沖 說明:宋史與之前斷代史的研究相比,最大的變化就在於文獻數量的劇增,初學者在面對這一領域時,常會覺得茫然無措,找不到入門的途徑。此書目第一部分為分量較小的斷代史著作,讀過後大概就能對兩宋大的歷史脈絡有一個基本把握。第二部分為宋史研究的基本文獻,這裡只列出最基本的六部,其它需要時大可在各種史料學及目錄學書籍中查詢。諸位若關注點在北宋,李燾的《續資治通鑒長編》則為必須通讀之書;研究南宋史,則要從《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到《宋季三朝政要》一路貫通下來。第三部分的工具書,是為查詢讀書時遇到的相關問題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