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川認為,專業群無論是組建還是建設均要體現出系統思維,抓好「三個面向」,即面向行業、企業對專業群建設的需求;面向求學者成人、成長、成才的訴求;面向專業群內涵建設的自身要求。
太長不看
(文章重點我們給你劃出來了)
關於專業群組建模式,青職學院當下採取的是「以院建群」的模式,以此統籌學校、院系資源,集中力量抓重點,漸進式地「穩中求進」,對專業群中的專業進行優化組合,條件成熟後再重組專業群,在專業群的基礎上重新建設二級學院。與此同時,學校還強調了要與時俱進地將真正與市場接軌、行業對應、產業相符、企業融合、地方需要的同類專業組合在專業群內。
那麼如何讓企業的重要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呢?青職學院的做法是讓校企合作模式由搭建平臺向合作共建、共享、共用上進一步拓展,特別是在搭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體關係上進行了探索。
在保障專業群(專業)建設質量方面,青職學院重點通過開展制訂專業群(專業)建設與發展規劃、加強專業群(專業)標準建設、統籌推進專業群重點建設任務、建立專業群(專業)質量評價體系四個方面的工作來完成。
以下為正文:
2019年4月,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以下簡稱「雙高計劃」),提出分高水平學校和高水平專業群兩類布局,辦好新時代職業教育,凸顯了專業群建設在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如何組建專業群,應遵循怎樣的組群邏輯,也成為不少高職院校探索專業群建設中的核心問題。
在2019年底教育部公布的首輪建設單位名單中,青島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青職學院」)的服裝與服飾設計(國際時尚)專業群入選了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B)建設單位。該校的專業群組建和建設工作如何開展?在「雙高計劃」實行動態管理、優勝劣汰的背景下,高職院校又該如何保證專業建設的質量?近日,麥可思研究對話青職學院院長覃川,請他對學校的相關工作實踐進行了分享。
建群模式,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在專業群建設的頂層設計上,青職學院確定了以國家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為標準,「全院建群」、分層推進的專業群建設模式,現在已形成了一個國家級專業群、三個省級專業群、三個校級專業群的建設體系,在重點保證國家級專業群建設重點的前提下,帶動、促進其他專業群的層次水平提升。
「以群建院」和「以院建群」是目前院校專業群組建實踐中最常用的兩種模式。高職院校該如何從二者中做出選擇?覃川認為這取決於院校治理體系建設與院校運行模式:「不同地區、不同環境、不同條件、不同基礎的院校,所採取的組群策略與組群模式應該從實際出發,適合的就是最好的。」據悉,青職學院當下採取的是「以院建群」的模式,統籌學校、院系資源,集中力量抓重點,漸進式地「穩中求進」,對專業群中的專業進行優化組合,條件成熟後再重組專業群,在專業群的基礎上重新建設二級學院。
在組建時,學校還強調了要與時俱進地將真正與市場接軌、行業對應、產業相符、企業融合、地方需要的同類專業組合在專業群內。以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群為例,它緊密對接山東省「十強產業」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和青島國際時尚城建設目標。專業群由服裝與服飾設計、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動漫製作技術等專業組成,所對接的文化創意產業涉及紡織服裝、室內外設計、產品設計、影視動漫和廣告展示等多個領域。在組群時,各專業的共通性、同源性和協同性得到了充分體現。
首先,各專業均以時尚與生活、藝術與科技、美與社會為創新對象,為人類提供一種新的時尚生活體驗,讓人類獲得更有品質、更加時尚的生存形式,具有共通性。其次,各專業對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一致。「大設計」概念的設計元素、流行趨勢、表現形式、創意思維等要素具有共享度,諸要素彼此相通、具有同源性。此外,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融入3D列印設計;服裝智能製造融合虛擬仿真、三維試衣;環境藝術設計與數字VR虛擬漫遊相互結合,新興人工智慧的運用和產業鏈的延伸使各專業相互融合、協同,則讓各專業之間的跨界融合得到明顯體現。
聯合育人,如何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
瞄準市場多元需求、緊跟區域發展需要,這是專業群建群邏輯起點的基礎。覃川表示,高職院校只有順勢而為,積極作為,才能成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開發人力資本與人力資源的重要力量。青職學院瞄準青島市「15大攻勢」,對接「青島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和「創業型城市」建設等重大舉措,以對接產業鏈、職業群而組建專業群,搭建了青職學院與產業之間融合的平臺,使學院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重要性凸顯。
在校企聯合育人中,企業的重要主體作用又該如何充分發揮?覃川介紹,進入新時期,學校校企合作模式由搭建平臺向合作共建、共享、共用上進一步拓展,特別是在搭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體關係上進行了積極探索,具體包括與名牌、明星企業共建冠名學院;與行業、企業共建實訓(培訓)基地;引入企業資源在校內共建企業學院;與企業建立雙向員工培訓基地;形成校企專業共建與課程開發聯動機制;與行業、企業共同組建產教集團;探索共建混合二級學院;在政府指導下與企業聯合組建辦學理事會或其他組織機構等八方面的合作內容。
例如在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群建設中,群內服裝與服飾設計、環境藝術設計、藝術設計、動漫製作技術等專業均與企業建立起合作關係,組建學院、共建專業,學校還在了調研青島市260多家文化傳媒、藝術設計、服裝服飾、時尚創意等行業企業近80個崗位的基礎上,根據職業崗位及其典型工作任務,對專業群組合邏輯性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分析。此外,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體系構建和人才質量評估等環節中,校企合作開發雙元教材,企業技術人員參與教學過程,使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在人才培養的諸多環節中得以體現。
此外,學校還通過與海爾集團合作進一步拓展,共建工業網際網路學院,設立海爾中央空調全球物聯服務學院,啟動海爾智能家居1+X證書培訓與考試的合作;將華為、新華三、思科等龍頭企業職業技能證書與課程置換或嵌入課程,構建校本化網絡技術、雲計算專業1+X證書課程體系;引進創業校友企業設立「校中廠」,以工學交替方式探索校內學徒制模式;引入企業真實項目校企合作實施的機器人工作室教學空間等形式,構建出「校政企社家生友」多維合作體系,充分集聚校企合作育人資源。
四方面發力,保障專業群建設質量
每五年為一個支持周期,建設實行動態管理、過程監測、有進有出、優勝劣汰,「雙高計劃」基於績效、雙向流動、滾動淘汰,不搞終身制的項目建設機制,彰顯了保證建設質量的重要性。為保障專業群(專業)建設質量,青職學院重點將開展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訂專業群(專業)建設與發展規劃。學校以「雙高校」建設任務為目標,著手制訂2020—2023年專業群(專業)建設規劃,並配套制訂「提質培優」行動計劃,細化教師隊伍、課程改革、教材建設、實踐載體、考核評價等實施方案。實施2025專業群建設工程,合力打造生態化的專業群結構與運行體系,力求穩步、有序地推進「以群建院」,構建起開放、共享、融合的產教協同育人載體。
二是加強專業群(專業)標準建設。在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成果導向的基礎上,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把握標準導向,瞄準世界同行的一流專業標準,對接產業鏈、職業群在新技術革命環境下的新要求,在「本土化」改造與實踐的基礎上,「揚長補短」、特色發展,建設並形成與類型教育相匹配、契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專業群(專業)標準,為中國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提供新樣本。
三是統籌推進專業群重點建設任務。首先,開發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指南),在其指導下形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動態調整機制。其次,與產業鏈、職業群互通、融合,強化專業群核心技能培養和專業群教學資源庫建設。第三,以職業能力需求和求學者需要為導向,加強「複合型」課程集群體系建設。第四,以投資理念、平臺思維推進雙師素質教師團隊人力資本建設,實施1+X證書教師能力提升研修計劃。
四是建立專業群(專業)質量評價體系。通過「評價合力」,建立起專業群(專業)預警制度,推進專業群(專業)的持續改進與不斷完善。具體包括建立「全要素」質量評價制度,以專業群為重點實施系列評價,包括雙師教師、講義教材、教學方法、教學資源、教學條件、專創融合等諸多方面;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發揮各種評價、考核、認證的功能作用,建立自我評價、同行評價、他方評價機制,注重利益相關方以成果為導向的績效評價,倡導以正激勵為導向的「發展性評價」;實施專業群年度質量報告,建立專業群負面清單,對專業能力差、專業不適合需求的,進行動態調整。
專業群建設要抓好「三個面向」
最後,覃川院長還談道,專業群無論是組建還是建設均要體現出系統思維,把握類型教育屬性,落實人才培養目標,抓好「三個面向」,即要面向行業、企業對專業群建設的需求,對接產業鏈、崗位群的技術技能標準與崗位規範準則等要求,明確專業群建設的目標定位與重點內容;面向求學者成人、成長、成才的訴求,對標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自身規律,制訂專業群人才培養質量標準,整合群內各專業課程資源,開發出共享型課程群組;面向專業群內涵建設的自身要求,強化教學基本建設,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實現方式,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在這個過程中,專業群建設勢必面臨諸多挑戰,當然也蘊藏著機遇。「挑戰的關鍵因素不是資源條件,也不是能力基礎,而是高職院校領導者的治理理念與價值追求。」在覃川院長看來,前者涉及方向、思維,後者涉及態度、激情。譬如,領導者如果是「自給自足」的小農意識,那麼其思維模式就會定位在已有資源上——「我只能做些什麼」,而不會通過經營資源——「我可以做成什麼」。
專業群建設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在對接產業鏈、崗位群時,專業群的能力建設問題。能力建設需要借力,需要積累,需要創新。在職場環境下,在社會系統中,在行業標準下,應該在緊跟政府,與企業同行的過程中,發展職業院校自身的「比較優勢」,成為服務行業、企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