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6年,加拿大還沒有誕生,那塊地盤屬於英國殖民地。而美國已經誕生了,於是雙方在領土問題上,時常發生糾紛。
《俄勒岡條約》籤訂以後,俄勒岡地區的領土爭端算是告一段落了,可是聖胡安群島到底該歸誰管,這是一個關鍵問題,依舊沒有得到解決。
為什麼呢?因為過去聖胡安群島居住著大量印第安土著,自從西班牙人將天花帶過去以後,這幫人基本就滅絕了。此後由於資源匱乏,也沒人願意管這塊地盤。
但是英國殖民者有意插手聖胡安群島,那麼美國看到以後,當然也不甘心就把這塊地盤拱手讓人,於是也打算想辦法插手這塊地盤。豬的戰爭,就從這個時候逐漸開始了。
英國殖民者和美國牛仔,先後來到了聖胡安群島居住。
英國人是比較有商業眼光的,他們發現聖胡安群島有發展畜牧業的優勢,所以英國哈德遜灣公司在英國軍隊的支持下,來到了聖胡安群島。
他們在這裡圈地搞起了牧場,在這裡發展畜牧業。美國發現了這個問題以後,覺得領土受到了侵犯,這可不行啊,他們這麼幹等於承認了聖胡安群島是英國人的地盤。
為此美國人索性也調遣了一幫西部牛仔前往聖胡安群島。人家英國人去聖胡安群島,是為了發展畜牧業,美國人去幹嘛呢?
他們自然也是有辦法的,既然你搞畜牧業,那麼我們就搞蔬菜業。他們在當地開闢了不少農場,專門種植蔬菜。
表面上一邊是公司,一邊是牛仔,大家都是老百姓。實際上他們背後是英國政府和美國政府之間的較量。
一頭豬終於橫空出世,差點釀成大戰。
英國的牧場公司,和美國的西部牛仔本來是井水不犯河水,你養你的牲畜,我種我的菜。可是在1859年,一頭豬衝出了牧場,跳入了農場大肆拱白菜。
好菜都被豬給拱了,美國牛仔卡特拉看到這一幕,心裡當然非常不爽。於是一槍把這頭豬給殺了,並且做成了烤乳豬,跟周圍的朋友們一起享用了。
卡特拉還在這邊吃著烤乳豬,那邊英國公司的人格雷夫就已經衝過來要錢了,他們揚言要卡特拉賠償100美元,這難道是強制消費的鼻祖?
卡特拉當然是不幹的,自己的菜被豬拱了他還沒跟英國佬要賠償金呢!殺頭豬算是抵扣了白菜錢了。
索賠沒有希望,格雷夫立刻回到公司,向上層通報了情況,表示美國人太霸道了,他們殺的不只是一頭豬,他們這是嚴重傷害了大英帝國的榮譽和尊嚴。
在格雷夫的一頓忽悠之下,英國政府居然真的發威了,他們派遣了3艘軍艦前往聖胡安島,這意思很明白,你們不賠償100美元,那就把你們這幫西部牛仔給轟趴了。
美國人也懵了,這油費都不止100美元,顯然這是要來爭地盤的。為此不甘示弱的美國佬也派遣了幾百名士兵帶著幾十門大炮前來,與英國佬形成了對峙的局面。
為一頭豬開戰?肯定划不來啊。
英國佬是比較牛的,當時還是號稱日不落帝國,所以他們的指揮官詹姆斯便要求英國軍隊消滅島上的所有美軍,不惜一切代價。
可是前線指揮官羅伯特卻認為,詹姆斯這傢伙是不是瘋了?為了一頭豬向美國宣戰?所以他拒絕了詹姆斯的命令,選擇與之繼續對峙下去。
美國佬這邊自身難保,也不願意這個時候跟英國開戰。當時他們依舊存在著很嚴重的農奴制度,南北南北貴族之間的矛盾很深刻,極有可能發動戰爭。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也不會願意為了一頭豬得罪日不落帝國。所以在對峙了長達3個月的時間後,美國總統主動找到了英國殖民者,與他們進行了和談。
最終這場豬的戰爭並沒有打起來。反倒是將英美在聖胡安島的駐軍問題擺到了檯面上來討論。
其實從始至終,都不是一頭豬的問題,而是聖胡安群島的主權問題。為此英美雙方都做出了讓步,他們倆都可以在聖胡安島上駐軍,但是不能超過100名士兵。
英國人在北邊,美國人在南邊。這麼一來紛爭就這麼和平解決了。至於那頭豬的100美元,美國總統也大方地賠償給了格雷夫。
總結:那麼聖胡安群島後來的歸屬權是怎樣的呢?
其實想想就能知道,聖胡安群島最後肯定是歸了美國。加拿大這個國家根本就沒有實力跟美國爭,他們在1926年才有了外交獨立權。
1931年,英國聯邦政府才承認他們是成員國之一,一直到1982年,英國女王才統一了加拿大擁有立憲、修憲的權力。
這麼一個獨立著站都站不穩的國家,拿什麼去跟美國爭奪聖胡安群島呢?伴隨著英國的逐漸落寞,其實他們對加拿大的控制,也已經捉襟見肘了。
雖然加拿大表面上是大英國協成員,其實瞎子都能看得出來,它就是美國佬們的後花園,根本就沒有獨立主權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