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波蘭曾有1900架戰機,數百戰機可堪一戰,一款轟炸機勝過德軍

2020-12-23 騰訊網

在1939年9月二戰爆發時,德國空軍絕對是歐洲最強悍的空中力量之一,訓練好、裝備精,又在西班牙內戰中刷足了經驗,就算不是王者也是黃金段位,而二戰第一局PK匹配的對手波蘭空軍恐怕只能排在青銅段位了,差距懸殊。在波蘭戰役中,德國空軍投入了2100餘架先進戰機,而波蘭空軍紙面上有1900架飛機,可是教練機和老式飛機佔去了一大半,再除去運輸勤務等輔助飛機,真正能作戰的只有不到400架,與對手的數量差距達到五倍以上,而且大部分飛機性能也遜色於對手。儘管處於劣勢,波蘭空軍並非不堪一擊,波蘭飛行員憑藉熟練的技巧和高昂的鬥志,駕馭戰機與強大的對手展開殊死搏鬥。下面就盤點一下波蘭空軍的幾款主力戰機。

■戰前波蘭某軍用機場上停放的作戰飛機,近處是一架P.37轟炸機,後方可見成排的P.11戰鬥機。

PLZ P.11戰鬥機

P.11戰鬥機是PLZ(波蘭國家飛機製造廠)在20世紀30年代初設計的一款單座單發單翼戰鬥機,在戰爭爆發時是波蘭空軍的主力戰鬥機。P.11戰鬥機於1931年8月首飛,1934年列裝。

■波蘭空軍的主力戰鬥機P.11,採用新穎的鷗式翼型。

P.11採用全金屬機身、金屬蒙皮和高單翼布局,在當時都是非常前衛的設計,特別是其主翼採用新穎的鷗式翼型,在獲得出色機動性的同時,賦予飛行員優良的觀察視野,以至於當時航空界稱之為「波蘭翼型」。不過,在其他方面,P.11仍採用同時代的主流設計,比如敞開式座艙和固定起落架。P.11裝備一臺布里斯托「水星」發動機及其波蘭仿製型,最大速度390公裡/小時,航程700公裡,升限8000米,裝備2~4挺7.92毫米機槍,製造數量325架。

■這幅畫作表現了波蘭戰役中P.11戰鬥機擊落德軍He 111轟炸機的場面。

在P.11列裝時堪稱當時最先進的戰鬥機,但到二戰爆發時已經明顯落伍,飛行速度慢,武器裝備弱,甚至還沒有德軍轟炸機飛得快。不過,相比德軍Bf 109、Bf 110戰鬥機,P.11在機動性上享有一定的優勢,爬升速度和俯衝速度都很快,而且起降距離短,對起降條件要求低,戰場適應性好。波蘭飛行員發揮P.11的優勢,在空戰中與先進的德軍戰鬥機也能打得難解難分。在戰爭爆發時,波蘭空軍有128架P.11可以作戰,另有50架後備,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仍頗有斬獲。根據德軍記錄,在波蘭戰役中德軍損失的285架飛機中至少有110架屬於P.11的戰果,但P.11的戰損也在100架左右。

PLZ P.23偵察轟炸機

P.23是PLZ針對波蘭陸軍對於戰場偵察和對地支援的要求於20世紀30年代中期設計的一款三座單發單翼偵察轟炸機,也是戰爭爆發時波蘭空軍裝備數量最多的轟炸機。

■P.23偵察轟炸機是戰爭爆發時波蘭空軍的主力轟炸機。

P.23於1934年4月首飛,1936年列裝,全金屬機身結構,採用全封閉座艙、固定式起落架和下單翼布局,其主翼面結構頗有創意,即輕巧又堅固。P.23裝備一臺布里斯托「飛馬座」發動機或其他型號發動機,最大速度319公裡/小時,航程1260公裡,升限7300米,乘員3人(飛行員、轟炸手和後部射手),裝備1挺7.7毫米固定機槍和2挺7.7毫米活動機槍,最大載彈量700公斤,製造數量250架。

■P.23偵察轟炸機的剖視圖,可見該機有三名機組成員。

在1939年9月時,波蘭空軍一線部隊裝備有114架P.23,另有110架後備,是對德軍實施空中打擊的主力。9月2日,隸屬於第21中隊的一架P.23越境空襲了德國境內的一座工廠,這是二戰中德國本土遭遇的首次空襲。在戰役期間,P.23執行了大量偵察和對地攻擊行動,給德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據統計P.23部隊累計投彈72噸,擊毀了大量德軍車輛。由於缺乏己方戰鬥機的掩護,飛行速度慢,攻擊高度低,P.23也蒙受了很大損失,大約有120架損毀,但其中只有67架是被德軍擊落的,其餘毀於事故或其他原因。

■P.23轟炸機雙機編隊,在波蘭戰役中該機積極出擊,攻擊德軍地面部隊。

PLZ P.37中型轟炸機

1938年裝備波蘭空軍的P.37轟炸機稱得上是戰前波蘭航空界的驕傲,它是戰爭爆發時波蘭最現代化的軍用飛機,其性能在當時世界同類機型中也是出類拔萃的。

■戰前列隊接受檢閱的P.37轟炸機部隊,其透明風擋機首視野開闊。

P.37轟炸機於1936年6月首飛,是一款雙發中型轟炸機,採用低單翼雙垂尾布局,可收放式起落架設計,擁有一個視野良好的透明風擋機首,機身線形流暢,結構設計合理,在同樣的航程和載彈量指標下,P.37的尺度和重量都小於德國和法國的同類機型,而且速度更快,配有翼內彈艙和機身彈艙,增加了載彈量。P.37安裝兩臺布里斯托「飛馬座」發動機,最大速度412公裡/小時,航程2600公裡,升限7000米,乘員4人(飛行員、轟炸手、無線電員和機槍射手),裝備3挺7.92毫米機槍,最大載彈量可達2580公斤,常規載彈量2200公斤。就作戰性能而言,P.37優於同期德國空軍裝備的He 111和Do 17轟炸機。

■P.37轟炸機飛翔時的彩繪,該型轟炸機的性能即便在世界範圍內也是非常出眾的。

P.37雖然性能出色,但列裝較晚,到1939年9月時,波蘭空軍總共有86架P.37,其中36架做好戰鬥準備,其餘50架作為後備。由於及時疏散,它們都避開了德軍的首輪空襲,被保存下來。最初,波蘭空軍計劃出動P.37空襲德國境內目標,但後來取消,改為對德軍裝甲縱隊實施空襲。從9月4日開始,P.37從條件簡陋的野戰機場起飛(其載彈量限制在800公斤),攻擊向華沙逼近的德軍裝甲部隊,其猛烈轟炸甚至一度阻止了德軍的推進腳步。然而,在德軍掌握制空權的情況下,加上數量太少,P.37發揮的作用較為有限,損失很大,有17架毀於敵軍攻擊,另有10架因事故損毀,部分撤往羅馬尼亞的P.37被羅馬尼亞空軍接收,繼續服役至1944年。值得一提的是,在戰前,比利時、西班牙、土耳其、保加利亞、希臘和南斯拉夫都有意向購買P.37,足以說明該機設計的優秀。

■這幅彩繪表現了P.37雙機編隊向德軍投彈的場面,該機型最大可掛載2580公斤炸彈。

相關焦點

  • 德國二戰中多元化的戰機Bf110,生產6000餘架,半數投入夜間部隊
    一、Bf-110的引擎二戰中期德國的作戰方針,轟炸已成為常態,而為轟炸機的護航任務也成為德國關注的重點之一,德國軍方要求一款雙發動機的大型戰機,且必須要求擁有強大的火力與足夠的續航力,以保護轟炸機深入敵境打擊敵軍的心臟地帶,這與戈林前期所想十分契合。
  • 二戰日本曾將德國戰機奉若神明,德軍:猴子學人
    上世紀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空軍曾大量配備蘇聯/俄羅斯軍用器,而二戰時的日本同樣將德國視為頭號借鑑對象而大加模仿,其對德國航空技術的狂熱崇拜甚至可以從戰後一些日本漫畫中窺見一斑。縱觀二戰中日本很多知名戰機,都可以見到它們具有或多或少的德國色彩,例如日本航母配備的主要艦載俯衝轟炸機99式和彗星式,在它們設計時都參考了德國海因克爾公司的He70和He118兩種俯衝轟炸機,其中彗星式使用的熱田型水冷發動機更是直接山寨德國奔馳戴姆勒公司DB601發動機。
  • 二戰美英援助了蘇聯多少武器?光戰機就18303架!
    二戰期間,盟軍向蘇聯提供了許多武器裝備。二戰結束後,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沃茲涅先斯基曾表示,盟軍援助的武器裝備只佔蘇聯生產總量的4%。然而,俄羅斯媒體不久前披露,美英盟軍援助蘇聯的武器裝備遠遠不止這個數字。戰機:18303架1941年6月22日,德國法西斯向蘇聯發起突然襲擊。由於蘇軍防備不足,西部邊境被突破,蘇軍大量武器裝備被毀。
  • 二戰美軍「隱身」戰機,現全球僅剩2架成絕版,我國也保留一架
    二戰時期的美國完全堪稱真正的世界工廠,自然不負英國期望,於是一款二戰期間的「隱身」戰機P-61黑寡婦雙發重型夜間戰鬥機就此誕生。據了解,當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發出了一種亮黑隱身塗層,被命名為噴射黑。由於二戰時期地面雷達不夠發達的緣故,因此在夜間想要發現戰機主要還是依靠夜間探照燈。
  • 二戰各國戰機的介紹和優質油畫圖片鑑賞
    二戰日軍戰機高清圖片三架日本零式戰鬥機,1943年時期隨著美軍的地獄貓戰鬥機的服役,日本零式戰機前期的所建立的技術優勢基本被美軍逆轉,即使後來日本相繼研發出了紫電戰鬥機也於事無補,隨著日本海軍太平洋艦隊覆滅,日本最後變成了一座沒有任何海防的孤島而已,沒有了制海權,日本也就喪失了與美軍太平洋聯合艦隊抗衡的能力
  • 二戰法國陸軍慘敗,空軍去哪兒了?裝備了先進戰機也不起作用
    二戰法國飛行員戰前並不弱的法國空軍法國空軍起步較早,在技術的探索上有著自己的一套系統,二戰爆發時法空軍在西歐地區總共有約1500架戰機,其中戰鬥機700餘架,攻擊機400架,轟炸機260架,其他的為偵察機、運輸機、聯絡機等型號。
  • 二戰;德軍攻勢下的波蘭剪影,淪為廢墟的華沙
    德軍閃擊波蘭正式拉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面對強大的納粹軍團,波蘭幾乎節節敗退。圖為1939年,從一架德軍中型轟炸機機艙看到的尚未遭襲的波蘭城市。面對德軍強大的制空能力,波蘭政府毫無辦法。圖為納粹德軍入侵波蘭時的先頭部隊。
  • 即便德國1942年就擁有1000架Me-262噴氣式戰機最終也註定戰敗
    在一次空戰中,創造了升空6架Me-262戰機,於數分鐘內接連擊落15架最大載彈量8噸的美制B-17型空中堡壘轟炸機的佳績。Me-262戰機上的那2門30毫米MK-108航空機炮,開始顯示出對大型目標的有效摧毀力,而高速飛行又提高了自身的生存性。其中,第7興登堡飛行團,在1945年2月的最後一周,共擊落各類大型轟炸機45架,其他戰鬥機15架。
  • 二戰結束前夕誕生的火箭動力戰機,日軍「秋水」戰機
    這也讓德國的遠東協國日本吃了一顆定心丸,因為當時的日本本土已經深受盟軍轟炸機的困擾,他們急需一款屬於自己的火箭動力戰機去攔截敵機——無論是陸軍還是海軍當時裝備的戰機都沒有爬升到一萬米高空去攔截B-29等遠程戰略轟炸機的能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日本通過和納粹德國之間的潛艇運輸線得到了Me-163的部分圖紙複印件和技術說明,我們今天的主角「秋水」火箭戰機就是在此基礎上應運而生的。
  • 二戰空戰王牌,德國戰機的剋星:英國噴火式戰鬥機
    噴火式戰鬥機是二戰期間英國一型活塞式戰鬥機,也是歐洲戰場最優秀的戰機之一,其綜合性能在整個二戰期間始終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是英國二戰期間生產和裝備最多的戰機,為英國取得不列顛空戰的勝利,扭轉歐洲戰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 北美航空P-51野馬戰鬥機,產量超過15000架,二戰美制戰機的巔峰
    今天繼續與大家分享一款世界名機,這就是二戰時期,美國北美航空的P-51野馬戰鬥機。P-51野馬戰鬥機原型機於1940年首飛成功,1942年正式裝備美國陸軍空軍,隨著大量出口到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
  • 繼核轟炸機掉艙蓋後,美軍再次傳來壞消息,一架F22A戰機墜毀
    然而,在這一過程中,美軍遭遇了兩起事故,在第一起事故中,具備核打擊能力的B-52戰略轟炸機艙蓋掉落;在第二起事故中,一架F-22A「猛禽」隱身戰機在距離埃格林空軍基地東北方向約12英裡處的訓練場墜毀,飛行員成功跳傘逃生。B-52戰略轟炸機作為一款研製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老飛機,出現事故尚且情有可原,在此之前,B-52就已經出現了多次嚴重事故。
  • 白色方案,二戰德軍在波蘭實施的閃電戰
    該學說的核心是高度機動性的裝甲兵團與戰機緊密協同。現在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德國人自己並未創造「閃電戰」(blitzkrieg)這個新詞。實際上,他們更有可能使用的是「機動戰」(Bewegungskrieg)這個詞。不過,用閃電戰這個詞描述德國軍隊在二戰初期運用得極為成功的作戰學說確實很形象。
  • 末日掙扎:二戰日本噴氣式戰機研發始末(上)
    緊隨其後,第一種噴氣式轟炸機Ar-234也出現在了戰場的天空。一般而言,提到二戰後期的噴氣式戰鬥機,人們最多想到的就是德軍在末日來臨之際各種「黑科技」的垂死掙扎。二戰日本也有多款噴氣戰機計劃一.發動機上短板讓日本設計師不得不拋棄戰機的防護性能和機體強度減重來保證機動性和火力。這樣的做法短期能的確能在脆弱的基礎上打造出一款一流戰機,但卻缺乏改進潛力。
  • 末日掙扎:二戰日本噴氣式戰機研發始末(中)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立川也承接了中島公司一式「隼」戰鬥機的製造工作,以擴大這款陸航主力戰機的產量。戰爭後期,立川承接了日本陸軍航空兵多款「高技術新式戰機」的研發計劃。比如萬米高空設計飛行時速達到750公裡的KI-94式截擊機,比如噴氣式戰鬥機。
  • 大人打小孩:波蘭戰役德波海空軍實力對比,德國優勢佔盡
    1935年3月,德國公然廢除《凡爾賽和約》,正式建立德國空軍,並在隨後數年間迅速擴充,裝備了Bf 109、He 111、Ju 87等一系列世界一流的先進戰機。更為重要的是在西班牙內戰中,德國空軍抽調精幹人員和新銳戰機,組成著名的「禿鷹軍團」參戰,在西班牙戰場上獲取實戰經驗,驗證新穎戰術。到1939年時,德國空軍可以說是歐洲範圍內經驗最豐富、訓練最有素、裝備最精良的空中力量。
  • 二戰德軍空中王牌眾多,飛機性能優秀,為何沒能牢牢掌握制空權
    因為一戰時期戰機的數量比較少,作戰技術還不夠成熟,所以一戰時期王牌飛行員的戰績都比較一般。到了二戰時期,隨著飛機作戰技術的成熟,各國戰機數量的提升,王牌飛行員的數量開始大幅度增加。二戰中僅德國空軍就湧現出了3000多名王牌飛行員,其中有100人擊落了超過100架戰鬥機,另外有兩人擊落了超過300架戰鬥機。
  • 呼嘯的惡魔,二戰納粹空軍的俯衝轟炸機,Ju-87「斯圖卡」轟炸機
    眾所周知,在二戰期間德國空軍是世界上最強、最具有戰鬥經驗的一支空軍,該空軍在二戰期間是非常注重戰術空軍的。其空軍當中的轟炸機、攻擊機主要是配合著陸地部隊作戰,摧毀敵方重要交通樞紐、交通線及後勤設施、軍事基地等。德國戰術空軍在二戰前期更是給世界上個一課,快速攻佔了波蘭、法國等國家,取得了閃電戰的勝利。
  • 二戰德國斯圖卡轟炸機被譽為尖叫死神,同時也是最為奇特的轟炸機
    說到二戰時期德國的斯圖卡俯衝轟炸機,該型戰機當時幾乎是德國空軍的代表性主力機型,曾經一段時間,是德國主力戰機,之後才被其它戰機所代替成為德軍主力戰機的其中之一
  • 末日掙扎:二戰日本噴氣式戰機研發始末(下)
    主要困難在於承接設計的三菱工廠從來沒有製造無尾翼戰機的經驗,Me-163完全是一款陌生的飛機,而大部分資料都已經在運輸途中沉沒了。三菱只能依靠嚴谷帶回的飛機外形圖進行反向研發,機體內部的許多細節必須從頭再來了。東京帝國大學的專家教授也參與到了Me-163的仿製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