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裡有一位媽媽說,寶寶3個多月了,最近越來越喜歡吃自己的手,大人上去把手給拿出來,他馬上又會自己將小手塞進嘴裡,而且吃得還津津有味。這位媽媽說小寶寶一有時間就會吃手。家長都會擔心寶寶的小手髒,怕把細菌吃進肚子裡面。總是拿乾淨的小毛巾給孩子擦手又擦嘴的。寶媽怕寶寶長時間吸吮把手吃壞了,還擔心不衛生影響到身體健康。
其實,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吃手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有的寶寶確實是因為餓了才吃手,如果是餵奶之前吃說明孩子是真的餓了,但是如果寶寶剛剛吃完奶還吃手,那就另有其因了。好多家長都會疑惑,孩子吃手究竟有哪些原因呢?
1、寶寶吃手是與生俱來的。
因為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就有吃手的行為,這也是一種早期的胎動。如果孩子在一歲之前經常有吃手的行為,那麼寶媽們不用太擔心,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自動就會改掉這種吃手的習慣。如果兩、三歲左右的孩子還繼續吃手,那有可能就是寶寶缺愛的表現,寶媽們就要看看自己是哪裡做得不好了。
2、寶寶變得更加聰明。
對於處於口欲期的小寶寶來說,「吃」其實是他們感知世界的方式,這和大人們看到新鮮的東西就想要拿起來看看、摸摸是一樣的。寶寶通過口的感知來認識世界, 「吃」其實是寶寶探索外界環境的一種表現。
小嬰兒剛出生的時候可能會暫時沒有吃手的動作,慢慢的他們吃拳頭,然後再吃大拇指,然後一個手指一個手指地去吃,慢慢的他們就學著吸自己的手指,這些行為證明寶寶的大腦在慢慢發育,同樣也說明孩子變得越來越聰明了。
3、寶寶吃手是因為很無聊。
因為孩子還小,最開始的時候只能躺在床上隨便看看,一定非常的無聊,但是又不會說話,無法表達自己的各種意願。媽媽們忙的時候,孩子覺得孤單無聊,會用吃手的行為去尋找安全感,也是自己玩耍的一種方式。
4、寶寶要出牙了。
寶寶四、五個月之後進入了長牙的階段,牙齒很癢時寶寶感覺不舒服,有時會有疼痛的感覺,他只有用吃手來緩解不適。而且在孩子長牙的時期,寶寶會有流口水的現象。這時寶媽們就要注意細心的照顧好孩子,讓他順利地度過長牙這段時間。
如果說寶寶小的時候吃手指,是為了緩解焦躁不安的情緒進行自我安撫。但是兩歲左右了,仍然長時間的吃手。家長們就要注意了,寶寶是否有一些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才會繼續吃手,因此要及時解決其心理上的問題。不能讓孩子一直吃手來獲得自己心理上的安慰,這樣會讓寶寶將來容易焦慮緊張,還有可能產生自卑等負面情緒,不利於孩子的心理發展。
怎樣幫助寶寶擺脫吃手的依賴呢?
孩子長時間的有頻繁吃手的行為,會影響到牙齒的生長。比如說牙齒向裡或者向外翻,排列的很不整齊,還會有上頜骨發育畸形的現象,上頜骨抬高而且向外凸出,這都會影響到孩子的顏值。長期用力地吮吸手指的寶寶,還有可能造成手指骨骼和肌肉發育異常,從而使軟組織增生變形。這會直接影響寶寶的顏值。
一、尋找替代品,比如安撫奶嘴。家長想讓寶寶減少吃手的時間,那就要想辦法幫他找一個安全有效的代替品。對於月齡小的孩子來說,根據他的喜好和需求,可以用安撫奶嘴來代替吃手。很多寶媽都擔心安撫奶嘴用上就很難戒掉,但是對於吃他的小手來說,安撫奶嘴還是非常安全的。戒安撫奶嘴比戒吃手會容易很多,家長可以試著選擇適合自己家寶寶的安撫奶嘴。或者用別的安全替代品,要幫寶寶洗乾淨了再去吃。
二、增進親子關係。家長要給予寶寶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不要因為平時的忙碌而疏忽了和孩子的交流,在其有需求時要積極地和寶寶互動。每天陪著娃做做遊戲,多交流一下感情,這樣他會有更好的安全感,也能夠促進親子關係,讓寶寶對家長有很深的依戀感。
天氣好時,也可以帶娃去戶外活動,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最重要的是讓孩子轉移注意力,把吃手換成了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相伴的快樂時光。多和孩子一起做做運動,可以提高娃的免疫力,增強身體素質,也有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
三、繪本的引導。如果兩三歲的娃還在繼續吃手,父母可以選擇和寶寶一起閱讀相關的繪本,給他講總吃手的壞處。要塑造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慢慢引導娃認識到自己是個大孩子了,吃手是一種不衛生的習慣,讓他逐漸的提高思想意識,一點點擺脫吃手的這種不良習慣。
枕邊育兒寄語:
一般來說,不建議大家用激烈的方式阻止孩子吃手的,這樣很容易弄得家裡雞飛狗跳。戒掉吃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父母的態度要淡定溫和,慢慢幫寶寶改掉吃手的習慣。
【本文圖片均來源網絡,侵立刪】
4歲孩子吃手成習慣,牙齒變形、手長繭,家長重視起來
4歲男孩愛吃手指,發展心理學:孩子在探索世界,正確引導很關鍵
「口欲期」的孩子叛逆?父母學會這樣引導,寶寶順利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