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個看似極其荒誕的幻想也已經被人拿起來研究了。
在《3001:最後的奧德賽》中,克拉克描述了未來的人發現機器要比人體結實耐用的多,因此想到把自己轉移到機器上,首先是大腦轉移,隨著技術發展,可以做到只是轉移思想,把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轉移到堅實閃亮的金屬或寶石上面,讓自己的思想永久存在下去,因此,將來的時空旅行就不是機器載人飛行了,而是人類自身在太空中穿梭,他們不用再製造太空飛船,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個太空飛船!
在2005年,克拉克還告訴BBC,將來保存人的思想就像在光碟上保存數據一樣方便,把光碟數據輸入到任何機器程序中,那個機器就被賦予了一個人的思想和性格特點!
這個想法太科幻了,但卻極具吸引力,很多人都想在自己死後,讓自己的思想和性格繼續存在下去,也就是靈魂的永生。
對於如此科幻的想法,科學家竟然已經開始著手研究了。例如微軟公司的一位研究者就開始了「我的生命比特」計劃,目標就是利用數碼的方式來保存自己一生中的文章、照片、聲音、視頻等信息。這個思路進行下去,就很容易發展到用數碼方式保存自己的所有思維特徵和性格特點。
現在已經出現了計算機解讀人類思想的技術,那麼備份人的思想是不是就不會很久遠了?
然而,最引人關注,讓全世界人都緊張應對的還是他的一個科學預警。還記得臨近2000年的時候全球的計算機千年蟲恐慌吧,這是1997年國際信息界發布的一個警告,而這個混亂最初卻是克拉克攪起來的。
克拉克1990年在他的小說《大銀行出沒的幽靈》中說,計算機的發展初始由於沒有考慮更長的時間設計,20世紀計算機對於年代的計時方式是取最後兩位,例如1996年在計算機中顯示是96年,因此當跨世紀時,計算機中的很多指令就會認為回到了1900年,從而會引發巨大的混亂,這種情況就像是藏在計算機中的大蟲子,2000年到來之際,突然跳出來毀掉計算機系統和數據,比計算機病毒可怕得多。例如:到了2000年,銀行裡面的電腦會出現利息計算上的混亂,甚至自動將所有的記錄消除; 美國夏威夷電力公司的實驗發現,輸入00年,結果電廠自動停止運行,造成用戶全面停電、電器故障甚至燒毀;美國聯邦核管處更是擔心全美的百餘座核電廠裡的儀器由於千年蟲的破壞而造成核輻射外洩等災難;救生系統或監視系統可能會死機導致患者生命危急,由於控制雷達的電腦失靈,班機無法起飛,正在飛行的飛機失去航向,等等混亂和災難。
這種分析異常合理,不能不引起重視,於是全世界都在緊張應對這條潛伏的巨大「千年蟲」,也許正是人們的積極防禦,千年蟲沒有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混亂或災難,我們應該感謝克拉克攪起的恐慌。
不過克拉克的設想也有不夠理性的,其中一個就是讓美國和蘇聯兩大強國費心思而失敗的核能太空船。
1951年,克拉克在他的小說《太空先驅》中提到了人類製造了能利用核能作為能源的太空船普羅米修斯,美國的宇航設計者在冷戰時期還真設立了獵戶座計劃,內容之一就是研究利用核能的太空船,結果未果。蘇聯也不甘落後,曾發射了多個核能驅動的小衛星,其中「宇宙954號」在1978年在加拿大墜毀,核輻射汙染了周圍的區域。
而幾年前,美國宇航局不忍心完全丟棄看似合理的核能太空船設想,又重新拾起研究,並設立「普羅米修斯計劃」,研究目的是發射木星冰質衛星探測器,挨個探測木星的衛星上哪兒有水和生命。但是遺憾的是,普羅米修斯計劃沒有執行下去,因為人類利用核能進行太空探索的設計條件還不成熟,而相關試驗又會給地球帶來巨大的核輻射汙染,因此,之後美國宇航局不得不放棄了「普羅米修斯」。
還有一個設想是如何預防地震。在《裡克特10號》中,克拉克認為可以在板塊接縫的50個點上進行焊接,焊接方法是在要焊接的部位埋上原子彈,核能釋放的能量會融化巖石,巖石冷卻後就可以把斷裂的板塊相互連接起來,但是這個設想一看就只能在科幻中存在,板塊運動的力量實在太巨大了,它能夠造山陷海,原子彈釋放的能量即使能夠通過熔化巖石來焊接板塊,板塊一旦運動起來,就像斷開漿糊粘合的木板一樣輕鬆把焊接點斷開了。
由克拉克的科幻對科技的影響能夠看出:科技的發展往往離不開科學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