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內工作,機關真正的作用到底是什麼?

2021-01-19 文化小不懂

體制內工作,總有人喜歡問,機關那麼臃腫,又耽誤事,為什麼不裁撤掉。

這是沒理解機關真正的作用。

機關是上級部門管理監督的工具。

如果只有一線部門,很多時候上級部門是無從下手的,一個部門的人聯合作假 上級部門也發現不了什麼。

但有了機關就不一樣了,所有的流程都要在機關走,這些都會留下痕跡,便於上級監督檢查。

很多人覺得程序繁瑣,為什麼不省掉?很多機構看起來沒什麼用 為什麼還存在,很多流程明明可以優化,為什麼要跑一大圈。

這其實是故意的,程序繁瑣,是上面可以接受的成本,因為一旦真正放開,下級部門會更混亂,各種費用要遠多於養幾個機關人員。

比如採購,報帳等等,沒有機關嚴格管理,讓下級部門自己來,那就亂套了,費用遠多於成立10個機關,自己也控制不了。

機關就是替上級做這些事,收集數據,監督帳目。

這些人看起來沒太大用,光增加成本,不產生效益,還各種多事,束縛一線部門的手腳,不知道存在幹嘛。

這有點類似於以前的內官 他們也沒太多能力,就是忠心,讓領導能信任,因為知道自己的情況,也只能忠心。

領導寧願犧牲一部分效率,也要確保自己對各一線部門的掌控,當然如果機關太過分,也會被敲打。

失控對於每個領導來說都是可怕的,失去主動權,對下面部門一無所知。

相關焦點

  • 省直機關公務員十年經驗分享:什麼人可以在體制內脫穎而出
    臨行之前,她特意來向我家報喜,有意讓我傳授自己在體制內工作十年的經驗和建議。這個親戚普通二本畢業,在企業工作兩年,去年聽從父母建議考回了老家。從她的身上,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2010年剛畢業進入單位的時候,我是既驚喜又惶恐,對於全新的體制內工作那是兩眼一抹黑,在沒有任何人的指點和幫助下,用較長的時間才真正適應和勝任這份別人看來是簡單、輕鬆的工作。
  • 工作到底是體制內好,還是體制外好?
    春節回家,不少朋友跟我吐槽被父母逼著考公務員、教師資格什麼的。所以今天想聊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工作到底是體制內好,還是體制外好?比較的時候有很多緯度,比如工資收入、發展潛力、社會地位、退休待遇等等,但從父母角度,他們其實最在乎的是穩定性。
  • 體制內機關單位正式公務員和臨時工在工作中態度、工作方法的區別
    在體制內機關單位臨時工和正式工還是有很多差別的,工資的差別,這個不用說大家也知道,差距很大。責任心的區別也很大,許多公務員為了完成任務,自己主動加班,但是臨時工就很難主動加班,自己的任務內工作也是能拖就拖,基本上指一下動一下,有時候還指不動。
  • 機關事業單位使用勞務派遣工有什麼規定,有希望轉正進入體制內嗎
    編外職工就是在體制內崗位工作,但卻不能享有編制的職工,編外職工通常由合同工、勞務派遣工、人事代理、臨時工組成,勞務派遣工就是機關事業單位使用編外職工的一種主要招聘方式。雖然是機關事業單位使用,但通常都是由人社部門統一招聘,然後再分配至各個機關事業單位工作,這類職工的薪資待遇也由當地財政部門統一管理。事實上,勞務派遣工是直接與勞務派遣公司籤訂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是不用給這類職工發放薪資和繳納五險一金等待遇,即使勞務派遣工在用人單位出現各種意外,也均由勞務派遣公司負全責,和用人單位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 體制內和體制外工作,到底有什麼區別?應屆生求職優選哪種
    暫且先把財政撥款、zf出資的單位和企業,稱作體制內,個人出資、自負盈虧的企業,稱作體制外。一、體制內。企業穩,發展慢,行動力並不比私企差,響應號召快著呢。在這樣的單位,工作安全感更高,容易陷入溫水煮蛙的情境,忽視個人能力提升。福利方面,很多體制內的單位,五險一金基本是按照全薪繳納的。晉升難嗎?其實人才制度比較健全,會有有人專門培訓、拔高,逼著你上臺階,成為管理人才、專家人才。
  • 體制內和體制外到底有什麼區別?
    現在這個社會,找工作越來越難 ,還要當心中年失業危機 ,於是考編製成為潮流,每年公務員,事業單位招考都有大量的人報考。編制熱也引起了很多年輕人的不屑:幾千塊錢的工資,生活都維持不下去,就圖一個穩定,這不是年輕人該做的事!
  • 軍改新體制下,「小機關」如何帶好「大部隊」
    該旅領導告訴記者,他們積極適應改革重組後的新體制,探索建立適應新體制下機關抓建基層的新機制、新方法,形成了機關依法指導、基層按綱抓建、部隊有序運轉的良好態勢。對症下藥,丟掉「大處方」「外出只給4小時,咋算咋不夠。」去年單位移防完畢,駐紮在離旅機關千裡之外的偵察營就收到了機關下發的外出管理規定,時間沿用了改革前的4個小時。
  • 都覺得體制內工作好,那些從體制內離職的人,都是因為什麼呢?
    首先,個人性格明顯不適應體制內的工作環境。體制內工作看似穩定,但仍舊少不了各種勾心鬥角的暗戰,這不是在抹黑體制內的環境,而是說明,在體制內立足,既需要高度地適應這種人際關係的複雜性,又需要具備充分的交流溝通能力,還要適時地學會避讓、推脫、謙卑。
  • 我市召開森林公安機關管理體制調整實施工作視頻會議
    12月16日上午,全市森林公安機關管理體制調整實施工作視頻會議召開,副市長、市公安局長馬義中出席並講話。馬義中指出,調整行業公安管理體制,是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對于堅持和加強黨對公安工作的絕對領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大意義。
  • 為什麼體制內的人,都不大愛發朋友圈?
    一般在體制內上班的人往往要遵守很多規章制度,動不動就踩到紅線,再加之機關單位人多嘴雜,人事關係非常複雜(俗稱「水很深」),所以很多人學會了沉默寡言。長期以往,沉穩和偏向中庸的氛圍就逐漸形成了。都說「禍從口出」,誰知道自己說的什麼話會被別人截圖留證,將來成為攻擊自己的罪證呢?
  • 想考公務員,在體制內工作,這些「規則」你清楚嗎?
    但卻對體制內的工作並不了解,導致一些人不適應,從而選擇離職。下面圖圖給大家分享一位&34;從一位青澀的大學畢業生成長為部門骨幹的一些經歷,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體制內的工作,少走一些彎路。請示匯報,大事小事必不可少小白是一名985應屆碩士畢業生,已經在體制內工作3年了。
  • 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要分「體制內」和「體制外」?
    「體制內」 指的就是在機關單位內享受編制待遇的公職人員, 「體制外」 指的就是在機關單位內工作,卻無法享受編制待遇的職工,其中有暫時未享受編制的正式職工,也有如勞務派遣工、合同工這樣的臨聘職工,這類人也被稱為「編外人員」,兩者的收入也有很大的差距。
  • 體制內的合同工,值不值得做呢?
    誠然,現在有不少體制單位,因為工作任務重,編制人員少,根據工作需要,在面向社會招聘勞務派遣人員。  勞務派遣指的就是勞動者與第三方勞務派遣公司籤訂勞動合同,然後再派遣到體制內工作。  勞務派遣人員的工作內容與正式在編的幹部職工相近。有時候去去機關單位裡辦事,你都分不清楚辦事的同志是在編職工還是合同工。  那麼,體制內的勞務派遣人員值得去做嗎?  先來說說它的優勢所在:  一、工作環境和氛圍較好  機關單位裡的工作環境很不錯,氛圍也比較好,很人性化。
  • 怎麼看體制內和體制外,各自的利弊情況
    問題來了,什麼是體制內?什麼是體制外?概念弄清楚,才能說事情。體制內就是在國家正式編制內的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大中專院校、研究機構、社會團集內工作,體制內就是在吃皇糧的單位工作。體制外就是在私企、民企、外企、農村(含農民工)、國外工作。
  • 未來十年體制內工資還會那麼高麼?
    這個問題我們先評估下,目前體制內的工資到底是高不高?其實是有著統計數據可以證明的,先要將這個問題講清楚,再評估未來工資的變化。現在國內每年統計局會公布一個各地的在職人員平均工資水平,用於退休人員養老金基數的確定。
  • 公務員,如何過好體制內的黃金十年?
    那身處於體制內的我們該如何把握好人生這黃金十年呢?01努力站上好平臺平臺很重要,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站在一個好平臺去成長就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它可以讓你接觸到更多也學習到更多。但是對於我們很多公職人員來說,很可能他們進入體制內的第一個機關單位只是基層鄉鎮,有些還需要籤約五年服務期協議才能更換機關單位。
  • 體制內,科技副職究竟是什麼職位?和一般副職有什麼區別?
    這位朋友並沒有聽說過體制內的科技副職,搞不清楚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崗位。對他兒子去擔任的科技副局長,不知道和那個單位的副局長究竟有什麼差別。所以來諮詢小編,今天,小編就體制內的科技副職和大家聊一聊。其實,熟悉行政體制內的人都知道,科技副職是培養幹部的一種方式,一種路徑。他和實際的副職區別還是比較大的。具體體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第一,關於行政級別。
  • 體制內,科級幹部有什麼待遇?
    科級幹部是體制內最基層的幹部職務,被分為副科、正科兩個級別。除此之外,新《公務員法》規定的一至四級主任科員同樣屬於科級幹部,一級二級主任科員屬於正科級幹部,三級四級主任科員屬於副科級幹部。而且科級幹部還被分為實職幹部和非實職幹部。
  • 體制內5000工資,跟體制外10000工資,到底應該怎麼選擇
    所謂體制內,就是有編制,工資都是靠財政撥款,可以說旱澇保收,收入穩定,但漲幅不大。體制內的工作,基本上是一眼望到了頭。所以,對於很多體制內的人來說,尤其是基層公務員、基層事業單位職工而言,這個體制反而成了雞肋,棄之可惜,待在裡面又感覺混日子。
  • 你知道公務員入職和體制內工作的一些規定嗎?
    每年都有很多人參與公務員考試,好不容易上岸了,很多人因為之前沒有接觸過公務員的工作,不適應公務員的工作,導致做的不開心。今天圖圖給大家總結幾條公務員工作的規則,讓大家能更好的了解公務員的工作,少走一些彎路。和領導請示匯報,做到件件有回音在體制內工作,學會請示匯報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