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文殊菩薩發塔的來歷

2021-02-18 微佛門


佛教微博&微佛教--平臺創辦於2011年。

法平等,無有高下。一起學習佛陀的智慧和慈悲。

很多去過五臺山的朋友一定去過臺懷鎮的塔院寺,那個大白塔裡供奉著釋迦牟尼佛的舍利,每年去朝拜的法師和香客絡繹不絕。

(上圖為釋迦牟尼佛舍利塔,在五臺山又被稱作大白塔)

然而在塔院寺內還有有座小一些的白塔,每天你可以看見有很多人在禮拜那尊白塔,那麼那座小一點的白塔是什麼塔呢?今天就帶您了解位於五臺山塔院寺中的那座「文殊發塔」。

(上圖:左邊是大白塔,右邊是文殊發塔)

「文殊發塔」,其由來特別殊勝,深受僧俗所尊崇。據《清涼山志》記載:在北魏年間,五臺山的大孚靈鷲寺(現顯通寺)每到春天三月都會舉行大型的「無遮齋會」。不論道俗、不分貧富貴賤男女,都可參加此盛會,令他們都能飽足。一天,一位貧窮的婦人抱著二個小孩,並有一隻小狗跟隨著,來參加法會。貧婦因為沒有錢可以布施,就剪下自己的頭髮做供品。

婦人說:「我有急事,要趕到別的地方,請先給我齋食。」寺方給這位婦人三人的飲食,婦人說:「我的狗也要吃。」寺方也給這隻狗齋食。此時,婦人又說:「我肚子裡面有一胎兒,他也要吃。」這時,寺僧生氣的說:「你求齋食,貪得無厭。」這時,婦人吟了二段偈文:

「苦瓜連根苦,甜瓜徹蒂甜;三界無著處,致使阿師嫌。」

然後登至虛空,化菩薩相,狗變為獅子,二個兒子為二天童子,雲光飄渺。又說偈曰:

「眾生學平等,心隨萬境波;百骸俱舍盡,其如憎愛何!」

這時,所有參加法會的人紛紛跪下哭道:「文殊菩薩!請開示平等法門,我等奉行!」

然後,虛空中又出現聲音,偈曰:

「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風;無二無分別,究竟如虛空。」

主事僧自恨不識真聖,反而怒言相責,取刀欲剜己目,為大眾所阻。就以貧女所施的頭髮,就地建塔供養。明朝萬曆年初,該寺住持僧圓廣禪師,重加修飾。塔下掘得聖發數綹,各人所見之色不同,聖發塔在該寺大塔院東側。從此,寺方以貧婦所布施供養的頭髮,建塔供養。

金甲神追發回塔

圓廣禪師住持修飾發塔時,命寺內行者督工。誰知他暗中分取聖發,囊之而去。事過14年後,北京淨因庵主惠杲禪師,一天午睡,夢見金甲神人來對他說:「有盜發賊,要來賣聖發,你可以留下來,明年送回本地。」惠杲禪師夢醒後,正在疑慮夢中所見之事,那個盜發的行者,果然背負著經篋進來,說明來意,想把經典聖發賣了以備還俗之用。惠杲主持給了他1000錢,把金篋留下,開出來查看有經數部,有一囊盛發,狀若金縷,就是金甲神所託夢的聖發。第二年惠杲禪師送發入塔。

佛經曰:一切布施中,法布施為最。

助印流通佛經佛像就是一種法布施。

平臺已免費結緣流通百萬佛經佛像。


也可掃描以下二維碼參加助印 《金剛經》《無量壽經》《六祖壇經》

也可先保存以下支付寶二維碼,再打開支付寶參加助印《金剛經》《無量壽經》《六祖壇經》

卍佛教微博&微佛教--佛教社會化傳播平臺 製作發布

○新浪認證微博:@佛教微博 ○助印聯繫: 隆慈

○免費結緣佛經佛像見流通處:

微店版https://weidian.com/?userid=1312765020

淘寶版http://fojiaoweibo.taobao.com

○助印支付寶:fojiaoweibo@sina.cn(結尾是cn)

○微佛教官網:http://www.weifojiao.com

○佛教網:http://www.fojiao.com.cn

○免費結緣及助印加微信:18801268807

長年免費結緣各種佛經佛像,回復「助印」獲取助印信息

相關焦點

  • 登高望遠五臺山,五體投地拜文殊
    我的朋友是一位信佛之人,在一次旅遊中我們說好去山西平遙古城玩,卻被他改去五臺山拜佛。我們到達五臺山已經是頭午10點多了,買完門票又買一些早點。沒有時間吃頓像樣的飯,只能一邊走一邊吃,就這樣跟隨眾多遊客走進五臺山旅遊景區。五臺山,位於山西省五臺縣境內。
  • 不空三藏與五臺山文殊信仰 【附尊勝咒】
    從隋文帝開皇元年(581)開始,五臺山的5座臺頂就分別供奉五方文殊:五臺山的東臺望海峰,主供聰明文殊;西臺掛月峰,主供獅子吼文殊;南臺錦繡峰,主供智慧文殊;北臺葉鬥峰,主供無垢文殊;中臺翠巖峰,主供孺童文殊。
  • 文殊菩薩的道場——佛教聖地五臺山
    五臺山是五大聖地之一。《諍辨經》云:「倘若朝此四聖地,五無間罪亦淨除。」四聖地指釋迦牟尼的出生地、成道地、轉法輪地、涅盤地。同樣,朝拜五大聖地也可清淨無間罪的業障。中國有四大名山,五臺山是其中之一。五臺山是聖地妙吉祥菩薩(3)為萬餘佛子轉深廣法輪處,恆時不變。
  • 恭迎文殊菩薩成道日|願見聞者得文殊菩薩加持,消災免難、福慧圓滿!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素有金色五臺山之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五峰聳立,之所以稱為「臺」而不是「峰」,是因為山頂無林木而平坦寬闊,猶如壘土之臺,因此得名五臺山。
  • 中國佛教十大名山之一:文殊道場五臺山
    淨、靜、虛 、空在僧人與崇山峻岭之間架起一道無形的橋梁,於是產生了獨特的人文與奇特的自然融於一體的佛教名山。五峰聳出,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 表我大聖五智已圓,五眼已淨,總五部之真秘,洞五陰之真源,故首戴五佛之冠,頂分五方 之髻,運五乘之要,清五濁之災矣。」將清涼山等同於五臺山,把五臺山確定為文殊菩薩道 場這一衍化過程,從北魏開始,一直到澄觀撰《華嚴經疏》止,可以說基本結束。從此,五 臺山文殊信仰在中國佛教史上獨標一幟,影響越來越大。
  • 朝拜通知:5月13日朝拜山西五臺山文殊菩薩智慧道場
    五臺山作為文殊菩薩應化的道場,是藏傳,漢傳,南傳佛教信仰文殊菩薩的人心中的聖地,亦是歷代朝聖者心中的嚮往之地。在沂蒙佛教朝山團組織的五臺山朝聖之旅中,便包含了以下幾大聖地,具體如下:五爺廟門口五臺山香火最旺許願最靈的廟——五爺廟五爺廟裡殿內供奉的五爺是廣濟龍王文殊菩薩的尊稱,也是五臺山五頂文殊菩薩的化身,因而,這裡是整個五臺山香火最盛的寺廟
  • 佛教聖地-文殊菩薩道場,五臺山顯通寺,你不知道的恢弘斑斕
    今天的目標是朝拜坐落於山西五臺山的顯通寺,這是座與白馬寺齊名的中國佛教古寺!顯通寺建於東漢年間,到現在也有近2000年的歷史了,那時的佛教才開始流傳於中國。作為五臺山最大的佛教寺院群落,其佔地有4萬餘平方米,數百間房屋,很多都是保存完整的古建築。
  • 五臺山朝聖記
    而五臺山原來就叫五頂峰,因為有五座山峰巍然屹立。經文中提到的「清涼山」「五頂山」恰好符合五臺山的氣候及地理特徵。因此,五臺山就成為佛經中明確記載的文殊菩薩道場。在4月29日(農曆4月初4)文殊菩薩聖誕之際,北京組的師兄們集體朝拜靈光寺佛牙舍利塔。在這次活動中,大家討論什麼時候去朝拜五臺山,朝拜文殊菩薩。
  • 五臺山的幾個神異現象,科學都無法解釋
    但大家仔細去看,龍本來在海裡,為什麼出現在五臺山來護法,而且五臺山離海很遠。現在地質學研究,在很久遠以前,五臺山是在海底,後來隨著地殼運動,慢慢浮上來了。滄海桑田。大家去看法華經,文殊菩薩在哪裡度化眾生,是在海裡度化眾生。有菩薩問文殊菩薩說,有沒有人聽了法華經馬上成佛的,文殊菩薩說,有的,八歲的娑竭羅龍女,他聽了法華經馬上成佛。這個是文殊菩薩和海的因緣。
  • 一生一定要去一次五臺山朝臺,因為那裡有文殊菩薩
    深入山林,穿過古道,走進寺廟在氤氳的香爐面前,虔誠膜拜在幽淡的檀香味中,尋覓清淨在縹緲的木魚聲中,擱淺紛擾眼前千姿百態的佛像莊重,慈祥,寧靜來到五臺山在悠長的晨鐘暮鼓聲中讓你的靈魂安寧下來彌陀經說,極樂世界是上善人聚集的地方,五臺山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也是上善人聚集的地方。
  • 文殊菩薩與西遊記
    四大菩薩以文殊菩薩為首。文殊菩薩梵名Mañjuśrī,音譯作文殊師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因有智慧童子法身,又稱文殊師利童真、孺童文殊菩薩、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與普賢一代表智慧,一代表理行,是釋迦摩尼佛的左右肋侍。據《華嚴經》稱,文殊普賢共同侍奉釋迦摩尼佛的法身毗盧遮那佛(即大日如來佛),在婆娑世界教化眾生,所以被稱為華嚴三聖。
  • 農曆五月十三五爺生日五臺山迎來每年最隆重的一天
    每年農曆的五月十三,是五臺山五爺(南無廣濟龍王菩薩)的生日。這一天五臺山五爺廟會舉行隆重的聖誕法會,活動從農曆五月十二下午就開始了,五爺廟大院、龍王殿、文殊殿、萬佛閣等24小時開放,為信眾提供禮佛、朝拜、誦經、叩拜等各項佛事活動。
  • 農曆十月二十日,恭迎文殊菩薩出家日!重溫文殊菩薩的囑託!(轉發...
    妙江法師:文殊菩薩會迎接每位來五臺山的人過去說來五臺山朝山,文殊菩薩接一千送八百,就是來朝山的人,文殊菩薩接一千裡,送八百裡,就是接得你很遠。不是一千裡,甚至一千年,幾千年,你就想著這個地方了,你對五臺山有這個想法了,有這個想法就叫感應,你感他就應,這叫感應!
  • 五臺山顯通寺
    殿內,中間供著觀音菩薩像,左右供著文殊和普賢菩薩像,所以又稱三大主殿。殿內兩側放滿了經架,架上置有各種經書,所以又稱藏經殿。過去,救助水陸眾生的大法會——水陸道場也設在這裡,所以又叫水陸殿。大文殊 殿,是顯通令的第二重大殿。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各寺廟均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自然顯通寺也不例外。
  • 山西 11 忻州:五臺山
    中國佛教徒以五臺山應之。初興於北魏,輝煌於唐代,復興匯流於明清,文殊道場五臺山作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唐宋以來我國最早最大的國際性道場,可以說是中國佛教史的見證。即使在臺懷鎮中心區,也是寺廟林立。殿內正中為文殊騎狻猊像,塑像總高9.87米,是五臺山最高的文殊菩薩塑像,康熙帝題匾「瑞相天然」。東西山牆和後牆有「五百羅漢渡江」懸塑,總長48米,高6.8米,有「五臺山懸塑一絕」之稱。
  • 華北屋脊五臺山又稱清涼山
    在很多人眼中一直以為五臺山只是一座山的名字,沒想到是有五座山峰。其最高峰──葉鬥峰海拔3058米為華北地區的最高峰素有「華北屋脊」之美稱。五臺山因其五座主峰峰頂平緩,有如壘土之臺而得名。五座臺頂上分別供奉著文殊菩薩的五個化身,又稱五方文殊。五臺山朝聖朝拜臺懷鎮黛螺頂的五方文殊為小朝臺,登五個臺頂朝拜五方文殊為大朝臺。
  • 莫高窟文殊堂《五臺山圖》
    覆鬥形頂下方四角龕內畫四大天王像,為五代洞窟的特徵;東壁以及南北壁東側下方分別繪回鶻公主、于闐公主、曹氏女供養人像;主室中心佛壇為背屏式馬蹄形佛壇,背屏上僅殘存主尊文殊所騎獅子像尾。此窟最有代表性的壁畫是西壁的巨幅五臺山圖,這是敦煌壁畫中規模最大的山水人物圖,也是最大的全景式歷史地圖。此圖長13米,高3.6米,畫中詳細描繪了東起河北正定,西至山西太原,方圓五百裡的山川地形及社會風情。
  • 文殊信仰的現代詮釋
    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千百年來受百姓崇奉,信眾感通,成就了四大名山千年不熄的香火,書寫了中國名山聖地的信仰史。文殊菩薩,音譯為文殊師利、曼殊室利,意譯為妙德、妙吉祥、妙樂、法王子。在佛教四大菩薩中主管智慧,故稱為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文殊是諸佛之母佛教體系中文殊是以菩薩身示現的,以般若佛智來輔佐釋迦法化人間。
  • 【名寺】五臺山-顯通寺
    河南洛陽白馬寺,是中國始建年代最早的一座佛寺,被人們稱為「釋源」。而顯通寺的初建時間,可以和白馬寺相比。殿內,中間供著觀音菩薩像,左右供著文殊和普賢菩薩像,所以又稱三大主殿。殿內兩側放滿了經架,架上置有各種經書,所以又稱藏經殿。過去,救助水陸眾生的大法會——水陸道場也設在這裡,所以又叫水陸殿。大文殊殿,是顯通令的第二重大殿。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各寺廟均以供奉文殊菩薩為主。自然顯通寺也不例外。
  • 五臺山菩薩頂
    菩薩頂位於山西省五臺山臺懷鎮顯通寺北側的靈鷲峰上,遠看好似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因此人們又把它叫做喇嘛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