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晚21時,玉環市疾控中心在城關中心菜市場豬肉攤位採集的冷鏈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日常監測樣本中,發現一份巴西進口的冷凍豬後腿肉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當地迅速採取貨物封存、人員排查隔離、場地消殺等應急處置措施,連夜對市場外環境和從業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和消毒工作,並同步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溯源倒查工作。
目前已集中隔離密切接觸者55人,並採集咽拭子進行核酸檢測,已出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採集城關中心菜市場外環境及重點食品樣本30份,經核酸檢測均為陰性;對城關中心菜市場進行全面清洗消毒,對陽性樣本所在攤位及周邊環境進行終末消毒、封鎖,對儲存過該批次貨物的場所進行終末消毒。
經「浙冷鏈」系統追溯,涉事產品為冷凍豬肉(去骨後腿肉),系巴西進口,經上海洋山港於2020年9月28日入境。目前貨物溯源流向情況已基本掌握,貨物流通涉及的椒江、黃巖和臨海均已開展貨物和人員的追蹤、調查和處置,有關信息將及時向社會公布。
提醒廣大市民:增強個人防護意識,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離。如有發熱等不適症狀,應做好防護措施,避免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儘快就近到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就診。
冷鏈食品,還能吃嗎?怎麼吃?
省疾控專家解疑
冷鏈食品,還能吃嗎?怎麼吃?
我們特別邀請了浙江省疾控中心環健所副所長陸燁副主任醫師來為大家解疑。
什麼是冷鏈食品?
冷鏈是為了保證食物在生產、傳輸和經營過程中,利用極端條件阻止食物「變壞」,因為微生物活動受到限制,所以不需要添加防腐劑,也可以保存很長時間和口感。
冷鏈食品分為冷卻食品和凍結食品,前者是指將食品的溫度降到接近凍結點,並在此溫度下保藏的食品,比如果蔬類和冰鮮類肉食;後者是指凍結後在低於凍結點的溫度保藏的食品,比如冷凍禽肉類。
低溫環境有利於病毒存活
就新冠病毒目前的研究來看,它的物理特性表現為「粘」,尤其是能吸附在塑料和紙板一類的材質上並能持續生存很久,而常用冰凍食品的外包裝正是此類。在低溫環境下,病毒雖然無法複製,但是其生物結構沒有破壞,只要換個環境,它就可能興風作浪。
而冷凍食品的源頭加工企業、批發市場等場所的環境基本存在密閉、低溫潮溼等情況,利於病毒存活,此外,密閉場所中工作人員的走動、大聲交談等也會加速病毒傳播。
食品包裝檢測出陽性就會傳染嗎?
那麼問題來了,冷鏈食品包裝上如果檢測出病毒,是否一定會感染人?這裡要解釋兩個問題。
■ 首先是劑量,「離開感染劑量談感染都是耍流氓」,病毒感染人類需要一個「量」,要能感染人、能致病,一定要具備一定的病毒量。
■ 其次是活性方面的要求,要讓人致病,這個病毒必須是活的。就目前為止,我們國內並沒有因為吃冷凍食品而導致感染新冠肺炎的案例發生。這也能說明,新冠病毒經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
因此,只要在源頭上加強準入,把好流通環節關,消費者做好防護措施,大可不必拒絕冷鏈食品。目前海關部門對進口冷鏈食品進行嚴格查驗並對貨物外包裝實施消毒。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對冷鏈物流企業嚴格查驗海關通關單證,落實運輸車輛船舶等裝載運輸裝備消毒、一線工作人員個人防護等措施。
在浙江省,冷鏈食品在進入經營環節前,檢測員只需掃描商品「浙冷鏈」二維碼後,就能看到產品輸出國家或地區、生產或進口批號、進口產品檢驗檢疫等信息,從食品進入市場供應鏈首站到末端都實現了閉環管理。在這些防護措施之下,市場上的冷鏈食品安全得以保證。
去超市、菜場採購
這些細節要注意!
■ 相關新聞:國家衛健委發布冬季疫情「預警提醒」!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12月3日消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冬季疫情防控及發熱門診設置管理有關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長吳良有在會上表示,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常發、多發季,專家分析認為,當前境外疫情加速蔓延,輸入我國的風險逐步加大,預計冬季我國疫情仍將處於零星散發狀態,甚至局部地區有可能發生聚集性疫情。此外,其他呼吸道傳染病也即將進入到流行季節,加上春節期間人員流動性加大,聚集性活動增多,都將進一步增加疫情傳播的風險。
來源:浙江發布、浙江省疫情防控辦、杭州日報
編輯: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