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棟 通訊員 王帆
12月2日晚21時,玉環市疾控中心上報,台州市玉環中心菜場一份巴西進口的冷凍豬後腿肉標本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小時新聞記者了解到,之前全國已有18個地方在冷鏈食品上檢出新冠病毒。而這一次則發生在了台州,這也是我省發現的首例冰凍產品上攜帶新冠病毒的案例。
事件發生後,大家也很想知道在過去的48小時裡,台州當地做了些什麼?
通宵徹查,確定2家經營戶的身份
「樣品初檢結果呈陽性,檢測結果出具已是晚上21時了。」
台州市場監督管理局的一名工作人員回憶,接到通知時,他正在哄孩子睡覺。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馬上從家裡出來,趕回局裡加班。
當時,玉環疫情防控冷鏈食品「物防」專班已經啟動一級應急響應。
冷凍豬肉來自哪裡,去向哪裡,還有多少庫存,哪些人可能接觸過,有沒有可能引起新一輪大範圍感染……諸多問題如重錘,一下下敲在大家的心頭。
執法人員第一時間根據「浙冷鏈」追溯碼,查詢涉事產品的來源、數量以及經營單位信息,通過周密排查比對,最終確定玉環2家經營戶的身份,掌握涉事產品的進貨渠道和銷售去向。
查清貨源後,市場監管部門聯合衛健部門連夜趕往涉事攤位以及貨主家中,將庫存的46公斤陽性產品同批豬後腿肉以及有交叉感染風險的其他庫存肉類全部消毒查殺、封存和無害化處理。
幾乎是同時,肉類經營部以及周邊攤位當晚就全部予以關停,限制人員和物品進出,涉事產品存放冰櫃、冷庫也全數被查封。
針對「浙冷鏈」系統溯源信息,開展重點排查
工作人員通過「浙冷鏈」系統線上排查發現,上述巴西進口肉品在臺流向涉及椒江、黃巖和臨海三地,隨即通知三地市場監管部門赴現場開展產品信息核查比對及庫存控制。
執法人員聯合衛健部門對冷庫、外環境、外包裝、庫存豬肉等進行核酸檢測,對涉事企業其他批次進口冷鏈食品就地封存,對相關經營場所進行查封,對涉事企業的經營場所和冷庫進行了全面消殺。
3日早上,台州市局召開緊急會議,部署應急處置工作。會議要求各地針對「浙冷鏈」系統溯源信息開展重點排查,及時啟動倒查機制,不斷加大對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貨查驗、索證索票、賦碼掃碼等義務履行情況的檢查力度。
玉環市監局各基層站所全員出動,在全市所有農貿市場、超市、餐飲店等地開展地毯式排查,除了「浙冷鏈」登記的150戶商戶外,將排查範圍擴大至所有經營冷凍食品的經營戶。隨後,還將加大對全市所有藥店、餐飲店、冷庫、超市的防疫檢查力度,以最嚴標準、更大力度落實好「小門」管控、冷鏈食品檢測等措施。
而在椒江地區,各轄區迅速行動,立即對全區進口冷凍食品經營單位開展全面檢查,重點檢查企業進銷存臺帳記錄情況,浙冷鏈系統賦碼掃碼情況,對系統操作進行實地手把手指導,並配合衛健部門對近一個月賦碼首戰企業再次開展場所環境和人員的病毒核酸檢測。
黃巖市監局召開專題會議,組織人員對餐飲、生產、流通環節的冷庫開展全面排查,並聯合衛健局對入浙首站經營單位開展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採樣和從業人員採樣。
在古城臨海,當地監管部門結合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實際,起草並推動市防疫指揮部出臺《關於對進口冷鏈食品實行名單制管理的通知》,提高防控力度,同時推動政府發文要求各鎮街組織力量全面開展進口冷鏈食品相關單位摸底排查行動,落實屬地管理責任。
疫情防控不放鬆,暫無人員感染
12月4日下午,浙江召開疫情防控冷鏈食品物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部署進口冷鏈食品「全受控、無遺漏」閉環管理和集中監管倉建設工作。
同日,台州疫情防控冷鏈食品物防專班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冷鏈食品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在12月5日前對全市重點冷鏈食品企業的物(冷鏈食品及其外包裝)、人(冷鏈食品生產、加工、銷售、貯存各環節從業人員)、環境進行採樣和核酸檢測,並持續加大檢測採樣力度,實施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全覆蓋。
小時新聞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記者發稿,台州當地暫無人員感染新冠病毒的相關消息。
「但這不代表我們可以放鬆和心存僥倖。」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接下去還將繼續排查,防範和應對,杜絕新冠病毒在台州當地死灰復燃。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