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小說不一定能養活自己,寫劇本倒是可以掙錢」:彼得·漢德克的...

2021-01-08 青瞳視角

來源:北青藝評

彼得·漢德克

1965年8月10日,德國蘇爾坎普出版社的大老闆西格弗裡德·翁澤爾特給彼得·漢德克寫了一封信,通知他打算出版他的小說《大黃蜂》,並希望與他在法蘭克福會面。漢德克和女友當時正在保加利亞的黑海之濱休假,他的母親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漢德克高興壞了,趕緊給出版商回信表示感謝,並同時寫信給格拉茨文學社的社長,向他借700先令,作為去德國的路費。

「寫劇本倒是可以掙錢」

這一定是23歲的漢德克收到的最重要的一封信。他在格拉茨大學學習法律期間,寫了第一部小說《大黃蜂》。由於名不見經傳,幾次投稿都被退回。後來經朋友建議,他把書稿投給了蘇爾坎普出版社,沒想到奇蹟就發生了。

翁澤爾特是德語國家出版界的大鱷,一生傳奇,從蘇爾坎普出版社的職員幹起,最後成為老闆。他眼光敏銳,感覺超好,善於溝通,因此將一大批作家、哲學家招致麾下。

9月9日,漢德克在法蘭克福見到了這位長他18歲的出版巨人,兩人相談甚歡,從此建立起友誼和長期合作關係。也就是在這次會面期間,這位有經驗的長者告訴漢德克,寫小說不一定能養活自己,寫劇本倒是可以掙錢。正是翁澤爾特的這句話讓這個世界上多了一個優秀的劇作家。

10月21日,漢德克給翁澤爾特寫信說: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寫了一個劇本,題目叫《罵觀眾》,這是我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劇本。翁澤爾特看了之後覺得有意思,便交給了其下屬的戲劇出版社的社長卡爾海因茨·布朗,一位資深的戲劇專家和編輯。布朗對這個劇本大加讚賞,認為「既幽默,又有深度,應該讓所有劇作家都來讀一下」。

漢德克曾經說過,寫《罵觀眾》這個劇本其實與他的女友有關。女友是個演員,所以他經常情願或者不情願地被拉到劇場看戲,那些過時、陳舊的戲讓他無法忍受,這也是他要寫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戲的原因。

「這個本子讓我噁心!」

儘管得到了出版社的讚譽,但所有劇院都表示拒絕這個戲。布朗2004年對媒體回憶當時的情景,還不勝唏噓。他把《罵觀眾》的劇本寄給了德語國家很多劇院的院長和戲劇構作,所有人都認為寫這樣劇本的人肯定是個瘋子。法蘭克福城市劇院的一名戲劇構作在其總院長的桌子上看到劇本上有張紙條,上面寫著:這個本子讓我噁心!

漢德克在《罵觀眾》首演後上臺

最後還是克勞斯·派曼勇敢地站了出來,接了這個劇本。派曼那時還不到30歲,剛接手法蘭克福塔樓劇院,便拿到了漢德克的《罵觀眾》,兩個年輕人一拍即合,加上布朗等人首次在法蘭克福舉辦「實驗藝術節」,《罵觀眾》正好成為藝術節最適合的項目。

1966年註定是漢德克無法忘記的年份。3月20日,他的第一部小說《大黃蜂》正式出版,印數3000冊;與此同時,在翁澤爾特的推薦下,漢德克收到了四七社元老漢斯·韋爾納·裡希特邀請函,請他出席四七社4月在美國普林斯頓舉辦的文學年會。也正是在這次年會上,漢德克不留情面,猛烈抨擊了德國當代文學墨守於傳統描寫的軟弱無能,引起文學界和媒體的極大關注;6月8日,《罵觀眾》在法蘭克福塔樓劇院首演,全劇沒有傳統戲劇的故事情節和場次,沒有戲劇性的人物、事件和對話,只有四個無名無姓的說話者在舞臺上近乎歇斯底裡地冒犯觀眾,從頭到尾演示著對傳統戲劇的否定。

演出期間就有觀眾離席,有的觀眾覺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還有一部分觀眾不斷鼓掌叫好。漢德克就坐在觀眾席中,帶著墨鏡,留著披頭四的髮型,默默地觀察著這一切。演出結束後,他也被請到臺上謝幕,他不斷揮動著兩手,讓人們的掌聲再熱烈一些。

其實,《大黃蜂》的出版並沒有讓漢德克立刻走紅,也沒有得到太多的反響。真正讓他名聲大噪的是他對四七社作家的批評以及《罵觀眾》的首演,他同時質疑和挑戰了傳統的文學和戲劇,讓人們不得不對這位來自奧地利南部24歲的年輕人刮目相看。

「有時候你的文字對於戲劇來說太博大了」

如果說翁澤爾特是漢德克的伯樂,那麼派曼就是他在戲劇道路上的親密夥伴,派曼的導演生涯與奧地利兩位劇作家漢德克和託馬斯·伯恩哈德息息相關。迄今為止,漢德克已經寫出了超過20個劇本,其中11個是派曼首演的,而伯恩哈德的所有戲劇作品都是首先交給派曼。

1992年5月,派曼作為維也納城堡劇院的院長,搬演了漢德克的新作品《形同陌路的時刻》,這是一部沒有語言、沒有情節的戲,場景是一個城市的廣場上,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行人來來往往,也有想像中的人物,人們在廣場上相遇,走過,又相互不認識。

漢德克在1969年就寫過一個默劇,之後一直想再寫一個,但一直無法完成。直到想起多年前他在義大利特裡亞斯特附近的穆賈市度假,在一個露天咖啡館裡待了一天,喝著葡萄酒,觀察著街頭的景象,當地人、旅遊者從這裡走過,聚集,散去,後來的人不知道前面發生了什麼,只有觀察者能夠看到這一切。這些回憶激發出漢德克的靈感,讓他寫出了《形同陌路的時刻》。

漢德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當天,他故鄉的克拉根福特劇院演出了《形同陌路的時刻》(下同)

這是一個大戲,劇本中描寫了幾百個人物,幸虧城堡劇院有足夠的演員,對於觀眾來說,觀看一部不說話的戲劇也是一個美妙的體驗。繼城堡劇院之後,很多劇院都將這部戲搬上了舞臺。

漢德克故鄉凱恩騰首府克拉根福特劇院今年10月10日首演《形同陌路的時刻》,這一天中午,傳出了漢德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劇院、導演、演員、觀眾都很興奮,沒有比在漢德克獲獎當天演出他的劇作來慶祝這一盛事更有意義的事了。

漢德克與派曼雖是好友,但也有合不來的時候。2010年,漢德克寫了一個新的劇本《風暴不停》,這是一個的家庭劇,以漢德克自己家的人物為藍本,反映了凱恩騰州斯洛維尼亞少數族群抗擊法西斯的故事。這是漢德克的一部史詩劇作,語言優美,未演之前已經受到關注。

《風暴不停》

原本也是派曼要排這部戲,那時派曼已經是柏林布萊希特劇院的院長。但由於漢德克與派曼美學觀點不同,爭論不休,最後漢德克決定另起爐灶,重新找人。薩爾斯堡藝術節戲劇總監託馬斯·奧伯恩德看到了劇本,決定在薩爾斯堡首演。他找了長期在德國生活的保加利亞導演迪米特·格切夫做導演,與漢堡達利亞劇院共同製作,在2011年的薩爾斯堡藝術節上首演了這部作品。格切夫尊重漢德克的原作,突出劇本的語言特點,將表演、布景和音樂都儘量縮減,演員的對話和獨白讓觀眾大呼過癮,將近5個小時的演出得到了媒體與觀眾的一直好評。漢德克也很滿意,稱這部戲讓他得到了新生。

奧伯恩德2012年起擔任柏林藝術節主席,他對漢德克讚賞有加,認為漢德克是少有的能將戲劇向前推進一步的劇作家。他的作品、想法及形式都超越了當時的導演,以至於後來的許多導演在追隨他的腳步。直到上世紀70年代,「導演劇場」的概念在德語國家興起,許多新的東西才從導演始發出來。現在幾乎找不到再像漢德克一樣的劇作家了。戲劇學者漢斯·蒂斯·雷曼教授認為漢德克實際上就是後戲劇時代的劇作家,雖然那個時候還沒有這個概念。

但與其他當代劇作家相比,漢德克的作品搬演並不是很多,這與他對南斯拉夫解體的看法有一定的關係,同時也是因為漢德克的劇作距離現實較遠,不像耶立內克總是尋找最熱門的話題。她寫過關於審判極右翼恐怖集團「國家社會主義地下組織」的《沉默的女孩》、關於難民的《被保護的人》以及關於川普的《國王之路》。漢德克則不涉及具體的話題,唯一與歷史相關的劇作就是《風暴不停》,目前,這也是他搬演最多的作品。

德國著名演員克勞斯·瑪利亞·布蘭道爾曾經在授予漢德克戲劇終身成就獎頒獎儀式上對他說:你是無與倫比的!有時候你的文字對於戲劇來說太博大了,但具有無限生命力。

也許這個世界還不曾完全理解這個筆耕不輟的老人。

文|陳平(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文化參贊)

《形同陌路的時刻》劇照來自克拉根福特劇院網站

相關焦點

  • 寫小說賺錢能養活自己,甚至能做到財富自由,那麼你準備好了嗎?
    你想開始寫作,或者寫得更多、更好嗎?你想寫小說養活自己嗎?那你找對人了,我很樂意做你的寫作教練,從頭到尾帶你去寫作。所有的榮耀都來自勇於開始。一個好的教練應該讓你明白,前方有可能遇到什麼樣的障礙!那應該怎麼做呢?
  • 如何在螞蜂窩上寫遊記掙錢 螞蜂窩寫遊記可以掙錢嗎
    導 讀 很多小夥伴都想知道在螞蜂窩上寫遊記可不可以掙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在螞蜂窩上寫遊記是沒法掙錢的。
  • 四年前,那個堅持寫小說掙錢,放棄考大學的女孩,現在怎麼樣了
    「我女兒愛好寫小說,這是她的特長。她靠這個已經能掙錢了。你為什麼不讓她寫?」這是四年前一位家長對我說的話,今天我偶遇了她的女兒。今天去老街上一家老店買年糕,遇到了一個學生。她用小貨車裝了一車皮砂糖橘在叫賣。這個學生我對她印象非常深刻,畢業4年了,我依然清楚地記得她的情況。
  • 阿斯圖裡亞斯:寫拉丁美洲自己的小說
    在這部小說中,他利用自己對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文化和信仰體系的研究、對他們日常生活和現實生存的了解,花了3年的時間寫出來的。從結構上看,這部小說更像是一部拼貼起來的故事集,從不同的側面來映射出整個結構,講述了6個人的故事,每個故事本身是獨立的,但是主題則是統一的。小說有兩個層面的敘述,一個層面是去描繪印第安人的世界觀、生死觀和信仰體系,另外一個層面,就是描繪這些印第安人的糟糕的現實生存的境遇。
  • 藍白色:寫別人的故事付出自己的真心|《我,喜歡你》原著作者
    藍白色回憶道:「第一部作品正好踩中了當時流行的虐文潮,也積累了一些粉絲,小說快完結的時候,網站來和我聊了籤約事宜,那個時候才知道了網站的籤約機制。」當第一部作品完結的時候,躍躍欲試的心情按捺不住,馬上就開始了第二本小說。在生活中頗為內斂的藍白色,在文字的世界裡可以暢快表達,強烈的表達欲成為她創作的最大動力。
  • 不能寫砸一本小說,但我們可以寫砸這篇書評嗎?
    看到一本奇怪的書《如何寫砸一本小說》,還沒有從事寫小說的打算,所有我暫時還無法滿足作者的願望,還不能寫砸一本小說。沒有這個能力,小說都沒開始寫怎麼能寫砸呢?但我也在寫作,比如,這篇文章,如何不讓這篇文章寫砸,我還還是要借鑑一下書中的觀點的。
  • 能養活自己嗎?
    社會上對於「寫小說」的人瀰漫著一種奇怪的氛圍。一部分的人,尤其是較年長的或是觀念封閉的人們,會認為「寫小說的人」很幼稚、不切實際。「寫小說」被賦予了:幼稚、不務實的天馬行空、只有極少部分的人能成功的道路、無法獲得保障的生活方式......
  • 學會「搭訕」之後 人工智慧開始「寫劇本」了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27日消息,最開始時人工智慧算法幫我們工作,然後又學會了搭訕,現在它開始寫劇本了。大衛·哈塞爾霍夫(David Hasselhoff)主演了一部科幻短片「It's No Game」,他扮演一個名叫「Hoffbot」的角色,哈塞爾霍夫在電影中的對白就是AI算法「Benjamin」撰寫的。
  • 專訪|張忌《南貨店》:我終於寫出了自己想寫的東西
    張忌:我之前做了一個誤判,我說寫《出家》是寫我自己,寫《南貨店》是寫別人,寫眾生,我後來意識到其實《南貨店》寫的也還是我自己。我真正想寫的東西,是在技術、語言之外,我能把自己也放進這個小說裡。我不知道這種話說出來是不是有點拔高自己,但從我的角度來說,我就是這麼一個感覺,我寫出了我自己的小說。
  • 讀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後:王小波筆下的性,秒殺一切寫性小說
    在一次王小波作品研討會上,白燁直接說:王小波寫的性一出來,把以前所有寫性的小說全斃了。這是他的原話。他為什麼這樣說呢?王小波的妻子李銀河是這樣說的,因為小波寫性寫得非常非常乾淨,一點兒也沒有那種淫穢的感覺,或者煽情的感覺,簡直就像外科大夫的手術刀。
  • 有些孩子,文筆水平都可以寫小說了,為什麼寫作文卻得不到高分?
    寫小說的一些方法其實是不適合拿來寫作文的,因為寫小說和寫作文是不同的兩種寫作類型,小說可以寫很長,作文則字數限制苛刻。客觀上的這個不同決定了這兩種寫作都有各自適合的技巧。很多人對寫作的認識,正是來自於讀小說的經驗,並且,這個經驗是來自於閱讀的角度,而不是寫作的角度。
  • 剛剛獲得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彼得·漢德克究竟是誰?
    剛剛獲得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彼得·漢德克究竟是誰?漢德克的一生可以說是天馬行空獨來獨往,像許多著名作家一樣,他以獨具風格的創作在文壇上引起了持久的爭論,更確立了令人仰慕的地位。
  • 彼得·漢德克獲諾貝爾文學獎引爭議,因他是前南領導人支持者
    奧地利劇作家彼得·漢德克在戲劇和文學上的成就是毫無疑問的,但在諾貝爾文學獎問題上,這些年來他一直不被看好,因為他有所謂的「誤點」:他是前南聯盟領導人米洛舍維奇的支持者,甚至還參加了後者的葬禮。然而就在昨天,這位受爭議的偉大劇作家最終還是得到瑞典人的認可,獲取了2019年度諾爾貝文學獎。
  • 「我能翻譯英文小說,拾破爛是為了養活自己」
    為了脫身,情急之下袁英慧說了個理由:「我翻譯英文小說,拾破爛是為了養活自己。」袁英慧將翻譯完的小說《失蹤者》(原名:《The Lost》,作者:Robert kray)帶出來給視頻拍攝者曲天城看,用三四層塑膠袋包著。
  • 小小說-牛局長寫小說
    牛局長頓了頓,又繼續說道:「我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正牌大學的中文系畢業的高材生,以及像阿傑這樣講故事的民間高手,我今天讓大家來呢,就是想向大家請教一下關於文學寫作方面的東西,我想寫一篇小說」話音剛落,平日裡就喜歡侃侃而談的阿傑最先開口:「牛局,原來是寫小說啊,小事一樁,你直接開口,要寫什麼題材的小說,我幫你搞定」
  • 李誕寫了小說《候場》,這會成為一個文學事件嗎?
    「就不得不寫。」……書裡倒是給出了更完整的一種回答:「我碰上的很多問題,都靠玩笑,一個梗,一笑了之了,滑過去了,事兒其實還在。……所以要寫小說,可能就是把這些不能一笑了之的,滑不過去的寫下來。就是把在那個世界說不出來的,在這個世界說出來。」
  • 機器人寫電視劇你看嗎?劇本開始用電腦指揮創作
    就在人們還在探討機器人是否能真正取代人類時,如今更有消息透露,在如今的影視圈為了解決原創危機問題,影視公司請來機器人指導創作編寫劇本。這不僅讓編劇產生質疑,更讓觀眾也在好奇,一個毫無感情的機器人寫出的劇本真的能讓我們接受並愛上嗎?
  • 木瓜黃寫的小說到底有多好看?隨便一句話都可以寫進作文
    木瓜黃雖然寫的小說不多,但是她寫的每一本小說都是經典作品,特別是其中的一些經典名句,不僅僅讓人讀了相當的感動,還文採斐然。寫作文的時候將她小說中的句子加以引用,何愁寫不好作文呀?現在就來談一談她的那些經典名作當中都有哪些可以寫進作文的句子。
  • 小白寫小說如何收入穩定並且不論文筆好壞,每月都有收入3000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一個非常浪漫的想法,但這是一條非常艱難的道路。網絡小說沒有門檻,但是有很多人寫小說。很多人起初熱情很高,但最後卻灰心喪氣。我遇到了一個朋友,他為了寫小說放棄了原來的工作,但後來發現寫小說的收入不能養活自己。
  • 莫言談新書"我們的荊軻":一直寫他人,這次寫自己
    該書是莫言的首部劇作集,收錄了《我們的荊軻》、《霸王別姬》、《鍋爐工的妻子》三部劇本。《霸王別姬》同樣是歷史故事新說,作者在書中把刻畫人物的理念運用到極致,向讀者生動地呈現了一個為愛而生為愛而死的虞姬。《鍋爐工的妻子》則是一部現實題材的劇本,講述了一個女知青在社會變遷中的多舛命運,是三部劇中唯一還沒有和讀者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