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0 07:16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陸遙 何賢君 蘭溪報導組 王瑩 視頻 潘秋亞 攝影 時補法 策劃 李建
編者按:四月如詩,繁花似錦。高質量復工復產的熱潮,一如春天裡日益攀升的氣溫。浙江各地正緊緊抓住四條詩路文化帶上的重點工程、項目,捕捉機遇、創造機遇,謀求文旅產業轉型升級。近日,記者分頭走進浙江大花園建設中的「醉美」詩路,感受個中韻味。
蘭溪位於浙江錢塘江詩路文化帶上,古城古鎮古村保存完好,名人古蹟眾多。近年來,當地積極融入詩路建設,全力推進古城復興。千年商埠碼頭歷史風貌重現、濱江詩路文化特色街區和桃花塢歷史文化街區等一批項目被提上日程。
蘭溪根據詩路文化帶的戰略定位,大力推介李漁閒情才情並舉的才子式文化創意,打造「閒情偶寄 詩藝蘭溪」的詩路中華才藝蒙學品牌。李漁成了蘭溪詩路文化的形象代言人。去年9月,以「李漁故裡」夏李村為中心的李漁戲劇小鎮開建,8個月過去了,小鎮建得怎麼樣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工期有沒有影響?我們前去一探究竟。
李漁元素隨處可見
這不是我們第一次來夏李村,但絕對是感覺最新鮮的一次。
在村口停穩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熟悉的李漁故裡牌樓和一條鬱鬱蔥蔥的林蔭村道。有人一路小跑著從村道那頭過來,仿佛從油畫裡走出來。「抱歉,遲到了。『五一』就準備開門迎客了,工期緊張得很。」他是夏李村設計施工的項目負責人傅強。
正準備走老路進村,傅強一把攔住我們:「今天換條路線。」正當我們納悶時,飄來一陣「譁啦啦」的水聲。定睛一瞧,左右兩邊兩道堤壩一字排開,潺潺流水一洩而出。大家異口同聲道:「李漁壩。」
李漁壩是李漁任村「祠堂總理」期間修建的水利工程,是省級文保單位。「作為李漁的標誌性成就之一,復原重建放在村口,再合適不過了。」傅強說。
再往前走,是笠翁對韻小道。只見5道門樓沿著曲徑延伸,小道兩旁,刻著《笠翁對韻》的文字。「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突然,一個清脆的女聲傳了出來。細看才發現,路旁的幾塊「石頭」竟是小音箱。此時,傅強的腳已經踩在一塊石板上:「這裡有機關,一踩就能聽。」
當我們在笠翁對韻小道附近見到徐庭陽時,他正在為笠翁亭搭建最後一根橫梁。這位71歲高齡的老師傅,復工復產後就為夏李村項目忙活開了。再過幾天,笠翁亭就能竣工,到時候,一頂竹編「大草帽」將作為亭子的屋頂呈現在眾人面前,與亭前的一尊李漁塑像相互映襯。李漁的元素幾乎隨處可見啊。
「這才剛開始呢,我們繼續往前走。」傅強繼續賣著關子。
文化內涵照進現實
如果說一進村的景觀能讓人對李漁產生直觀感受,那深入村裡的幾樣小品,則是對李漁文化內涵的深刻解讀。
跟著我們一起參觀的村委會主任李志楨坦言,真正了解李漁,是在傅強參與夏李村設計之後。他首先領著我們來到閒情偶寄園。「《閒情偶寄》是最能體現李漁興趣、個性的作品,書裡提到他喜歡植物,對鄉土園林也有獨到的見解。」李志楨說,這個園可以說就是對李漁興趣的還原。
小園曲徑通幽,月季、梅花、蘭花、海棠等隨處可見。「李漁喜歡什麼,我們就種什麼。」李志楨介紹,未來這裡不僅是一個了解李漁的窗口,還將成為一個科普研學的植物園。
穿過植物園,是一條鄰水的小街,叫無心畫街。小溪沿街而過,趣意不凡。沿溪而建的農戶紛紛拆除了自家的圍牆,留下了提升改造的空間。我們在現場看到,三五名工人敲敲打打正在忙碌,幾個頗具設計感的新圍牆稍見雛形。透過鏤空的窗子,農戶院內鮮花綠植若隱若現。「就像看李漁的《芥子園》畫譜一樣,你們看這個風景,是不是體現了李漁的繪畫技巧?」李志楨自信地說。
李漁有東方莎士比亞之譽,戲劇,也必然成了夏李村文化展示的另一核心。在我們四處漫步的過程中,發現路面、牆面上不時出現臉譜、戲服、樂譜等元素。走到李漁祖居時,對面就有一座大型戲臺。「我們村人人喜歡聽戲、唱戲,戲劇是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李志楨說,戲臺也成了村民平時聚集最多的地方,時不時會有人上臺亮上幾嗓子。
在戲臺正上方,掛著一塊匾額,上面寫著「粉墨長生」4個大字。這也是對李漁戲劇生涯的最佳寫照。
別樣詩路未來可期
李漁戲臺旁,木工劉鴻毅正在將一根防腐木精心打磨成門柱。這位古建築行家的職責,就是用門柱搭建成木質門樓,替代家家戶戶門前被拆除的水泥牆,將夏李村打造成別具一格的新時代美麗庭院。「因為是戶外工作,村裡防疫措施也很到位,疫情沒怎麼影響進度。」劉鴻毅跟我們說話,手上的活卻沒停下。
李漁祖居前,挖掘機、大貨車輪番上陣作業,一條寬約2米的水渠基本成型,兩名工人抬著一塊青石板試圖鋪在水渠邊。傅強大手一揮,畫了一個圈:「村裡的水系將通過水渠全線貫通,爭取家家門前有水,戶戶門前有花。」
在另一幢李漁的別院前,有一口小池塘。池塘裡,二三十個大水缸浮在水面上。
「這是幹啥用的?」我們好奇地問。
「我們與金華市農科院合作,將引進50多個品種的觀賞性荷花,種在這些水缸裡。到夏天,這裡將會是另一番景致。」李志楨說。
永昌街道宣傳委員章慶輝告訴我們,今年,蘭溪提出「四水共盛」的理念,以水果、水稻、水產、水生蔬菜(花卉)為突破口,抓好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以圓夢農場、孟塘果蔬、禾旺禽業等農業龍頭企業為代表,永昌街道成了全市「四水共盛」產業的示範基地。
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了此前在笠翁對韻小道兩側看到的成片空地。「那裡以後會種上成片的美人蕉、彩色水稻、塘稻等作物,以李漁的品牌帶動永昌周邊的農業品牌,共建『四水共盛』示範點。」在章慶輝看來,戲劇小鎮的建設絕非是孤立的存在,就如蘭溪的詩路文化帶建設一樣,要串珠成鏈。
在李漁戲劇小鎮這一樣板工程的牽引下,未來,桃花塢蘭溪詩路文化展示體驗街區,天福山、金鐘嶺歷史文化街區,三江六岸景觀提升、詩性公園等一大批詩路項目,還將給人們帶來更大的驚喜。
詳情請見浙江日報4月20日9版
責任編輯:傅穎傑
值班主編:杜羽豐
158733819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