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顯赫的嶺南三大家族之瀧州陳氏豪族都系能古佬,你知道嗎?

2021-03-01 能古佬

在梁、陳、隋、唐時期,今羅定市境內曾有一個輝煌了數百年的陳氏豪族,該豪族興起於梁朝年間,沒落於唐朝中期,是當時西江流域集軍政大權於一體的實力望族,具有說一不二的德望與權威,與當時的高涼馮冼氏、欽州寧氏並稱為「嶺南三大酋長」。然而,對於瀧州陳氏豪族的歷史,歷代文獻卻鮮有記載,僅有些許零星史料涉及,將之拼接起來,大概可將之分為陳法念、陳佛智、陳龍樹、陳普光、陳行範五代人五個時期的歷史,下面我將對這各個時期的歷史進行淺述。

陳法念的開拓期

陳法念,是瀧州陳氏豪族的始祖,說瀧州陳氏豪族就不得不提及此人。據考證,陳法念祖籍鄢陵,是中原衣冠之士,更是梁朝武帝的重臣兼駙馬。南北朝時,粵西地區尚未開化,是嶺南土著俚人的聚居之地,文明處處落後於中原;梁武帝感念於茲,決心要開拓粵西,讓中原文明傳播到嶺南,於是便起用自己的重臣兼駙馬陳法念為新州、石州刺史,讓其到粵西赴任,傳播中原文明。就這樣,陳法念身負著梁武帝賦予的歷史巨任,單車一騎來到粵西赴任,開啟了粵西歷史的新紀元。陳法念時任新州、石州刺史,管轄範圍相當於今天的新興縣、鬱南縣、藤縣一帶,舉家定居於瀧州。陳法念主政粵西後,並未因自己是朝廷命宮而魚肉百姓,反而是廣布德政,團結俚僚,和輯漢粵,留下了「以孝義訓溪垌」的佳話。由於陳法念有出色的政績,因而梁朝封其為宋平郡公(郡在今越南河內),而粵西俚人也一致推選陳法念為大酋長,陳法念算是在瀧州立穩腳跟,而其家族延續數世的顯望亦由此而來。可以說,陳法念的南下為粵西地區帶來了先進的文化及文明,使粵西氣象為之一新,而陳法念也自然成為粵西境地及瀧州陳氏望族的開拓者,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陳佛智的奠基期

陳佛智,陳法念之子,襲父為瀧州俚人酋長,是瀧州陳氏豪族的第二代核心人物,官爵至宋平郡公、羅州刺史。陳佛智時期,因助陳霸先北伐侯景定帝業有功,在陳朝建立之後受封南靖太守、西衡州刺史、安靖郡公,為陳武帝所倚重。而與此同時,在鑑江流域的高涼郡興起了馮冼氏家族,該家族也是粵西地區的豪族,以冼夫人為核心人物,馮冼氏豪族的崛起直接幹涉到瀧州陳氏豪族的勢力發展。隋開皇九年,隋滅陳,隋文帝派遣廣州總管韋洸安撫嶺南,高涼洗夫人願意歸隋,派其孫馮魂帶領軍隊迎接韋洸進入廣州,但瀧州陳佛智則念及陳朝恩德,不願歸隋,與廣州酋帥王仲宣聯合起兵抗隋,粵西兩大豪族由此分道揚鑣。開皇十年,冼夫人派其孫馮暄領兵討伐陳佛智,不料馮暄因囿於與陳佛智的友情,至瀧州停留遲遲不肯進兵,洗夫人旋即囚禁馮喧於州獄,改派另一孫馮盎領兵與陳佛智對陣,陳佛智親自披甲上陣迎戰,最後犧牲於戰役中,其子陳龍樹遂暫避欽州寧氏家中。如果說陳法念是瀧州陳氏豪族的開拓者,那麼陳佛智自然就是瀧州陳氏豪族的奠基人,是他將家族偉業發揚光大,承擔起庇佑西江流域百姓的責任,使瀧州陳氏家族成為在嶺南地區與高涼馮冼氏、欽州寧氏三足鼎立的大豪族,其承上啟下的歷史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陳佛智雖然戰死於與高涼馮冼氏的戰爭當中,但是他作為瀧州陳氏豪族奠基人的歷史功績卻永不磨滅,明嘉靖《廣東通志初稿》稱其「以孝義訓蠻俗」,由此亦足見其對粵西民思開化有頗大貢獻。


陳龍樹的興化期

陳龍樹,陳佛智之子,襲父為瀧州俚人酋長,是瀧州陳氏豪族的第三代核心人物,官爵初至宋平郡公、新州刺史、石州刺史、欽州刺史。陳龍樹生活年代,約為隋唐交替之時,隋開皇十年,其父陳佛智與馮盎交戰犧牲,其為避戰亂,遂投奔欽州寧氏。欽州寧氏也是嶺南地區一大豪族,其核心人物為寧猛力,世居欽州,主持當地軍政大權。寧猛力其人,因與陳後主同日而生,且貌有貴相,自思理當天子,不願歸隋,便收留陳龍樹,但後來隋文帝派遣桂州總管令狐熙招安寧猛力,寧猛力歸隋,由是陳龍樹一再請寧猛力出兵幫助其收復瀧州,寧猛力終是虛與委蛇,不得如願。寧猛力去世後,其子寧長真襲位,寧長真與陳龍樹相友好,恰逢其時李唐滅隋,寧長真與陳龍樹一起歸唐,受到唐朝嘉獎,陳龍樹被任命為欽州刺史,後又任瀧、南扶、建、萬、普、南、施等州刺史,陳龍樹終於可以如願回到瀧州故地。陳龍樹秉承先志,在回到瀧州後,即廣布德政,致力開疆,明嘉靖《廣東通志初稿》稱其「所至鎮俗緝奸,盜賊屏息」,因政績斐然而受封鄱陽開國男,足見其大有乃祖、父之風。另外,陳龍樹還對羅竇諸洞(今信宜地區)的開發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唐武德四年,陳龍樹上書朝廷,請設南扶州,朝廷準許,並令陳龍樹任南扶州首任刺史,開啟了信宜地區的建制先河;後來羅竇發生酋亂,陳龍樹敗退瀧州,結果高涼馮盎乘機出兵,平定羅竇酋亂,接管南扶州,瀧州陳氏豪族自此斷了進入高涼的基地。唐永徽年間,陳龍樹因病重終日不食而病逝於瀧州。陳龍樹作為瀧州陳氏豪族的第三代核心人物,他畢生致力於維護家族地位、尊嚴的事業當中,他具有臥薪嘗膽的隱忍精神,亦有勤政愛民的仁愛品質,更有開疆拓土的偉岸雄風,他將家族事業推至一個鼎盛的時期,亦使文明教化振興於粵西諸溪垌之間,因而他對後世的影響也是最為深遠的。


陳普光的守成期

陳普光,陳龍樹之長子,襲父為瀧州俚人酋長,是瀧州陳氏豪族的第四代核心人物,官至永寧縣(今羅定西南)縣令,至於其是否襲祖上爵位,文獻並未記載,因存疑。陳普光生活時期,已為唐朝初年,此時六合一統、政治穩定,經過陳家數代經綸,瀧州及周圍地區已經開化,經濟發展,百業繁榮,陳家本身也積累下雄厚的物力和財力,而陳普光的歷史責任就是固守家族本業,他很出色地做到了。唐武德四年,陳普光與僧人惠積共同開拓龍龕道場,首在瀧州地區宏傳佛教,使龍龕道場成為當時粵西地區著名的佛教道場,就連交趾郡(今越南)僧人寶聰亦聞聲前往朝聖、禮佛。史載:「武德四年,有摩訶大檀越永寧縣令陳普光,因此經行,逐回心口,願立道場,即有僧惠積宿緣善業,響應相從,惠積情慕純陀,巧自天性.故得法流荒俗,釋教被於無垠;玄化遐覃,振錫窮於有截。豈如白馬馱經,翟泉創於萬丈;緇衣闡教,廬山頓其威儀者哉!」陳普光去世後,其子陳叔瓊、其孫陳仁謙相繼襲位,並相繼主持對龍龕道場的開拓、重修。至武周聖歷二年,陳普光之孫、銀青光祿大夫、都知兵馬使陳仁謙主持了對龍龕道場的大規模重修,重修竣工之日,陳仁謙請陳龍樹之次子、陳普光之胞弟、穎川郡開國公、上柱國、左豹韜衛將軍、冠軍大將軍陳集原撰文以志此盛事,於是陳集原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寫下了流芳千古的《龍龕道場銘並序》,並鐫刻於龍龕道場中的巖壁上,石刻歷經一千三百多年風雨洗禮,赫然流傳至今,名聲遠播,被歷代史學家們譽為「嶺南第一唐刻」、「嶺南諸碑之冠」、「粵中第一古碑」。龍龕道場的開拓,宣示了陳氏豪族在瀧州至高無上的威望和地位,同時也體現了瀧州陳氏豪族雄厚的物力和財力,充分顯示了一個輝煌兩百餘年的豪族的實力。千年以降,龍龕道場就迎來了張柬之、馮龍官、儀克中、何仁鏡、何惠祁、陳士彬、周學仕、灣溪菊主人等歷史名流的探訪及題詠,維繫了瀧州城一脈相承的文風,這也是陳氏豪族在退出歷史舞臺之後亦能感到欣慰的。


陳行範的涅槃期


陳行範,關於其身世,史書文獻並無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繼陳法念、陳佛智、陳龍樹、陳普光、陳叔瓊、陳仁謙之後的又一位瀧州俚人首領,史書稱其為「春、瀧等州獠首領」,由此可以推考,他必定出自瀧州陳氏豪族,應為陳仁謙之子輩,同時也是瀧州陳氏豪族最後一位代表人物。陳行範生活年代,已到唐玄宗時期,經過祖上數代經營及發展,此時其家族已經成為地地道道的地方豪門,代表朝廷主持西江流域軍政大事。在此之前,與瀧州陳氏並為嶺南豪門的,還有高涼馮冼氏、欽州寧氏,但此時兩大豪門早已沒落,僅剩瀧州陳氏一家獨大。瀧州陳氏豪族的壯大,嚴重影響了朝廷在南方統治的合法性、穩定性,這令當朝皇帝唐玄宗深感不安。為了打擊瀧州陳氏豪族日益壯大的勢力,唐玄宗於開元十一年降旨讓陳行範離開家族傳統勢力範圍瀧州,前方粵西西原蠻韋氏家族勢力中心的澄州任刺史。唐玄宗此舉,無疑是沉重地打擊了嶺南豪族的根本利益,更令嶺南諸豪首惶恐不安,於是諸豪首盡皆投奔陳行範麾下,謀劃舉義反唐。開元十六年三月,陳行範回到瀧州,在一眾豪族首領的簇擁下,正式稱帝反唐,國號大瀧,都太平,封馮璘為南越王,封何遊魯為定國大將軍,並迅速出兵,佔領嶺南四十餘州。陳行範稱帝事件傳於唐京,朝野大震,唐玄宗慌亂間遂命楊思勖率永、連、道等州兵及淮南弩手十萬人前往進討。後來,瀧軍與唐軍相遇便展開激烈鏖戰,戰爭一直延續至該年十二月,最後兩軍大戰於粵西雞籠山下,瀧軍因寡不敵眾而敗北,陳行範更是陣亡於是役中,嶺南豪族轟轟烈烈的反唐運動至此告終,而輝煌了兩百餘年的瀧州陳氏豪族也隨著陳行範的失敗而正式退出歷史舞臺。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陳法念的子孫並未因為陳行範的反唐失敗而消亡,而是隱居於羅定村鄉之間,繁衍至今,並發展為一個人才濟濟的大宗族;至於陳行範反唐稱帝,於當時為滅族之罪,這或許就是陳法念子孫為保宗族安寧而在族譜中不載陳行範的原因。

瀧州陳氏豪族作為粵西地區起源最早、持續時間最長、官爵最高、影響最大的豪門望族,這在嶺南歷史中是極為罕見的,其歷史地位是極為崇高的,其影響滲透當時粵西地區社會的方方面面,對粵西乃至嶺南地區的開發、建設、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因而其德政、名聲都是不朽的,流芳今古、遐邇詩頌。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輝煌過後的瀧州陳氏豪族已日益冷清,終至默默無聞,即使在今天的羅定,亦鮮為人知,這無疑是該家族的悲哀,也是羅定歷史發展的悲哀。因此,我在此倡議在羅定地區為瀧州陳氏豪族建設紀念場所,最起碼在羅定學宮內的鄉賢祠為瀧州陳氏豪族的歷代代表人物塑像紀念,這不是宣揚迷信,而是完全出自對本土先賢的緬懷、追思之情。後人有聯云:「豪族著聲名,果是感人懷德政;先賢在肺腑,並非迷我信神靈。」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馬上趁趁圍底圩@

相關焦點

  • 「嶺南陳氏針法」走進仲園授課義診
    為進一步助推優秀傳統文化在學校的弘揚與傳承,促進校園傳統文化內涵建設和發展,11月17日,廣東省省級非遺項目「嶺南陳氏針法」傳承人、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中心主任陳秀華教授走進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登上「仲愷講壇」授課,並帶領中醫藥非遺團隊開展現場義診,為該校師生帶來一場非物質文化遺產視聽觸體驗盛宴。據了解,此次活動是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推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的開篇。
  • 羊城瓦集之七:陳氏書院(陳家祠)建築現存舊瓦
    陳氏書院選址廣州西關連元街(今中山七路),今官方認為其系由東莞陳伯陶、吳川陳蘭彬等48位陳姓紳士倡議興建,以『漢代太邱太祖』為始祖,凡廣東各縣陳氏宗族只需繳納一定的金錢,均可以加入,並將祖先牌位放入陳氏書院供奉,廣東七十二縣宗族內的子弟到廣州備考或辦事時可入住陳氏書院。
  • 江西四大名門望族之首——陳氏
    點上面「義門陳氏家族」加入陳氏大家庭!說起百家姓很多人第一反應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可是你知道咱們大江西的四大名門望族姓氏嗎?政治大師陳寶箴,文學大師陳三立,史學大家、國學大師陳寅恪,大畫家陳衡恪,以及衡恪之子中國植物園之父陳封懷。義寧陳氏四代出五傑,當之無愧江西最大的豪門!【塗 氏 tu shi 】江西的涂姓大多是在宋、明、清三朝遷來的。
  • 2019年陳氏十大熱點新聞出爐!看看你家族上榜了嗎?
    讓我們跟隨時間的腳步一起來回顧盤點2019年陳氏熱點新聞!(註:本次評選僅限於2019年度在陳氏在線發表的陳氏新聞,本次評選根據閱讀量排名,評選結果僅適用於陳氏在線平臺,不作其他社會性質評比依據。)10月6日,農曆九月初八)上午,紀念肇波公定居陸川783年公祭大典在肇波公和油氏祖婆墓前隆重舉行,來自各地的肇波公後裔約兩萬人齊聚始祖墓前,瞻仰始祖佳城福地,緬懷先祖恩德,虔誠祭拜,以寄託後人追思先祖之情,培植家族血脈之根。廣東化州市楊梅鎮黃槐垌村,每年都會舉辦大型的年例大餐及文化大餐。
  • 陳氏書院——陳家祠
    陳氏書院——陳家祠
  • 揭開舊中國「四大家族」陳氏兄弟風水之謎
    在大陸期間,兄弟倆掌管國民黨黨務機構,並為蔣介石所倚重,形成了以「二陳」為代表的重要政治派系——CC系。陳果夫(左)和陳立夫(來源:hi.baidu.com)陳氏兄弟,亦由此躋身於舊中國「四大家族」之列。有道是「蔣家天下陳家黨,宋氏姐妹孔家財」,可見是何等之顯赫!
  • 潁川陳氏源流初探
    陳氏是現中華民族第五大姓,人口九千萬人,廣居華夏與世界各地。陳氏族人崇尚先祖,探究自己的源與流,根據有關史料,試探一下潁川陳氏源流以作引玉之磚,藉此「鉤上」有識之士的高見與啟迪。說到潁川陳氏,脫不了先說陳氏之先祖舜帝,就先從舜帝說起。一、關於舜
  • 縉雲姓氏之陳氏
    陳氏系出媯姓,武王封舜後胡公滿於陳,子孫遂以國為氏。至公子完奔齊為田氏。秦並六國,齊王建之子田軫,複姓為陳,是有老新陳之分。東漢桓帝時陳寔任太邱長,居潁川而賜以郡。傳至梁末裔孫霸先以軍功起家,代梁為帝,以姓為朝,至是有君派、臣派、民派、奴派之別。北魏鮮卑又有侯莫陳改漢姓為陳,郡望河南,故又有虜派。北宋起世家大族皆立各自宗譜,所謂各家其家,各族其族。
  • 臺灣省陳氏家族支脈概況
    陳世達之後代陳霸先,還在江南建立陳朝,而顯赫—時。從此,陳姓的支系世族繁衍相傳,遍布長江至粵江廣大地域。史稱南朝派。         到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時,陳政父子奉勅出鎮福建的漳州和廣東的潮州,把家搬去,定居於閩粵,成為這兩地的陳姓開基祖氏。
  • 中華陳氏世系
    據《大族譜》卷三之十附錄一記述:固始陳氏最早為浮光陳氏,它源於宛丘,中盛潁川,南開閩漳在陳氏族系中為顯赫一支,其傑出人物如群星璀燦,閃耀在歷史的星河之中。譜載,陳軫系齊王建三子,名馳,為陳胡公滿第二十八世孫,後為楚相,封潁川侯,故稱潁川郡。嗣後,有些陳氏族譜相因而襲用之,現代有些研究陳姓的學者,也以此為據編寫陳氏源流。
  • 他是人品最卑劣的詩人,卻寫出流傳千古的好詩,最後10字人人知道
    故鄉是根,無論走到哪裡,都牽著你的魂,你的心。千百年來,文人墨客們不吝筆墨地書寫故鄉情懷。想要回家,他們寫「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回到故鄉,他們寫「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那回鄉的路上呢?就是宋之問這首——《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 家世顯赫卻為人低調的明星,你知道多少?
    素人變成明星的例子太多了,這些例子也鼓勵著後來人踏著曾經素人的腳印一步步向前邁進。但我們所熟知的很多明星,都不是素人,他們背景深厚。筆者今天要談的不是房祖名,也不是王思聰。這二位少爺高調得很,很少有人不知道他們的父親是誰。今天筆者要談的是低調的明星,也許您知道,但他們鮮少自己提及。
  • 【中國史】新朝王莽抑制豪族敗,東漢劉秀與豪族公治贏
    你把奴隸制說廢就廢了,全國360萬奴隸,有了自由沒了飯吃,那到時候去你王莽家吃嗎? 第二,商業「國有化」。王莽的出發點是好的,看到奸商囤積居奇,放高利貸賺錢,於是就規定,所有的生意都由國家來做,你們都別做了,老百姓要借錢也找國家借。 這下可好,奸商是打擊了,可正經商人也沒活路啦。
  • 非遺廣東|「近聞比戶事謳吟」——瀧州歌
    羅定古稱瀧水,位於廣東省西南部,南朝梁陳年間至唐代曾設為瀧州。瀧人向有喜結詩歌吟社的傳統,一批文人和粗通詩律的民間歌手吸取瀧水山歌與瀧水能咕歌體裁和語言的精華,創辦瀧州歌社,進行賽歌活動。瀧州歌是吸取瀧水山歌和瀧水亻能咕歌體裁及語言特點而形成的半詩半歌的歌謠,其歌體、句式、押韻、平聲調都自具特色,構成了有別於傳統格律詩的半民歌體的特有格律。
  • 嶺南古史:梁朝宗室,在嶺南紛爭
    由梁宗室引發的李責之亂,是發生在梁朝嶺南最嚴重的事件,這是一次嶺南土族大規模反抗的事件,將另作論述。而梁宗室內部在嶺南出現的糾紛,使搖搖欲墜的梁王朝雪上加霜,禍首在於蕭勃。太清三年(549年)七月,陳霸先擊敗投附侯景的廣州刺史元景仲,迎梁宗室曲江侯蕭勃為廣州刺史。
  • 太極嫡傳 落戶嶺南 | 陳娟被任命為廣東省武術協會副會長
    為了進一步推動國粹太極拳在嶺南地區的普及推廣,定居廣東20年的太極拳嫡傳人、國家級非遺項目陳氏太極拳代表人陳正雷長女、第十三屆全國運動會廣東隊首枚群眾項目太極拳金牌獲得者陳娟老師被任命為新一屆廣東省武術協會副會長
  • 廣州規模最大的祠堂,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明珠」,門票僅需10元
    在現在的經濟發展進程中,每個城市都在積極促進全面發展,尤其是旅遊業,更是火熱。而在我國的廣州,這裡除了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之外,其實也有很多嶺南淨土,有著很多著名的旅遊景點,例如廣州塔、珠江和白雲山,一年四季都非常適合遊客遊玩。
  • 中華陳氏家族脈派概述
    其中有遷往安徽盯眙的,在那裡形成了一支陳氏家族。明朝初年,從盯眙又遷回一支,定居於今扶溝縣的陳馬崗(今為包屯)。後來,又分別居於陳家崗、小崗、呂潭、季歷崗、陳潭等地。 太康《陳氏族譜》卷一《家譜世系圖文》說:「我始祖先賢子禽,系虞舜之苗裔,始居媯汭因以媯為姓,及禹受禪封嗣子商均於虞,以奉舜祀。傳至虞君諱思,佐少康以中興。
  • 中華陳氏大祠堂系列展之(5)-福州市臺嶼陳氏宗祠
    「中華陳氏祠堂文化」請各地區宗親會組織把當地祠堂以圖文形式發送到「中華陳氏一家親微平臺」微平臺編輯部,我們每期通過精選把悠久文明的祠堂文化分享給全世界所有宗親,方便互相學習、交流互動,參訪聯誼!,為福州陳氏一支望族的聚居地。
  • 族譜——陳氏家族的靈魂
    有那德高望重的潁川郡始祖陳寔公,轄內修德清靜,百姓以安,域外是威儀齊楚,化感賊虜的太邱長;有那三朝旌表的「天下第一家」—義門陳而獨樹一幟的開創者陳旺公先祖,為家族不斷注入新的意念與靈魂,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陳氏後裔為之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