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給大家講下梁朝宗室。
由梁宗室引發的李責之亂,是發生在梁朝嶺南最嚴重的事件,這是一次嶺南土族大規模反抗的事件,將另作論述。而梁宗室內部在嶺南出現的糾紛,使搖搖欲墜的梁王朝雪上加霜,禍首在於蕭勃。
太清三年(549年)七月,陳霸先擊敗投附侯景的廣州刺史元景仲,迎梁宗室曲江侯蕭勃為廣州刺史。當時陳霸先威望未著,軍力也不夠強大,未敢取元景仲而代之,於是把宗室蕭勃抬出來,以收眾望。蘭欽在交州平土著民族之亂時,歐陽頗同行。歐陽頗出身地方豪族,「以言行篤信著聞於嶺表」,說明他很早就同嶺南有密切的關係。蘭欽死後,頗為臨賀內史,監衡州。時湘、衡州界間有五十多個土著民族部落發生騷亂,朝廷令衡州刺史韋槳討伐,槳以歐陽頗為都督,將騷亂平息了。侯景之亂,嶺南地處邊睡,朝廷無暇多顧,各地方長吏於是趁機擴張勢力。蘭欽之弟前高州刺史蘭裕,出兵攻始興內史蕭紹基,奪其郡。蘭裕以歐陽頗曾是其兄的部屬,派人說頗歸附。頗曉以大義,說今朝廷有難,應往京城援助,不應自為跋扈。蘭裕碰壁,便與其弟蘭京禮煽動始興等十郡攻歐陽頗,頗請援於蕭勃,勃乘機使陳霸先率眾救助,擊敗蘭裕等,霸先遂為始興內史,蕭勃自以為北面有了可靠的屏護。
蕭勃不想自己屬下的主力軍遠離,消耗於與侯景的爭鬥中,又怕霸先卷人嶺北諸宗室互相較量的某一陣營中,他勸先留在始興,實質是希望霸先仍為所用。此事又一次暴露蕭勃為了謀私而不顧大體,圖割據嶺南之心。陳霸先仍以「君辱臣死」之義表明此行的決心,並認為蕭勃既是宗室的一員,更不應該阻撓。回絕蕭勃之後,陳霸先立刻派人向湘東王蕭繹表示,願受其節度。蕭勃見軟的不成,便任命心腹譚世遠為曲江令,著他和南康(今屬江西)土豪蔡路養共同阻遏陳霸先。貓先I之不顧,擊敗蔡路養,繼續北上參預殲滅侯景之役。陳霸先不肯留在始興,決意攻打侯景,勤王是他公開的旗號,奪權是他實質的打算。
承聖三年(554年)五月,梁元帝以王琳為廣州刺史。蕭勃登上廣州刺史的位置,原是陳霸先一手經辦的,當時掌權的河東王蕭繹只是不得已而授之,史書說蕭勃因此「內不自安」,而蕭繹對他確還存有戒心,故當蕭繹即皇帝位後,便令王琳將他取代。
任命王琳為廣州刺史,這就意味著蕭勃失去嶺南的根據地,儘管梁元帝派岑敬之到廣州宣旨慰諭,後來梁敬帝又不斷為他加官太尉、太保,但這些徒有虛名的官爵,並不能平息蕭勃的野心。
太平二年(557年)二月,蕭勃起兵於廣州,遣歐陽頗及其將傅泰及侄蕭孜為前軍,新吳(今江西奉新西)洞主餘孝頃響應。朝廷令平西將軍周文育、平南將軍侯安都等帥軍南討。不久,周文育於巴山(今江西撫州西)生擒歐陽頗。三月,文育前軍丁法洪於拓日(今江西南昌南)俘傅泰。蕭孜、餘孝頃軍退走。周文育送歐陽頗、傅泰到京都,陳霸先已位居巫相,因與葳在嶺南是舊交,故將他釋免。時蕭勃在南康,聞歐陽頗等敗,軍中驚懼。德州刺史陳法武、曾是蕭勃心腹的譚世遠,倒戈攻殺蕭勃。
蕭勃主帥蘭兠又襲殺譚世遠,而軍主夏侯明徹殺散,帶著蕭勃的首級投降。蕭勃記室李寶藏奉懷安侯蕭任仍據廣州,蕭孜、餘孝頃在石頭(今江西南昌北)各據一城,擁有眾多船艦,夾水而陣。陳霸先命侯安都與周文育合軍攻之,安都偷襲,夜燒其船艦,然後文育率水軍,安都率步軍並進,蕭孜出降.餘孝頃逃回新吳。周文育等取得軍事上的勝利後,便引兵回朝。陳霸先以歐陽頗曾在嶺南多年,頗有聲望,遂任之為衡州刺史,使他討伐嶺南尚未歸附者。未至,其子歐陽絕已攻克始興,頗到嶺南,諸郡紛紛投降,廣州也無法堅守,嶺南之亂遂全被平息。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了,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