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來給大家講下梁朝宗室。
梁朝嶺南一直不很平靜。
天監二年(503年),樂藹出任廣州刺史,前刺史徐元瑜罷職北返,路過始興,遇當地土著造反,驅逐內史崔睦舒,徐元瑜的財物也被掠奪。元瑜本是齊末大將,改朝換代對他已是一個相當大的打擊,梁武帝又免去他廣州刺史的官,更使他增加不滿。遇劫後,他重回廣州,向樂藹借兵,託名討叛,實謀攻襲樂藹。樂藹對他早有戒心,因而藉此機會把他殺了。時梁朝初建,梁武帝不想張揚,用低調處理,沒有株連其親屬,便了卻這件事。
天監四年(505年)二月,交州刺史李凱反,交州長史李岌卻沒有附從,反而將他鎮壓下去。
天監十五年(516年)十一月,交州阮孝宗又反,時李已提升為交州刺史,又將他平息。
普通(520-526年)中。衡州(治今廣東陽山)發生騷亂,聚眾搶掠,梁武帝派裴之平為都督衡州五郡徵討諸軍事,之平很快解決那裡的問題,因而得到梁武帝的嘉獎。
以上的騷亂,大抵由朝代更替,地方趁機鬧事而產生。其後在嶺南惹事生非的,主要由梁朝的宗室引起,下面概述他們在嶺南的表現。
梁朝宗室與嶺南的關係,比前增加了許多,茲先錄其事跡如下:
蕭朗,梁武帝的侄子。天監五年(506年),援例以王子封侯。此人「性據而虐」,他的屬下對他很不滿,其記室庚丹因進諫遭殺害,武帝處理的辦法是「使於嶺表以功自效」,便著他出任桂州(治今廣西桂林)刺史。
蕭恭,梁武帝的侄子。天監八年(509年)封衡山縣侯。時衡州所轄達於嶺南,刺史武會超在州,子侄為非作歹,引發州人朱朗聚眾造反,武帝乃以蕭恭為衡州刺史。此時朱朗已圍始興,恭抵達後,擺出一副安撫的樣子,造反者沒有想到他敢於親自出面,皆服其勇,一夜之間退三舍以避。軍吏請求追擊,恭說:「賊以政苛致叛,非有陳(勝)、吳(廣)之心。緩之則自演,急之則併力.諸君置之。"分析倒是合情合理,他沒有去追擊,卻把「賄而虐」的始興太守張寶生及武會超的侄子武子仁斬於軍門。次日,朱朗派人請降,蕭恭並不加罪,一場叛亂,便告平息。而蕭恭卻被人狀告,說他放縱罪人,未曾上報便殺了始興太守。梁武帝可能通悉內情,可能出於維護宗室,下詔有之。
蕭昌,梁武帝的堂兄弟。天監六年(507年)分湘州置衡州,以昌為持節、督廣州之綏建(治今廣東四會)、衡州之始安(治今廣西桂林)諸軍事、衡州刺史。蕭昌性好酒,在州時常喝醉,乃至徑直人民家,或獨往草野,又刑戮無度,遂被免職。
蕭元簡,父為梁武帝侄子,封衡陽宜王。天監十三年(514年),元簡為持節、都督廣交越三州諸軍事、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
蕭昂,蕭昌弟,天監末以輕騎將軍出為廣州刺史。江州刺史王茂子王貞秀,因居喪無禮,被徙往越州,後有詔留廣州。王貞秀留廣州時,暗中勾結仁威府中兵參軍杜景,圖謀襲擊州城,是蕭昂把他們平定的。
蕭正則,梁武帝侄子,封樂山侯,是當時京城以劣跡著稱的四個勳豪子弟之一。大通二年(528年),他因劫殺沙門,一說因藏匿劫盜,削爵徙鬱林(治所在布山縣即今廣西桂平)。雖如此,梁武帝仍救廣州每日供應他酒肉,地方
官員也給他以侯禮待遇。而蕭正則劣性難移,對伯叔父埋怨之情滋生,進而與西江督護靳山顧通好,招誘亡命,將進攻番禺。未到期而事已暴露,廣州刺史元景仲命長史元孝深討之。正則敗,逃到廁所,為村人縛送官府,梁武帝下詔.斬於南海。
蕭浩,梁武帝侄子,封武林侯,為交州刺史。為政嚴苛,大同七年(541年)引發了當地人李責連結數州土豪同
時反叛。李責之亂另再詳述。蕭沽向李貴輸賂.才得逃離交州。他頗受梁簡文帝信任,為侯景所忌,大寶元年(550年)遭殺害。
蕭肋(一作勵),父吳平侯曬(景),梁武帝的堂弟。他任豫章內史時,道不拾遺。遷廣州刺史,據說去郡之日,「吏人悲泣,數百裡中,舟乘填塞各資酒餚以送動」。及到廣州,更獲很高的評價。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了,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