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經歷梁朝陳朝隋朝,亂成一鍋粥,為何那時嶺南反而平定安寧

2021-01-19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中原在經歷梁朝、陳朝隋朝的時候,戰亂連綿。不過,嶺南地區卻顯得風平浪靜,少有戰亂。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那時候嶺南有個人存在,她就是被周總理贊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的冼夫人。

(冼夫人雕像)

那麼,那些,冼夫人究竟做了什麼事,能得到這麼高的評價呢?

一、勸兄少擄掠,保州縣平安。

冼夫人出生於廣東高涼,是高涼俚族大首領的女兒,其部屬多達10餘萬戶。

冼夫人生性機智多謀,又有勇武,再加上她重道義,因此年紀輕輕便繼承了首領之位,而部屬對她多有敬服。

當時正是南梁朝亂世,社會動蕩難安,百越一帶的部落也趁機彼此殺伐,爭奪地盤。冼夫人為保部落平安,常率領部眾爭戰,由於逢戰必勝,百越無不降服於她。

當時,冼夫人的兄長冼挺擔任南梁刺史,但他卻利用手中的權勢四處侵奪別的州縣,許多州縣都不堪其苦。

冼夫人對此頗為焦慮,多次勸說冼挺,最終使得冼挺改邪歸正,不再四處擄掠,反而常以道義對人。這樣一來,不光各州縣對他頗有禮敬,海南、儋耳千餘洞的族人也紛紛歸附於他。

二、與漢官聯姻,促政令通行。

羅州刺史馮融是朝廷命官。說起來,他是北燕皇族之後。北燕滅國後,他的祖上帶了300人遷到嶺南。從他的祖父馮業始,幾代人一直擔任高涼太守,不過由於南越人多聽從於首領的命令,對朝廷官員根本不理睬。再加上他家又非本地土著,因此中央下達的政令到了這裡,經常不能執行。

作為地方行政長官的馮融,為此頗為頭痛,他聽說冼夫人在百越中很有威望後,便帶著聘禮親自前往,為擔任高涼太守的馮寶向冼夫人求親。

冼夫人認為這是好事,於是答應了這樁婚事。

嫁給馮寶後,在冼夫人的支持下,政令得以通行。凡是違背政令的,不論是部族首領還是平民百姓,都一視同仁予以懲治。

政令有序後,嶺南一帶社會風氣大為改觀,殺伐爭掠之事逐漸平息,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侯景之亂)

三、識李遷仕陰謀,助夫平亂。

由於梁武帝晚年荒於政事,因此發生了「侯景之亂」。

高州刺史李遷仕趁機徵兵買馬,想要趁亂而起。

為了擴大勢力,他想到冼夫人勇武善戰,且部屬眾多,於是便找藉口徵調馮寶。

馮寶對此猶豫不決,倒是冼夫人很有見地,她對馮寶說,李遷仕先鑄兵器,又徵兵馬,現在又來邀請你前往議事,分明是想把你當作人質,以此來脅迫你的部屬謀反。

馮寶認為有理,於是推託不去。

不久後,李遷仕果然發動叛亂攻打嶺南。

馮寶趕緊找冼夫人拿主意。

冼夫人認為李遷仕的兵馬既要對付官兵,又想侵奪嶺南,那麼高州必然空虛,可以有所作為。於是,她帶著厚禮前往高州,向李遷仕表示,想前往參拜。

李遷仕聽後,想到這樣又能得到不少兵馬,大喜過望。

不久,冼夫人便選了一行勇武之人挑著禮物,一路說笑著進了高州。

在見到李遷仕後,冼夫人突然發起攻擊。由於猝不及防,李遷仕的人馬亂作一團,很快就潰逃而去。

隨後,冼夫人率領部屬在平定叛亂的過程中,與長城侯陳霸先相會。回來後,冼夫人對陳霸先誇讚不已,還對馮寶交待:「陳都督大公可畏,極得眾心。我觀此人必能平賊,君宜厚資之。」

四、不顧兒危,忠心為國。

公元557年,陳霸先登基稱帝,並建立陳朝政權。

當時,天下尚未平定,北方軍閥紛紛對陳霸先稱帝不服,因此爭伐不斷,就在這時,馮寶去世,百越各部族也趁機作亂,紛紛割據自立。

這重重的壓力,讓皇權不穩的陳霸先焦頭爛額。

冼夫人深明大義,她主動撫勸各部族首領。最終,不光使得各州縣恢復太平,各部族首領也紛紛歸降陳霸先。

為了作出表率,冼夫人又派9歲的兒子馮僕帶著眾族首領,前往都城朝拜陳霸先。陳霸先深感冼夫人之功,將馮僕封為陽春郡守。

不久後,廣州刺史歐陽紇計劃叛亂,於是使計將馮僕誘到高安,約他一同謀反。

馮僕差人把遭遇告訴了冼夫人。

冼夫人表示,家中已經兩代忠良了,不能因你就背叛國家。

隨後,冼夫人不顧馮僕安危,依然同各部族首領聯合平叛,最終剿滅了歐陽紇和他的部眾。

因冼夫人破敵有功,陳霸先不僅給馮僕加官進爵,還賜封冼夫人為中郎將,並賜「石龍太夫人」的封號,同時還賜予刺史才能享有的依仗等,可謂榮光無比。

(陳霸先)

五、深明大義,率眾歸隋。

然而陳朝是個短命王朝,不久便被隋文帝滅了國。

隋文帝建立隋朝不久,馮僕便去世了。

隋朝雖然建立,但百越各部卻並不認帳,他們仍以冼夫人馬首是瞻,將之視為嶺南領袖,並稱她為「嶺南聖母」。雖然不從官制,但有冼夫人保境安民,大家的生活依然井然有序。

隋文帝是個很有見識的皇帝,他深知嶺南都是少數民族群居之地,所以他頗為謹慎,最後他決定派總管韋洗前往安撫。

韋洗到了嶺南後,始終不敢前進一步。隋文帝無奈之下,只得讓已經投降的陳後主,寫了一封信給冼夫人,並將冼夫人當年送給陳朝皇帝的扶南犀杖作為憑證,告訴冼夫人,陳朝已經滅亡了,希望百越能歸服隋朝。

冼夫人這才確信陳朝已經滅亡,於是一邊失聲痛哭,一邊命孫子馮魂聚集各部族首領迎接韋洗,以示歸服。

嶺南歸服後,隋文帝對冼夫人的壯舉頗為稱讚,於是不光賞賜慰勞,還賜封她為「寧康郡夫人」。

六、忠孝為國,被封譙國夫人。

後來,王仲宣又發起叛亂,在他的誘使下,各部族首領紛紛響應,身為朝廷命官的韋洗遭到伏擊。

冼夫人得知後,立刻派孫子馮喧前往營救韋洗。

誰知馮喧和王仲宣等人一向交好,遲遲不帶兵前往。

冼夫人一怒之下,將他投進了大牢,又派孫子馮盎出兵平叛。

後來冼夫人又不顧年邁,身披戰甲,帶兵鎮壓,最終平定了叛亂。

隋文帝對冼夫人的舉動大為驚異,於是封馮盎為高州刺史,還開設譙國夫人府署,並給予調動六州兵馬的兵權。甚至還給予了遇有緊急事情不需層層上報,直接可以做決斷的權力。

皇后還特意賞賜給冼夫人宴服和首飾各一套。冼夫人將這些都珍藏在金盒中,每逢大集會時,她便將梁朝、陳朝和隋朝分別得到的賞賜陳列在室中,讓子孫後代觀看。並教導他們說,這些都是忠孝的報答,對於皇帝的厚遇,我們也應該繼續以忠孝作為回報。

公元601年,冼夫人病逝,卒年90歲。

冼夫人病逝後,後人為她建立廟宇,以此來頌揚她為百姓所作的豐功偉績。

(參考史料:《嶺表靈異》《隋書》)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陳朝,並不缺少明君,為何最後還是被隋朝給滅了?
    即使是北方大地經歷了五胡亂華這樣的亂世,實力依舊強於南方。在南北朝前期,得益於北方混亂的分裂局面,以及東晉時代的多次北伐,南朝在局面上,稍微可以佔據優勢。尤其是在劉裕所建立的劉宋時期,南朝應該說是不落下風的。但是,隨著鮮卑人逐漸統一北方,以及逐漸的漢化,北朝坐擁中原的優勢就慢慢體現出來了。
  • 隋朝消滅陳朝統一中國,開啟了一個偉大的時代【那時英雄02】
    【陳後主陳叔寶】漢朝滅亡之後,中原大地進入了一個史稱三國兩晉南北朝的大動亂時代,拿一句時髦的話來說那就是「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隋軍攻克建康】是時江南陳國皇帝陳叔寶昏庸無道,接到戰報之後居然絲毫不做應戰的準備,反而自我安慰說:「王者之氣在這裡,北齊曾經三次侵襲
  • 南朝宋齊梁地盤很大,為何到了陳朝變得很小?
    這不怪陳朝,而應該怪一個改變了歷史的人,那就是侯景。經歷過侯景之亂後,南朝由盛轉衰,所以南朝的最後一個王朝陳朝版圖狹小,國力衰微。劉宋、蕭梁、蕭齊、南陳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南朝,這四個朝代曾先後統治中國南方地區,時間長達169年之久。
  • 三國時期的中原亂成一鍋粥,為何沒外族進犯?你看是誰在鎮守邊疆
    在晉惠帝時八國之亂導致國力衰弱並且遭到了漢人歷史上受難最深的五胡亂華事件,胡人便是趁著中原實力薄弱發起進攻,並且在中原地區建立了十多個大小不一的外族政權,一時間導致中原地區民不聊生。那麼實力薄弱的晉國被外族抓住時機一舉進攻為什麼同樣是在外族環伺並且自身又長期處於戰亂的三國時期卻沒有胡人敢發起進攻呢?
  • 四姓豪強稱霸陳朝:難怪陳朝這麼快就結束了
    在平定侯景之亂的過程中,名位卑下的吳興陳霸先憑藉過人的才智和武力,逐漸崛起,並打敗梁末第一軍神王僧辯,於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年)十月建立陳朝,改元永定,是為陳武帝。面對這一心腹之患,陳霸先起傾國之兵西上進攻王琳,陳朝開國名臣猛將侯安都、周文育、吳明徹、徐敬成、周鐵虎等傾巢出動,卻不料在沌口(今湖北漢陽東)慘敗,除吳明徹外,其餘4名大將全部被俘。陳文帝陳蒨(時為臨川王)臨危受命,再發兵5萬西上進攻王琳。放眼北方,陳朝與北齊剛剛經歷了幾次大戰,北齊入侵江南的10萬大軍全軍覆沒,兩國結下了死仇。
  • 三國打的亂成一鍋粥,可為何沒外族入侵?你看是誰在鎮守邊疆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中原大地烽火遍地,民不聊生,為了奪取天下,各路豪傑你爭我奪,兵來將往,原本太平的天下,再起喧囂。經過一番混戰,牌桌上最後僅剩下魏蜀吳三國,三方勢力各佔一方,將天下攪成了一鍋亂粥。中原內亂,在漢人內戰不休的時候,為何三國時期卻沒有發生外族入侵中原的事情?關外的少數民族可不是吃草的羊,而是吃肉的餓狼,一旦聞到了一點肉腥味,便會一窩而上。
  • 三國亂成一鍋粥,為何卻沒外族入侵?你看看鎮守邊關的是誰
    在中國過去的歷史上,遊牧民族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每當中原政權陷入內亂爭鬥不已的時候,遊牧民族就會趁勢入侵,給中原的王朝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難,這種詳細事例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參考秦末漢初的匈奴、西晉八王之亂時期的羯族、隋末唐初的突厥,五代十國的契丹以及明末的清軍
  • 嶺南古史:梁朝宗室,派往嶺南
    天監四年(505年)二月,交州刺史李凱反,交州長史李岌卻沒有附從,反而將他鎮壓下去。天監十五年(516年)十一月,交州阮孝宗又反,時李已提升為交州刺史,又將他平息。普通(520-526年)中。衡州(治今廣東陽山)發生騷亂,聚眾搶掠,梁武帝派裴之平為都督衡州五郡徵討諸軍事,之平很快解決那裡的問題,因而得到梁武帝的嘉獎。
  • 你聽說過「蕭炎」但你未必知道歷史上的今天蕭衍稱帝,建立梁朝
    沒過一年,蕭衍就建立了梁朝。自從西晉永嘉大亂以來,漢族政權偏安江南,在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軍事鬥爭中一直處在被動的態勢。但在經濟文化上卻強於北方政權,而南朝從孫吳開始在江南建立政權以來,南朝經濟文化最盛的時期就是梁朝。這與蕭衍本人的文化素質是分不開的,蕭衍的文化水準在南朝皇帝中可以說是成就最高的。
  • 南北朝時期,陳朝的五位皇帝和陳朝的興亡
    大家好,我是蓬蓬說歷史,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南北朝時期,陳朝的五位皇帝以及陳朝的興亡。大家可能都不了解, 南北朝時期,長興縣(當時稱長城縣)不僅出過皇帝,而且一連出了5位皇帝,其中3位是勤政親民的好皇帝。
  • 陳朝:南北朝中實力最弱的皇朝
    陳朝是南北朝中實力最弱的皇朝,與北周、北齊隔長江對峙,最後被隋朝消滅。那麼陳朝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陳霸先徵討侯景陳霸先於是聯絡各地忠於蕭梁的勢力,消滅元景仲,奪取嶺南。陳霸先與湘東王、荊州刺史蕭繹聯繫,向他效忠。
  • 三國時期中原亂成一鍋粥,為何外族要在完成統一時「五胡亂華」?
    看到曹彰打烏桓叛軍的架勢,北方的鮮卑也不敢再考慮趁機進攻中原的事了,這樣北方少數民族被平定了。曹彰擊潰的不僅是一個外族叛軍,而是外族虎視眈眈的心理。其實當烏桓叛軍逃跑時,仗已經打勝了,曹彰也可以選擇不繼續追趕,但是他還是勇往直前,除了曹操教子有方之外,更多的也是當時魏國軍紀、軍隊策略的體現。也正是這些內在的東西,使得北方的外敵心生畏懼,不敢造次。
  • 嶺南古史:梁朝宗室,在嶺南紛爭
    由梁宗室引發的李責之亂,是發生在梁朝嶺南最嚴重的事件,這是一次嶺南土族大規模反抗的事件,將另作論述。而梁宗室內部在嶺南出現的糾紛,使搖搖欲墜的梁王朝雪上加霜,禍首在於蕭勃。太清三年(549年)七月,陳霸先擊敗投附侯景的廣州刺史元景仲,迎梁宗室曲江侯蕭勃為廣州刺史。
  • 喪鐘為誰而鳴,陳朝與隋朝,仗還沒開打,結果就已經很明確了
    楊堅即位之初,由於權力末穩,且北方的突厥虎視眈,所以對陳朝一直表現得很謙卑。當時,陳朝經常派間謀潛入隋境刺探情報,每每抓獲,楊堅都會下今釋放,而且還奉送車馬和禮物,恭恭敬地把他們送國去。楊堅的這些舉動,被當時的陳宣帝視為軟弱可欺,所以就經常派兵侵擾隋朝邊境。
  • 絲路留名的裴矩,為何在隋煬帝時為佞臣,在唐太宗時為敢諫的直臣
    陳朝雖然已經被隋朝所滅,可是叛亂卻此起彼伏。隋平陳的第二年,即公元590年,嶺南的番禺(今廣州)發生叛亂,廣州總管韋洸領兵鎮壓時中箭身亡,而裴矩正好有去嶺南巡查的任務。話說君子不入險地,一直幹秘書的裴矩有理由折返,可是裴矩卻偏向虎山行。
  • 南朝晚期並未完全統一,西梁為何能存活至陳亡,地勢是關鍵
    於是奪取西梁就成了陳霸先的一個未能完成的夢想了。 1.陳朝取代梁朝並未有完全統一南方 西梁問題的由來就是由於梁朝內部崩亂說開,梁朝末年由於北齊南下進攻江南一帶,險些奪取建康,也就是梁國的首都,可這時陳霸先站了出來阻擊了南下的北齊軍隊,不善水戰的北齊軍最終被擊潰,可是梁國依舊丟失了大片領土,陳霸先也就只是短暫穩定了一下局面而已,與北齊的談判依舊還要繼續,作為廣州都督的陳霸先通過近十年的水戰經驗還是讓北齊軍嘗到了不少苦頭
  • 陳霸先:一介村官成開國皇帝,梁末亂世之中,他憑什麼能脫穎而出
    我們不禁要問,在南梁末年的亂局中,一介布衣出身的陳霸先,為何能笑到最後,又為何含恨而終呢? 01 草根的發跡之路 陳霸先降生這一年,蕭衍剛剛代齊建梁,開啟了南朝數十年的和平時代。據說陳霸先的母親有一天在井邊打水,忽然從水中竄出一條小白龍,進入了陳母腹中,陳母因而受孕,生下霸先。
  • 侯景之亂:不僅讓梁武帝失去帝王榮耀,也讓南朝從此衰弱於北朝
    這也就是大家在歷史上比較熟知的「侯景之亂」,那麼侯景之亂的前因後果到底是怎樣的?侯景之亂給南朝梁或者那個混亂的時代又帶來了何種影響。今天,我將重新把侯景之亂再梳理一遍,讓大家回到那個風起雲湧,金戈鐵馬、明爭暗鬥的南北朝社會。
  • 隋朝為何要打高句麗,高句麗是個小國!何必徵發百萬大軍打的國破家亡?
    否則隋朝也不會因三徵高句麗而間接導致身死國滅了。 今天的高句麗,最獨特的地方不是受到了蕞爾小國的哄搶,莫名成了韓國這樣的民族的祖宗,而是它從未讓中原王朝如此重視過。 從公元598年隋文帝兵發30萬大軍討伐高句麗開始,到668年唐高宗一舉蕩平東北消滅高句麗,隋唐兩大帝國耗時整整70年,終於將強盛一時的高句麗徹底送入地獄。